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诗中的桃源意象.doc_第1页
浅谈王维诗中的桃源意象.doc_第2页
浅谈王维诗中的桃源意象.doc_第3页
浅谈王维诗中的桃源意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王维诗中桃源意象摘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天台遇仙故事共同孕育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桃园意象。王维在自己的作品中多处运用这一意象来叙述自身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追求,桃源意象与自身情感的结合使得作品充满了令人怦然心动的美学意蕴。关键词:王维 诗歌 桃源意象 美学意蕴 宁静 闲适 绚丽 正文:一桃源意象的源起桃源意象的源起可以追溯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南朝宋刘义庆所著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入天台的故事。桃花源记及其影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桃花源”的魅力传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够了了一幅非常理想化的农耕社会的生活图景。桃花源中不仅土地辽阔富饶,而且人人安居乐业,它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完全没有压力与负担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里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他们过的是一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安定生活,那种“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的情景不禁使人联想到古人理想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有用所养”的大同社会。桃花源中生活的和乐美与宁静淳朴使它成了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生活理想,并在后代不断受到文人们的咏歌与赞美。桃花源记产生之后,便从诸多方面对中国文人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桃花源的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在尘世中难以寻觅的美丽场所那里不但精致绝佳,并且人们的生活和乐美满,从此,在后来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桃源”作为一种美丽生活的象征不断地被向往.歌咏与传颂。其次,中国古代就有垂钓的传统,瞒迹于江边浦上的渔人常常是隐者的代名词。桃花源记中,渔人“忘路之远近”而“忽逢桃花林”,进而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美丽天地,这样的情节扩展了后代文学中的隐逸题材,而“桃源”也变成了无数想逃离喧嚣尘世的人的最理想的去处。最后,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常常会存在遇仙的情节,如广泛的流传如天上浮搓的传说,就述说了汉代张骞泛溪而入天河遭遇神仙的故事,桃花源记中岁没有直接明显的神圣情节,但桃花源人所处环境的美丽与神秘及问津者皆无过而终的结局已经使这个故事带上了很明显的“遇仙”色彩,在以后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桃花”常常成为神仙洞府的关键意象,这不能说没有桃花源记的影响。王维以他闲雅淡远,幽静清新、健朗优美的艺术风格在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王维的山水诗语言清新流畅,旋律和谐优美,描绘景物声情并茂,动静相宜,用词遣句精炼准确,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具体说来,王维的诗桃源意象的美学意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宁静之美.闲适之美.绚丽之美。二“桃花源”的审美意蕴(一)宁静之美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平常人难以到达的世处之所,源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源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多年秀丽宁静的一幅图画!在王维的诗中我们也能看到一幅幅的宁静画面,给我们一直宁静美的感受。诗中有画是王维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在这,王维带着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可以寄予想象画面的宁静美。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与桃花源相似,环境描写让读者有了想象空间。(二)闲适之美“桃花源”是一个风景优美.环境绝佳的住所,在那里,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融,由此使得唐宋词中的桃源意象也有一种宁静之美,同时,“桃花源”作为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个符号,它还象征着一种与现实中充满现实中充满着各种压力的生活对立的轻松、美好的生活理想,桃花源记中所记载的源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以及“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常常是很多人向往不已。因此,在流传的过程中,“桃花意象”本身其实就寄托着人们对那种幸福、闲适生活的向往。王维的作品在借助“桃源”这一意象描写自己的生活图景时常常给人一种闲适的美感。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全诗语言朴素,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对现在闲适生活的满足之情,诗中的更体现了桃源意象的闲适之美。总之,“桃花源”是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其中既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调,又有着丰富甚至奢华的物质生活。这些传说中的内容与士大夫对闲适、雅致生活的追求结合起来,便是唐宋词中的桃源作品有一种闲适雍容之美。(三)绚丽之美桃花源记中泛流的溪水,盛开的桃花以及缤纷的落英构成了后代人心目中最为绚丽的景致,这些景致都是自然美。王维诗中桃园意象的绚丽美也体现在他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 桃园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3 气和容众,心静如空 王维的众多诗歌中,都渗入了桃源意象,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中。 (一)诗中有画。他以诗人的敏感摄取与主观情感浑然契合的景象,组成清幽淡远空灵的意境;运笔虚实结合。构图讲究经营位置;敷色明暗浓淡相间;还善于捕捉自然界的音响,有机的契入景色之中。作品中将桃源意象中的自然美还有宁静美都渗透在作品中,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成为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有声画。 (二)追求自然美。在对自然美的追求中,王维的的诗意境风格主要是清幽澄净的幽静美,还有自然景色的绚丽美。“王维的诗中,静象之静,其静非为死寂,乃意中之静,故静中有动。空象之空,乃实象之有,故空中有心”王维的诗虽然环境幽静,但也充满了勃勃生机,诗中不仅有桃源意象中的幽静美还充满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