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地层划分 第三系.doc_第1页
第十三节 地层划分 第三系.doc_第2页
第十三节 地层划分 第三系.doc_第3页
第十三节 地层划分 第三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节 第三系 第三系分布于桂东南、桂南和右江一带以及北部湾海域。地层发育齐全,为属山麓相、河流相、 湖相和部分海相的碎屑岩、泥质岩及少量碳酸盐岩沉积。厚668-4 890米。化石有脊椎动物、腹足类、植物及介形类、有孔虫、瓣鳃类。矿产有石油、天然气、褐煤、油页岩、石膏、膨润土等,是广西重要的含矿层位之一。 陆上第三系 六 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那拔乡六 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76年建立。岩性为紫红、青灰、灰绿色的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及泥岩,含石膏层。厚34-367米。不整合于古生界、中生界各组地层之上。化石有介形类、爬行动物蜥蜴和哺乳动物奇蹄目等,其时代属古新始新世。 洞均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思林镇那周平果村,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4年建立。岩性为灰灰白色的灰岩、角砾状灰岩、钙质砾岩、砾状灰岩、泥岩、含砾砂岩。厚16118米。不整合于中三叠统之上。确定时代的化石有粗壮伪恐角兽、粗壮安氏中兽、似巨两栖犀等动物和腹足类等,属始新世。 凤凰山组 命名地在南宁市凤凰山,广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三。勘探队1962年建立。岩性为棕红、 浅灰色的砾岩、砂砾岩、粗砂岩、泥岩及泥灰岩。厚127-350米。不整合于泥盆系之上。含植物化石,其时代属始新世,与洞均组为同一层位。 那读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林逢乡那读村,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分布于百色、南宁两盆地。岩性为灰白、黄灰、褐色的砾岩、含砾砂岩、砾状砂岩、灰岩、粉砂岩、钙质砂岩、 泥岩夹褐煤层及油砂岩,局部夹菱铁矿结核。厚50-1800米。平行不整合于洞均组之上,局部不整合于古生界地层之上。为百色盆地的主要含油岩系。化石有桂中兽、先石炭兽、田东沟齿兽、螃蟹、鳄鱼、软体动物、介形类、腹足类和植物等,时代属始新世。 百岗组 命名地在百色市那毕乡百岗村,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岩性为青灰、灰绿色的砂质泥岩、 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夹凝灰质砂岩和褐煤。厚113-625米。整合于那读组之上。 化石有介形类、腹足类、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同位素年龄为2 800万年,其时代属始新世。 伏平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合恒乡伏平村,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岩性为灰绿、青灰色的砂质泥岩夹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砾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厚291-1 001米。整合于百岗组之上。化石有中华黑螺、狭口螺、恒河螺,瓣鳃类和右江桂犀、那板裂爪兽、田东沟齿兽及植物等,其时代属渐新世。 建都岭组 命名地在田阳县百育乡那坤建都岭,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岩性为黄绿、 青灰色的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夹砾岩。厚128-708米。整合于伏平组之上。化石及其所属时代同伏平组。 邕宁群 朱庭祜1928年命名于邕宁县,原名邕宁系,指晚第三纪河湖相沉积。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称现名,并定为早第三纪。分布于宁明、上思、钦州市稔子坪、广平和合浦等盆地。岩性为浅黄棕黄、浅灰、灰绿色的砾岩、砂岩、泥岩、粉砂岩,局部夹煤层、油页岩等。 厚100-1 490米。不整合于前第三纪地层之上。化石有中华金星介、土星介、广西蚌及腹足类、鱼类和植物等,其时代属始新渐新世。宁明盆地产膨润土。 南康群 命名地在合浦县南康镇,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分布于合浦、北海一带。岩性为灰白、灰绿色的粘土岩、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砾岩夹褐煤层、油页岩,岩石胶结疏松。厚47-1 700米。不整合于泥盆白垩系或第三系之上。化石有樟木、姜子等植物,其时代属晚第三纪。 海域第三系 长流组 命名地在海南省海口市长流附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1980年建立。该组在北部湾盆地广泛发育。岩性为棕红色的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底部有钙质角砾岩。 属陆相洪积相沉积。厚145-780米以上。不整合在前第三系及岩浆岩之上。含孢粉化石,时代归古新世。 流沙港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徐闻县流沙港,南海西部石油公司1980年建立。按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分为5段, 其中流一、流二、流三段见于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钻孔中;流四、流五段分布在海南省福山凹陷。北部湾盆地的流一段与流三段均为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白色砾岩、含砾砂岩互层,流二段为深灰色的泥岩、页岩,偶夹薄层砂岩,顶部有油页岩。该组厚度变化大, 由32米至1 527米。属中深湖相沉积。与下伏长流组呈整合接触。含孢粉化石,时代属始新世至早中渐新世。 涠洲组 命名地在北海市涠洲岛张公村的涠浅一井钻孔,地质部第四普查勘探大队广东综合研究队1964年建立,原名涠洲群,定其时代为下第三系。1975年茂名页岩油公司改称现名。 岩性为杂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砂岩、砂砾岩,中部夹深灰色泥岩。厚204-1 791米。该组岩石中见有海绿石及磁铁矿型宇宙尘,所含孢粉化石中有海岸红树林群落的花粉,并产海相有孔虫及陆相半咸化环境下的介形类、腹足类,表明该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当中上部沉积时开始了第三纪的局部海浸。与下伏流沙港组为不整合接触。其时代暂归晚渐新世。 下洋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徐闻县下洋区姑村的雷琼三井钻孔。地质部第四普查勘探大队广东综合研究队1964年建立。主要岩性为绿灰色的砂砾岩、砾状砂岩夹灰色泥岩,底部夹一薄层泥晶白云岩或生物碎屑灰岩,岩石中普遍含海绿石、胶磷矿等自生矿物及磁铁矿型宇宙尘。厚37-493米。与下伏涠洲组为不整合接触。确定时代的化石有有孔虫 (闭合早泡状抱球虫、奥契塔抱球虫、肋葡萄虫、西帕罗抱球虫、微抱球虫等),介形类(三井半花介、南海善里介、新翼真尾花介、剌面介等) ,瓣鳃类(牡蛎、梅花满月蛤、半泽微心蛤等),属早中新世,代表北部湾及南海大规模海浸的开始。根据化石及指相矿物,该组属滨海浅滩相沉积。 角尾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徐闻县迈陈区角尾乡许家寮村的雷琼一井钻孔,地质部第四普查勘探大队广东综合研究队1964年建立。岩性上细下粗,上段以灰色泥岩为主,下段为灰绿色的砂砾岩、细砂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岩石中富含海绿石,属大陆架浅海相沉积。厚62-440米。与下伏下洋组呈整合接触。确定时代的化石有有孔虫 (原始拟抱球虫、西帕罗抱球虫、池部仿轮虫、洁净葡萄虫、先葡萄虫等).介形类(后瘤小花介、寂翼花介、健壮真花介、蜂窝尾壳介等)以及钙藻等,属中中新世。 灯楼角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徐闻县迈陈区角尾乡灯楼角,即雷州半岛南端琼州海峡灯塔所在地。南海西部石油公司1980年根据钻孔所见岩性从角尾组中划分出。其岩性,上部以灰黄色的粗砂岩、砂砾岩、砾岩为主,夹灰色泥岩;中部以灰色泥岩为主,夹泥质砂砾岩、含砾砂岩; 下部为灰黄色砂砾岩及砾岩。成岩性差。厚79494米。含少量海绿石和磁铁矿型宇宙尘。与下伏角尾组为整合接触。确定时代的化石有瓣鳃类 (凸扁镜蛤、郝氏坚篮蛤、莺歌海滑粟蛤、截蛤等),腹足类(南海螺、射线小日螺等),有孔虫(假轮虫、拟抱球虫、高口三叶拟抱球虫、缝线圆球虫、强壮圆辐虫等),属晚中新世。 望楼港组 命名地在海南省三亚市莺歌海望楼港、佛罗一带。广东地质局七六五地质队1959年建立,原名佛罗组。1980年广东大陆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