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道德素质教育初探.doc_第1页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道德素质教育初探.doc_第2页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道德素质教育初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道德素质教育初探马路(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069)摘 要 信息素质教育近年来倍受各高校的重视,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意识的唤醒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信息利用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却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使用和信息获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道德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具体的信息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参考文献3。关键词 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分类号 G252ABSTRACT Universities in China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recent years. They focus on rousing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get information, except the information moral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orality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using Internet and getting information, and brings forward method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moral quality in the classroom and in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formation moral quality educationCLASS NUMBER G252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波尔 (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1。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在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方面承担着首当其冲的责任,不少高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例如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将文献检索课改为信息利用课程;举办系列讲座,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网络数字资源;等等。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质有其自身的内容结构,它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自觉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信息能力,即人们搜集、贮存、处理、探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信息生产者(拥有者)、信息服务者及信息使用者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2。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更多地在于对学生和读者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学科馆员制度唤醒或加强读者的信息意识。但在信息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则比较被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后再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因此如何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加强道德素质的教育,让大学生合理合法地使用网络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1.大学生在利用信息和使用网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学生使用网络十分方便,加之年轻人接受能力强,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1违反版权的行为违反版权的行为有多种,一种是不恰当使用学校购买的电子资源,目前各校都在加强数字化馆藏的建设,纷纷从国内外数据商处购买不同的数据库。有些学生在使用这些数据库尤其是全文数据库的过程中,连续、大量、集中、批量地进行下载和浏览操作,有的将所获得的文献提供给校外人员,或者私自设置代理服务器让校园网以外人员访问学校的电子资源,甚至牟取利益。这些学生的行为,引发了出版商对学校图书馆的警告,并冻结部分IP段对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有些甚至引起了法律纠纷,极大地破坏了学校的声誉。另一种违反版权的行为,就是不合理地引用电子资源。有些学生平素不努力学习,临近毕业,本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思想,从学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中,或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有关资料,裁剪拼凑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以蒙混毕业。1.2痴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近来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戒断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网络游戏形象直观,感官刺激性强,又有很大的竞争性,因此深受青少年网民的喜爱。大学生虽已成年,但部分人自控能力差,容易身陷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上海大学71名大学生被集体退学事件,这71名学生中除个别人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等因素退学外,绝大多数是玩物丧志,而纠缠他们的大魔头便是网络游戏。大学生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放弃所有课程,把自己关在网吧或寝室里,夜以继日地玩。网络聊天是吸引大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去处。网络就像梦境,而人是不需要对梦境负责的,梦是被动的,网络却是可以控制的,现实生活中的禁忌和约束网络上统统可以去掉,而且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正是很多人被网络聊天所吸引的地方。一个具有自控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上网聊天可以是说一种“心理按摩”,与日常生活中喝茶聊天、打牌、洗脚等一样是一种放松方式。但一些心理不够健康、爱逃避、不爱负责任的大学生则容易对网聊产生依赖,使网聊成为“精神鸦片”,使自己变成它的奴隶,有的还因网聊被骗被害。1.3获取和传播不健康信息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熟期,对异性和性知识怀有好奇心,但往往又没有获取这些知识的正规渠道,于是就想到了网络。而互联网是没有国界、没有管理者的世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不健康的信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大学生由于是非鉴赏能力和道德约束能力不强,容易受到腐朽文化和不健康信息的腐蚀,有的甚至沉迷其中,也参与制作和传播。1.4网络犯罪一些大学生因为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感兴趣,专心研究,但他们没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正处,有的利用学到的知识充当黑客攻击某些网站的服务器,有的制作病毒并利用网络传播病毒,有的甚至利用网络窃取银行信息盗取钱财。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宋XX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于2004年1月8日在哈尔滨市内一网吧内,以修改密码、假设账户转账等手段盗窃该市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现金77万余元,最终落入法网。2.信息道德素质的课堂教育 针对以上列出的主要问题,图书馆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如在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新生教育时、在讲授文献检索课程或信息利用课程时、在平时的各种讲座过程中都可以贯穿其中。一方面我们应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国家及学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合法或不合适的。例如,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时告诉学生,剽窃、抄袭、未经许可复制发行等行为都是违反版权的行为,而且所谓抄袭,并不一定是跟原作完全相同的,只要某项作品的实质部分被采用,便算侵犯版权。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时应向学生说明,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数据、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等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向学生介绍本校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时,应重点强调本校的关于版权的校规校纪。通过这些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信息素质教育中。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上的概念、原则,以及根据这些概念、原则而形成的人们相互行为的某种准则和规范。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在网络上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进行诚信教育让他们做光明坦诚的人,同时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做健康文明的网民。3.其他形式的信息道德素质教育仅仅依靠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素质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好奇、好学、精力充沛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在帮助同学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利用网络的能力。第一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参与网络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文化秩序的责任。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建有学科导航网站,图书馆完全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这项工作,让他们合理合法利用网络搜集、整理网络资源,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信息素质的提高都大有裨益。第二种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网络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讨论、交流或心理辅导等。这些活动采取了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种形式,组织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的社团和活动,支持大学生创新。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校规成立计算机协会、电脑俱乐部等给学生提供计算机信息和技术交流的场所,启发和引导他们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创新和科研工作。还可以举办一些比赛,如FLASH动漫设计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甚至电脑游戏比赛,帮助大学生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同时,使计算机和网络成为对学生健康有益的爱好。目前国外一些高校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络”课程,并把该课的教学内容引入计算机等级考试当中,使学生将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3。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通过专门的课程帮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1 邹志仁. 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