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9 3209 3215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 3864 j issn 0578 1752 2009 09 024 收稿日期 2009 01 08 接受日期 2009 05 06 基金项目 陕西省 13115 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2007ZDKG 0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Z225020901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 01140303 作者简介 惠竹梅 1969 女 陕西耀县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葡萄生理生态 葡萄与葡萄酒品质 E mail xizhumei 通 信作者李 华 1959 男 重庆梁平人 教授 研究方向为葡萄与葡萄酒 E mail lihuawine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影响 惠竹梅 张振文 成宇峰 程 喆 李 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中心 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 目的 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 方法 在酿酒品种赤 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 紫花苜蓿和高羊茅 以清耕为对照 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 采用有机 溶剂萃取 HPLC 定性与定量分析各处理葡萄与葡萄酒中的主要单体酚含量 结果 在赤霞珠葡萄果实与葡萄酒 中共检测出 10 种单体酚 包括非类黄酮和类黄酮类 葡萄与葡萄酒中类黄酮类多酚的总含量 409 43 538 63 mg kg 1和 56 16 81 30 mg L 1 高于非类黄酮 76 91 98 85 mg kg 1和 30 65 41 22 mg L 1 在类黄酮中 黄 烷醇类儿茶素含量及所占比例最高 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占所测单体酚总含量的 74 94 79 70 和 48 60 50 62 与清耕 对照 相比 行间生草可提高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含量及其总 量 其中高羊茅和白三叶草处理葡萄果实中安息香酸 水杨酸 咖啡酸 儿茶素含量及单体酚总含量与清耕 对 照 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同时高羊茅处理使葡萄酒中没食子酸 咖啡酸 儿茶素等含量显著升高 在 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各处理单体酚总含量由高到低均为高羊茅 白三叶草 紫花苜蓿 清耕 对照 结论 行 间生草可提高葡萄与葡萄酒中多酚化合物的含量 从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关键词 葡萄园 行间生草 赤霞珠葡萄 葡萄酒 单体酚 Effect of Vineyard Cover Crop on Main Monomeric Phenols of Grape Berry and Wine in Vitis viniferal L cv Cabernet Sauvignon XI Zhu mei ZHANG Zhen wen CHENG Yu feng CHENG Zhe LI Hua College of Enology Northw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Shaanx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Viti Viniculture Yangling 712100 Shaanxi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ver crop inter row in vineyard on main mono phenol content of grape berry and wine Method Three such cover crops two perennial legumes white clover and alfalfa and a perennial gramineous grass tall fescue were sown in vineyard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s of mature grape berry and wines vinifi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ere extracted with ethyl acetate and trichloromethane and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soil tillage Result A total of 10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in the different grape berry and wines including nonflavonoids hydroxybenzoic and hydroxycinnamic acids and flavonoids flavanols and flavonols The concentration of flavonoid compounds 409 43 to 538 63 mg kg 1 and 56 16 to 81 30 mg L 1 was higher than nonflavonoids 76 91 to 98 85 mg kg 1 and 30 65 to 41 22 mg L 1 for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and wine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the flavonoid phenolics catechin was the most abundant in different grapes and wines accounting for 74 94 to 79 70 and 48 60 to 50 62 of total nonanthocyanin phenolics quantified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soil tillage the sward treatments showed a higher content of main mono phenol and total nonanthocyanin phenolics in grapes and win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ver crop treatments tall fescue white clover and soil tillage in the content of 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caffeic acid catechin and total phenolics in grape berry P 0 05 or P 0 01 The wine from tall fescue cover crop had the highest gallic acid caffeic acid and catechin Cover crop system increased the total nonanthocyanin phenolics of grapes and 3210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2 卷 wines in order of the four treatments tall fescue white clover alfalfa and soil tillage control Conclusion Cover crop in vineyard increased total phenols of grape berry and wine thu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wine evidently Key words vineyard cover crops inter row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berry wine monomeric phenols 0 引言 研究意义 多酚物质对葡萄果实的色泽 风味 以及葡萄酒的口感 营养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葡萄的果皮 果肉 种子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多酚化合 物 2 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来源于葡萄果实 果 梗 酵母代谢等 酚类物质作为一大类复杂的具有抗 氧化性的物质 主要参与形成葡萄酒的味道 骨架 结构和颜色等 对红葡萄酒的特征和质量尤其重要 3 多酚物质决定葡萄酒的外观 滋味 收敛性 口感及 微生物稳定性 4 10 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葡萄果实 发 酵葡萄汁和葡萄酒质量的参数 11 葡萄与葡萄酒中的 多酚含量随葡萄品种 12 原产地气候 土壤条件 13 14 栽培技术 土壤耕作 12 15 16 成熟度 17 等不同而有所 差异 通过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提高葡萄与葡萄酒多 酚物质的含量也是提高葡萄酒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葡萄园生草是一种优良的土壤耕作方式 已广泛用于 世界上主要酿酒葡萄产区 18 21 中国葡萄园土壤管理 的方式仍然主要是传统的清耕法 目前 中国葡萄与 葡萄酒产业的主要区域已逐渐向生态条件更加适宜的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转移 因此 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 旱地区研究葡萄园生草对葡萄与葡萄酒单体酚含量的 影响 对于提高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 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 生草 果园自 19 世纪末在美国纽约出现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 区已广泛采用葡萄园生草栽培 国外有关葡萄园生草 的研究报道较多 葡萄园生草可提高葡萄果实的含糖 量 降低含酸量 酒石酸 苹果酸上升 使葡萄与葡萄 酒中总酚与花色素苷的含量升高 增强葡萄酒的收敛 性 改善葡萄酒的颜色和感官质量 20 22 葡萄与葡萄 酒中的多酚物质种类繁多 结构复杂 不同种类单体 酚在葡萄与葡萄酒中的含量和作用不同 近年的研究 认为葡萄酒抗氧化活性主要与黄酮类相关 23 与总酚 含量相关性很小或没有直接相关性 6 24 羟基肉桂酸 黄烷醇和黄酮醇作为花色素苷的辅色素 可增加葡 萄酒贮藏过程中颜色的稳定性 赋予葡萄酒收敛 性 5 15 25 本研究切入点 国外葡萄园生草对多酚物 质的影响多为总酚含量的测定 但关于葡萄园生草对 葡萄与葡萄酒中不同种类多酚含量的影响还未见报 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 为试材 研究中国西北半干旱地区行间生草对葡萄与 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 旨在为葡萄园生草 提高葡萄与葡萄酒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于 2007 2008 年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葡萄酒学院葡萄教学标本圃及葡萄酒学院中心实 验室进行 供试品种为欧亚种 V vinifera L 酿酒葡 萄品种赤霞珠 Cabernet Sauvignon 于 2003 年 3 月定植 南北行向 株行距为 1 m 1 5 m 单干双臂 整形 2005 年春季人工播种白三叶草 紫花苜蓿和高 羊茅 试验草种购自杨凌金道种业 主要种类为 白 三叶草 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L 海发 Haifa 高羊茅 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cea Schreb 佛浪 Finelawn 紫花苜蓿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阿尔冈金 Algunjin 1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园位于北纬 33 17 东经 107 04 海拔高度 514 m 年日照时数 2 163 8 h 无霜期 220 d 年平均 降水量 580 mm 试验地土壤为垆土 种草前 0 60 cm 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为 0 82 g kg 1 全磷为 0 72 g kg 1 碱解氮为 44 5 mg kg 1 速效磷为 7 8 mg kg 1 速效钾 为 120 4 mg kg 1 有机质含量为 11 13 g kg 1 pH 为 8 34 土壤容重为 1 45 g cm 3 1 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 4 个处理 1 行间播种白三叶草 2 行间播种高羊茅 3 行间播种紫花苜蓿 4 清 耕 对照 生草区均采用行间生草 行内清耕 草 带宽 1 0 m 每处理分 3 个小区 3 次重复 每小区 面积为 351 m2 共 234 株葡萄 1 4 主要试剂与仪器 标样 儿茶素 Catechin 没食子酸 gallic acid 芦丁 rutin hydrate 安息香酸 3 4 dihydroxybenzoic acid 购自美国 Fluka 公司 咖啡酸 caffeic acid 丁香酸 syringic acid 阿魏酸 ferulic acid 槲 皮素 quercetin acid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香 豆酸 coumaric acid 购自美国 Sigma 公司 9 期 惠竹梅等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影响 3211 甲醇 乙腈 色谱纯 三氯甲烷 无水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分析纯 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SHIMADZU LC 2010 UV detector 紫外检测器 Auto sampler 自动进样器 CLASS VP 工 作 站 真 空 抽 滤 器 Autoscience AP 9901S 超声波脱气机 Autoscience AS3120B 纯 水机 Water Millipore 系统 薄膜旋转蒸发仪 万分 之一天平 恒温水浴锅等 1 5 试验内容与方法 1 5 1 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的提取 1 葡萄果实的采集 在葡萄果实转色期 每处 理小区随机选取 30 穗葡萄挂牌标记 用以取样 在葡 萄果实成熟期于 8 00 9 30 在每个小区标记的果穗 上随机采取 100 粒葡萄 采样时在不同的植株上 选 取不同着生方向的果穗以及从果穗的上 中 下不同 部位采集果粒 取样后装入密封袋带回实验室 随机 取果粒称取 10 g 立即进行萃取 3 次重复 2 单体酚的提取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 26 工 艺路线 果实 10 g 50 乙醇提取 2 次 5 倍料液 比 70 提取 60 min 减压浓缩 三氯甲烷萃取 2 次 乙酸乙酯萃取 2 次 减压浓缩 提取物 甲醇溶 解 定容至 10 ml 4 保存 备用 1 5 2 葡萄酒中单体酚的提取 干红葡萄酒发酵结 束后于 4 冷库中贮藏 1 个月 然后取样测定葡萄酒 中的单体酚 提取方法与葡萄果实相似 其工艺路线 葡萄酒 10 ml 50 乙醇提取 2 次 5 倍料液比 70 提取 60 min 减压浓缩 三氯甲烷萃取 2 次 乙酸乙酯萃取 2 次 减压浓缩 提取物 甲醇溶解 定容至 10 ml 4 保存 备用 3 次重复 1 5 3 单体酚的 HPLC 测定 1 样品前处理 多酚提取物经 0 45 m 膜过滤 超声波脱气后使用 流动相经 0 45 m 膜过滤 超声 波脱气后使用 2 色谱条件 色谱柱 Hibar RT Lichrospher 反 相 C18柱 250 mm 4 0 mm 5 m 流速 0 8 ml min 1 柱温 30 检测波长 280 nm 梯度洗脱 流动相 A 水 乙酸 98 2 流动相 B 乙腈 洗脱程序 0 10 min B 为 16 10 25 min B 为 20 40 25 30 min B 为 40 0 3 标准曲线制备 分别称取约 0 0100 g 没食子 酸 安息香酸 儿茶素 咖啡酸 丁香酸 槲皮素 阿魏酸 水杨酸 香豆酸 芦丁标样 用色谱甲醇定 容于 10 ml 容量瓶中 配成混合溶液 将此溶液稀释 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 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进 样 以浓度为横坐标 峰面积为纵坐标 得到各单体 酚的标准曲线 4 样品测定 将经过前处理的样品在确定的色 谱条件下进样 根据标准曲线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 1 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 由表 1 看出 行间生草处理和清耕 对照 的葡 萄酒中酒度 残糖 挥发酸 游离 SO2均在国标标准 要求范围内 与清耕 对照 相比 葡萄园行间生草 后 葡萄酒可滴定酸显著降低 这与多数研究一 致 20 21 葡萄酒 pH 有所升高 但无显著差异 葡萄 酒干浸出物也显著升高 2 2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果实中主要单体酚含量 的影响 由表 2 可以看出 4 种处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检 测出 10 种主要单体酚 分属于非类黄酮和类黄酮类 非类黄酮包括 4 种羟基苯甲酸和 3 种羟基肉桂酸 羟 表 1 行间生草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Table 1 The effect of cover crop on wine components in vineyard 处理 Treatments 酒度 Acoholicity v v 残糖 Reducing sugar g L 1 挥发酸 1 Volatile acid mg L 1 游离 SO2 Free SO2 mg L 1 滴定酸 2 Titration acid g L 1 pH 干浸出物 Extract g L 1 白三叶草 White clover 10 65a 1 07a 0 32a 18 25b 8 12b 3 17a 23 96a 高羊茅 Tall fescue 11 10a 1 09a 0 24a 19 41ab 7 91b 3 20a 25 93a 紫花苜蓿 Alfalfa 11 20a 1 00a 0 22a 20 31a 8 32b 3 16a 25 05a 清耕 对照 Soil tillage Control 10 35a 1 30a 0 31a 21 40a 9 34a 3 14a 21 84b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P 0 05 下同 1 以乙酸计 2 以酒石酸计 Values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at P 0 05 The same as below 1 as acetic acid 2 as tartaric acid 3212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2 卷 基苯甲酸分别为安息香酸 水杨酸 没食子酸和丁香 酸 其中安息香酸和水杨酸的含量高于没食子酸和丁 香酸 播种白三叶草和高羊茅使葡萄果实安息香酸和 水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清耕 对照 且生草 区果实羟基苯甲酸类多酚的总含量均高于清耕 对 照 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草 高羊茅 紫花苜蓿 清耕 对照 3 种羟基肉桂酸分别为咖啡酸 香 豆酸 阿魏酸 其中咖啡酸的含量较高 播种白三叶 草和高羊茅区果实咖啡酸含量与清耕 对照 之间差 异达显著水平 生草处理区果实羟基肉桂酸类多酚总 含量均高于清耕 对照 由高到低依次为紫花苜蓿 高羊茅 白三叶草 清耕 对照 类黄酮类包括黄烷醇 1 种 儿茶素 和黄酮醇 2 种 槲皮素和芦丁 黄烷醇类儿茶素在所检测 出的 10 种单体酚中含量最高 4 种处理由高到低依次 为高羊茅 白三叶草 紫花苜蓿 清耕 对照 播 种白三叶草和高羊茅与清耕 对照 之间差异达显著 或极显著水平 黄酮醇类包括槲皮素和芦丁 其总含 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草 紫花苜蓿 清耕 对照 高羊茅 所测10种单体酚的总含量也表现为行间生草处 理高于清耕 对照 依次为高羊茅 白三叶草 紫 花苜蓿 清耕 对照 白三叶草和高羊茅处理与清 耕 对照 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总体说明 葡萄园行间生草可提高葡萄果实中主要单体酚的含量 及其总量 有利于酿酒葡萄果实质量的提高 原因可 能在于生草降低了葡萄植株生长势 改善了叶幕微气 候和光照条件 不同处理非类黄酮和类黄酮类多酚占总含量的比 例也不同 羟基苯甲酸类占单体酚总含量的 8 76 11 09 羟基肉桂酸类占 5 66 7 26 羟基苯甲酸 类占单体酚总含量的比例高于羟基肉桂酸 黄烷醇 儿 茶素 是主要的类黄酮类化合物 其含量占单体酚总 含量的 74 94 79 70 黄酮醇类只占 4 79 7 68 2 3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 影响 由表 3 可以看出 4 种处理赤霞珠葡萄酒中检测 出 10 种主要单体酚 其种类与葡萄果实中相同 在羟 基苯甲酸类中水杨酸的含量最高 其余 3 种差异不明 显 而 Monagas 等研究认为 没食子酸是葡萄酒中主 要的羟基苯甲酸类酚酸 27 播种高羊茅使葡萄酒中没 表 2 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 Table 2 The effect of cover crop in vineyard on monomeric phenols of grape berry mg kg 1 处理 Treatments 多酚化合物 Phenolic compounds 白三叶草 White clover 高羊茅 Tall fescue 紫花苜蓿 Alfalfa 清耕 对照 Soil tillage Control 非类黄酮类 Nonflavonoid phenolics 羟基苯甲酸类 Hydroxybenzoic acids 62 98 11 09 62 78 9 85 51 50 9 75 42 60 8 76 安息香酸 Benzoic acid 22 15 1 89aAB 24 49 1 78aA 18 01 1 82bB 17 63 0 72bB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28 03 2 33aA 27 93 1 32aA 23 48 1 39aAB 16 12 1 82bB 没食子酸 Gallic acid 6 27 1 14a 5 64 0 64a 4 56 1 26a 4 07 1 40a 丁香酸 Syringic acid 6 53 0 95a 4 72 0 78b 5 45 0 63ab 4 78 0 11b 羟基肉桂酸类 Hydroxycinnamic acids 35 72 6 29 36 07 5 66 38 36 7 26 34 31 7 06 咖啡酸 Caffeic acid 21 79 0 48bAB 25 73 2 05aA 20 77 1 79bAB 19 55 0 68bB 香豆酸 Coumaric acid 6 10 0 48abAB 4 07 0 91cB 6 36 0 95aA 4 78 0 34bcAB 阿魏酸 Ferulic acid 7 83 0 80ab 6 27 0 72b 11 23 1 06a 9 98 0 86ab 非类黄酮类总含量 Total nonflavonoid phenolics 98 7 17 38 98 85 15 51 89 86 17 01 76 91 15 82 类黄酮类 Flavonoid phenolics 黄烷醇 Flavanols 425 45 74 94 508 08 79 70 397 93 75 31 377 60 77 64 儿茶素 Catechin 425 45 24 82bAB 508 08 28 52aA 397 93 18 06bcB 377 60 20 23cB 黄酮醇 Flavonols 43 58 7 68 30 55 4 79 40 58 7 68 31 83 6 54 槲皮素 Quercetin 24 55 1 60a 19 14 1 03a 24 65 1 78a 20 54 1 35a 芦丁 Rutoside 19 03 2 08a 11 41 0 78b 15 93 1 21ab 11 29 1 51b 类黄酮类总含量 Total flavonoid phenolics 469 03 82 62 538 63 84 49 438 51 82 99 409 43 84 18 总量 Total phenolics 567 73 21 07bAB 637 48 31 97aA 528 37 29 74bcB 486 34 22 03cB 9 期 惠竹梅等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影响 3213 食子酸含量显著高于清耕 对照 其余均无显著差 异 生草区葡萄酒羟基苯甲酸类多酚的总含量均高于 清耕 对照 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羊茅 紫花苜蓿 白三叶草 清耕 对照 在羟基肉桂酸类中咖啡酸 的含量较高 播种高羊茅使葡萄酒中咖啡酸 香豆酸 阿魏酸含量显著高于清耕 对照 及其它两种生草处 理 羟基肉桂酸类的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羊茅 紫花苜蓿 白三叶草 清耕 对照 黄烷醇类儿茶素在所测 10 种单体酚中含量最高 4 种处理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羊茅 白三叶草 紫花苜 蓿 清耕 对照 黄酮醇类包括槲皮素和芦丁 其 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羊茅 白三叶草 紫花苜蓿 清耕 3 种生草处理中 播种高羊茅使葡萄酒儿茶 素 槲皮素和芦丁含量与清耕 对照 之间差异显著 所测 10 种单体酚的总含量也表现为行间生草高 于清耕 对照 依次为高羊茅 白三叶草 紫花苜 蓿 清耕 对照 总体说明葡萄园行间生草可提高 赤霞珠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含量及其总量 有利于 改善葡萄酒的感官质量 提高抗氧化活性等功能 不同处理非类黄酮和类黄酮多酚占总含量的比例 也不同 羟基苯甲酸类占单体酚总含量的 20 78 22 88 羟基肉桂酸类占 12 25 13 69 羟基苯甲 酸类占单体酚总含量的比例高于羟基肉桂酸 黄烷醇 儿茶素 是主要的类黄酮类化合物 其含量占单体 酚总含量的 48 60 50 62 黄酮醇类占 14 35 15 74 Katalini 等研究认为 葡萄酒的抗氧化活性 主要与类黄酮有关 与非类黄酮关系不密切 23 黄烷 醇可增加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 25 行间生草提高了葡 萄酒中类黄酮的含量 尤其是黄烷醇类儿茶素含量 从而可提高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 表 3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 Table 3 The effect of cover crop in vineyard on wine monomeric phenol mg L 1 处理 Treatments 多酚化合物 Phenolic compounds 白三叶草 White clover 高羊茅 Tall fescue 紫花苜蓿 Alfalfa 清耕 对照 Soil tillage Control 非类黄酮类 Nonflavonoid phenolics 羟基苯甲酸类 Hydroxybenzoic acids 21 85 22 12 25 46 20 78 21 95 22 88 18 77 21 62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6 45 0 77a 7 94 1 41a 6 73 1 60a 5 30 0 61a 安息香酸 Benzoic acid 5 91 0 51a 6 05 0 95a 5 13 0 40a 4 88 0 27a 丁香酸 Syringic acid 5 62 0 54a 5 68 1 03a 5 56 0 26a 5 07 0 32a 没食子酸 Gallic acid 3 87 0 44b 5 79 0 83a 4 53 0 46ab 3 52 0 48b 羟基肉桂酸类 Hydroxycinnamic acids 12 10 12 25 15 76 12 86 12 38 12 91 11 88 13 69 咖啡酸 Caffeic acid 5 26 0 18b 6 80 0 70a 5 35 0 14b 5 22 0 04b 香豆酸 Coumaric acid 3 24 0 34b 4 86 0 48a 3 46 0 37b 3 18 0 23b 阿魏酸 Ferulic acid 3 60 0 45b 4 10 0 86a 3 57 0 44b 3 48 0 26b 非类黄酮类总含量 Total nonflavonoid phenolics 33 95 34 37 41 22 33 64 34 33 35 79 30 65 35 31 类黄酮类 Flavonoid phenolics 黄烷醇 Flavanols 49 49 50 10 62 02 50 62 46 62 48 60 43 70 50 34 儿茶素 Catechin 49 49 5 07bB 62 02 5 40aA 46 62 1 48bB 43 70 2 70bB 黄酮醇 Flavonols 15 34 15 53 19 28 15 74 14 98 15 62 12 46 14 35 槲皮素 Quercetin 8 07 0 72ab 9 78 0 90a 7 94 1 21ab 6 31 0 89b 芦丁 Rutoside 7 27 0 69ab 9 50 1 49a 7 04 1 06ab 6 15 0 32b 类黄酮类总含量 Total flavonoid phenolics 64 83 65 63 81 30 66 36 61 60 64 22 56 16 64 69 总量 Total phenolics 98 78 5 62aAB 122 52 7 23aA 95 93 4 78abAB 86 81 4 21bB 3 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 共测定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与葡 萄酒中 10 种单体酚化合物的含量 行间生草可提高葡 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含量及其总量 不同 种类的多酚化合物总量在葡萄果实与葡萄酒的含量及 占所测单体酚总含量的比例一致 即黄烷醇类儿茶素 含量及所占比例最高 为主要的类黄酮类多酚 与前 人在不同红色葡萄品种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9 羟基苯 甲酸类酚酸占多酚总含量的比例高于羟基肉桂酸类 3214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2 卷 与 Monagas 等 9 27 研究结果一致 Majo 等 6 在赤霞珠 梅尔诺 西拉等品种葡萄酒研究认为不同的单体酚其 抗氧化活性不同 葡萄酒的抗氧化活性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于儿茶素 没食子酸 甲基花青素 3 O 葡萄糖苷 浓度水平 本研究中行间生草不同幅度提高了葡萄与 葡萄酒中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 从而可提高葡萄 酒的质量和抗氧化活性 行间生草总体表现为高羊茅 处理提高葡萄与葡萄酒单体酚总含量的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 由此可见 行间生草由于提高主要单体酚化合物 的含量 从而使总酚含量提高 与 Monteiro 等 20 及 Spay 等 22 认为葡萄园生草提高总酚含量的研究结果 一致 葡萄园生草可提高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原因可能 主要是葡萄园生草由于适度的水分和氮肥竞争 从而 控制植株的生长势 使新梢生长量降低 调节营养生 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 改善叶幕微气候和葡萄果实光 照条件 20 28 使葡萄物候期提前 29 从而提高红色葡 萄葡萄浆果的花色素苷和总酚含量 有利于增加葡萄 酒的结构感和收敛性 21 30 本试验中葡萄园行间种植 不同牧草导致葡萄与葡萄酒单体酚及其总含量的差 异 原因主要由于不同牧草根系分布及植被生长的差 异 对土壤水分 养分及葡萄植株生长 微气候等综 合影响不同 高羊茅区土壤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及养 分含量较低 葡萄植株生长量降低 改善了叶幕微气 候 31 葡萄果皮着色较好 成熟期提前 因而使葡萄 与葡萄酒单体酚总含量较高 因此 在适宜的地区选 择适宜草种 实施葡萄园生草栽培 对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葡萄与葡萄酒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论 1 在赤霞珠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 10 种单体酚 其中黄烷醇类儿茶素含量及所占单体酚总 含量的比例最高 羟基苯甲酸类酚酸占单体酚总含量 的比例高于羟基肉桂酸类 葡萄果实中儿茶素含量占 单体酚总含量的 74 94 79 70 羟基苯甲酸类占 8 76 11 09 羟基肉桂酸类为 5 66 7 26 行 间生草可提高葡萄果实中主要单体酚的含量 高羊茅 和白三叶草处理葡萄果实中安息香酸 水杨酸 咖啡 酸 儿茶素含量及单体酚总含量与清耕 对照 之间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2 葡萄酒中儿茶素的含量占所测单体酚总含量 48 60 50 62 羟基苯甲酸类占 19 21 22 88 羟基肉桂酸类为 11 89 13 69 与清耕 对照 相 比 行间生草可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含 量及其总量 高羊茅处理使葡萄酒中没食子酸 咖啡 酸 儿茶素等含量显著升高 在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 各处理单体酚总含量由高到低均为高羊茅 白三叶草 紫花苜蓿 清耕 对照 由此说明 行间生草可 提高葡萄与葡萄酒中多酚物质的含量 从而提高葡萄 酒的质量 References 1 李 华 王 华 袁春龙 王树生 葡萄酒化学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2005 Li H Wang H Yuan C L Wang S S Wine Chemi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5 in Chinese 2 G rb z O G men D Da delen F G rsoy M Aydin S ahin B y kuysal L Usta M Determination of flavan 3 ols and trans resveratrol in grapes and wine using HPLC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Food Chemistry 2007 100 518 525 3 丁 燕 赵新节 酚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其与葡萄及葡萄酒的 关系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 1 13 17 Ding Y Zhao X J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phenol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grapes and wines Sino Overseas Grapevine Wine 2003 1 13 17 in Chinese 4 Bozan B Tosun G zcan D Study of polyphenol content in the seeds of red grape Vitis vinifera L varieties cultivated in Turkey and their antiradical activity Food Chemistry 2008 109 426 430 5 Cadah a E Sim n B F Sanz M Poveda P Colio J Chemical and chro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empranillo Cabernet Sauvignon and Merlot wines from DO Navarra aged in Spanish and French oak barrels Food Chemistry 2009 115 639 649 6 Majo D D Guardia M L Giammanco S Neve L L Giammanco M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red wine in relationship with its polyphenolic constituents Food Chemistry 2008 111 45 49 7 Koussissi E Dourtoglou V G Ageloussis G Paraskevopoulos Y Dourtoglou T Paterson A Chatzilazarou A Influence of toasting of oak chips on red wine maturation from sensory and gas chromatographic headspace analysis Food Chemistry 2009 114 1503 1509 8 Rastija V Sre nik G ari M M Polyphenolic composition of Croatian wines with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Food Chemistry 2009 115 54 60 9 Monagas M Su rez R G mez Cordov s C Bartolom B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nonanthocyanin phenolic compounds in red wines by HPLC DAD ESI MS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005 56 2 139 147 9 期 惠竹梅等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影响 3215 10 Bosch Fust J Sartini E Flores Rubio C Caixach J L pez Tamames E Buxaderas S Viability of total phenol index value as quality marker of sparkling wines cavas Food Chemistry 2009 114 782 790 11 Goll cke A P B Catharino R R Souza J C Eberlin M N Tavares D Q Evolution of major phenolic components and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grape juices through concentration process and storage Food Chemistry 2009 112 868 873 12 Cliff M A King M C Schlosser J Anthocyanin phenolic composition colour measurement and sensory analysis of BC commercial red wine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7 40 92 100 13 Esteban M A Villanueva M J Lissarrague J R Effect of irrigation on changes in the anthocyanin composition of the skin of cv Tempranillo Vitis vinifera L grape berries during ripening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1 81 4 409 420 14 Bergqvist J DokooZlian N Ebisuda N Sunlight exposure and temperature effects on berry growth and composition of Cabernet Sauvignon and Grenache in the central San Joaquin valley of California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001 52 1 1 7 15 Harbertson J F Kennedy J A Adams D O Tannin in skins and seeds of Cabernet Sauvignon Syrah and Pinot noir berries during ripening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002 53 1 54 59 16 Downey M O Harvey J S Robinson S P The effect of bunch shading on berry development and flavonoid accumulation in Shiraz grap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Grape and Wine Research 2004 10 55 73 17 Harbertson J F Spayd S Measuring phenolics in the winery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006 57 3 280 288 18 King A P Berry A M Vineyard 15N nitrogen and water status in perennial clover and bunch grass cover crop systems of California s central valley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5 109 262 272 19 Celette F Findeling A Gary C Competition for nitrogen in an unfertilized intercropping system The case of an association of grapevine and grass cover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9 30 41 51 20 Monteiro A Lopes C M Influence of cover crop on water use and performance of vineyard in Mediterranean Portugal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7 121 336 342 21 Riou C Morlat R First results on the effects of controlled permanent cover on the vine and wine in combination with soil diversity of Saumur vineyards Seizieme Conference du Columa Tome 1996 1137 1144 22 Spayd S E Tarara J M Mee D L Ferguson J C Separation of sunlight and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保育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30年新能源行业技术标准国际化对能源安全的影响报告
- 2025年新《招标投标法》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2030年新能源行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设备应用案例报告
- 2025中图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种子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邢台平乡县招聘人事代理教师5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三年级下册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色信贷趋势与企业氢能研发投入分析报告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第2版)》(李建明) 项目七
- 九年级英语人教版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单元话题书面表达 真题+模拟(含解析)
-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引言课件
- 医学交流课件:腹痛
- 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知识要点
- 不良资产项目尽调指引
- JJF 1245.1-201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有功电能表
- 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 GB 3836.4-2010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第二部分 公交客车安全节能驾驶知识题 判断题
- 光伏电站工程监理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