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笋生产技术.doc_第1页
鞭笋生产技术.doc_第2页
鞭笋生产技术.doc_第3页
鞭笋生产技术.doc_第4页
鞭笋生产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竹鞭笋生产技术鞭笋是指夏、秋两季产的笋,笋期长达4个月之久,生产季节恰逢市场蔬菜供应淡季,也是竹鲜笋供应短缺的季节。利用现有毛竹林,选择适宜的地方,施行高产毛竹鞭笋开发技术,可在夏、秋两季供应鞭笋,调节竹鲜笋供应旺淡不均的矛盾,取得较高经济效益。鞭笋又称鞭梢,是鞭的先端部分,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对竹鞭芽有着抑制作用,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鞭梢生长活动期56个月,在疏松肥润的土壤中鞭梢生长非常快,一年可达45 m。鞭梢生长具有趋松性、趋肥性及趋阳性。鞭梢生长与发笋长竹交替进行,在新竹抽枝发叶后,夏、秋季行鞭生长,大量孕笋后逐渐停止生长,冬季萎缩脱落, 以后在断处出岔鞭。鞭笋可供食用,其味鲜美,且生产季节恰好是市场鲜笋供应淡季,鞭笋产量可达450 kghrn 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浙江、福建2省的部分地区都有小部分竹农经营毛竹鞭笋,但往往产量较低,一般在7501 500 kghm 之问,处于竹农凭经验满山遍野寻采状态,不利该产品的深入开发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J。当前毛竹鞭笋培育存在的问题有:产量低、采集困难、鞭笋生产与竹林稳定性矛盾突出等,而鞭笋生产与竹林稳定性矛盾目前比较难以解决。开发毛竹鞭笋可以增加笋菜供应,节约蔬菜用地资源 J,是适应发展效益林业的需要,并促进林业现代化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致富山区竹农,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本文在试验地进行垦复、施肥、开设采集带等集约管理的高产培育措施条件下,通过对试验地的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其影响鞭笋生长的相关因子,探究竹林在不同集约程度经营条件下,选用采集带生产毛竹鞭笋与常规地生产鞭笋的产量差异,分析毛竹鞭笋产量与林分稳定性的关系,为毛竹鞭笋高产培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竹的竹鞭前端部分稚为鞭笋 亡具有程强的顶端优势对竹鞭的侧芽有着抑制作用可使其处于休眠状吝。适时适量地挖取鞭笋能使其酣近的侧芽解除休眠状各t萌发长戚新鞭从而增加竹鞭的总生长量 实践表明应用高产措施鞭笋产量每亩可遮400500公斤是一般管理措维的缸十倍。推广鞭薯高产技术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现染吾地经验卉瑁主要措施如下挖掘毛竹鞭笋的意义毛竹笋用林或专门经营鞭笋的毛竹林,均采用集约经营,在营养代谢水平较高的前题下,进行鞭笋的生产,提高了竹笋的产量,同时通过合理、适时地挖掘鞭笋,能调控竹鞭生长,调整竹鞭的地下分布,营造竹林丰产的地下结构,使竹鞭在地下分布均匀,并推动竹鞭总量生长 由于竹鞭的顶端优势很强,对侧芽有抑制作用,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合理、适时地挖掘鞭笋,能使附近的侧芽很快解除休眠,刺激其萌发长出一条至数条支鞭,促进它多发鞭。据调查,59月是长鞭期,其中7月份是长鞭高峰期。在长鞭期内,平均日生长量约3cm,每年可延伸23m,最长可达78m。进行断鞭处理后(即挖掘鞭笋),可发出3个岔鞭,鞭总长度为5 6m,不进行挖掘鞭笋则无岔鞭发生,鞭总长度2m,两者相比,挖掘鞭笋的竹鞭年生长长度为不挖掘鞭笋的28倍,鞭的粗度与不挖鞭笋的鞭相等,而且鞭段的地下空间分布均匀。在竹鞭调查中,发出12m 的鞭段易发笋,45m 或更长的鞭段发笋并不多,竹林中单个鞭竹系统过于庞大,则生产力低。因此,合理适时地挖取鞭笋,对消除竹鞭顶端优势、控制竹鞭长度、改变单个鞭竹系统、调整竹鞭的分布结构、促进有效笋的萌发和提高竹林总产值是有现实意义的。1 园地选择高产高效笋用林对毛竹林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等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具体要求是:1)林地应地势平缓,坡度在20度以下的山岙、山脚;2)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cm以上:3)交通方便,接近水源;4)远离污染源,达到绿色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5)有一定的规模。可选在疏松肥沃、含有机质多、地势平缓、坡度在20。以下、湿润且排水性能好、土壤为沙壤土的山地进行培育。如选择东南坡向,海拔5001 000 m的低山丘陵和中山的下部山凹地带,这些地段光照充足,夏秋季湿度大,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行鞭发笋,提高鞭笋和冬笋的产量_2 J。为方便管理,经营鞭笋竹林最好还要选择交通发达处,以利于集约经营。2土壤管理在2月初至1月初,结合挖冬笋进行全面深翻,深度3335 ella,注意勿伤鞭笋芽。竹鞭喜松软、透气的土壤,在疏橙的土壤中,竹鞭普遍向下延仲lOl5 ellrl。鞭深可达加一45 cm。由于竹鞭深度增加,使竹笋在土中生长时间延长,这样鞭根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增强,贮藏养分就增多,挖掘鞭笋后,发鞭数量显著增加,从而获得增产。全垦深翻。竹鞭的趋松性说明竹鞭生长需要疏松的土壤和充足的氧气。一般在冬季,将经营鞭笋的毛竹林地全垦深翻一遍,深度达到40 cm,清除竹地的柴草、树根、竹兜、石块等,将死鞭、无芽鞭、细弱鞭、跳鞭全部挖去,保留呈黄色至黄铜色的壮龄鞭, 浅鞭应深埋。在68月,对毛竹林地进行必要的松土除草。3水份管理据测定,鞭笋中有近90的水分,水分供应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鞭笋的产量和质量。78月份,雨量较少, 土壤干燥, 水分是一个制约因素,连续晴天10 d以上就要浇水。4肥料管理施肥是笋用林增产的关键。长笋、长叶、换叶期应多施氮肥;孕笋期应多施礴、钾肥等。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配台使用,即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腐殖质,又可减少化肥损失,为使鞭笋高产,除施催笋肥、竹鞭肥、孕笋肥外,还必须在鞭笋挖掘季节增施发鞭肥3次,第1次在6月中甸,每667 施复台肥50 kg;第3次在7月上旬,每667 施人粪尿2 500 kS;第3敬在8月底,每667施过磷酸钙l1O ks硫酸钾40妇,开沟施人土中,有利于发鞭和营养积累。毛竹鞭笋林每年要施多次肥:笋前肥在2月中、下旬施,可每公顷施尿素600 kg,人粪尿10 000 kg,促进笋芽发育和笋体膨大,以提高春笋产量;笋后肥是在新竹展叶时,即5月上旬6月上旬施,大约每公顷施尿素600 kg,过磷酸钙900 kg、猪牛栏粪10 000 kg,供新竹生长、老竹复壮所需的养分,并促进竹鞭的生长,使竹林叶色加深,提高光合效率;在毛竹行鞭和笋芽分化阶段(约在8月份),每公顷还应施尿素200 kg,以促进行鞭、复壮、笋芽分化,使笋芽肥大,提高翌年的发笋量;冬肥在挖冬笋时施,以每公顷施人粪尿30 000 kg,猪、牛肥10 000 kg为好。施肥时,在离母竹上方35 cm处挖穴施入,效果较好。在大年深翻时还要施有机垃圾肥40 00080 000 kghm2, 以增加土温,促进早发春笋。须注意的是,在挖过笋的穴位上施肥和深翻时看鞭施肥,还能收到本轻利重的效果。施肥是竹林增产的重要环节。挖掘鞭笋的竹林施肥与不施肥产量差异很大,如果只挖鞭笋不施肥是破坏措施,竹林必遭毁坏。根据日本研究资料,集约经营的施肥林地对照不施肥林地的产量可增加50 左右。据统计,每生产50kg鲜笋约需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氮250350g,磷5075g,钾100125g,因此必须施用大 表1 毛竹秆与鞭的NPK含量在长鞭期间的对量肥料以补充养分不足。鞭笋生产时期鞭将消耗大量的养分(见表1)。我们必须根据毛竹的行鞭、孕笋、出笋、抽枝展叶、秆形生长对养分不同要求而合理施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绿肥、厩肥、稻草、人粪尿等,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而速效肥则作为竹林生长关键时期的肥料补充。按照笋用林施肥要求,在春施催笋肥,夏施换叶肥,夏秋施行鞭肥,冬施孕笋肥的基础上,在鞭笋挖掘季节(5月中旬至9月中旬),应增施 发鞭肥 ,肥料种类,可施NPK复合肥,也可施有机肥;施肥次数和肥量可按当地的肥源及经济、交通等条件具体安排,有条件的地方可施3次“发鞭肥”,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合理施肥。除了与一般鞭笋用林一样施肥外,鞭笋高产培育还要根椐行鞭规律进行施肥,在鞭笋挖掘季节(6月中旬10月上旬),增施发鞭肥3次。第1次追肥在6月中旬, 每亩施入N、P、K复合肥50 , 开沟施入土壤;第2次追肥在7月上旬,每亩施入发酵腐熟的人粪尿2 500 kg,加水1倍,浇泼林地;第3次追肥在8月底,每亩施入复合肥或专用肥50 ,有利于发鞭和营养积累。5调整竹林结构密度控制是经营毛竹鞭笋的主要措施之一。必须留养足够数量的健壮母竹,保证足够的竹林叶面积指数,提高竹林对光能的利用率,加强抚育管理,改善土壤条件,提高竹林的合成能力和养分积累,为竹笋的孕育和生长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防止退笋的大发生,保证从竹笋到幼竹的健壮生长。毛竹鞭笋林的竹密度以3 0004 000株hm2为宜,每年度、每公顷当养新竹8001 000株,砍伐老竹8001 000株,达到既有足够母竹,又能大量抽生笋的需要3l。影响鞭笋产量的高低,除了竹林的年龄组成(I度30 ,度30 ,I度30 ,度10 )外,还与竹林母竹的密度、粗度有关。据调查,母竹的密度以每公顷2 1002 700株为好;胸径是粗比细好,平均胸径9cm以上;年龄是轻比老好。只有土深才能鞭大,鞭大才能出大笋,大笋才能养大竹反过来,大竹也能促使发大鞭长大笋,相辅相成。竹林组成以纯毛竹林为好,清除林地杂灌;立竹年龄结构按照1:1:1的比例为宜;立竹密度以2 700株hm2左右为佳,并且要求分布均匀;立竹粗度整齐,胸径宜在911 cm之间。通过毛竹采伐和留笋养竹,调整竹林结构。25 及时埋鞭,促进竹鞭生长竹鞭如果浮于表面不能入土会导致营养吸收面减少,养分吸收能力降低,从而又造成竹鞭营养不良。为提高鞭笋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用人为的方法进行埋鞭。选择肥大充实,先端呈淡黄色的幼鞭,挖掘深40cm,宽30cm 的沟,将鞭置于其中,鞭梢向下,先覆土810cm,逐渐踏实,当挖掘时发现有上一年老鞭,则新鞭应放在老鞭之下,使其深入土中。待土稍压实后,有条件的地方可施肥,并将挖起的深土覆盖其上,耙平即可。埋鞭使竹鞭深入地下,提高了鞭笋的质量,同时调整了竹林的地下结构。6科学挖笋科学挖掘鞭笋适时适量地挖取鞭笋,能使其附近的侧芽解除休眠, 萌发长成新鞭,从而增加竹鞭的总体生长量。毛竹鞭梢生长和发笋长竹交替进行,一般610月为鞭梢生长期,也是挖鞭笋的时间, 其中6月下旬7月中旬为鞭笋高产期。挖掘鞭笋必须掌握以下原则:立竹空处不挖,稀处少挖,密处多挖;鞭梢顺坡生长者不挖,横坡生长者可挖;浅鞭挖深鞭留, 细鞭挖粗鞭留;6月以埋为主,挖为辅,78月以挖为主,埋为辅。挖鞭笋一般隔天进行,雨天见不到笋裂时可延长12 d采挖,挖掘鞭笋时要避免损伤竹鞭和笋芽,挖后要覆回原土,不影响鞭笋正常生长。经营毛竹鞭笋林时,正确处理培竹与挖笋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由于鞭笋上90左右的芽会因休眠过久或腐烂而失去萌芽能力,因此适当挖去鞭笋能促进芽体萌发,竹鞭也会因此而更加发达。鞭笋被切去后,不久被切部位附近就会有2 3个潜伏芽萌发,待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切去鞭笋,刚刚切去的部位又会有23个潜伏芽萌发生长,从而形成较发达、多根系的地下鞭根系统。每隔一段挖掘12个鞭笋,不仅能在笋季提高产笋量,增加收入,对促进发达的鞭根系统形成也是有好处的,但是挖掘鞭笋的前提是,竹林要有充分的营养条件,满足不断萌发的潜伏芽生长需要,否则竹林会受到巨大的损耗。挖鞭笋时间为67月、10l1月,这2个时段中,每隔710 d挖取一次鞭笋,如有跳浮鞭笋也一并挖取。89月,为竹鞭生长旺期,切莫挖笋。挖掘鞭笋后,竹鞭两旁倒芽萌发成新鞭,一般3条以上,肥分充足的林地多至几十条,鞭笋挖掘时阋是6月中旬到lO月上旬,而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鞭笋产量高峰期,雨水充足,气温高,鞭的生长速度快,生长量达140 ellrl以上,整个生长季节可达34 m。挖鞭笋期间,一般隔天进行,若林地裂隙及高温干旱暂停挖掘 挖鞭笋必须做到:竹林空隙处少掘,土壤深厚处不挖;鞭梢沿山坡方向穿行不掘,横鞭奠掘;“梅鞭“以埋为主,挖掘为辅,“伏鞭“眦挖为主,埋鞭为辅。台理、适时地挖掘鞭笋竹鞭的年延伸生长期为56个月,并和发笋长竹交替进行 在花年毛竹林中竹鞭年生长量一般与相邻年间相似,大小年毛竹林则一年大一年小,大年出笋多,鞭梢生长量小,小年出笋少,鞭梢生长量大。挖掘鞭笋后,竹鞭两旁侧芽萌发成新鞭,水肥充足,一般可达3支以上,鞭笋挖掘时间,梅雨季生长的竹鞭,即为梅鞭以养为主,可以尽早养成骨干竹鞭;进入伏季生长的竹鞭,即伏鞭以挖鞭笋为主,其中7月是鞭笋产量高峰期,雨量充沛,气温高,鞭的生长速度快,月生长量达140cm 以上,整个生长季节一般可达3m左右。挖掘鞭笋期闯,一般隔天进行,若遇雨天,见不到林地裂隙,可延迟12天挖,挖鞭笋时间长达4个月,挖鞭笋必须做到以下5点:浅鞭挖,深鞭留,细鞭挖,粗鞭留; 竹林空隙处少挖,鞭梢沿山坡方向穿行的不掘,横鞭(俗称“关门鞭”)要挖; “梅鞭”以埋为主,挖掘为辅,“伏鞭”以挖为主,埋鞭为辅; 鞭笋挖掘后的穴要覆土盖平,表土在下,心土在上; 如遇高温干旱季节(一般为7月底8月初)应暂停挖掘鞭笋,待高温干旱时间过去后再挖掘。4 竹鞭调控41 断鞭。断鞭就是清除竹鞭生长的顶端优势,增发岔鞭。断鞭原则是粗壮鞭要短, 细弱鞭要长。粗壮鞭、断鞭长,所留部分短, 造成发笋鞭段减少,反而促使壮鞭生长旺盛;弱鞭、断鞭短,新鞭长势太弱,无法形成强壮的发笋鞭。只要壮鞭短断,弱鞭长断,才能形成良好的发笋鞭段。42 埋鞭。竹鞭浮于表面不能入土,即缩小了吸收营养的面积,造成竹鞭营养不良,笋芽分化少,所生竹笋也不肥大,商品价值低。因此,埋鞭与培土均可调整竹鞭分布,促使竹笋单株产量增加。埋鞭应选择肥大、充实、先端是淡黄色的幼鞭,埋鞭深度一般在l520 cm,过深不利鞭笋萌发,长势缓慢,过浅则影响鞭笋质量。7病虫害防治我区危害毛竹林的主要虫害有黄脊竹蝗、刚竹毒蛾、竹织叶野螟。在防治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遵循 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黄脊竹蝗的防治可在1O月至翌年4月下旬人工挖卵块或用人尿诱杀,即每50kg人尿加9O 敌百虫晶体50kg拌匀,再将稻草放入浸透后进行诱杀。刚竹毒蛾可用灯火诱杀成虫或用白僵苗粉炮1545个hm )在4月中下旬防治幼虫。竹织叶野螟的防治可在5月底至6月中旬幼虫期用甲胺磷原液进行竹秆基部竹腔注射,每株2ml,防治效果可达9O 以上此外,我们应提倡通过营林垦覆破坏卵块、蛹、茧等,保护竹林中的优良伴生树,以利天敌的生存繁衍,加强竹林的自保能力。毛竹林病虫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采用营林技术、物理机械、生物、化学等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危害毛竹林常见虫害有一字竹象、刚竹毒蛾、竹织叶野螟等,应针对各种虫害的特点,选择秋冬除草松土、人工捕捉、灯光诱杀、释放赤眼蜂、接种白僵菌等综合防治措施。4月上旬若虫上竹前,涂油环防治。方法是:用黄油1份、机油3份调匀,在竹竿基部涂油环阻止若虫上竹,油环宽度不小于10cm,若虫上竹受阻,群集于油环下方时,人工捕捉或喷绿色威雷触杀。也可以垦覆除草,破坏竹卵园蝽越冬场所。遇到冰雪低温天气的影响,虫口密度会有所下降,但防治仍不能放松。采用化学防治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8应注意的问题(2)并非所有竹林都能随意地挖掘鞭笋。挖掘鞭笋的竹林应集约经营进行施肥、松土。粗放经营的竹林不可挖鞭笋,否则会造成掠夺性经营,破坏竹林地下系统,造成竹笋减产,竹林衰败。有挖掘鞭笋的竹林一定要施好“发鞭肥”,最好能施3次,多施氮、磷、钾肥,以利多发鞭,发壮鞭。(3)鞭笋的挖掘长度不宜过长,以可食用的嫩梢为宜。据调查,每支鞭笋可食用的平均长度为25cm,重量约ll0g,半术质化部分长度约6cm,重量约40g不宜挖掘食用。一方面,半木质化的鞭笋嫩度不够,粗纤维多,食之无味;另一方面,造成鞭的自身营养损失,不利于鞭的整体生长。促成毛竹(Phyllustaehys PubesceusMazle)林四季产笋.主要应掌握“园地管理、土肥管理、竹鞭管理、母竹留养、科学挖笋5 项基本技术措施。1 毛竹林的园地管理1. 1 园地的清理(一)全垦深翻 竹竹鞭生长方向具有趋橙性、趋肥栅和趋阳性其中毯梧性最强 直对竹林进行圭垦潭翻3050厘米一般在冬季进行,避免损伤竹鞭和薯芽 同时弃豫石块、树蔸、竹蓖、老竹鞭等有阻竹鞭生长的废物。清除竹林内的竹蒲头、老鞭、树根、石头。改善鞭根的吸收功能,促进新鞭的生长,增加幼、壮龄竹鞭的长度和粗度,提高发笋能为。1. 2 土攘改良结合挖冬笋时深翻土壤40 50 cm,将土块翻身敲碎. 同时施入栏肥、塘泥、垃圾等。夏季可结合除草埋入青草、竹叶,使土壤保持疏松肥沃。2 施肥与培土技术竹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氮、磷、钾三要素及其它矿质营养。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0 kg 的竹笋须施氮肥27 kg, 磷肥12 k$ 、钾肥17 kg 、硅酸盐21 kga如要提高产量须相应地增加施肥量。另外,施肥还应根据竹子的生长状况和需肥的规律特性、林地肥力等情况综合考虑,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氮肥主要通过对竹笋个体发育的促进作用来增加产量。磷肥能提高发笋率直接促进笋芽的形成而增加发笋数量,钾肥的作用是有助于氮与磷功能的充分发挥。增施氮肥能使竹笋出土提前,笋期也相应延长;加施磷肥即发笋期往后推迟,发笋量集中在中后期。(二)合理施用肥料必须针对占生长期合理施用肥料。出笋、发叶和换叶期应善施氯肥行鞭、孕笋期宜多施磷钾肥。笋用林应夺施催笋肥夏施换叶肥冬施孕笋肥 在610月挖鞭笋期间应增施 发鞭肥 三袄。6月中旬每亩掏施复台肥5O公斤;7月上甸每亩沟施 粪尿2500 斤;s月下甸每亩沟施过磷酸钙和醢酸钾各B0 斤2. 1 施肥量的测算毛竹每年的生长量,大约地上部分占75 、地下部分占2500.参照这个比率就可利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来估算地下部分的产量,然后测算出年施肥量。氮、磷、钾的配比可采用5 :4: 3 的模式。2. 2 施肥时问与方法通常按生长期施肥,1 年内分春、夏、秋、冬4 次进行为宜。四季施肥量的比例为(春: 夏: 秋: 冬= 2 : 3 : 2 : 3) 02. 2. 1 施肥的时间春施长笋肥:早春2 月间施速效氮肥为主。夏施发鞭肥:于挖笋后的5 月间进行,速效、迟效肥兼用,以补充夏、秋鞭笋生长所需的养分。秋施发芽肥:9. 10 月笋芽开始分化时,以磷、氮肥为主,将肥料撤于林地,在埋鞭时翻入土中,为多发笋打基础。冬施发笋肥: 11- 12 月间可结合挖冬笋进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 2. 2 施肥方法化肥一般采用沟施;有机肥可撒施后结合翻土埋入地下,以生产夏秋鞭笋为主的即开沟埋入. 施肥一般要深施,以免出现浮鞭。2. 3 培土竹林培土是促成四季产笋的重点,通过培土达到土壤疏松深厚,保持竹笋的鲜嫩,延长竹笋在地下生长时间,提高竹笋的粗生长和高生长。培土可结合施肥进行,尤其施用有机肥时进行培土覆盖能促进肥料分解和防止肥料的流失。培土的厚度应视林地条件和竹子生长情况而定。瘩薄土壤宜厚,深厚土可薄;生长势强的竹林地可厚,生长势弱的竹林地应逐步加厚。(-)调整竹林结构竹林组成纯巴竹为好 立竹年鸯辛组台以l4年:5 6年t 78年为5 3l为宜;立竹密度 每亩2202铷株为佳要求分布均匀;立什问萼求粗细均匀平均胸高直径。在1 0】2厘米之间;竹鞭的蚰壮I争鞭占总鞭量的8O f“上为好,台理的竹林结构只有通过浑翻 台理伐竹、科学挖笋等管理措施来实现。(四)科学挖埋鞭笋6- 】0月为鞭梢生长期一也是挖鞭笋的时间,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鞭笋高产期 挖壤笋必须掌握“立竹空处不挖稀处少挖密处多挖 鞭梢顺坡生长者不挖横坡生长者可控I代鞭挖浑鞭留细鞭挖粗鞭留:6月“埋为主挖为辅78月控为主留为辅”的原则。控鞭笋一般隔夭进行雨天见刊笋裂时可延长12天挖 挖鞭笋时要避免损伤竹鞭和笋芽控岳覆 原土。埋鞭时先挖一十|03030(厘米)的亢鞭梢向下置于亢中深度在25|5厘米之间一并直在老鞭之下覆土15厘米岳踩实一再盖枉土稍高于坡面。(五j其他必要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和钩梢 乇竹病虫害可采用竹腔注药法防治,应针对害虫选用内嗳性农药,接常规喷用浓度敞搐l0倍配用在竹秆基部打孔一每杀注八配药2毫升 药 在什腔中15天主右才能摘导至立竹垒j丰故电要相应地比喷药适期提早施药,同时必而在挖笋前40天淬药以免笋中残存农药笋用巴竹林进行适时适度的钓梢可以制弱地上顶端优势促连地下鞭多发鞭笋钩捎可在冬季进行一必须保留立竹5盘枝叶。3 竹鞭管理技术竹鞭生长的顶端优势极强,每年一般可延伸2- 3m,最长可达7m 以上。若不作适当处理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竹鞭生长旺盛,形成大量的长鞭段,而有效发笋鞭比例小;二是竹鞭受趋肥性影响分布于土壤表层,不能深入土中。对此,应进行适当的断鞭和埋鞭。3. 1 断鞭应掌握好断鞭的时间和强度. 断鞭的时间:应根据竹鞭生长规律决定。一般7. 9 月间进行,因为此时断鞭后还能抽鞭。断鞭的长度:应做到“壮鞭轻断、弱鞭重断夕,。幼壮龄鞭段所占比例多的竹林断鞭宜轻(短) ,可以迅速增加发笋鞭段;老龄鞭段所占比例大的竹林断鞭宜重(长) ,以促进生长,调节鞭的生长势;在新老鞭比例适中的情况下,粗壮鞭宜轻(短) ,细弱鞭要重(长) 。这是因为粗壮鞭一旦重断(所留部分短)将造成发笋鞭减少,反而促使壮鞭生长势更旺;弱鞭如果轻断,即新鞭长势太弱,无法形成强壮的发笋鞭。3. 2 理鞭竹鞭浮于表面主要因竹鞭的趋肥性或不良经营引起的. 特别是跳鞭(常露出地面一段后,再入土中) ,如把这些竹鞭掘去,将致使两端竹鞭都受影响,一端的死了,下端的常流出伤流液,影响了产笋和母竹的生长。因此,必须进行埋鞭。埋鞭的时间:宜于6- 9 月分数次进行。在此过程中,首先应有养鞭措施,然后断鞭挖笋。梅鞭以养为主挖为副,伏鞭以挖为主埋为副。6 月份发的竹鞭留养成为骨干鞭,7-9 月的鞭有选择地埋养,10 月下旬以后的竹鞭已停止生长,不必再行埋鞭.埋鞭应选择肥大而先端呈淡黄色的幼鞭,每株母竹埋5-6 条为宜,多埋则互相牵制,反而不利。埋鞭方法:可先挖深40 cm,宽30-40 cm 的沟,将鞭置于其中,鞭梢向下,若挖沟时发现有上1年的老鞭,则新鞭应放在老鞭之下,使其深入土中。鞭放好先覆土10 cm左右踏紧,加施适量肥料,再加土填平。以后,如发现伸长又现于地表者,及时再行埋入,通常一条鞭要埋3 次以上。4 合理留养母竹,调整竹龄结构四季产笋的毛竹林,母竹留养量应逐步达到180 -200 株/ 667 m为好,即每年的新竹留养量为60 株左右. 竹龄结构调整为1 : 2 : 3,度竹= 1 : 1 : 1.留养母竹的时间:以出笋高峰期的后一时段为佳. 因为此时对竹笋的产量影响不大,且不影响母竹的质量。过早即养分消耗多,新竹的生长势必压制晚期竹笋的生长;过迟即影响母竹产量。对新留的母竹应于当年秋季进行钩梢,因为集约经营的竹林地较疏松,易受风雪为害,通过钩梢可以减轻和防止风雪引起的倒卧。5 科学挖笋5. 1 挖冬笋技术挖冬笋的方法有3 种。(1)全面翻土挖笋此法可结合冬季松土进行,细致深翻,可一次性挖掘。(2)沿鞭翻土挖笋要选定3- 4 年生的壮龄母竹,将其枝叶浓密、叶色深绿中带有数片黄叶的孕笋竹,在其附近浅挖,找到黄色或棕色壮鞭后,沿鞭跟踪竹鞭向下伸的地方大多可找到冬笋,砍断笋与鞭之间连接的“螺丝钉”,即可取出笋。(3)开穴挖笋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挖掉冬笋能促进竹鞭上其它笋芽的生长,但挖过冬笋的竹山,春笋的出笋期要推迟10 多天。大多挖冬笋都在休眠期一次性挖取,但最好是分两次挖取,初冬先挖一次,待进入休眠期再挖一次。笋用竹山通常把冬笋挖光,促使其它笋芽生长成春笋,故有“挖光冬笋,促发春笋”之说。小年竹山一般不挖或少挖冬笋。5. 2 挖春笋技米春笋分为潭笋和毛笋两种,笋尖未露地面者称潭笋,笋尖已露地面者称毛笋. 挖春笋要按照出笋迟早分期分批进行,挖掘春笋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挖断竹鞭。挖笋后要及时盖土,以免竹鞭裸露。5. 3 夏、秋笋(鞭笋) 的培育技米和挖笋方法5. 3. 1 鞭笋的培育技术于5 月份在竹林地中每隔4- 5 n: 开一水平施肥沟,沟深30- 40cm,沟宽60 -80 cm,挖除沟中的老鞭和竹莞,保留沟中幼壮竹鞭,每667 m“施腐熟的有机肥1 000 kg ,化肥2 -4 kg 氮、磷、钾比例为5 : 4 . 3) ,然后覆土埋平沟面。这种施肥量能显著提高鞭笋的产量.5. 3. 2 挖鞭笋的时间和方法鞭笋挖掘期的长短和竹林培肥有密切关系,培肥水平高的笋期提早,终期延长;培肥水平低的,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当鞭梢顶端向上斜伸、表土开裂,有少数露出地面时即可挖掘。6. 7 月、10一11 月,这两个时段内在施肥沟中每隔7- 10 d 挖1 次笋。挖时将表土铲开,截取顶端鞭梢,挖后覆土,并铺盖稻草,保持表土湿润,促使竹鞭分叉和生长,以利再次挖掘。为了不影响竹鞭生长,在8-9 月间不挖鞭笋。挖鞭笋时要做到“壮鞭弱挖,弱鞭强挖”。因为壮鞭弱挖可以多保留发笋鞭段,弱鞭强挖能促进竹鞭旺盛生长。有机质含量在土壤上层较多而且变化较大,中下层较少且稳定;氮、磷、钾分布亦有共同趋势,且样地南坡各层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较北坡各层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高;从表2可见样地南坡的鞭笋产笋量较北坡高。可见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含量高低与鞭笋产量的高低呈正相关性。土壤质地以砂质土一黄泥土为好,混有少量小石砂也可 j。根据表1的机械组成分析证明,该试验地土壤多属于黏壤和中黏壤,砂壤和重黏壤较少,土壤质地过于粘重,不利于毛竹鞭笋的生长。(1)通过垦复、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提高毛竹鞭笋产量的有效途径。(2)通过设置开放性鞭笋采集带既可以解决鞭笋采集困难的问题、又能保持竹林内上下方向的竹鞭处于扩展状态,可促使林分的稳定与改善。三、技术要点3、重施行鞭肥在5月下旬-7月上旬,结合竹林浅翻施入行鞭肥,施用方法,先将有机肥或专用肥(复合肥亦可)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翻入土中,数量有机肥每亩1000公斤,复合肥(或专用肥)每亩50公斤。4、适时挖掘鞭梢生长时间在5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时间长达半年,6-7月份是鞭梢生长的高峰期,一般隔天可挖掘一次,若遇雨天,难见林地裂隙,可推迟挖掘,在鞭笋的整个挖掘期间,一般大暑前的梅鞭粗壮有力,鞭芽饱满,以埋鞭为主,挖掘为辅;大暑后的伏鞭以挖掘为主,10月份后的新鞭不宜再挖。5、挖掘注意事项挖鞭不宜过长,以可食用的嫩梢即可。横向生长的鞭梢要挖除,沿上坡方向穿行的不挖,鞭笋挖掘后的穴洞要覆土盖平。如遇高温干旱季节,应暂停挖掘,待高温过后再进行。毛竹鞭笋高产技术毛竹的竹鞭前端部分称为鞭笋,它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对竹鞭侧芽有着抑制作用,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适时适量地挖取鞭笋,能使其附近的侧芽解除休眠,萌发长成新鞭,从而增加竹鞭的总生长量。实践证明,应用高产措施的鞭笋产量每亩可达到450多公斤, 是采用一般措施的数十倍,具有很大 的增产增值潜力。 1全垦深翻弃废。毛竹竹鞭生长方向具有趋松性、趋肥性及趋阳性,其中趋阳性最强。竹鞭的趋松性说明竹鞭生长需要疏松的土壤和充足的氧气。深翻 一般在冬季进行,翻深以30-50厘米为宜。深翻时要避免损伤竹鞭和笋芽,同时要弃除石块、树蔸、老鞭等有碍于竹鞭生长的废物。 2合理施肥。出笋、发叶和换叶期应多施氮肥,行鞭和孕笋期宜多施磷钾肥,夏施换叶肥,冬施孕笋肥。在610月挖鞭笋期间,应增施“发鞭肥”3次,6月中旬每亩沟施三要素复合肥50公斤;7月上旬每亩沟施人粪尿2000公斤;8月下旬每亩沟施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各65公斤。 3调整竹林结构。竹林组成以纯毛竹林为好;立竹年龄结构以1-4年:5-6年:7-8年为6:3:1的比例为宜;立竹密度以每亩220-250株为佳,并要求分布均匀;立竹间粗度要求整齐,胸高直径宜在10-12厘米之间;竹鞭的幼壮龄鞭应在总鞭量的80以上。上述结构应通过合理采伐、护笋养竹和挖除老鞭的途径达到要求。 4.科学挖埋鞭笋。毛竹鞭梢生长和发笋长竹交替进行,一般6-10月鞭梢生长期,也是挖鞭笋的时间,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鞭笋高产期。挖掘鞭笋必须掌握“立竹空处不挖, 稀处少挖,密处多挖;鞭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