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oc_第1页
国际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oc_第2页
国际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oc_第3页
国际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oc_第4页
国际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生猪育种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种猪育种的体系还没完全建立。加快发展生猪育种产业已成为我国养猪业不可回避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猪育种特点及我国生猪育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猪育种;育种体系;遗传评估;人工受精;性能测定 1 引言 建国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生猪养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生猪育种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资源、技术相对分散,繁育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上选择方法落后,真正进行种猪选育的场家很少,因此建立一体化的团队相对困难。而且由于我国的外来良种群体相对较小,优良种猪的选育和原种生产主要控制于欧美跨国育种公司手中,他们垄断了全世界养猪业的种猪和资源技术。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种猪5 00010 000头,引种费用在1000多万美元。 据美国农业部1996年对美国50年来畜牧生产总结,品种改良的影响居各种因素之首,占到40%,远远高于营养饲料、疫病防治等,这也是发达国家对遗传育种大力投入的主要原因。 2 国内外育种体系 美国、加拿大、丹麦是世界领先的养猪国家,其种猪养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猪育种质量、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也均居于世界前列,同时其完善的育种体系也处于国际第一流水平。 2.1 美国国家育种体系 2.1.1 国家种猪登记协会(NSR) 目标:保护系谱准确和维持品种纯度,提供种猪改良方案,帮助所有成员不断获得遗传进展。 服务:主要包括系谱和生产性能登记、品种改良、贸易支持,编制多种技术推广资料,如鉴定种猪的录像和挂图等。NSR能够满足客户育种需求服务,包括免费育种咨询、遗传评估和对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的注册登记名录。 NSR拓展的业务范围包括在线登记、在线AI授权、在线系谱查询、建立猪DNA文库等。通过对全国种猪的性能测定结果进行遗传评估后,将估计育种值(EBV)汇集成可以随时升级的电脑联网数据库,每一头公猪都有一个按BLUP原理计算的综合指数值,作为其种用价值的综合评估和便于公猪间的横向比较。同时,给出各性状的EPD,所需信息可通过网站获得,从而使美国的猪育种信息共享和种猪商务国际化得以实现。 2.1.2 种猪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系统 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系统,始于1985年,由美国农业部、普渡大学和美国约克夏俱乐部合作建立,资金来源于这三家发起单位和国家猪肉生产协会(NPPC),目前由NSR利用系谱登记费用资助。 2.2 加拿大国家育种体系 加拿大20多年前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也是一个引种大国,然而经过15年左右时间,该国已培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种猪,转而成为种猪输出国。 加拿大国家育种组织为育种者提供测定设备和育种值估计服务,中心性能测定站、人工授精和跨场估计育种值是其纯种选育的关键措施。主要品种为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和拉康比。另外有20%的肥猪来自两个国际育种公司,他们不参加“国家育种计划”。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由加拿大养猪业于1994年创立,以便为猪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合作等服务。它的成员组织主要是一些区域性的猪改良中心。 加拿大猪育种者协会 (CSBA)授权加拿大家畜登记公司来完成,加拿大国会制订动物系谱法案规定,所有在加拿大出生的纯种畜禽都必须进行登记,而且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加拿大纯种猪的官方系谱上都带有CSBA的标识和加拿大农业部的官方印章,这样使得在CSBA注册的种猪系谱记录具有很高的信誉度。 加拿大国家育种体系主要优势如下: 2.2.1 丰富的国家数据库 30年的数据、300万头猪的详细记录以及基于网络的服务工具,如数据传输、 EBV报告、选择决策、选配计划等。 2.2.2 先进的遗传评估方案 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进行遗传评估、有来自120个场的场间评估数据,测定后有快速跨场EBV以及强大的互联网支持。 2.2.3 准确的目标性状评估 日常评估,主要包括上市年龄、上市体重的背膘厚、瘦肉率、眼肌面积、眼肌深度、饲料转化率以及产仔数;新的评估,主要包括仔猪存活、肉质(肉色、大理石纹、pH24、滴水损失)、体型(肢蹄结实度、脚趾、奶头数)。 2.3 丹麦国家育种体系 “国家育种计划”始创于本世纪初的丹麦,首先建立起先进的中心后裔测定系统,之后类似的测定系统才在欧洲相继建立。在丹麦,以纯种选育为主的后裔测定系统在不断改进,现在改为“性能测定系统”,结合中心测定站和猪场现场测定资料,采用动物模型估计育种值。其中人工授精技术起到了中心作用,它使各猪场连接起来,并促使优良基因的传播。在丹麦,“国家育种计划”占主导地位,育种公司占很小份额。 丹麦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优良品种改良,始终拥有世界一流的猪种,这是丹麦成为世界一流养猪大国的最根本的一条经验,下面是丹麦育种体系的主要特点: 2.3.1 人工授精(AI)站 中心测定站测定选留公猪是AI种公猪的主要来源,AI站的收益与各个育种者联系密切,以此激励农场主加强选育提高种猪质量。AI站承担丹麦全国种猪配种任务,设备先进,技术熟练。 2.3.2 先进的育种体系 国家级猪育种方案经常是基于测定站和猪场性能测定,测定站主要针对优秀的青年公猪,猪场测定主要针对青年母猪和公猪。性能测定站有良好的圈舍条件、测定设备和记录系统,所有公猪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接受测定,因此可以选拔出遗传性能最好的公猪。性能测定站是提供优秀后继种用公猪的重要来源。测定站还可测定一些没有包括在当前育种目标之内的性状,可了解其遗传趋势,这样能够指导以后的育种工作。同时,育种体系的目标明确 、育种工作组织性强。育种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高效生产中正确地应用专门化品系,使用配合力好的父母代去利用100的杂种优势。根据消费者定位种猪生产者,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建立以现场测定为主、通过中心测定站和人工授精站建立遗传联系的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 3 我国种猪育种体系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不是养猪强国。我国的现代化遗传育种工作比较落后,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从而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在引种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引入,也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必需转变我们的思想,对我们引进的种猪进行不断的选择育种,使其保持优秀的生产性能,并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选育,提高其产品性能。 从技术水平应用上看,我国从种猪测定、人工授精等应用技术,到BLUP、REML等统计方法,以及DNA 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育种等技术均已掌握,但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小,未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应用,从而导致至今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种猪测定服务体系,没有国内自行估算的遗传参数、经济加权系数。总的来看,国内育种界对现代育种理论掌握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所缺乏的是长期坚持的育种基础性工作和遗传评估体系,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3.1 我国猪育种体系落后的原因分析 与中国作为世界猪肉第一生产大国严重失衡的是,我国的种猪质量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现简要概述为以下几点。 3.1.1 受限于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育种眼光和有效地组织结构 我国的育种工作多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但因为缺乏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经济实体,未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因此只有直接从事养猪生产的企业,甚至专业的育种公司才有可能组织结构合理的繁育体系,建立有效地育种体系。 3.1.2 缺乏成体系、持久的符合市场预期的种猪育种规划 育种工作需要持久性,因为此工作非短期可以成功,其艰难性有目共睹。在缺乏系统的、有效地育种规划及缺乏长期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生猪育种难以成功。 3.1.3 缺乏有效的基础性育种工作 养猪规模较小,经营规模有限,难以开展具竞争力的、高价值的商品猪,体系、技术水平、实力决定了我国种猪育种的现状。良好的种猪育种体系决定于长期坚持不懈的性能测定,需要积累大量有效地育种数据记录。 3.1.4 种猪育种基础群规模过小 国内猪育种的首要形式是以科研项目进行,其所能维持的育种群规模很小,难以获得具有商业价值的育种进展。另外,区域性及国家级数据中心的还不够健全,多数是以短期内进行若干世代的选育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为目的。 3.1.5 育种资金缺乏,产学研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制约了我国种猪育种体系的建立 长久以来我国在种猪育种体系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因为种猪育种都是以科研项目方式统筹进行的,企业、科研机构及大学的产学研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科研与市场完全脱节,直接导致了我国与国际种猪育种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4 加快我国猪育种水平途径的探讨 在未来要保证我国养猪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必须立足于种猪育种本土化、育种体系统一化、多样化,需要合理的利用我国已引入的国外优秀种猪资源,充分引用本地优秀猪种,通过有效地育种组织体系,应用现代分子育种、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技术,建立优秀种猪核心群持续自我供种繁育体系,保证同样用途的猪种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用自己的猪源养育本国人民。 当前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良种猪资源,包括已经选育成功的哈白猪品系、三江猪品系、湖北白猪新品系和金华猪新品系等;积极引入国外优秀的种源,包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以及汉普夏等,在种猪生产和研究的优势地区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积极开展分子育种与遗传评估有机结合的现代猪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公司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实现种猪质量的快速、可持续遗传改良。建立能够长期进行种猪持续改良的繁育体系,实现“种猪选育为基础,核心群种猪自给、有计划地少量引种、保持国际同期种猪水平”总体目标,选育中国本土化的、优秀的种源及品系。借鉴加拿大或丹麦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特色做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相应的育种组织,统一育种目标、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方法,选择出优秀的种公猪,创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和良好遗传联系的公猪基因库;形成为该库做出贡献者应有共享该库资源的权利的运行机制,逐步扩大育种核心群,推进适应猪产业化发展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同时建立标准化的种猪信息库,开发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服务体系。围绕这一目标,以技术创新和科研力量、区域力量联合为主杆,新猪种资源引进和本土资源整合为枝叶,积极创建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自主可控的、安全先进的、国家种猪遗传评估系统和迎合市场需求的种猪育种体系,开枝散叶、造福中华。 5 结语 世界养猪业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猪肉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