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港市2009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备考方略 乐余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前 言一、聚焦高考(一)走进考纲(09、08考纲解读,括号内内容为08高考考纲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表现力”重在艺术性)(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探讨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走进权威,专家解读吴锦教授对考试说明的解读:一、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选文则重在选择能体现人文性的材料,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读写能力(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一定的探究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在现代文阅读中体现。二、关于09考试说明的修订1说明中增加的民族心理及人文精神,并非所有文本都有,高考选文不一定就能体现。2个性化解读不能过分强调,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应结合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某些问题作个性化的解读,但强调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合理化的分析答题。3考纲修订仅仅是做了一些文字的润饰,试卷顺序大致与08高考相同,典型例题的安排体现江苏高考的特点4结构和考试分值的变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由20分增加到23分,加强现代文阅读,具体分值是6+6+6+55具体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小说并重。注意两大倾向:写实、象征。要求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仔细,不能只看一半便答题;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重点词语回归文本理解,不能凭空瞎说;回答问题包括探究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三)考点预测1.纵观08、09江苏考纲,我们发现江苏高考现代文考查稳中有变。从2009考试说明来看,考点变化不大,还是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每一考点几乎是稳定的。鉴赏评价部分由原来的“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变为“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只是更强调了现代文考查重在考查艺术性,实际看来并无什么实质变化。探究部分的变化比较大。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原来的一、二两点和为一点,在此基础上又重新提出一点,即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2.现代文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鉴赏评价能力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二、选材初探2006-200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材一览表 年份试卷 内容序号2008年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选材情况2007年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选材情况2006年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选材情况1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抒情散文(写景状物)总想为你唱支歌抒情散文(写景状物)阳光的香味抒情散文(写景状物)2全国卷马缨花抒情散文(写景状物) 海南杂忆抒情散文(记事散文)绵绵土抒情散文(写景状物)3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抒情散文(写景状物)湿湿的怀念抒情散文(记人叙事)给“书虫”当夫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4天津卷敦 煌抒情散文(写景状物)雪野里的精灵哲理散文造心哲理散文5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哲理散文告别三峡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村落哲理散文6江苏卷侯银匠小 说麦天平实散文一幅烟雨牛鹭图抒情散文(写景状物)7江西卷朦胧的敬慕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泰山很大抒情散文(写景状物)秋光里的黄金树抒情散文(写景状物)8浙江卷乌米(俄)小 说泰山之恩抒情散文(写景状物)平面的生活(法)哲理散文9福建卷吟 风抒情散文(写景状物)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抒情散文泪与笑哲理散文10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小 说泥泞哲理散文夕阳透入书房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1四川卷我爱水抒情散文(写景状物)焰火的变奏抒情散文乡村的瓦抒情散文12湖南卷谈 静哲理散文忆刘半农君抒情散文(记人叙事)在山阴道上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3湖北卷雾抒情散文(写景状物)日月行色小 说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4辽宁卷雨韵抒情散文(写景状物) 炉火抒情散文(写景状物)杨柳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5海南宁夏卷二十年以后小 说林冲见差抜小 说16安徽卷我与地坛哲理散文乡村的风抒情散文(写景状物)行吟阁遐想抒情散文(记人叙事)17山东卷歌德之勺抒情散文(记人叙事)灯火的温情哲理散文文赤壁抒情散文(记人叙事)2004-2008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材表解年 份文学作品2004年江苏卷草堂 诗魂 抒情散文2005年江苏卷周国平的波兹曼的诅咒 哲理散文2006年江苏卷唐世杰的一幅烟雨牛鹭图(22分)抒情散文2007年江苏卷雷抒雁的麦天(22分) 抒情散文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20分)小说选材解读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现代文选材多为小说、散文,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选材上我们可以看出:1阅读材料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考生要注意对美进行鉴赏与评价)如07高考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06高考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08高考辽宁卷雨韵等07湖北卷日月行色中所体现的人性的美常常引起考生的情感共鸣,这也体现社会对人文精神的呼唤。2阅读材料贴近教学和考生阅读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的考生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是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还是小说,都与考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07高考江苏卷麦天。3选材方面内容广泛,重视经典,重视名家名作,重视传统文化积淀。散文一向被看作是最理想的现代文材料,而近两年来,小说有被看好的趋势,由06年的未曾考到,到07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抜、07湖北卷的日月行色,08年大家对小说这一题材更为重视,有四个省份考到小说这一题材。08海南宁夏卷二十年以后、08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08浙江卷乌米,还有08江苏卷侯银匠,可见我们的命题者也在逐渐的挖掘古今中外文学宝库中的小说精品,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小说这一体裁有足够的重视。4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5考查内容方面注重检测考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阅读体验,即所要考查的是对阅读材料的全局把握和整体感受。注重学生个体阅历在阅读中的作用,给学生自我创造的空间,开放性试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三、考点探幽2008高考现代文赋分及考点设置情况 试卷 内容序号2008年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选材情况赋分情况考点设置情况1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抒情散文(写景状物)22分 4个主观题(4+6+6+6)归纳概括+句子含意+词语含义+情感、作用2全国卷马缨花抒情散文(写景状物) 22分 4个主观题(4+4+6+8)归纳概括+句子含意+手法+形象3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8分 三个主观题(5+5+4)结构+词语好处+主旨、艺术效果+句子含意4天津卷敦 煌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8分 1客+3主(4+4+6+4)概括形象+句子含意+赏析5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哲理散文22分 4个主观题(4+6+6+6)句子含意+思路+概括+观点态度6江苏卷侯银匠小 说20分 4个主观题(4+4+6+6)结构+句子含意、情感+形象+探究7江西卷朦胧的敬慕抒情散文(记人叙事)21分 1客+3主(5+6+6+4)标题含义+概括+结构+手法8浙江卷乌米(俄)小 说18分 4个主观题(2+5+5+6)形象特征+景物描写手法、作用+形象作用9福建卷吟 风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7分 3个主观题 (3+6+8)结构+句子含意+感情+手法10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小 说15分 3个主观题(4+5+6)概括+人物形象+评价11四川卷我爱水抒情散文(写景状物)22分 4个主观题(4+6+4+8)词语含义+概括+景物作用+句子含意+结构12湖南卷谈 静哲理散文17分 4个主观题(4+4+5+4)概括+概括+结构13湖北卷雾抒情散文(写景状物)18分 4个主观题(4+3+5+6)形象特点+手法作用+概括+归纳概括+思路14辽宁卷雨韵抒情散文(写景状物)22分 4个主观题 (4+4+6+8)归纳概括+句子含意+标题内涵+手法15海南宁夏卷二十年以后小 说25分 1客+3主(5+6+6+8)环境作用+人物性格+探究16安徽卷我与地坛哲理散文22分 4个主观题(6+6+4+6)归纳概括+词语理解+赏析句子+感悟17山东卷歌德之勺抒情散文(记人叙事)18分 4个主观题(4+4+4+6)句子含意、结构作用+手法+观点态度+取材考点解读12008高考只有三个省份考到客观题,从近几年考试形式及2009高考赋分情况看,09高考现代文仍为4个主观题。22008高考17套试题有14处考查语句含意,10处考查归纳概括,8处考查结构,8处考查主旨,7处考查手法,5处考查形象。由此可以看出,重要语句的含意、归纳概括、结构、主旨、手法等是现代文考查的重点,这些方面也恰恰是江苏考纲要求掌握的部分。第一章 分析综合此考点能力要求为C级,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主要分两个方面:(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第一节 作品的结构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标题。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一、高考回眸近几年高考考点总结06高考07高考08高考文章的结构方式布局谋篇07湖北卷1707四川卷1608江西卷17 08辽宁卷17文章的行文思路06海南卷1706江西卷1906天津卷1806重庆卷1608湖南卷2008湖北卷1908重庆卷15标题的含义06湖南卷1906重庆卷1707福建卷1408江西卷1608辽宁卷17结构作用06全国15(过渡)06山东卷16(过渡)06四川卷17(结尾)07山东卷19(开头)07宁夏、海南卷1207四川卷17(开头)07广东卷16(开头)07辽宁卷17(开头)07湖北卷16(开头)07江西卷17(过渡)07江苏卷16(过渡)07重庆卷16(过渡)08福建卷11(开头)08四川卷17(开头)08江苏卷12(过渡)08北京卷18(过渡)08全国卷17(结尾)材料安排07重卷庆1608重庆卷15立意06福建卷15二、高考聚焦(一)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1考点解析这类题型通常是直接要求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如08江西卷17、08辽宁卷17。2知识储备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系: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3走进高考典型例题08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总分总式;由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答案解析 先指出是总分总方式,再解析。4答题步骤先指出结构方式,再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形式进行解析。(结构方式+解析)(二)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1.考点解析这类题型通常有几种提问方式: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08湖北卷19、08重庆15) 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08湖南卷20)2知识储备 划分层次就是进行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内容分开来。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特点是不同的。记叙文(包括散文)的结构特点:抓住时空变化划分。时间、地点是记叙文的主要因素,许多记叙文都是按时空的变化组织材料的。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照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按逻辑关系划分。还可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方式来划分。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3走进高考经典例题08湖北卷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答案解析本题是对文章行文思路考查,文章的行文思路是以作者对雾的情感为线索的,所以,我们要注意抓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注意分析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4答题步骤: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注意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三)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的结构作用1考点解析这一类型题目通常的提问方式为:结尾的写法有什么作用?(08全国一17)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08北京卷18) 某一段对全文情节开展有什么作用?(08江苏卷12) 文章开头为什么写某某?(08福建11、08四川卷17)2知识储备: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开 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过 渡: 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层层深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 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主次得当。 文章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3走进高考:例题一08全国卷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用?(6分)第一问 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 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答案解析 通常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步是答的内容,第二步答形式,句子处于文章的结尾处,是否有总结的作用,有前后照应的作用,对作者观点的指出有何作用?例题二08北京卷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答案解析 结构上的作用,看其在文中的位置,在文章第三段,承上启下作用,启下文对秋色的集中描写。例题三08江苏卷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答案解析 文章第二段主要写父女相依为命和侯菊的精明能干,那么显然相依为命与后面的侯银匠孤独铺垫,侯菊能干与后文的成为当家媳妇有密切关系,通常是其铺垫作用,关键是要说清楚为什么做铺垫。4答题步骤:内容+形式(手法、结构)+解析(四)安排材料,取材知识储备结构特点安排材料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08重庆15、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06全国 16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如荔枝蜜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如:07重庆卷16先扬后抑 07海南卷线索以情为线索,如05江西卷20以理为线索以物、人为线索07福建卷14 08湖北卷19 08浙江卷21以空间位置为线索取材取材的作用凸现主题丰富、拓展主题,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典型性、代表性取材的特点以小见大07全国1总想为你唱之歌 17 08山东22 时空顺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实(形象)到虚(抽象)由表及里三、经典考题2008年高考四川卷现代文阅读(22分) 我爱水 张秀亚 1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2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3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4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捆捆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5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6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关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源脱水雾,以及激伦清光里,引人系恋。 7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过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8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夏天) 9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成了,堤边水位低了,水寥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10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14“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第一问(2分):“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第二问(2分): 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概括(2分): 冬雪皎白,薄冰试步;春天温柔,生机盎然:夏天明媚,夕阳辉煌;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4分):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1)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2)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第二节 作品的主题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概括作品主题,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等。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 高考回眸近三年考点分布情况060708本文某种手法与主旨的关系08北京卷19作者对某事的感悟08安徽卷17概括主旨06全国卷1706辽宁卷2107辽宁卷21作者的情感06全国卷17、06湖南卷18、06重庆卷1907重庆卷17、07辽宁卷18、07安徽卷16、07湖南卷1608全国卷作者观点态度06江苏卷1607湖南卷1808重庆卷17二、高考聚焦1考点解析常见考试题型:本文某种手法与主旨的关系。(08北京卷19)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08安徽卷17)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08重庆卷17)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08全国卷17)2走进高考例题一08安徽卷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答案解析 本文为哲理散文,通过文章前九段作者的感悟,可以看出“宇宙将歌舞炼为永恒”,第六段的那个孩子,第七段第八段的“那不是我”“那不是我吗”,可以看出,生命生生不息,成为永恒。例题二08北京卷19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答案解析 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注意文章的艺术效果3答题步骤: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三、方法指导:1整体把握,脉络清晰。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例如08高考湖北卷雾,作者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开篇说“不喜欢”雾。第二段开始说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第五段和第六段阐述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文章左后说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掌握了这些思路后,我们就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也有助于我们分析作品的主旨。2、局部把握,紧抓关键。局部把握,把握那些内容呢?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注意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还拿08高考湖北卷雾为例,第一段作者说“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第二段说到“喜悦”、“笑”,第三段说到“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第四段说到“喜欢”、“大唱赞歌”。有了这些词语的把握,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作者情感的脉络。其中,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这些都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文中的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包括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哲理句等,我们对这些语句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四、经典考题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炉火 臧克家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档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1984年11月24日17、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18、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3分)感伤(感伤之情) 感动(温馨之情) 感奋(激昂之情)19、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5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20、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5分)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2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4分)不是。文章有怀旧情感,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 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三节 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可以通常从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现手法考查。从内容上来看,描写、修辞以及其他表现手法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对象,或者为人,或者为景物。一、叙述人称、叙述方式:(表达方式)1考点解析近年来对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考查较少,对于这一考点,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近三年考题中只涉及到两题,一是06辽宁卷,一是06四川卷,辽宁卷的问法直接一些,四川卷问法略拐小弯,这就要求学生要会变通。2知识储备叙述作用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3走进高考例题一06辽宁卷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答案解析 考查人称,答第二人称本身的作用,并结合文本进行解析。例题二06四川卷17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4答题步骤:先点明这一人称较普遍的作用,然后在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解析。(基本作用+解析)二、描写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具体来说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按照描写对象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一)人物描写1考点解析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查,通常情况下能考查的是人物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2知识储备描写手法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详写(细节描写、白描)、略写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如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作用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白 描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3走进高考例题一07海南卷: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言描写,那么我们在进行解题的时候就要既说出是语言描写,同时又要写出文中那些地方用了语言描写。4答题步骤:先写出什么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方法+解析)(二)景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1考点解析我们讲的描写是狭义的描写,近年来单纯考查描写的并不多,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等。2知识储备景物描写方法景物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视觉还要考虑观察的角度、顺序等,如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高到低,或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或者从时间的顺序。景物描写手法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 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 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 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写景衬托人物心情;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物关系;写景表现人物性格;写景渲染气氛。环境描写作用自然景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3走进高考例题一08北京19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第二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答案解析 本文主要运用了大量的描写色彩的词语,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一种方法。色彩多,自然有绚丽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例题二08四川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概括(2分): 冬雪皎白,薄冰试步;春天温柔,生机盎然:夏天明媚,夕阳辉煌;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4分)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答案解析作用题目回答通常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来考虑。例题三08宁夏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答案解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同时又对情节的发展有帮助。第一处是在文章的开头所以是展开情节,第二处是在情节的转换中 所以是转换情节3答题步骤: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通常要注意文章中的形容词。景物描写的手法要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方法,再说作用。(特点+角度+手法+作用)景物描写作用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内容+形式)三修辞手法和其他表现手法1考点解析修辞手法和其他表现手法一直是放在一起考查的,因而我们把它们放到一起。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有时是直接问某部分或全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顺带考查这种手法的作用,有时是让你鉴赏(赏析)。2高考回眸近三年修辞手法考查情况比 喻(10)08天津20 08福建 07全国卷一16 07安徽17 07福建12 07全国二1506福建12 06江西17 06天津19 06江苏14比 拟(10)08四川16 08福建 07辽宁19 07全国一16 07天津19 07安徽17 07江苏15 06湖北19 06江苏14 06江西17借 代夸 张(2)06天津19 07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培训自动化课件
- 2025湖南省开发区协会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招聘高层次人才(学科领军人才)15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涂口红护理知识培训
- 安全培训职工课件
- 浔阳即景课件
- 2025广东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招聘产品经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甘肃省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非事业编制护理岗位工作人员招聘2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招聘36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春季中国石油高校毕业生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麻醉恢复室护理要点
- 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
- DB4201∕T 630.1-2020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第1部分:服务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
- 初中英语英语3500个单词分类大全
- 数学评比活动方案
-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阅读练习题
- TCPUMT 034-2025 工业数字孪生 数字模型与数据集成交换要求
- 2025年餐饮外卖行业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曹植的故事课件小学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