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达标训练.doc_第1页
20达标训练.doc_第2页
20达标训练.doc_第3页
20达标训练.doc_第4页
20达标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训练1、重点字识记王摩诘 应瑒 颦 儿 诲 人不倦 藉香榭 鳏 鳏 沁 芳亭 怔 怔2、重点词语掌握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 承 。转 合 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 )( )为先,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揣摩: - 。 3、下列作品、作者和时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杜甫唐朝 B石灰吟于谦明朝C雨霖铃柳永南宋 D扬州慢杜牧晚唐4、下列句子其所属作家、作品说明都正确的一项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刘禹锡夜雨寄北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清平乐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高适逢入京使5、下列古人自叙“苦吟”的诗句,其作者依次说明正确的一项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送无可上人自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苦吟)A杜甫 卢延让 贾岛B杜甫 贾岛 卢延让C贾岛 卢延让 杜甫D卢延 让贾 岛杜甫6、下列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王元章倒枝画梅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梦想西湖处士家 苏仙仙去余诗鬼A王维王冕林逋苏轼 B王冕王维林逋苏轼C王冕孟浩然苏轼苏辙 D王维王之涣王安石苏辙二、课文掌握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 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 ,字 ,号 , 代 家。2、文章结构填空黛玉 香菱 3、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答:先是 其次 其三是 4、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答:_。5、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为什么?答:_。 三、课外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已经谈到了,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双意复言名词”以及“三义词”“四义词”,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曾谈到诗有字面的、寓言的、哲理的、奥秘的四种意义。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多义性的问题。不过,对多义性的深入研究却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分之一,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义,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 。英国著名文学评批家、语言学家理查兹的学生恩普逊在1903年出版了一部书,书名叫意义暖昧的七种类型。它的主旨是说明,为什么对同一首诗的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恩普逊从作者方面、读者方面以及作者和读者两方面,找出七条原因,归纳为七种类型,举了许多诗例加以具体分析。这部著作曾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诗的多义举例的文章,就是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四首中国旧诗。这四首诗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陶渊明饮洒(结庐在人境),杜甫秋兴(昆明池水汉时功),黄庭坚登快阁。这是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多义性的一篇专论。可惜朱先生自己对这个问题没有继续深入地研究,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没有重视,以致今天我们这方面仍无进展。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这项研究是文学史、文艺理论、训诂学、语义学共同的课题。文学既然为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开不语义的研究。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这是必须加以说明的。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把基础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具体分析上,要科学地总结古代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借鉴国外的语义学成果,建立我们民族的诗歌美学、语义学理论。1、第一自然段可分成四个小层次,分别标记为,根据作者思路,把四个小层分为两部分。2、第一自然段 里,应填写短语,下面哪几项填入较恰当?(只写字母即可)A揭示了诗歌多义性的问题 B触及到艺术鉴赏的本质了C与诗歌多义性问题有关联了 D与语义学的建立有关联了E涉及到语义学的建立了 F涉及到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答:填入_最恰当。3、第一自然段末句说到“在这方面”,指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5个字,注意语句的准确、连贯)答:_4、文中用不少篇幅谈恩普逊的研究,但第二自然段却说“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许多篇幅谈恩普逊?(注意语句的准确、连贯)答:作者说恩普逊的研究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其主要理由是:第一_。第二,_。谈恩普逊的目的是_。5、我国古典诗歌多义性的一个表现,是经常借助诗意盎然的词语来表现丰富韵味的感情。下面从两首诗中摘出部分词语,哪几项最能表现丰富的韵味或感情?(1)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A板桥B消息C岐王D崔九堂前E落花时节答:_(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者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1、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_。(不超过9个字)2、“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中,“诗的特质”的内涵是指_。(不超过26个字)3、本文中所谓的“趣味”指的是_。(不超过25个字)4、“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之中寻不出来的东西”,其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是指_。(不超过50个字)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是他在欣赏时仅停留在满足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这一层面。B第一流小说家是不大会讲故事,但所讲故事中又有诗的人。C“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其中的诗即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D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远不如他们所依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E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 参考答案一、基础字词1、重点字识记ji;yng;pn;hu;xi;gun;qn;zhng2、重点词语掌握开端;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结束语;意;内容;文辞格律;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解释;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 3、B 4、A 5、B 6、B 二 课文掌握1、悲剧;贾家;曹雪芹;霑;梦阮;雪芹;清;小说2、指导读诗;练习写诗 3、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4、黛玉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非常深厚 。5、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 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三 课外阅读(1)12C F3对中国古典诗歌多义性的研究4第一,语义分析不能代替诗歌多义性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