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诗歌鉴赏) - 一、导入.doc_第1页
教学设计(诗歌鉴赏) - 一、导入.doc_第2页
教学设计(诗歌鉴赏) - 一、导入.doc_第3页
教学设计(诗歌鉴赏) - 一、导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一中“未来教育家学校”毕业课教学设计语文组 郑宇语文组 郑宇构思出发点:首先,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了解了意象的一般知识,但对意象的丰富内涵认识不深,还没形成体系,更谈不上转化为能力,所以,做这么一节课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学生毕竟还是高二,而且诗词鉴赏单元还没有全部讲完,若要把五个鉴赏的切入点全部综合,学生恐怕也难以接受,所以先只抓分析意象,然后分别从专题的角度各个击破,最后才上升到综合,这才符合益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本节课只是一个切入点,或者说只是一系列课的其中一节而已。第三,整节课的结构、过程有意识地注入了建构主义的理念。先用一些具体的诗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概括归纳出共性,使对知识的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接着在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以前所积累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知识的掌握。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回忆起曾经积累过的名句。然后在理论指导分析课内的实例,让学生去有意识地运用新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新知识。最后,把对课内问题的分析延伸到课外,真正形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识,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整个构思贯穿了从实践中掌握理论、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思想;整个教学课程体现了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思想。(一)教学目的在认识“意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特定的“意象”具有特定的丰富的内涵,并在其指导下解决有关的诗词鉴赏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真正理解特定的“意象”具有特定的丰富的内涵,并能自己去认识思考一些老师没有讲过的意象,形成通过分析意象解决鉴赏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是美文学,是文学的精华,是读者高尚的精神伴侣。“腹有诗书气自华”。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一般说来,鉴赏诗歌需要把握五个切入点:1、要分析意象2、要抓住诗眼3、要抓住章法4、要推敲表现手法5、要熟悉典故其中通过把握意象来鉴赏诗歌是高中阶段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所以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达到理解诗歌的目的。二、回忆有关意象的知识意象就是作者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也就是说,意象就是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物象,但这种物象却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有了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应该能从特定的意象身上看出深刻的感情。三、以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柳”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特定的意象所包含的丰富含义。1、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3、柳氏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4、唐韩翃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5、刘禹锡杨柳枝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先给出这一组诗句,让学生从情感和意象两个角度寻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明确:都抒写离情别绪,都选用了“柳”这个意象。 归纳:折柳赠别为古代习俗,故在诗词中遂以杨柳为别离的象征。“柳”谐音“留”。四、略举其它意象,证明特定意象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别的感情。 1、风 汉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 许浑谢亭送别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2、月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五、学生活动讨论:看看还能否为上述意象补充诗句,印证其固有的内涵,或者补充新的意象和诗句,证明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 如:松竹梅,杜鹃等等。六、实践 1、试鉴赏“杨柳岸,晓风残月”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2、高考实例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书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小结:理解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首先可以去把握诗中特殊的、重点的意象,弄清特定的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因为意象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有助于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需要注意,并不是只要一提到柳、月、风就是表示离别,因为意象还具有多义性,比如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贺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