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doc_第1页
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doc_第2页
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doc_第3页
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doc_第4页
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结合关税配额制度、粮食补贴政策和生态退耕政策的粮食部门均衡模型GSEM,来模拟比较不同政策调整对粮食部门社会福利影响,从而对存在明显目标冲突的粮食政策进行调整优化。研究结论显示,关税配额制度和生态退耕政策会减少粮食部门社会福利,粮食补贴政策可以提高粮食部门福利,能够弥补市场开放对生产者福利损失,其中直接补贴政策中的面积补贴方式最有效率。关键词:开放条件;粮食政策;粮食部门均衡模型Welfare Economy Analysis of Grain Policies in the Open Market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construct Grain Sector Equilibrium Model (GSEM) to mak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welfare economic effect of grain policies, which include tariff quota, grain subsidy policies and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So we can adjust and optimize these policies between which there are obvious conflicts. It is found that tariff quota and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 abate the social welfare of grain industry, but grain subsidy policies indeed improve the social welfare of the grain industry and compensate the producter welfare loss in the open market. Among which, the means of subsidizing according to area is better than that to yield.Key words: Open Market; Grain Policies; Grain Sector Equilibrium Model一、引 言市场准入、境内支持和出口补贴是WTO农业谈判的三大核心内容。面对WTO对市场开放的要求,我国粮食产业受到市场准入实行关税化管理,境内支持面临绿色化调整和出口补贴完全取消的国际规则约束。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履行我国入世承诺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粮食政策战略调整,增强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而稳定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成为关系我国农村稳定乃至全国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该问题的提出,本文拟就涉及粮食产业的主要农业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制度、粮食补贴政策和生态退耕政策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粮食部门均衡模型(Grain Sector Equilibrium Model, GSEM),考量政策变动对粮食部门社会福利的经济影响,从而为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粮食政策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二、粮食部门均衡模型的理论架构(一)理论模型构建本文以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来构建粮食部门均衡模型GSEM,它是由传统农业部门模型扩展而来的1-2。该模型特色为,一是在量化农业政策基础上,估计政策调整对粮食生产、消费、要素投入及社会福利各方面变动影响。二是将关税配额制度引进GSEM模型中,考虑市场开放对粮食部门福利影响。该模型结构为,目标函数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的社会福利函数。在追求粮食部门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社会福利要受到产品市场供需平衡限制,土地资源禀赋刚性约束以及农业补贴总量的AMS限制,同时还要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和国际规则的影响。考虑到关税配额制度对模型结构的影响,假定该国为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对进口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出口没有补贴。在此假定下,国内粮食市场面对三种市场均衡情形:情形一为进口量小于配额量,进口品只征收配额内低关税,国内均衡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上配额内低关税率;情形二为进口量等于配额量,进口品只征收配额内低关税,配额外关税太高,致使没有配额外产品进口;情形三为进口量大于配额量,此时国内超额需求增加到愿意负担配额外高关税的程度,国内均衡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上配额外高关税率。根据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的进口情况,2002-2006年小麦、玉米和大米进口量总体上处于配额量以内,大豆制品完全放开市场,粮食进口贸易符合情形一,由此可构建下列粮食部门均衡模型GSEM。限制式为: (1) (2) (3) (4) (5)公式与符号说明:目标函数代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式中代表需求线底下的面积,代表消费者支付意愿。第二项为供给线底下的面积,为生产者变动成本。限制式(1)为粮食供需均衡式。式(2)为耕地禀赋限制式,即第地区农地使用量不得超过耕地供给量。式(3)为“黄箱”补贴AMS约束式。式(4)为粮食安全目标约束式,即国内供给量有一定比例应来自于境内生产。式(5)为关税配额管制约束式,代表第种粮食进口量不应高于规定配额量。符号解释为,为第种粮食国内消费量,包括食物消费、饲料消耗、工业消费、种子用量及过程损耗;为第种粮食国内生产量;为第种粮食进口量;为第种粮食关税配额量;为第种粮食出口量;为第种粮食的国际价格,其中稻谷以泰国曼谷FOB价格(100%B级)计算,小麦以2号硬红冬麦的美国海湾离岸价计算,玉米以2号黄玉米的美国海湾离岸价计算,大豆以1号黄大豆的美国海湾离岸价计算;tax(i)为第种粮食配额内低税率;r为复种指数,用全国农作物平均复种指数水平计算;Likf为第地区第种粮食播种面积;Lkx为第地区退耕面积;为第地区耕地资源禀赋;Sif为第种粮食“黄箱”补贴函数,包括直接收入补贴、最低收购价补贴等;为“黄箱”补贴AMS最大值。(二)构建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1、需求方程估计食品主要划分为粮食、蔬菜、肉类、水果和油脂类食物等,根据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其它食品无法替代粮食主食,因此这里合理假定其他食品价格不会影响粮食消费。根据Huang(1996)建立的完整食品需求体系3,对其进行变形,推导出粮食需求方程4:。其中,假设代表单个消费者每年粮食需求量;为粮食价格;为人均国民收入;为粮食基本需求量;为粮食需求的自身和交叉价格弹性;为粮食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均代表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为年份。2、供给方程估计(1)基本假设。第一,粮食市场是个信息透明的统一流通市场,农户可以依据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来安排最佳生产决策,市场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第二,假定农户生产两类作物粮食和经济作物,这两类作物在土地分配上具有替代性;为简化模型,农作物生产的物质投入要素仅限于化肥。第三,假定一个短期的农户行为,其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具有可分性,农户生产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利润来自于政府收购或市场销售,以及政府补贴,并且在这个时期内农户在退耕土地上无法获得任何其他生产利润。第四,同一区域粮食交易没有交易成本,区域间交易成本远高于区域间市场价格差异。这意味着在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区域,农户在面对高于市场价格的收购价时,会将粮食卖给国有收购企业,而由于区域间较高的交易成本,如运输费,其它区域农户不会到此区域来卖粮。(2)政策组量化。属于WTO“黄箱”政策的价格支持政策和收入支持政策对农户行为影响最为直接。此外生态退耕制度对农户影响也非常大。本文主要分析最低收购价制度、直接收入补贴制度、生态退耕制度 良种补贴和农资增支综合直补均采用与实际种植面积挂钩的补贴方式,操作过程与直接收入补贴相同,为避免这两种要素补贴方式与直接收入补贴的混淆,这里不考虑生产要素补贴对农户行为影响。对农户行为影响,对这三种粮食政策的量化过程为:对于最低收购价制度,代表最低收购价制度下每个农民所得到的政府补贴款,即收购价高于市场价的部分乘以农民粮食交售量,考虑粮食自食的机会成本,粮食交售量即为粮食产量。对于直接收入补贴制度,代表面积补贴制度下每个农民所得到的补贴款,即粮食每亩补贴金额乘以粮食实际种植面积数量;代表产量补贴制度下每个农民所得到的补贴款,即粮食每千克补贴金额乘以粮食交售量,考虑粮食自食的机会成本,交售量即为粮食产量;代表计税面积或计税常产补贴制度下每个农民所得到的补贴款,对某个农民而言,它是常数。对于生态退耕制度,代表退耕政策下每个农民所得到的补贴款,即每亩退耕补贴金额乘以退耕面积。2007年以前的退耕补贴分为粮食实物补贴和现金补贴,按照每千克粮食1.4元的价格,可将实物补贴转化为现金补贴。(3)构建农户生产行为模型。基于此,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可以由如下最优模型决定:其中符号解释为,为粮食种植利润;为农作物产量;为农作物市场价格;为农作物种植面积;为耕地资源禀赋;为农作物生产的化肥施用量;为地租;为化肥价格;为农作物生产技术水准;下标f和o分别代表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哑变量,=1,说明该地实施最低收购价制度;为哑变量,=1,说明该地实施按种植面积为补贴依据的直接补贴政策;为哑变量,=1,该地实施按商品交售量为补贴依据的直接补贴政策;为哑变量,=1,说明该地实施生态退耕制度;为最低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的部分,当最低收购价低于市场价时;为按每一面积粮食耕作土地给付的补贴款;为按卖给国有收购企业粮食单位数量给付的补贴款;为按农户以往登记的应缴税面积或粮食产量给付的补贴款;为按每一退耕土地面积给付的补贴款。为求解上述利润最大化问题,求上述规划模型一阶导条件(FOC),由此可得如下粮食供给方程:,其中(三)资料来源本研究涉及的地域范围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粮食品种分为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四种。根据GSEM模型结构,本文所需资料包括:消费面、生产面、贸易面以及粮食政策实施情况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FAO数据库、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5、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报刊等处。此外,文中对弹性系数的推估也来源于上述文献数据。三、政策实施对粮食部门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一)估计弹性系数采用FAO数据库1990-2004年四种粮食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数据,可得到我国每人每年粮食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量,根据粮食需求方程来估计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粮食需求的实证方程较理论方程,多引进一个时间趋势变量,是为减轻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其结果见表1。分析表1中回归系数符号,可以发现除大豆外,其他三种作物的需求方程均符合需求法则,即价格与消费量呈反比,且粮食消费量与收入呈“U”型,反映粮食消费量对收入的不敏感性,这符合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5。由此说明本文估计的粮食需求方程是适用的,可作为后文分析。表1 粮食各品种需求方程及弹性系数估计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截矩160.325*(3.630)143.176*(5.259)265.496*(3.114)25.084*(3.405)自价格弹性-0.155*(-2.154)-0.149*(-1.762)-0.138*(-1.108)0.376*(1.635)收入弹性-2.247*(-1.731)-5.974*(-2.408)-4.743*(-2.688)收入弹性的平方0.165*(1.927)0.025*(3.938)0.420*(2.569)0.324*(3.057)时间趋势T-0.070*(-3.492)-0.066*(-4.820)-0.117*(-2.994)-Adjust-R20.5210.6800.5840.922F-value4.80710.9355.91655.879Durbin-Watson1.7141.4761.8861.127注:交叉价格弹性均未通过t检验;括号内为t检验值,*以上检验值均在0.05水平显著。另一方面,需估计各品种粮食生产弹性。采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粮食生产成本和收益统计数据,以2000-2004年为分析时段,根据生产函数估计弹性系数,结果见表2。分析表2中回归系数符号,可以发现各粮食作物的生产弹性均为小于1的正数,且播种面积和化肥投入量的弹性系数之和接近1,说明本模型选择的这两个投入要素几乎能够解释我国粮食生产情况。本文估计的生产弹性系数是适用的,由此可对粮食供给方程进行估计。表2 粮食各品种生产函数及弹性系数估计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截矩 生产函数的截矩项反映技术进步,由于样本数据为近五年的数据,因此可合理假定此五年粮食生产无明显的技术进步倾向。-播种面积0.843*(36.137)0.688*(19.057)0.744*(8.357)0.568*(2.445)化肥施用量0.136*(4.655)0.266*(5.927)0.225*(2.064)0.303*(1.482)Adjust-R20.9710.8230.9990.999F-value118953229850922013138248注:括号内为t检验值,*以上检验值均在0.01水平显著。(二)模型检验:以2004年为基期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分析粮食政策变动对粮食产业影响和冲击,其中粮食政策包括最低收购价政策、直接收入补贴、生态退耕政策以及关税配额制度。选取2004年作为政策分析的基础年份,主要是2004年是我国直接收入补贴全面展开的第一年,粮食补贴方式各省不一,政策实施具有试验性和差异性,因此选取这一年能够较好地检验政策变动对社会福利影响,且能够进一步评判哪一种直接补贴方式更符合经济效益且更有效率。本文利用粮食部门均衡模型GSEM和2004年基础数据,运行GAMS软件,可得到该年度粮食部门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估计数据,见表3。根据表3,将估计数据与实际相比较,发现进出口数据估计偏差较大,反映该模型无法解释粮食产业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共存的情况。这是因为本文假定粮食产品仅分为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四类,且每个品种是均质的,因此同类品种在比较优势原则下只有进口或出口一种情形。事实上,现实对每个品种都有更细的分类。此外,即使产品是均质的,国家出于保护国内产业和开拓国际市场目的,也会进行产业内贸易,这是一种新的贸易战略方式,在模型中无法反映。考虑到我国粮食自给率极高,贸易规模相对国内供给量较小,根据本文研究重点,进出口数据估计偏差可以不予考虑。由于各品种粮食产出和消费变量的估计误差百分比在20%以内,误差范围不大,该模型能够用来解释实际经济现象。表3 各项变量实际值与模拟解的比较估计值实际值误差百分比稻 谷人均消费量(千克/人)151.24128.530.18产量合计(万吨)19427.1117908.80.08进口量(万吨)232.5895.75-出口量(万吨)0113.62-小 麦人均消费量(千克/人)74.2573.220.01产量合计(万吨)8794.739195.20.04进口量(万吨)856.75725.8-出口量(万吨)0108.9-玉 米人均消费量(千克/人)109.4093.770.17产量合计(万吨)13914.4513028.70.07进口量(万吨)304.840.2-出口量(万吨)0232.4-大 豆人均消费量(千克/人)35.4536.430.03产量合计(万吨)2362.822157.70.10进口量(万吨)2245.632023.0-出口量(万吨)034.9-(三)敏感性分析由于2002年以来粮食政策变化较大,同一政策实施存在省际差异,且政策调整大多仍属于WTO黄箱工具范围,因此现阶段粮食政策的绩效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重点。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模拟7种情景,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到政策调整对粮食产业各相关主体社会福利的影响情况,由此判断最优的政策调整方式。结果见表4。表4 粮食部门社会福利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单位:亿元序号政策调整情景社会福利消费者支付意愿生产者变动成本1现有粮食政策组3179467394356002取消关税配额,实行自由贸易,其他不变3341570158367433取消退耕补贴,其它不变3392970957370284取消最低收购价制度,其它不变2654366693401505取消直接补贴,其它不变2697264704377326统一直接补贴为每亩补贴20元,其它不变3662668521318957统一直接补贴为每千克补贴0.065元,其它不变274716509537624注: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资料,2004年平均一亩土地约产出粮食308.2千克,因此每亩补贴20元等同于每千克补贴0.065元。根据表4,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现有粮食政策组的确提高了粮食部门社会福利。将情景一与情景四、情景五比较,发现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直接收入补贴制度均减少了生产者变动成本,增加了粮食产出,提高了消费者支付意愿,从而增加粮食部门社会福利。第二,取消关税配额制度,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能够提高粮食部门社会福利。将情景二与情景一比较,发现农产品自由贸易能够提高消费者支付意愿,增加粮食国内供给量,尤其是玉米等饲料粮消费量。但自由贸易也增加了生产者变动成本,说明市场开放会对本国产业造成一定冲击,生产者福利会减少,其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进口可能造成国内市场供给过剩,粮价下跌;二是大量进口可能增加种粮成本,受优势产品进口冲击,本土生产者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种子、高效且低残留的化肥农药来提高粮食品质,这会导致种粮成本激增。第三,生态退耕政策减少了粮食部门社会福利。将情景一与情景三比较,发现生态退耕政策由于提高了种粮机会成本,导致一部分土地退出生产领域,粮食产量减少,消费者支付意愿下降,粮食部门社会福利降低。第四,最低收购价政策比直接收入补贴更能增加粮食部门社会福利。将情景四与情景五比较,发现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部门社会福利的损失影响大于直接收入补贴,说明价格支持政策比收入支持政策对生产者激励更大。第五,直接收入补贴政策中的面积补贴方式优于产量补贴方式。比较情景六和情景七,在等量财政支出条件下,每亩补贴20元较每千克补贴0.065元,对社会福利增加更为有益,说明面积补贴对增加生产者福利效果更为明显,促进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更为有效。四、政策启示现阶段我国粮食政策组面临的问题是传统价格支持政策效率低下,收入支持政策尚未建设完善,对当前政策应该进行科学论证和调整。本文在建立粮食部门均衡模型GSEM基础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税配额制度和生态退耕政策会减少粮食部门社会福利,粮食补贴政策可以提高粮食部门福利,能够弥补市场开放对生产者福利损失,其中直接补贴政策中的面积补贴方式最有效率。不同农业政策对粮食部门福利的影响差异,显示当前农业政策组急需调整和整合。考虑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生态维护等粮食政策目标的多重性,我国无法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方式的粮食政策体系,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布。第一,对于生态脆弱区,应重点实行生态退耕工程和固定直接补贴,其中生态退耕工程具有强制性,补贴标准要使农户能够获得邻近区域农户的平均利润,由此协调生态维护和农民增收目标,优化粮食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