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论文华清宫论文:唐华清宫的形成.doc_第1页
骊山论文华清宫论文:唐华清宫的形成.doc_第2页
骊山论文华清宫论文:唐华清宫的形成.doc_第3页
骊山论文华清宫论文:唐华清宫的形成.doc_第4页
骊山论文华清宫论文:唐华清宫的形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骊山论文华清宫论文:唐华清宫的形成摘 要:唐华清宫是唐代最重要的温泉离宫,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经过周秦汉唐等朝代的不断营建,到唐玄宗时代发展到了辉煌的顶峰,并更名为华清宫。本文对此发展变迁和营建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骊山;温泉;华清宫;形成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余枝,位于古都西安以东25公里,在西安市临潼区辖境的南部。骊山以石瓮谷为界,分为东绣岭和西绣岭。在西绣岭北麓海拔450米处,有号称“天下第一温泉”的骊山温泉,古人称汤泉,华清宫就是古人在对汤泉的利用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骊山温泉离宫的早期开发1、先秦时代的骊山温泉骊山温泉的开发很早,属于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就位于骊山脚下。1考古人员还在华清池温泉总源附近发掘出了仰韶文化的红彩陶片和石器、骨器、玉器等及由乱石砌筑的洗浴汤池遗迹,虽相当粗陋,说明五六千年前姜寨人已经在此生活并利用温泉洗浴。2商代,生活在骊山温泉附近的姜寨人后裔“骊山氏”,建立了女性为酋长的方国,称为“丽国”或“骊国”或“骊戎国”,其国都“骊城”就在姜寨遗址与华清池之间,3并留下了女娲娘娘与骊山老母的传说。西周时,骊山已经修建有供周王游幸的离宫别馆,即所谓的“骊宫”,周幽王为搏“千金一笑”而“烽火戏诸侯”4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华清池温泉泉源附近发现有多处周代遗迹,说明周代对骊山温泉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也为“骊宫”的存在提供了实物证据。但当时之汤泉建设还比较粗陋,“上无尺栋,下无环墙”,沐浴时可见星辰,故名“星辰汤”。52、秦代的“东陵”和“骊山汤”秦襄王时,选中骊山西麓原坡地作为王室陵园,史称“芷阳”,6又称作“东陵”,并利用温泉水灌溉,培育早熟质优的著名“东陵瓜”。7秦始皇还在骊山温泉进行了大规模的宫殿建设活动,“始皇初,在骊山温泉,砌石起宇,名骊山汤”。基于“骊山汤”基础上还演化出始皇戏神女故事,8后人又称“骊山汤”为“神女汤”。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华清池唐文化层下发现了秦代汤池、殿基等遗迹,而且出土遗物与秦东陵出土器物相似,说明“骊山汤”在秦始皇之前可能已经存在,秦始皇时代又加以增广。3、西汉至北魏对“骊山汤”的修缮和扩建西汉武帝时,秦“骊山汤”成为上林苑的一部分。并重修扩建,“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帝时又加修饰焉”。9考古工作者在唐华清宫遗址发现大量汉代绳纹板瓦,简瓦堆积,及各种进排水管道等,证实汉“骊山汤”的真实存在。10还发掘出秦汉“骊山汤”池及其周围相应的供水、排水、宫殿等建筑设施。经过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的社会动荡,屡遭兵劫而得不到维护的骊山温泉离宫,其破败则可想而知。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雍州刺史元苌在温泉颂中描述了其看到的温泉,“上无尺栋,下无环墙”。于是他筹措资金,组织工匠“剪山开障,因材构宇”,骊山温泉得以再次焕发青春。4、北周时骊山温泉和“皇堂石井”北周时,温泉离宫已经风光难再,庾信在温汤碑一文中感叹道,“秦皇余石,仍为雁齿之阶;汉武旧陶,即用鱼鳞之瓦。嵩岳二仙之馆,不独擅于天地;华阴百丈之泉,宣独高于莲井”。周武帝认为温泉天然美景绝佳,但缺乏与之相配的人工建筑,且残败,不雅观,有失尊严,于是天和四年(569)诏令雍州牧宇文护在骊山温泉重修皇家离宫,11中心建筑温泉汤池称为“皇堂石井”12。5、隋代的“温汤”隋代北周后,从开皇三年(583)开始,隋文帝诏令在北周骊山温泉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扩建。“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柏千株余”,13不仅建设宫室,还广植花草树木。这次扩建后的温泉离宫应该比较壮观,隋文帝于开皇九年(589)四月在温泉行宫举行了盛大的灭陈大军凯旋仪式,14此时的离宫尚无特定称谓,称为“临汤”或“温汤”。二、唐代前期的“汤泉宫”和“温泉宫”唐代立国后,随着政局逐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离宫别苑的建设也开始增加,骊山温泉离宫是唐代最为典型、最为有名的温泉离宫,自然也在营建之列。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在骊山温泉离宫设置太元观,“太元观,两京道里记曰:唐武德二年置,在骊山下”,15设置太元观可能只是这次建设活动的其中一项工程。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和武德八年(625)曾两次驾幸温泉离宫,以帝王的九五之尊驾幸,而且主要以休憩、校猎、游赏为目的,不可能不有所修缮粉饰,而弘文馆据考证就正建于武德年间。16高祖后,唐太宗也多次驾幸温泉离宫,唐太宗不断驾幸,修缮改造工程应该也难以避免。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又一次游幸骊山温泉,下诏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阎立德修缮扩建宫殿和汤池,“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开始了唐代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工程。于是“面山开宇,从旧裁基”,17还专门修建了御汤“星辰汤”,并赐名骊山温泉离宫为“汤泉宫”,“御赐名汤泉宫,太宗因幸制碑”,18唐太宗还亲书温泉铭并刻碑记述此事。除了星辰汤,这次扩建工程还修建了供太子沐浴的太子汤,有可能还修建了梨园。19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的游幸,长驻达99天,肯定会有一些政事需要处理。贞观二十二年(648)正月,唐太宗最后一次驾幸“汤泉宫”,沐浴游玩之际,还处理了几项重要朝政,20并将御笔温泉铭的拓片赏赐群臣。这些政务活动及随行的百官、宫妃、内臣及卫戍部队都需要有相应的办公、生活和居住场所,而这些场所其时应该已经建成。长安志记载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改“汤泉宫”名为“温泉宫”,21而雍录记载的更名时间为唐高宗咸亨三年(672),22既然改名,自然也少不了进行一些改造扩建。另外据考证,唐初在前代建筑基础上重建了老母祠;23唐中宗景龙年间兵部尚书韦嗣立在西绣岭山脚下修建了“逍遥翁溪亭”,后称逍遥殿;韦嗣立在清虚原幽楼谷还建有私人山庄,并因唐中宗封其逍遥公而称山庄名为逍遥庄。三、唐玄宗时代的华清宫唐玄宗时代,唐王朝达到了的盛期,在雄厚财力的支持下,骊山温泉离宫进行了唐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到天宝年间后期,无论是规模还是景观质量,华清宫都达到了其历史的极盛时期。本文以天宝四年(747)册封杨贵妃开始将唐玄宗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1、天宝四年前开元初期十余年时间,唐玄宗政事繁忙,无暇他顾,游幸华清宫也仅是政务活动间隙的调节性休整,停留时间也较短,除了一些零星的改造修缮,华清宫的营建活动不是太多。据考证,此阶段的改建工程主要有:开元三年(715)在骊山上建斜阳楼,“开元三年,玄宗建斜阳楼于骊山上”;24开元二年至开元十一年间(714723),在华清宫梨园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番改建,为方便梨园弟子沐浴,还专门新建了小汤。25随着政权逐渐稳固,唐玄宗追求享乐的思想开始出现,开元十一年冬季开始了对骊山温泉离宫进行大规模扩建活动。新建了唐玄宗的专用沐浴汤池御汤莲花汤,修缮扩建了星辰汤,并因修建莲花汤而拆除了前代的太子汤,还新建了尚食汤、宜春汤,可能还新建了御书亭、少阳汤。26开元十一年(723)之后至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遇杨贵妃前,唐玄宗主要还是在为“开元之治”期间的国事忙碌,华清宫的改造扩建也是零星进行。这期间在骊山东绣岭新建了石瓮寺,“石甕寺,開元中以創造華清宮餘材修繕”,27还将秦始皇坑儒乡改名为殅儒乡,在坑儒谷修建殅儒庙。唐会要还记载,开元24年,在华清宫北横街之西修建了刊辑古今经籍、修正国家大典、选拔剑啸龙吟之士的集贤院。此间最大的建设项目是扩建华清宫范围并新建宫墙,为此还迁移了武德年间修建的太元观,“开元二十七年,以宫墙逼近于肃静,乃令谏议大夫道士尹愔迁之,(太元观)今在宫北一里”,28说明宫城的扩建已进入到扫尾阶段。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唐玄宗初遇杨贵妃开始,到天宝四年(745)册封其为贵妃之前,唐玄宗逐渐也开始消极怠政,29华清宫的营建活动也有所增加,天宝元年(742)“十一月,改骊山为会昌山”,30“仍于秦坑儒之所立祠宇,以祀遭难诸儒”,“修王母祠于玉润峰上,峰名乃玄宗所命”31。这一年还新建了名垂千古的长生殿,“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32并对宫室进行了改扩建。据考证,天宝二年(743)扩建了梨园和小汤,修缮扩建了星辰汤。还在山下新建制了会昌县,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于老君殿遗址考古发掘的“天宝二年内作瓦”,也证明了老君殿的建设时间。另外据考证,莲花汤在天宝二年(743)也进行了整修,天宝二年后还修缮了宜春汤,可能还整修了莲花汤、御书亭。332、天宝四年后第二阶段从天宝四年(745)册封杨贵妃到安史之乱,此时的华清宫几乎成了唐王朝的另一个政治中心。唐玄宗驾幸频率和停驻时间都大为增长,天宝五年(746)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建设,并由房琯总体负责。新唐书房琯传:“天宝五载时玄宗有逸志,数巡幸,广温泉为华清宫,环宫所置百司区署。以琯资机算,诏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为天子游观。”海棠汤是专为杨贵妃沐浴而建,建于开元二十八年(740)至天宝五年(746)间。随后于天宝六年(747),玄宗取“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34之意,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六载,更温泉曰华清宫”35,其后对华清宫又进行了大肆扩建,“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36环宫沿山“植松柏遍满岩谷,望之郁然”37。瑶光楼也在这一年建设,“天宝六载诏建瑶光楼”。38天宝七年(748)改会昌县为昭应县,“省新丰(县入会昌县),更会昌县及山曰昭应”,39华清宫范围扩大。降圣观和玄德公祠也于当年开始建设,“七载十二月戊戌,言玄元皇帝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乃改为降圣阁,改会昌县为昭应县,会昌山为昭应山;封山神为玄德公,仍立祠宇”。40天宝八年(749)后,还新建了观风楼,“此时初创观凤楼楼南更起斗鸡殿”,41还在坑儒谷设置祭祀祠庙,唐会要:“至天宝九载九月幸温泉,改骊山为会昌山。至十载,又改为昭应山,仍于秦坑儒之处立祠,以祀遭难诸儒”。各级官僚也竞相在华清宫周边营建私宅。天宝九年(750)唐玄宗命令在华清宫为安禄山营建宅邸,“时安禄山入朝,上命有司为起第于昭应”。42杨国忠兄妹在华清宫附近也都营建了自己的私宅,“天宝中,玄宗在华清宫,乘马出宫门,欲幸虢国夫人宅”,43“凤凰原下鹿槽旁,虢国夫人有赐庄”,44“御史中丞杨钊庄”,“十一月乙未,幸杨国忠宅”45。旧唐书李林甫传还记载了唐玄宗登降圣阁挥红巾安慰病重在家的李林甫的情况。此时的华清宫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规模、景观都达到了其历史的顶峰,北宋游师雄在骊山图记记载,“其它殿阁楼观不可胜数,唯披图然后可尽述焉”。华清宫地区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区域,附近居民利用官道开设村店,出现“商贾繁会,里闾阗咽”46的繁荣景象。四、结语从姜寨人到商代“骊戎国”,再到西周“骊宫”,骊山温泉利用率不断增加,西周后,骊山温泉不见史载。秦都咸阳后,骊山西麓原坡地成为王室陵园,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也开始了“骊山汤”的离宫建设,汉随秦后“又加修饰焉”。东汉建都洛阳,骊山温泉再次消沉,直至北魏雍州刺史元苌的修缮改造将其唤醒。此后,历经西魏,由北周的“皇堂石井”到隋代的“温汤”,再到唐太宗的“汤泉宫”和唐高宗的“温泉宫”,骊山温泉离宫渐入佳境,唐玄宗即位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建设,天宝六载更名为华清宫,也步入了其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参考文献:135910111623274144临潼区唐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骊山华清宫文史宝典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2唐华清宫考古队.唐华清宫汤池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r.文物,1990,(5).467(西汉)司马迁著.史记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8(北魏)郦道元著,史念林等注.水经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2(唐)梁载言:十道志:“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后周宇文护所造”。131518212831(北宋)宋敏求.长安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4(唐)魏征等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7(北宋)王溥撰.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8.19252633骆希哲.唐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