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工区”游戏的观察和指导.doc_第1页
小班“美工区”游戏的观察和指导.doc_第2页
小班“美工区”游戏的观察和指导.doc_第3页
小班“美工区”游戏的观察和指导.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班游戏案例小班“美工区”游戏的观察和指导“糖果屋”案例剖析一、教师作为观察者,善于捕捉“切入点”孩子的行为:一次活动区游戏的观察过程中,我听到了“娃娃家”的“妈妈”和“超市老板”的对话:妈妈:“老板,你们超市有糖果吗?我想买糖果。”老板:“没有,你买别的吧。”妈妈:“我家的娃娃就喜欢吃糖果,糖果很甜,很好吃的,下次你去进货吧。”老板显得很无奈。分析:这时正好被我听到了他们俩的对话,而且也看到了老板显得很无奈的样子。我想,我作为一个观察者,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和需求,我应该及时捕捉这样的一个切入点,并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于是我考虑到孩子们关于“糖果”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而且也比较感兴趣。就想能不能在“美工区”新增设“糖果屋”的游戏内容呢?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在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糖果基础上,提高各种美工技能,并体验买卖游戏的乐趣。二、教师作为引导者,善于抛出“问题球”当我发现了这个切入点,我作为一个引导者,向孩子抛出了一些有关“糖果屋”的问题。分享交流实录:师:“娃娃家的妈妈,你到超市里想给娃娃买什么,超市里却没有这样的货呀?”妈:“买糖果,可是超市里没有。”师:“你们有好办法帮帮这个妈妈吗?”幼:“可以买别的东西。”师:“是个好办法,妈妈你愿意买其它东西吗?”妈:“糖果是我们家娃娃最喜欢的。”(有点不开心)幼:“那我们可以自己包,再放到小超市去卖。”师:“这个办法你们觉得怎么样?同意吗?”幼:“同意的,可是我们没有包的东西。”师:“对啊,我们什么材料也没有,怎么办呢?”幼:“我家有很多的糖纸头,可以拿过来。”幼:“我去喝喜酒了,我家也有很多,我明天也带来。”师:“好的,那等你们把材料都带来了,我们开个糖果屋怎么样?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糖果,好吗?”孩子们欣然同意了。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孩子们带来的糖纸头和喜糖盒子越来越多。三、教师作为设计者,及时创设相应的环境而这时我们要做的除了对孩子带来的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外,还要对“糖果屋”的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以给孩子美的感受和操作的欲望。四、教师作为决策者,善于诊断孩子的“缺失”那么增设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内容以后,究竟要投放些什么材料呢?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才能达成有效地教育教学目标呢?这时,教师作为“决策者”,在善于诊断孩子的“缺失”的基础上,要有目的地进行启发和引导、支持和帮助。首先,调动孩子关于糖果的已有经验于是我和孩子们又展开了讨论:师:“你吃过什么糖?你吃过的糖是怎么样的?”幼:“我吃过棒棒糖,上面是圆圆的,下面有跟竿子。”幼:“我吃过水果口味的糖,好象是方方的。”幼:“我吃过巧克力夹心糖,是包在纸头里的。”幼:“我还吃过糖葫芦,一个个串起来的,很甜的。”通过分享交流,我了解了孩子的已有经验,看来这些糖果都是孩子熟悉的。其次,根据已有经验提供操作材料,融入美工技能。材料一:橡皮泥,垫板,吸管。材料价值分析:橡皮泥是最原始的材料,提供的辅助材料越少,越能发散孩子的思维,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操作制作出各种吃过的糖果,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们用橡皮泥进行塑造的能力。预想孩子的行为:搓圆,逐个插到吸管上,做糖葫芦;捏出、搓出各种形状的糖。孩子的行为:孩子们能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糖果,有的用绿色的橡皮泥做得就说是“苹果味”的,红色的就说是草莓味的;我提供的吸管太软了,橡皮泥插上去吸管就歪了。观察思考:孩子们制作的糖果很逼真,也很有幻想色彩,橡皮泥制作的糖果很难和超市互动起来,怎样保存就成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材料调整:我及时提供有分隔的小盒子,一方面可以分类摆放,另一方面防止橡皮泥都放在一起,粘到一起,这样就能很好的放在超市里进行买卖游戏了。吸管及时用一次性筷子代替,并提供薯片的空盒子,在上面扎几个洞,将孩子制作的“糖葫芦”进行直观的呈现。材料二:糖纸头,撕成小张的报纸,装糖果的空盒子。材料价值分析:蕴涵多种美工技能,包括团、拧,孩子的小肌肉可以得到锻炼。预想孩子的行为:孩子们会根据老师提供的小张报纸将它团小,然后放在糖纸头的中间,两头拧紧,装到空盒子里和“超市”进行买卖活动。观察思考1:孩子们的确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暗示材料进行操作,但孩子间能力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有的不能将纸团团紧,有的在包糖的过程中拧得不紧,都松开来了,这样包的方法小肌肉根本没有得到锻炼,操作也是没有价值的。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游戏结束后进行了分享交流:师:“今天的糖果屋里人真多,我们来看看他们包的糖果,你觉得包得怎么样?”于是我呈现了刚才孩子们包的松散的糖果。幼:“不好。”师:“哪里不好?要是你是娃娃家的人,你会来买吗?”幼:“不会,这些糖是不是要坏掉拉,好象糖都要掉出来了,吃了肯定会生病的。”幼:“是快过期了吧,刚做好的糖果应该是很新的,包得很紧的。”师:“哦,过了保质期的糖果就没人买了。包糖果的工人要注意,糖果纸要叠整齐、拧得紧,才像新鲜糖果。”就这样孩子们包得糖果质量越来越好。观察思考2:包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于重复的操作活动渐渐失去了兴趣,我就想能否让无趣的操作变得有意义一点,看着五颜六色的糖果,我有了新的想法。材料调整:我收集了很多的空瓶子,在每个瓶子上都贴了最多三种颜色的按序排列的小点子,让幼儿根据点子的颜色和数量装入相应包好的糖果。幼儿行为:孩子们从包到有序的装,再送到超市去卖,成了一条龙流水线,而且很有成就感。“老师,我今天装了三瓶糖果,而且都装对的。”“你怎么知道装对的啊?”我很好奇。“超市老板帮我检查过了。”思考:这时“生生互动”的作用真的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和“超市”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包糖果的技能和计算的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材料三: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纸片,双面胶、吸管、空桶(供插棒棒糖用)。材料价值分析:我觉得要给孩子提供想象与创造的操作平台,有时材料越具象,越会阻碍孩子的思维,所以我没有教给孩子怎么做棒棒糖,而是让幼儿观察材料,在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正确的制作方法。蕴涵多种教育因素,包括大小、颜色的比较、使用,对称的概念,撕贴等等。预想孩子的行为:能进行粘贴、制作,但估计不会一蹴而就,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观察思考1:对于我提供的材料,刚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如何操作,但有几个孩子很好奇,他们开始对材料进行摆弄,一次我发现,叶芷芯将小圆片放在大圆片上,下面放上吸管,因为孩子有过吃“棒棒糖”的经验,于是他们开始动手制作了,刚开始制成的“棒棒糖”最多只有两层,没有对称,而且双面胶的使用也不熟练,有的棒子也都露在外面,但这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结果。阶段一:单面,两层的棒棒糖。分享交流实录:师:“今天糖果加工厂的工人真了不起,他做出了一种新的糖果,我们请他介绍给大家好吗?”幼:“我今天做了棒棒糖。”师:“你是怎么做的?请你做给大家看,好吗?”(因为操作过程很难表述,所以我请他再现他的制作过程。)师:“你们明天也去试一试,说不定可以做出跟她不一样的棒棒糖。”观察思考2:“倪老师,我做出不一样的棒棒糖了,我的有好几层呢。”果然,我提供的四种大小的圆形纸片,曹奕秋全用上了,而且每一种颜色都不一样,层次非常清楚,但还是只有一面。阶段二:单面,多层的棒棒糖。分享交流实录:师:“今天糖果厂工人加工的棒棒糖,又不一样了,你们看跟上次叶芷芯做的有什么不一样呀?”接着我出示了上次叶芷芯做的,让孩子们比较、观察。幼:“曹奕秋贴了好多的圆圈,叶芷芯只贴了两个。”幼:“我知道了,曹奕秋做的肯定很好吃,我觉得是很多口味的,橙色的圆是橘子味的,红色的是草莓的,黄色的是菠萝味的,绿色的是苹果味的。”(听了孩子的讲述,我发现孩子们真的很会想象,那就顺着他们的意吧。)师:“哇,这么多口味放在一起,味道肯定很好,你们下次也要加工这么多口味的哦。”师:“那你们说怎么贴才能让大家吃到这么多口味呢?”幼:“棒子上先贴最大的,然后越来越小。”聪明的胡思越一下就看出来了。我看孩子们没什么反应,就演示了起来,拿出四张大小不等的圆片,请幼儿给他们排排队,然后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贴给他们看。观察思考3:“倪老师,你看,我做的棒棒糖和曹奕秋的是不一样的,这边有,这边也有,我吃过的,两面是一样的。”一次,徐沁馨完成后开心的介绍给我她的棒棒糖。阶段三:两面对称,多层的棒棒糖。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探索、发现,孩子们终于制作出了“完美”的棒棒糖。分享交流实录:师:“今天糖果厂有个很棒的工人,他发明了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棒棒糖,想不想看?”幼:“想看。”接着我就出示了徐沁馨完成的棒棒糖,和曹奕秋的进行比较。师:“和上次曹奕秋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不一样,一个只有一面,一个有两面的。”幼:“曹奕秋的只有一面是甜的,徐沁馨的两面都是甜的。”孩子们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师:“那你们喜欢谁的呀?”幼:“徐沁馨的。”接着我把棒棒糖转了一转,“还发现了什么?两面怎么样?”怕孩子们看不清楚,我把一面贴的轻轻的撕了下来。幼:“我发现了,两个是一模一样的。”师:“什么地方一模一样?”幼:“一个最大的是绿的,另一个最大的也是绿的,然后是黄的,另一个也是这样的。”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师:“对,无论是颜色,还是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制作一根棒棒糖,要用两份一样的圆片。明天我们再去试一试,好吗?”之后,孩子们制作的棒棒糖近乎完美了。五、启示通过实践我发现“美工区”的创设与利用,需要教师角色的灵活转换,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益。活动前,教师按幼儿的需要设计活动,是策划者,是给幼儿提供材料工具的供给者,是环境创设的设计者。游戏活动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组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给予不同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