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Micros.doc_第1页
宋词Micros.doc_第2页
宋词Micros.doc_第3页
宋词Micros.doc_第4页
宋词Micros.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词一、宋代文化与文学(一)文人士大夫化文人士大夫化1、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2、完善的科举制度3、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士大夫的主体地位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1、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士大夫的政治文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高潮出现在仁宗之世,可称之为建立期。 在重建政治、社会秩序方面,仁宗朝的儒学领袖人物都主张超越汉、唐回到“三代”的理想。在士大夫作为政治主体的共同意识方面,范仲淹所倡导的士大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呼声则获得了普遍而热烈的回响。 2、第二个阶段的结晶是熙宁变法,可称之为定型期。这是回向“三代”的运动从“坐而言”转入“起而行”的阶段。也是士大夫作为政治主体在权利世界正式发挥功能的时期。在神宗与王安石之间,这时出现了一个共同原则: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这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大原则,王安石因此才毅然接受了变法的大任。也正是在这一原则之下,王安石才可以说:士之“道隆而德骏者,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 ;文彦博才可以当面向神宗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程颐才可以道出“天下治乱系宰相”那句名言。尽管以权力结构言,治天下的权源仍握在皇帝的手下,但至少在理论上,治权的方向已由皇帝与士大夫共同决定,治权的行使更完全划归以宰相为首的士大夫执政集团了。3、第三个阶段即朱熹的时代,可以称之为转型期,所谓转型是指士大夫的政治文化在熙宁时期所呈现的基本型范开始发生变异,但是并未脱离原型的范围。(南宋)他们的理想主义较之北宋诸儒似乎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轻纱,然而并没有褪色。他们对于政治主体的原则也持之极坚。熙宁初王安石“以道进退”的风格便已广为人知.-这一主体意识在南宋理学家之间获得了更深的发挥。朱子文集书信类中特标出“出处”之目,即其明证。从现代的观点说,士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通贯宋代政治文化三大阶段的一条主要线索。 ) “文”与“官”的结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宋代文学的基本面貌,浸润到宋代文坛的方方面面。大批文人入仕,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有文化的官僚阶层,其好恶取舍左右着一代社会风气,其价值取向塑造着一代世风。宋代社会的崇文风气,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宋代文学浓厚的人文意味、思辨气质及忧患意识,都可以从中寻觅到踪迹。(二)文人学者化1、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印刷业和教育事业都有空前的发展。印刷业虽然在唐代已经发明,但印刷业的繁盛却始于宋代。宋代公私刻书业的兴盛使书籍得以大量流通,不但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就是私人的藏书也动辄上万卷。郡斋读书志(晁公武)、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到宋代才首次出现,就是一个标志。 2、学校的数量和种类也大量增加。除了从国子学到县学的各级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也日益兴盛。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其规模和学术水准都堪与官办学校媲美。这样,宋代士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杜甫自称“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言下不无自矜之意,因为那在唐代是比较罕见的现象。然而到了宋代,读破万卷书的作家为数不少。 3、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人在文学作品之外,还写了不少经学(包括小学)和史学的著作,都堪称学者型的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进行议论。(三)文人的艺术化1、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 2、宋代书法独特面貌而最体现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将此四人称为“宋代四家”。 3、宋代绘画其代表人物为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人。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风格。(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现了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此外较为著名者还有燕肃、晁补之、宋道、宋迪、蔡肇、张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欧阳修提出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陈与义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一系列见解都具有代表性。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到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画发展的前导。 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绘画理论著述也大量问世。画史、画论、绘画赏鉴及收藏著录等著作大量流传,如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史、林泉高致等,成为今日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依据。4、宋人作品中的人文气象。)(四)宋代学术与文学(五)宋代理学与文学宋代文人多为官僚、学者、文士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结构远比汉唐人广博宏大。以欧阳修为例。政治方面,进士甲科入仕,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方面,文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词亦佳,理论批评为诗文革新领袖其六一诗话首创诗话这一批评体裁。史学方面,他主持编纂了新唐书,并著有新五代史。二、宋代文学特征1、宋文 北宋是散文创作的黄金时期。欧阳修奠定宋文切实有用、平易流畅的基本风格。曾巩、王安石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等散文大家脱先后出现,迎来散文创作史上的一段辉煌。2、宋诗 (1)梅尧臣、欧阳修等人在诗文革新中力纠诸体之弊,重视诗歌的政治和道德内容,追求质朴豪健的诗风,同时也开启散文化、议论化风气。 (2)北宋中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先后主导诗坛,进一步丰富宋诗题材,语言形式上多方尝试,形成鲜明的“宋调”。 唐宋诗之别 “唐宋诗之辩”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 缪钺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籍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钱钟书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3、宋词与其他的文学样式 以言情和以“闲雅婉丽”为风格特色的词兴盛起来,出现了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话本”、戏曲等通俗文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三、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一)宋词概说1、从作品说,全宋词收词19900与首,内容上突破了五代词描写闺情的界限,达到“无事不可入词”,形式上突破了小令的限制,创造了大量慢词。2、从作者来说,词作家1300余人,存有词集的有200多家,其中著名的有柳永、苏轼、秦观、贺铸、“集大成者”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3、从风格上说,宋词大致有婉约和豪放派,作为优秀的抒情文学式样,以其特有的用词典雅、音调和谐、意境深远、含蓄细腻的艺术魅力跻身于与唐诗同等地位。 (二)宋初词坛概况及宋初词作的特点:1、宋初诗人大都有词作,但数量较少,其词风与各人诗风较为接近。2、晏欧词的过渡 北宋庆历以后,词的创作在内容技巧体制各方面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作者。其中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张先、柳永尤为出色。(1)“晏欧”:指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前者词大多是酒阑歌后娱宾遣兴之作,温润秀洁含蓄委婉;后者多写男女情爱或相思离别,风流蕴籍,婉转情深。晏殊 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諡“元献”。所传珠玉词,有明毛氏汲古阁刊宋六十家词本。 宋史卷三百十一:“殊性刚简,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刘熙载艺概卷四:“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内容:悼惜春残。 1、 时间的意味较浓;浓厚的人生况味。 2、 娴雅沉着,语言婉丽,音韵和谐。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内容:写离别相思之情。1、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和地点的转换细致描绘情感的变化;2、风格疏淡,境界较高。欧阳修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人,諡文忠。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陈氏书录云:一卷,其间多有与阳春、花间相杂者,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近有醉翁琴趣外篇凡六卷,二百余首,所谓鄙亵之词,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 今传世有毛氏汲古阁六十家词本六一词、吴氏双照楼影宋刊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篇。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特点: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以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重意蕴。 后代士大夫以男女之情寄托君臣的诗歌,指不胜屈。欧阳修这首词也是属于这一类。(夏承焘)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橈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2)范仲淹对词境的开拓。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孀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谭评词辨卷二:“沉雄似张巡五言。” (3)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n 张先的生平(9901078)。字子野,乌程人。安陆集n 与柳永齐名,有张子野词。人称“张三影”。n 张先词的艺术特色:善以恬静朦胧的词境表现人生感触,“韵高”。n 张先对于词的发展之意义:n 1、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n 2、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n 3、多作慢词。n 天仙子n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n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n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3、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后改为永。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其词集名乐章集。A、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发展 柳永创调最多;柳永自制词调87调;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叠等皆已使用;柳永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B、柳永对词的审美情趣的拓展、世俗情趣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关于柳永和歌妓间恋爱故事的话本作品有: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和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宣清似此光阴催逼。念浮生、不满百。虽照人轩冕,润屋珠金,於身何益。一种劳心力,图利禄,殆非长策。除是恁、点检笙歌,访寻罗绮消得。尾犯 “况已结深深愿,愿天上人间,暮云朝雨长相见。” (洞仙歌)“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着日高犹睡。” (慢卷紬)“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二郎神)“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玉女摇仙佩) 柳永的生活情趣和生活理想,自然是“俗”,但他恰好就体现了市民阶层热衷于世俗生活(特别是世俗的爱情生活)的人生观和幸福观,传递出了某种新的时代信息。2、柳词“俗”的表征2、柳词“俗”的表征第一,从他所抒发的情志来看,基本上是一种男恋女爱、“偎香倚暖”的十分世俗化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第二,从他所塑造或描绘的人物形象来看,也基本是一群世俗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是一群地位低微而被人轻视玩弄的女性形象。第三,他所抒发的情感,不再是贵族妇女幽约怨悱的“闺怨”,而是普通男女之间那种热烈率放的恋情。锦堂春第四,他对于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表现出浓烈的关注和赞叹。瑞鹧鸪追求娱乐性和通俗性,不注重思想性和道德意义,是市民文化的特点。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弦于茶房酒肆。人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C、运用并发展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D、他大量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使得词的语言也充分通俗化。 思考题 1、宋代文化与宋代文学发展的关系。 2、宋初词坛对五代词的因革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柳永对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参考书目及思考问题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2、张国刚、乔治忠等著中国学术史,东方出版中心。 3、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 4、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5、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 6、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 8、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9、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出版社。v 锦堂春坠髻慵梳,愁蛾嫩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几时得归来,春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v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v 瑞鹧鸪v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临江仙n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n 苏轼: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曰:柳词格不高,而音律谐缓,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於羁旅行役。雨霖铃宋徵璧曰:词家之旨,妙在离合,语不离则调不变宕。情不合则绪不联贯。每见柳永,句句联合,意过久许,笔犹未休,此是其病。李端叔曰,耆卿词辅叙展衍,备足无馀,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晁补之:子野、耆卿齐名,而时论有以子野为不及耆卿者,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宋初词坛钱惟演的词,词采华丽,注重外表的修饰。 玉楼春锦萚(tuo,竹皮)参差朱槛曲,露濯文犀(木犀)和粉绿。未容浓翠伴桃红,已许纤枝留凤宿。寇准 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结构精致,由春天的远景拉回到画堂的中景,再拉到妆台的近景,然后又从倚楼人的极目跳拓开去,构成一个回环往复的变化,写出女子相思中的惆怅苦闷。结构精致,由春天的远景拉回到画堂的中景,再拉到妆台的近景,然后又从倚楼人的极目跳拓开去,构成一个回环往复的变化,写出女子相思中的惆怅苦闷。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