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航向.doc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航向.doc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航向.doc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航向.doc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航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航向汉语言专业 周萍摘要: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教师过多的关注课堂上出新的理念、出彩的课件和出众的教师才艺等等,只是光鲜亮丽的语文课背后,学生所学不多。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航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丰收。关键词:学以致用;语言表达能力 ;工具性 ;人文性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课件的使用,朗读、表演,对话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我们的语文课显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纵观这些热闹的教学现象背后,我们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所获不多。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过程中,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五个人实在是太笨了。”师马上接着说:“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生:“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怎么可以随便放弃生命呢?所以我觉得他们跳崖实在算不上是个良策。”师:“你很会动脑筋。那五壮士到底该不该跳崖呢?今天我们就来个大辩论,请大家畅所预言,说说你们的真实想法。”于是,学生们各抒己见。一节课的辩论到最后也没一个理想的答案;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钱塘潮这篇课文时,课前根据钱塘潮的生成、高潮及消退的全过程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该课件在课堂中重复展示三次,每次约四分钟,其中还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画心中的钱塘潮,用时八分钟。整节课学生几乎在活动中度过,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读书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应交给学生哪些东西?语文课堂教学的航船应驶向何方?一、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阐释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约略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第一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例如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关于教学的第一个描述性定产义,即主张“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把教学定义为“进行教授工作的行业,尤指在小学、中学、大学中。从事教学的人,通常必须符合某种要求。标准因国而异但通常包括,受过正式的教育或训练,具有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取得从事这种工作的证明或许可,并保持不断更新和扩充的业务水平。”虽然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者也承认在不同文化背景及学生面前教师的角色并不相同且相互冲突,但知识传授仍然是基本要求。第二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主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教材。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1)教授教师的活动;(2)学习学生的活动;(3)教材。”并特别解释说:“教学就是这样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所有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起以教材为媒介,在现实中探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认识活动。”(钟启泉编著现代教学论发展)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第一种看法是比较传统的看法,所谓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就是定义教学为特殊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即所谓“间接经验说”。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讲述、说明、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在没有教材甚至书籍的古代社会,实际上是“师之所存”即“道之所存”,离开了教师就没有学习,没有教学。显然,在网络时代,在新知识、新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如果教学依然只强调“讲听”式,不仅传递文化的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而且学习者也会因其阅读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其论者并没有说清楚教师的“教”与“教学”中的“教”的区别。至于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是“交流”、“交往”,是以教材为中介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与“共同活动”说相比,显然更贴近了教学的本质特点。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强调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好课堂教学的航向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早在6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对语文学习的用途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学会表达,善于交流与合作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从培养现代公民的角度来说语文课应从字、词、句、篇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构建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三、搭建平台,学会表达 从前在课堂上,我总爱问学生:“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当学生正确回答完以上几个问题时,一节语文课就圆满结束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发现在这种以“理解”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表达方式的学习、品味往往被淹没在洋洋大观的内容理解中,被挤压在语文教学内容的体系外,学生的思想情感无法与文本产生共鸣,课堂上学生真情流露的东西少,空话、大话讲得多,语言表达能力更得不到历练。所以我们提倡建立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这种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上,甚至可以说,对课文表达方式的品味超过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内容的理解不能为语言形式的品味提供基础和服务的话,我们宁可舍去不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做好以下几方面:(1)课前选好语言训练点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保证。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在备课之前就要做到心中有“语言”,要非常明确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该让学生获得怎样的语言。拿到教材,教师首先要对全册教材进行通读,根据目标挖掘每个单元乃至每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一个“语言训练纲要”,这样既可以保证语言训练内容的逻辑性、序列性,提高学生语言习得的效率,又可以避免语文训练形式的单一性、重复性,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根据课标精神,二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识字、写字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上。由此,在进行单元备课的时候,就可根据单元学习主题及重点,结合本文特点,挖掘每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一单元是以“秋天”为主题的,在识字一中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结合秋天的图画要求学生在熟背的基础上仿照“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样优美的语言进行仿说。学习黄山奇石,鼓励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块“奇石”。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则可抓住课文中多次出现的“AABB式”词语现象,引导学生对这类词语进行积累。结合古诗两首引导学生去寻找有关描写秋天的古诗,在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杜牧的秋夕。这样,每篇课文都寻找到一个语言训练点,而这些点又都围绕一条主线,备课、上课便以此点此线为线索展开,既有效训练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又在语言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积累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学会表达课堂上,教师要循着选好的语言训练点,巧妙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表达。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综合完整的语言艺术品,都蕴涵着各种表达要素,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其灵活性。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句式的学习与仿写便成为本节课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语言的范本,当学生感悟语言内涵,发现语言范式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本段内容进行仿写。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段式结构,并学会模仿与运用。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先写结果“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再交代原因,“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第三自然段是并列句群,分别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四、六自然段是总分句群,如第六自然段,先总说“西沙群岛也是岛的天下”,再从海鸟、鸟蛋、鸟粪三个方面分开写。不同的段式结构,使得文章像一朵色彩艳丽的花朵摇曳多姿,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全文按腊八除夕初一元宵的时间顺序写出北京春节的风俗、风情、风物。从内容安排上看,采取了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和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作为略写,而重点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百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如此详略得当,把北京春节最引人之处给突显出来了。这些精彩的词、句、段式结构和独特的文章布局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极好范本,通过学习、领悟、让学生学会仿写,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下灵活地运用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此外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扩展和延伸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四、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性质与地位”中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关注工具性目标的实现,又要关注人文性目标的实现。下面我们以六年级下册阅读教材内容为例,谈谈人文性目标的落实。教材中的夜晚的实验、记金华的双龙洞、山谷中的谜底、广玉兰、夹竹桃、三亚落日等课文,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洋溢着时代气息,渗透着现代意识和价值观。亲近自然、关注环境、崇尚科学、探索创新、学会合作,这些现代理念和精神必将给学生的心灵以丰富而强力的滋养,教学中播撒的那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种子,将成为未来的苍天大树、栋梁之才。夜晚的实验深层意蕴是再次验证了实验是科学之母的道理。对实验的重视是西方科学在近代赶上并超过东方的重要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在引入西方实验科学后就可以凭借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完成伟大的名族复兴。山谷中的谜底揭示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候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并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骤对强暴和逆势,这种以退为进、保护自我的生存策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这些教材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品味和鉴赏作品,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实现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