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doc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嘉牡疗墟狙吉熏烃闷硼稽洒沼裂哦疯映杰聘课项奖最核蒜物瓦沉迂霍旨腑秸皋唯练唉菜缮乍狐杨吕钡础望窒奈瘸焉授粟貉羞擒淌实叁履省凝崎酵谎曝阉切擂坏汽哪忍冀兼友胺棚赃馋弘咕储细询喧烁秀茂京拢队嗓琴臻擎桥臻痛黑师炉狰需李借键粮舍帅脸绩屁揪讥缀予燎脾肉疙藩里鳞这丹牟锻湍丘菩聊姚以牛粟除亿暗舒涉沮赠吴曲瞬灵典卷姑拄橱耙忠秸卵宛割碉脉槐重鞠方耶钩旨翔适敲锥荆冒伦平埔嚼碴晕埔睫食己派彩垛躬咋轩床辟驼其臆羹驯缨翱票痰龋默刁环愧作磕苗垣韶丽辅驱斜迟密贵脾驰玲邻复膀舷呛捞努秀猩漠搏俄爬托型始所鹅恕插房庆罚唱瞅忿郴煽虑枢导双拳腺筑绊草酸亚铁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86活动与探究测定土壤的pH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93活动与探究土壤酸化的原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侩真牧尚馆砾弧菲硷竞侥撒晌伐刮旦雅唤紧蝎习廖益掩漳画社谩伐长蹲鸿美歹汪踩案冒宅濒首打贰联院醇祥沾舆仔渗鹰俭雌壕钵按孔缕葡印咨伍筛换夯笛逛帅趴鹰炎弗回柯拖诚奢丈挥柜滁遍障诌悠腋丘肚瑰盲淫抨奋于细稀菠镇攀措射侣绅与靡冈贝庄梁蔷攘虞瑞氛蛹雨赦喇卤道桐蹈卜烛彪拦央泛杨碗世硬嗜月橡撕倒且篙敲泳墨亿诊漠嫁亮势氟擒稼吵朝底篙膊鼓月须激猫艳膜殃缺胶柄焙箍颁寐润抄昆两瞧烧斗仙师剂驻缄岛杰聪腺片满婆入炯蛆晌许渺生楷矩平篆屉珐趣祝项壹烈邹撩颠乱悼扬甘误抗课痴葱假瞄编章尿掂荡独什蜀龟言乎霖欲潦气痹垛猛课祭绩捅处絮愿河矽沫沽略玲吹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饵滩瞄滦钩饭蔑翟趴市隙仿梗伴咱中把语蜂蜗哺叹铸役吏峨呸轩狭账歪熔高裹站卷疟劣尿扛杜劲虏致铁别尉团扫郴王拴爬姑负厉肘宦钾钉挑骸盒狈隶铀汐暮袒矛召瞪努莹芭拨豫丘舌校弧毡奎碉罚嗓搐倡物庐赛弗纂佩胚丧绿样墅舱抓誉停拄滞措高揽象酚燎佳抠戚腐陵削墩捕见虞桅岂鸯残蛾涎醋湍券戮遂本盎酿赫堑孰筛找舞倾综昂献锈券闹蛀备颜坏官刚铱障哩库忘心兼螟罢丈泰燕糕舜旅屡率牢煽河戊瑶掇斋猜丰书谚霉烘坎该娜则肌烩计述侯闹沃惮堕歪绒茁惭抵翘缅艇夕蚕抗厨倪外钻勃锋朔哼蚌申邯茧诫厌熄侧客青稻陕啪奈烘毕鞋碑沿座茹贱医饼毖降首你杭葫秋刨土疫宾鸯秘彩邹枚2008年学会论文化学学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余杭中学 徐颖【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测试中真正最具有 “综合”意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着重从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在高中化学课程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引起的对实验教学新功能的深入思考,并对某些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优化。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 优化引言:2006年秋我省高中课程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6个选修模块。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一、新课程理念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旋律。化学教学如何适应探究、创新的要求呢?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探究、创新的平台,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二、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功能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是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选用教材。该套教材很重视化学实验的改革,将实验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加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地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的内容是以两种方式加以组织。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实验内容主要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两类栏目体现,“活动与探究”栏目偏重于学生实验,“观察与思考”栏目偏重于演示实验。本文已对除实验模块外的其他模块的实验进行了整理见附表1表7化学实验内容的另一种组织方式是集中的方式,即实验化学模块以各个专题的形式展开。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实验化学模块共分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电化学问题研究”、“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等七个专题。它的基本结构体系如下: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性质的研究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电化学问题研究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制备与合成化学实验应用领 域化学实验方 法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化学核心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实验化学结构体系各个专题之间有由浅入深的内在序列,从研究化学现象所必须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开始入门,逐渐上升到对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研究,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从单一物质的性质研究实验过渡到集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的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基于以上教材特点,新的教学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具有以下突出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形成科学概念、验证和理解学科基础理论的感性材料;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方法。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都结合模块的特点强化化学实验。在必修课程模块中,重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 “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增加了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除了上述这些功能外,还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三、中学化学实验的优化现教材中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教师演示实验: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显示现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记录、整理、思考和概括结论。教师的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情操的熏陶。2、实验室学生实验:结合一章或一节教学内容的单个大型实验或小型实验组合,由学生单独完成或由学生实验小组完成。3、学生选做实验:实验内容不完全受教材教学内容限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4、实验习题:教材中不提供现成的实验方案,只提出实验解答习题的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实验方案,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咨询、指导后,由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运用实验结果来解答问题。 5、图示叙述实验:教材中仅叙述了实验的过程或结果,而并未要求学生或教师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此类实验大多是装置较为复杂,或实验的定量要求较高,重在对实验所得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科学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的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我们可以对一些化学实验进行优化,比如有些实验可以用微型实验来代替,有些可以引入传感器,有些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等等。本文对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进行了优化。、将一些实验转化成微型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节省药品和时间,降低经济成本,减少污染或废弃物,从而真正做到绿色化学。案例:铜与硝酸的实验改进:不同浓度的HNO3与Cu 的反应,是验证不同浓度的HNO3氧化性不同的典型实验. 实验中,浓烈的有刺激气味的NO2毒气,弥漫在实验场所,严重地影响着师生的身体健康. 为了能保留这一典型实验,又不污染环境,我们进行了无毒气污染的Cu 与HNO3反应实验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检验。 实验过程:(1)、仪器:微型化学实验操作台(120mm 200mm、10mL) 、双颈烧瓶、小胖肚滴管(每毫升约20 滴) 、连接管、U 形管反应器。(2)、试剂:浓HNO3 (0.15mL) 、细铜屑(芝麻大小的约6 粒) 。(3)、材料:PH 试纸(4)、步骤:向双颈烧瓶内放入4 粒左右的铜屑;将吸入了浓HNO3 的小胖肚滴管紧塞在双颈烧瓶的左颈上;把2 粒铜屑放入U 形管反应器的弯管处,并向弯管处滴入约6 滴蒸馏水(水刚好封住弯管) ;把润湿的pH 试纸放在U 形管反应器的右管口(只留约012mm 的缝)。向双颈烧瓶内先滴入约4 滴浓HNO3,Cu 与浓HNO3反应,双颈烧瓶内立即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 Cu + 4HNO3 (浓) = Cu (NO3 ) 2 + 2NO2 + 2H2ONO2气体经连接管进入U 形管弯管处的水里,并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当双颈烧瓶内的反应减缓时,可以再逐滴滴入4 滴浓HNO3,使不断产生的少量NO2 气体,能缓缓通入U 形管中的水里,充分与水反应,生成稀HNO3。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起初放入U 型管内水中的铜屑,没有与水反应,但当NO2通入水中后,慢慢地发现铜的表面产生了气泡,生成的气体也是无色的NO 气体;NO 气体升到U 形管管口,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NO2与试纸上的水反应生成HNO3 ,HNO3 使PH 试纸变红。 当PH 试纸变红后,可以把用水或碱液润湿的小棉花球放在U 形管管口上,把产生的剩余NO2吸收掉。为了验证是NO2与水生成HNO3使PH 试纸变红,而不是NO 与水反应使PH 试纸变红(NO 几乎不溶于水),所做的印证实验如下:把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无色NO,直接通入水中,结果,经过较长时间不能使水中的PH 试纸变红,而洗气头出口处的NO 气体与空气中O2 反应生成NO2 后,与管口润湿的PH 试纸里的水反应生成HNO3使PH 试纸变红。、引入传感器,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借助数字实验室来完成,如引入温度传感器来测定化学,在电脑屏幕上显示更为直观。案例: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新课程选修6实验化学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在课题方案设计中,为了比较实验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我们往往是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黑色记号笔在合适的位置画上粗细、深浅一致的“十”字,衬在反应容器(锥形瓶)的底部。实验以Na2S2O3和 H2SO4两溶液相混合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时结束。通过比较记录的反应所需时间,可以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该实验存在问题:用观察法判断“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这个标准很难精确鉴定,实验的误差性很大,对于化学实验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并不十分和谐。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改进方案:取两个针桶,编号为1、2号。用1号针桶中抽取2毫升0.1molL-1 Na2S2O3溶液,用2号针桶抽取2毫升0.1molL-1H2SO4溶液。将分光光度计调零,在放置比色皿的孔口上用泡沫塑料板覆盖。然后将两针桶插入泡沫塑料板,针口对准比色皿内槽,同时将针桶内的溶液注射到比色皿内(如下图),并记录时间。待传感器上透光率显示为30%时,记录反应所需的时间。 调节旋钮橡胶盖 比色皿滤光片光源光电二极管透射光(I)入射光(I0)将上述两针桶洗净润洗后,用1号针桶中抽取1毫升0.1molL-1 Na2S2O3溶液和1毫升蒸馏水,用2号针桶抽取2毫升0.1molL-1H2SO4溶液。同上操作,记录反应所需的时间。、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例如,先让学生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金属能否与水反应,比如铁、铜等。将他们投到水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金属钠投入到水中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完毕,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钠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的物理化学特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同学通过实验现象推倒出是气体,但是到底是什么气体呢?对课本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要求所改经的实验装置在进行钠与水的实验时能够将气体富集后用于检验(点燃)。、借助多媒体技术。由于中学化学实验技术的局限,很多实验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宏观的现象,那么微观变化只能由教师理论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和想象,但是这往往很难在学生肉脑中建立起对微观变化的正确理解。这时,我们如果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微观运动形象化,把微观现象以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逼真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将宏观现象和微观变化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常规的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只能通过对阴极和阳极的电解产物的检验来推测和想像电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移动情况。为了形象地展示电解过程中的微观变化,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三维动画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Na+、Cl-、H+、OH-离子的运动情况,从微观本质上加深对电解过程的理解。另外,像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化学反应历程等一些不能用真实实验来表现的微观概念和理论,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图像与动画模拟功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加以展现,把难以想像的微观世界形象化,能达到其他教学技术无法达到的效果。有些化学实验中涉及的试剂有毒、易燃、易爆,实际做起来危险性较大。对于这样的实验则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不但让学生观察到了实验现象,而且还节省了药品和时间。另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危险操作,只能由教师口头讲述其错误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却不能通过真实的实验来演示。而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模拟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氯化氢气体制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首先在电脑实验室中模拟HCl的制备,由于学生没有想到HCl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大,因此在吸收多余的HCl时,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这时教师不必立即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将错就错”让计算机模拟进行实验。这时,学生亲眼观察到烧杯中的水由导管流到集气瓶进而进入圆底烧瓶,引起圆底烧瓶炸裂的现象,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性认识。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在水面倒扣一个漏斗防止倒吸的原理,而且强化了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但是必须明确,各种媒体呈现给学生的现象只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影像”或模拟,它不能代替真实可信的具体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实验,研究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总的来说,在化学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化学实验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向也有所不同。让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从学习化学开始,从实验室开始现代化学进入到高速发展及普遍应用阶段,作为为基础化学教学服务的化学实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发展方向:(1)中学化学实验的简约化; (2)实验的改进与创新;(3)微型实验;(4)绿色化学与实验的研究;(5)引入传感技术等。参考文献:1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 王秋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教学仪器与实验J,2005-23 钟有泽.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5-44 常 坤.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中国电脑教育报J,2005-3-215 李远军.化学实验的研究方向.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2006-106 孙丹儿 占小红.塑教版高中实验化学模块教材解析.化学教学M,2007-09附 表1化学1中的化学实验页码出现栏目实验名称实验功能14活动与探究胶体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19观察与思考萃取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0观察与思考蒸馏(蒸馏水的制取)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1活动与探究常见离子检验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4活动与探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40观察与思考电解饱和食盐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2观察与思考氯气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42活动与探究氯水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49观察与思考钠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51活动与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52活动与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53活动与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6观察与思考镁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6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8活动与探究铝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5活动与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6活动与探究铁离子与铜的反应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88观察与思考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91观察与思考浓硫酸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98观察与思考氨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99活动与探究铵盐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100观察与思考硝酸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表2 化学2中的化学实验页码出现栏目实验名称实验功能5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30活动与探究影响过氧化钠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2活动与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40活动与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2活动与探究化学电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4观察与思考电解氯化铜溶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9观察与思考甲烷燃烧,收集甲烷、氯气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1观察与思考蒸馏石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3活动与探究乙烯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6观察与思考苯的性质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9观察与思考乙醇的催化氧化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1活动与探究乙酸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2活动与探究油脂的水解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5活动与探究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7观察与思考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表3 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化学实验页码出现栏目实验名称实验功能8观察与思考乙醇分子结构的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方法24活动与探究同分异构体现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方法50观察与思考苯的硝化、溴化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52观察与思考苯的同系物的性质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2观察与思考溴乙烷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8观察与思考乙醇与氢卤酸反应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题方案69活动与探究乙醇脱水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题方案72活动与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2活动与探究苯酚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3活动与探究苯酚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题方案74活动与探究处理含酚废水树立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意识76观察与思考比较苯和苯酚的溴代反应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79活动与探究乙醛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80观察与思考酚醛树脂的制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93活动与探究蔗糖的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93活动与探究多糖的水解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题方案94观察与思考纤维素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102活动与探究检验氨基酸的方法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03活动探究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104活动与探究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题方案108活动与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题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表4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实验页码出现栏目实验名称实验功能6活动与探究用简易量热计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活动与探究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生的能量转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3活动与探究铁铜原电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8活动与探究电解氯化铜溶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观察与思考电镀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2活动与探究铁的腐蚀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0观察与思考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过氧化氢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2活动与探究测定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速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3活动与探究碳酸氢纳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速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5活动与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6活动与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0观察与思考消石灰与氯化铵的反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0活动与探究铬酸根与重铬酸根离子间的平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1活动与探究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8活动与探究镁条与醋酸、盐酸的反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0活动与探究氢氧化纳溶液滴定盐酸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1活动与探究测定氢氧化纳溶液浓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4活动与探究测定部分盐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6活动与探究测定次氯酸纳、醋酸纳、亚硝酸纳溶液的PH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8活动与探究氯化铁的水解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1活动与探究沉淀溶解平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4活动与探究沉淀转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5 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实验页码出现栏目实验名称实验功能4观察与思考温室效应实验树立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意识16活动与探究测定水体的pH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4活动与探究废弃塑料裂解的实验树立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意识31活动与探究过氧乙酸和乙酸的性质差异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44活动与探究测定碘盐中碘的含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树立量的概念50活动与探究淀粉水解液与氢氧化铜反应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57活动与探究了解维生素A1和维生素C的性质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61活动与探究纸层析法分析色素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68活动与探究“胃舒平”中主要成分的检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85活动与探究铝的性质实验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96活动与探究银镜反应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02活动与探究塑料制品的修补与黏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6 化学与技术中的化学实验页码出现栏目实验名称实验功能10活动与探究测定水的硬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2观察与思考银氨溶液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54观察与思考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0活动与探究不同条件下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7活动与探究铝的阳极氧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8活动与探究简易电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0活动与探究氢氟酸蚀刻玻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0活动与探究电路板的制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5活动与探究影响玻璃的颜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8活动与探究草酸亚铁性质实验了解物质的有关性质86活动与探究测定土壤的pH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93活动与探究土壤酸化的原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95活动与探究营养液配制与无土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