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告编号: 第 2 页 共28页 安 全 型 式 试 验 报 告申请编号: 样品名称: 型 号: 商 标: 数 量:样品生产序号: 认证委托人: 认证委托人地址:生产者(制造商):生产者(制造商)地址: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地址:试验依据标准: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试验依据实施规则:CNCA01C020:xxxx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设备试验结论:主检: 签名: 日期:审核: 签名: 日期:盖 章年 月 日备 注:样 品 描 述 及 说 明设备移动性: 可移动式 手持式 驻立式 可携带式 永久性连接式 直接插入式 嵌装式与电源的连接: 可插式设备 A型 B型 永久性连接式 可拆卸电源软线 不可拆卸电源软线 不直接连接到电网电源工作方式: 连续工作 短时工作 间歇工作接触区域: 操作人员可触及的 限制接触区域过电压等级(OVC): OVCI OVCII OVCIII OVCIV电源容差(%):进行IT配电系统试验: 是 否进行IT配电系统试验,相相电压 (v):设备类别: I类 II类 III类 其他类污染等级(PD): PD1: PD2 PD3设备的质量(kg): kg进水防护等级: IP一般评述:“(见附表)”指本报告的附加表格。本报告出现的试验结果仅与试验样品有关。除非全部复制,否则无试验室书面批准本报告不得部分复制可能的试验情况判定:试验情况不适用本试验产品N/A试验样品满足要求P试验样品不满足要求FTRF.GB4943-2001 2010-12-1(2/1)报告编号: 第 21 页 共28页 GB4943-2001条 款要求 - 试验结果 - 评述判定1总则1.5元器件1.5.1符合GB4943或相关元器件标准(见附表1)1.5.2元器件的评定和试验直插式设备电源插头的尺寸(mm)直插式设备电源插头的转矩和拉力试验:转矩Nm;拉力(N)1.5.3控温装置1.5.4变压器1.5.5互连电缆1.5.6一次电路的电容器1.5.7桥接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上的元器件1.5.7.1桥接电容器1.5.7.2桥接电阻器1.5.7.3可触及零部件1.5.8接到IT配电系统的设备的元器件1.6电源接口1.6.1交流配电系统1.6.2输入电流(见附表1.6.2)1.6.3手持式设备的电压限值1.6.4中线1.7标记和说明1.7.1电源额定值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V)电源性质符号(适用于直流)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Hz)额定电流(A)制造厂商名称或商标型号类符号其它符号认证标记1.7.2安全说明1.7.3短时工作周期1.7.4电源电压调节1.7.5设备的电源输出插座1.7.6熔断器的标识1.7.7接线端子1.7.7.1保护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端子1.7.7.2交流电源导线的端子1.7.8控制装置和指示器1.7.8.1标识,位置和标记1.7.8.2颜色1.7.8.3符合GB5465.2规定的符号1.7.8.4使用数字的标记1.7.9多个电源供电的分断1.7.10IT配电系统1.7.11恒温器和其他调节装置1.7.12语言1.7.13耐久性1.7.14可拆卸的零部件1.7.15可更换电池语言1.7.16操作人员使用工具接触区1.7.17受限制接触区的设备2危险的防护2.1电击和能量危险的防护2.1.1操作人员接触区的防护2.1.1.1接触带电零部件目测检查用试验指的试验用试验针的试验2.1.1.2电池舱2.1.1.3ELV配线的可触及性工作电压(V);最小绝缘穿透距离(mm)(见附表2.10.5)2.1.1.4带危险电压电路配线的可触及性2.1.1.5能量危险2.1.1.6手动控制2.1.1.7一次电路的电容器的放电时间常数(s);测得的电压(V)2.1.2维修人员接触区内的防护2.1.3受限制接触区的保护2.2SELV电路2.2.1一般要求2.2.2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压(V)2.2.3故障条件下的电压(V)2.2.3.1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提供的隔离(方法1)2.2.3.2由接地屏蔽层提供的隔离(方法2)2.2.3.3由SELV电路的接地提供的保护(方法3)2.2.4SELV电路与其他电路的连接2.3TNV电路2.3.1限值TNV电路的类型2.3.2与其它电路以及与可触及零部件的隔离绝缘方法2.3.3与危险电压的隔离绝缘方法2.3.4TNV电路与其他电路的连接绝缘方法2.3.5外部产生的工作电压的试验2.4限流电路2.4.1一般要求2.4.2限值频率(Hz)测得的电流(mA)测得的电压(V)测得的电容(F)2.4.3限流电路与其他电路的连接2.5受限制电源内在限制输出阻抗限制输出过流保护装置限制输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调节网络限制输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调节网络限制输出和在单一故障条件下过流保护装置限制输出输出电压(V),输出电流(A),视在功率(VA)过流保护装置的电流值(A)2.6接地和连接保护措施2.6.1保护接地2.6.2功能接地2.6.3保护接地导体和保护连接导体2.6.3.1保护接地导体的尺寸额定电流(A),截面积(mm2)2.6.3.2保护接地导体的尺寸额定电流(A),截面积(mm2)2.6.3.3额定电流(A),类型和标称螺纹直径(mm)接地导体及其连接的电阻(),试验电流(A)2.6.3.4绝缘的颜色2.6.4端子2.6.4.1保护接地端子和保护连接端子额定电流(A),类型和标称螺纹直径(mm)2.6.4.2保护接地导体和保护连接导体的分离2.6.5保护接地的完整性2.6.5.1设备的互连2.6.5.2在保护接地导体和保护连接导体中的元器件2.6.5.3保护接地的断开2.6.5.4操作人员可拆卸的零部件2.6.5.5维修时要拆除的零部件2.6.5.6耐腐蚀2.6.5.7保护连接用螺钉2.6.5.8对电信网络的依赖2.7一次电路过流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2.7.1基本要求依靠建筑设施保护时的说明2.7.25.3以外的故障2.7.3短路后备保护2.7.4保护装置的数量和安装位置2.7.5多个保护装置2.7.6对维修人员的警告标记2.8安全联锁装置2.8.1一般要求2.8.2保护要求2.8.3意外复位2.8.4失效保护动作2.8.5运动部件的联锁2.8.6取消联锁装置的联锁功能2.8.7联锁系统中的开关和继电器2.8.7.1接点间隙(mm)2.8.7.2过载试验2.8.7.3耐久性试验2.8.7.4抗电强度试验(V)(见附表5.2)2.8.8机械装置2.9电气绝缘2.9.1绝缘材料的特性2.9.2潮湿处理2.9.3绝缘要求2.9.4绝缘参数2.9.5绝缘分类2.10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2.10.1一般要求2.10.2工作电压的确定2.10.3电气间隙2.10.3.1一般要求2.10.3.2一次电路的电气间隙(见附表2.10.3和2.10.4)2.10.3.3二次电路的电气间隙(见附表2.10.3和2.10.4)2.10.3.4瞬态电压电平的测量2.10.4爬电距离(见附表2.10.3和2.10.4)CTI试验2.10.5固体绝缘2.10.5.1最小绝缘穿透距离(见附表2.10.5)2.10.5.2薄层材料层数抗电强度试验(见附表5.2)2.10.5.3印制板绝缘穿透距离薄层材料抗电强度试验(见附表5.2)层数2.10.5.4绕组元件层数在元器件内接触角度在450900之间的两根导线2.10.6涂覆的印制板2.10.6.1一般要求2.10.6.2样品制备和预备试验2.10.6.3热循环试验2.10.6.4热老化试验(0C)2.10.6.5抗电强度试验(见附表5.2)2.10.6.6耐划痕试验抗电强度试验(见附表5.2)2.10.7封装的和密封的零部件温度T1=T2+Tmra-Tamb+10K(0C)2.10.8填充绝缘化合物的间距抗电强度试验(见附表5.2)2.10.9元件的外部接线端子2.10.10有不同尺寸要求的绝缘3布线,连接和供电3.1一般要求3.1.1电流额定值和过流保护3.1.2机械损伤防护3.1.3内部布线的固定3.1.4导体的绝缘(见附表5.2)3.1.5玻璃绝缘珠和陶瓷绝缘子3.1.6电气接触压力用螺钉3.1.7电气连接中的非金属材料3.1.8自攻螺钉和螺距螺钉3.1.9导体的端接10N拉力试验3.1.10布线上的套管3.2与交流电网电源的连接3.2.1连接装置3.2.2多种电源的连接3.2.3永久性连接式设备导线数量,电缆和导管的直径(mm)3.2.4器具插座3.2.5电源软线类型额定电流(A),截面积(mm2)3.2.6软线固紧装置和应力消除设备质量(kg),拉力(N)纵向位移(mm)3.2.7机械损伤的保护3.2.8软线护套D(mm)试验质量(g)软线曲率半径(mm)3.2.9电源布线空间3.3外部导线用的接线端子3.3.1接线端子3.3.2不可拆卸电源线的连接3.3.3螺钉端接3.3.4连接的导线的尺寸额定电流(A),软线/电缆类型,截面积(mm2)3.3.5连线端子的尺寸额定电流(A),类型和标称螺纹直径(mm)3.3.6接线端子的设计3.3.7接线端子的装配3.3.8多股导线3.4交流电网电源的断接3.4.1一般要求3.4.2断接装置3.4.3永久性连接式设备3.4.4持续带电的零部件3.4.5软线上的开关3.4.6单相设备3.4.7三相设备3.4.8作为断接装置的开关3.4.9作为断接装置的插头3.4.10互连设备3.4.11多个电源3.5设备的互连3.5.1一般要求3.5.2互连电路的类型3.5.3作为互连电路的ELV电路4结构要求4.1稳定性100角试验:作用力(N)4.2机械强度4.2.1一般要求4.2.210N恒定作用力试验4.2.330N恒定作用力试验4.2.4250N恒定作用力试验4.2.5冲击试验4.2.6跌落试验4.2.7应力消除4.2.8阴极射线管的机械强度显像管单独认证4.2.9高压灯4.2.10墙上或天花板上安装的设备4.3结构设计4.3.1棱缘和拐角4.3.2把手和手动控制装置4.3.3可调节的控制装置4.3.4零件的固定4.3.5插头和插座的连接4.3.6直插式设备转矩(Nm)4.3.7接地设备中的发热元件4.3.8电池4.3.9油液和滑脂4.3.10灰屑,粉末,液体和气体4.3.11液体或气体的容器4.3.12可燃液体液体的量(l)闪燃点(0C)4.3.13辐射;辐射类型使用激光的设备4.4危险的运动部件的防护4.4.1一般要求4.4.2操作人员接触区的防护4.4.3受限制接触区的保护4.4.4维修接触区的保护4.5发热要求4.5.1温升正常负载条件按附录L4.5.2耐异常热4.6外壳的开孔4.6.1顶部和侧面开孔尺寸(mm)4.6.2防火防护外壳的底部底部的结构4.6.3防火防护外壳上的门或盖4.6.4可携带式设备的开孔4.6.5结构用的粘合剂温度/时间条件4.7防火4.7.1减小引燃和火焰蔓延的危险4.7.2防火防护外壳的条件4.7.2.1要求防火防护外壳的零部件4.7.2.2不要求防火防护外壳的零部件4.7.3材料4.7.3.1一般要求4.7.3.2防火防护外壳的材料4.7.3.3防火防护外壳外侧的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的材料4.7.3.4防火防护外壳内的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的材料4.7.3.5空气过滤装置的材料4.7.3.6高压元器件的材料5电气要求和模拟异常条件5.1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5.1.1一般要求5.1.2受试设备(EUT)5.1.3试验电路5.1.4测量仪器的使用5.1.5测量程序5.1.6试验测量值试验电压(V)测得的电流值(mA)最大的允许电流值(mA)5.1.7接触电流超过3.5mA的设备5.1.8传入通信网络和来自通信网络的接触电流5.1.8.1传入通信网络的接触电流限值测试电压(V)测得的电流值(mA)最大的允许电流值(mA)5.1.8.2来自通信网络的接触电流的总和5.2抗电强度5.2.1一般要求(见附表5.2)5.2.2试验程序(见附表5.2)5.3异常工作和故障条件5.3.1过载和异常工作的防护(见附表5.3)5.3.2电动机(见附录B)5.3.3变压器(见附录C)5.3.4功能绝缘5.3.5机电元件5.3.6模拟故障5.3.7无人值守的设备5.3.8异常工作和故障条件的合格判据6与通信网络的连接6.1对通信网络的维修人员和连接通信网络的其他设备的使用人员遭受设备危害的防护6.1.1危险电压的防护6.1.2通信网络与地的隔离6.1.2.1要求(见附表5.2)试验电压(V)试验电路中的电流(mA)6.1.2.2例外6.2对设备使用人员遭受来自通信网络上过电压的防护6.2.1隔离要求6.2.2抗电强度试验程序6.2.2.1脉冲试验(见附表5.2)6.2.2.2稳态试验(见附表5.2)6.2.2.3合格性判据6.3通信配线系统的过热保护最大输出电流(A)限流方法A附录A,耐热和防火试验A.1总质量超过18kg的移动式设备和驻立式设备防火防护外壳的可燃性试验(见4.7.3.2)A.1.1样品,材料厚度(mm)A.1.2样品处理;温度(0C)A.1.3样品的安装A.1.4试验火焰A.1.5试验程序A.1.6合格判据样品1燃烧时间(s)样品2燃烧时间(s)样品3燃烧时间(s)A.2总质量不超过18kg的移动式设备防火防护外壳和安装在防火防护外壳内的材料和元器件的可燃烧性试验(见4.7.3.2和4.7.3.4)A.2.1样品,材料厚度(mm)A.2.6合格判据样品1燃烧时间(s)样品2燃烧时间(s)样品3燃烧时间(s)A.2.7符合GB/T5169.5-1997中的第 4章和第8章的替换试验样品1燃烧时间(s)样品2燃烧时间(s)样品3燃烧时间(s)A.3大电流起弧引燃试验(见4.7.3.2)A.3.1样品,材料壁厚(mm)A.3.5合格判据样品1电弧引燃次数(pcs)样品2电弧引燃次数(pcs)样品3电弧引燃次数(pcs)样品4电弧引燃次数(pcs)样品5电弧引燃次数(pcs)A.4热丝引燃试验(见4.7.3.2)A.4.1样品,材料厚度(mm)A.4.5合格判据样品1引燃时间(s)样品2引燃时间(s)样品3引燃时间(s)样品4引燃时间(s)样品5引燃时间(s)A.5灼热燃油试验(见4.6.2)A.6V-0,V-1或V-2级材料的可燃性试验A.6.1样品,材料厚度(mm)A.6.5合格判据(见附表6.5 )A.6.6允许的重复试验(见附表A.6.6)A.7HF-1,HF-2或HBF级泡沫材料的可燃性试验A.7.1样品,材料厚度(mm)A.7.4合格判据A.7.5HF-2级材料的合格判据(见附表A.7.4-A.7.7) A.7.6HF-1级材料的合格判据(见附表A.7.4-A.7.7)A.7.7HBF级材料的合格判据(见附表A.7.4-A.7.7) A.7.8HF-1或HF-2级材料允许的重复试验(见附表A.7.8)A.7.9HFB级材料允许的重复试验(见附表A.7.9)A.8HB级材料的可燃性试验A.8.1样品,材料样品厚度(mm)A.8.2样品的安装;温度(0C)A.8.4试验程序A.8.5合格判据(见附表A.8.5)A.8.6允许的重复试验(见附表A.8.5)A.95V级材料的可燃性试验A.9.1样品,材料样品厚度(mm)A.9.4试验程序,试验样条A.9.5试验程序,试验板样A.9.6合格判据A.9.7允许的重复试验(见附表A.9.7)A.10应力消除处理(见4.2.7)温度(0C)B附录B,异常条件下的电动机试验(见4.7.2.2和5.3.2)B.1一般要求位置厂商型号额定值B.2试验条件B.3最高温度B.4过载运转试验(见附表5.3)B.5堵转过载试验(见附表5.3)试验持续时间(d)抗电强度试验:试验电压(V)B.6二次电路直流电动机过载运转试验B.7二次电路直流电动机堵转过载试验B.7.1试验程序(见附表5.3)B.7.2替换试验程序;试验时间(h)B.7.3抗电强度试验(见附表5.3)B.8带有电容器的电动机试验(见附表5.3)B.9三相电动机试验(见附表5.3)B,10串激电动机试验工作电压(V)C附录C,变压器(见1.5.4和5.3.3)位置(见附表1)厂商(见附表1)型号(见附表1)额定值(见附表1)保护方式C.1过载试验(见附表5.3)C.2绝缘(见附表2.10.3,2.10.4,2.10.5,5.2)结构图及电气原理图见附图绕组位移的保护变压器结构图及电气原理图D附录D 接触电流的测量仪器D.1测量仪器D.2替换的测量仪器G附录G,确定最小电气间隙的替换方法G.1确定最小电气间隙的程序G.2确定电源瞬态电压(V)G.3确定通信网络的瞬态电压(V)G.4确定要求的耐压(V)G.5瞬态值的测量(V)G.6最小间隙的确定H附录H,电离辐射(见4.3.13)电离辐射测得的辐射(mR/h)测得的高电压(kV)测得的聚焦电压(kV)阴极射线管认证标记J附录J,电化学电位表(见2.6.5.6)所用的金属K附录K, 控温装置(见1.5.3和5.3.7)K.1通断能力K.2恒温器的可靠性:工作电压(V)K.3恒温器的耐久试验;工作电压(V)K.4限温器的耐久性;工作电压(V)K.5热断路器的可靠性K.6工作稳定性M附录M,电话振铃信号准则(见2.3.1)M.2方法AM.3方法BM.3.1振铃信号M.3.1.1频率(f)M.3.1.2电压(V)M.3.1.3韵律;时间(s),电压(V)M3.1.4单一故障电流(mA)M.3.2脱开装置和监视电压M.3.2.1脱开装置和监视电压的使用条件M3.2.2脱开装置M3.2.3监视电压(V)U附录U,使用无衬垫绝缘的绝缘绕组导线(见2.10.5.4)单独的试验报告1.6.2表:电气数据(在正常条件下)熔断器#额定电流(A)电压(V)电流(A)功率(W)熔断器电流(A)条件/状态2.10.3和2.10.4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值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位置:Up(V)Ur.m.s(V)电气间隙要求值(mm)电气间隙测量值(mm)爬电距离要求值(mm)爬电距离测量值(mm)2.10.5表:绝缘穿透距离测量值绝缘穿透距离的位置Ur.m.s(V)试验电压(V)绝缘穿透距离要求值(mm)绝缘穿透距离测量值(mm)4.3.8 表:电池试验环境温度 ()电池型号:电池制造厂额定值额定电压: V,容量: mAh,充电限制电压: V序号故障元器件位号试验电压 (V)试验时间(h)通过电池的电流(mA)结 果1可充电电池:最大充电速率充电试验72可充电电池:单一元器件失效导致过充电的试验73不可再充电电池的无意间充电74可充电电池:单一元器件失效导致反极性充电 75开路或短路负载电路中限压限流元器件使电池承受超速率放电附加信息:对用于设备的新的不可再充电的电池或充满电的可充电电池进行试验。4.5表:温升测量值试验电压(V)t1()t2()零部件/位置的温升:温升(K)允许的温升(K)绕组的温升:R1()R2()温升(K)允许温升(K)绝缘等级4.5.2表:热塑性塑料的球压试验允许的压痕直径(mm)2mm零部件试验温度(0C)压痕直径(mm)5.2表:抗电强度试验和脉冲试验试验电压施加部位:试验电压(V)击穿 是/否附加信息5.3表:故障条件试验环境温度()电源型号电源制造厂商电源额定值标记试验时间元器件位号故障试验电压(V)熔断器位号通过熔断器的电流(A)结果附加信息A.6.5表:材料的V-0,V-1,或V-2级定级可燃性试验样品号/组别火焰燃烧时间(s)t1或t2在第二次施加火焰后火焰燃烧加灼热燃烧时间t2+t31/A2/A3/A4/A5/A6/B7/B8/B9/B10/B附加信息:任一处理组别总的火焰燃烧时间(s),5个样品的t1+t2:处理“A”是指在700C10C下处理7d,然后放入氯化钙干燥器4h。处理“B”是指在230C20C和相对湿度在45%和55%之间处理48h。A.6.6表:材料的V-0,V-1,或V-2级定级重复可燃性试验样品号火焰燃烧时间(s)t1或t2在第二次施加火焰后火焰燃烧加灼热燃烧时间t2+t31112131415附加信息:在任一处理组别总的火焰燃烧时间(s),5个样品的t1+t2A.7.4,A7.5,A7.6和A7.7表:泡沫材料的HF-1,HF-2或HBF级定级可燃性试验样品号/组别火焰燃烧时间(s)灼热燃烧时间(s)从施加火焰端算起的火焰/灼热燃烧距离(mm)评述(对A7.7的燃烧速度mm/min)1/A2/A3/A4/A5/A6/B7/B8/B9/B10/B附加信息:处理“A”是指在700C10C下处理7d,然后放入氯化钙干燥器4h。处理“B”是指在230C20C和相对湿度在45%和55%之间处理48h。A.7.8表: 泡沫材料的HF-1,HF-2或HBF级定级重复可燃性试验样品号/组别火焰燃烧时间(s)灼热燃烧时间(s)从施加火焰端算起的火焰/灼热燃烧距离(mm)评述1112131415附加信息:A.7.9表: 泡沫材料的HBF级定级重复可燃性试验样品号/组别火焰燃烧时间(s)灼热燃烧时间(s)从施加火焰端算起的火焰/灼热燃烧距离(mm)评述(对A7.7的燃烧速度mm/min)1112131415附加信息:A.8.5表:材料的HB级定级可燃性试验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用评价服务协议书
- 赛博协议书攻略
- 人员替换协议书范本
- 2025年RISC-VMatter协议芯片设计考核试卷
- 2025年RCEP项下纺织面料原产地规则应用考核试卷
- 其协议书有效
- 山东铁路补亏协议书
- 人才结对帮扶协议书
- 租赁到期解除协议书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历年真题历年真题实战预测详解卷(含智能建造质量验收标准)考核试卷
- 【九牧卫浴公司考评制度问题及完善对策(6000字论文)】
- 完整版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 2.4《 气味告诉我们》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中医基础理论-初级课件
- DL∕T 1455-2015 电力系统控制类软件安全性及其测评技术要求
- 人教版本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 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 鱼腥草的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 广东清大智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
- 长沙中心医院体检报告
-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