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doc_第1页
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doc_第2页
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doc_第3页
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doc_第4页
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金矿(二)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1.干法火试金法2007-10-23 11:10:58 作者:zhang_xunde 来源:分析化学网 浏览次数:761 网友评论 0 条 简介了.干法火试金法铅试金的操作规程、试剂的作用、操作规程应注意的事项、操作规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克服的方法。介绍一个笔者多年使用的成熟的铅试金方法。(二)测定金矿品位的方法简谈: 实践证明取样代表性的问题在金矿测定中很重要,在(一)中简谈了制备具有代表性的化验样品的问题。既是制备好的化验样,在测定时取样代表性也是不能忽略的,由于金矿中金的不均匀的特点,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大取样量。一般湿法试金取样量在1030g,(当品位为Au0.5106时,取样量25g,只有当品位Au10106时才可以减少,但最少也不能低于10g,分散流化学探矿样品在510g)。火试金取样量为3050g。众所周知,不同含量的样品,由于方法的灵敏度不同,需用不同的测定手段。金矿测定更应重视测定手段的选择,需适当,否则会造成偏差或失败。举例见表3 金的品位与常选用的分析手段 表3 含金量的范围 (单位106)常 选 用 的 分 析 手 段000052。0分光光度法.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2。030。0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滴定(碘量)法、火试金称量法 30。0100。0原子吸收光谱法、滴定(碘量)法、火试金称量法100。0滴定(碘量)法、火试金重量法金矿测定时,试样的分解方法目前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干法即火法试金法;另一是湿法试金,下面分别简谈一下:1.干法火试金法 火试金法是一种液液高温萃取浓聚法,既是样品熔解也是富集的方法。火试金虽然因一般实验室条件达不到,在我国使用并不普遍。但它是一个测定金品位的很好的、经典的、很成熟的、很准确的、速度快的方法,也是国标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方法, 世界各国在商品交易时都确信火试金测定的结果,它不仅适用于金矿的测定,也适用于需要测定金的各种其它原材料和产品.用火试金测定矿石中金的含量,一般含量高的较准确,低含量误差较大.许多规程提到1g/t的样品都可用火试金准确测定品位。火试金在我国不易普遍主要障碍是设备投入的费用高,实际上火试金所必须的两个设备:高温炉(要求最高使用温度为1350)感量十万分之一的精密天平。现已有很好的国产货供应,价格一般化验室也可接受,建议中型以上的专业金矿化验室,应该具有火试金测定金的能力。含金量2106时,一般火试金都可得到准确测定结果。 火试金有铅试金、锍试金、锑试金、铋试金等方法,常用铅试金和锑试金。一铅试金:一般操作过程主要分为1.配料2.高温熔融熔炼3.灰吹4.分金及称量等几步操作,下面分别简述:1. 配料: 配料有关名词: 硅酸度:硅酸度是指炉渣中酸组分(SiO2)氧与碱组分氧(2RO)之比,称硅酸度或硅度.硅酸度=炉渣中酸组分氧/炉渣中碱组分氧. . 硅酸 盐 的 硅 酸 度 表4 岩石名称(以SiO2与RO比值命名) 硅 酸 度 岩石的化学组成(R-二价碱金属素) 碱式硅酸盐(亚硅酸盐) 0.5 4ROSiO2 中性硅酸盐 1.0 2ROSiO2 被半硅酸盐 1.5 ROSiO2 两倍硅酸盐 2.0 2RO2SiO2 三倍硅酸盐 3.0 2RO3SiO2 还原力:还原力是通过还原力试验得到的,试验:称取10g碳酸钠60g氧化铅5g硼砂4g二氧化硅 5g试样于粘土坩埚中混匀,加710g覆盖剂(硼砂)熔融(10001100),倒入铁模中取出铅扣,捶去熔渣,秤铅扣量,代入还原力公式计算得还原力. 铅扣质量(g) F( 还原力)= 试样质量(g)氧化力:氧化力是通过氧化力试验得到的,试验:称取15g碳酸钠50g氧化铅7g硼砂5g二氧化硅2g淀粉10g试样混匀,加710g覆盖剂熔融(条件同还原力试验),熔体倒入铁模中,取出铅扣,捶去熔渣称量,代入氧化力公式计算得氧化力. 铅扣质量(g) 氧化力= 试样质量(g)氧化铅空白值:新使用的氧化铅要测定它的含金量(空白值),取三份测定金取平均值。以上提到的目的是为了合理配料,熔融时能生成流动性好,能与铅很好分离,能使金完全为铅捕计算:可根据试样量和化学组成按下面的方法计算所需试剂的加入量。碳酸钠(加入量)G(1.52.0) 式中G试样量(g)氧化铅(加入量)FG1.1+30 F还原力 还原力低时氧化铅的加入量不应少于80g,含铜量高时除生成30g铅扣需要的氧化铅量外,还要补加3050倍铜量的氧化铅。玻璃粉(二氧化硅)(加入量):先计算熔融过程中生成金属氧化物及加入的碱性熔剂,在0.51硅酸度所需的二氧化硅总量,减去试样中所含二氧化硅量,即为需加入的二氧化硅量。次量的1/3用硼砂代替,另外2/3按0.4g二氧化硅相当于1g玻璃粉还算出玻璃粉加入量(石英砂不用换算以二氧化硅计)。硼砂加入量需加入的二氧化硅量1/30. 39,但不能少于5g.硝酸钾(加入量)GF30 式中G试样量(g) 4 F还原力 加入银的量:一般加入mg量的银,即加入含银5mg/ml的硝酸银1ml.实际上试样含银高时可不加.为了金捕集的完全,除了加够氧化铅生成所希望大小的铅扣外,加银量的多少也是非常重要的,试验证明Ag/Au3,最少不能2.5,如果银量比金量的三倍少,则会生成金包银,在分金操作中银分不净,影响金的测定结果偏高,多加银有利于生成较大的金银合粒,方便后面操作.混匀:可将试样和熔剂(配料)放在约一克,长宽为3030cm的聚乙烯袋中,缚紧袋口,剧烈摇晃5分钟即可均匀,然后连袋防入试金坩埚中熔融,袋的还原能力算在内。应用实例:下面简述硅酸度在铅试金富集金配料中的运用例子见表5: 2.高温熔融熔炼过程:火试金实际上是一种液-液高温熔融萃取浓聚法,所以关键在于熔融能否使熔渣与金属分离彻底,并且使铅完全捕集金.在具体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熔融熔炼过程:掌握和控制好熔融温度是熔炼过程的关键,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预熔和造渣:有几种说法,400逐步升温到800900保持0.5h;800850或600800保持40min80min,熔融最终温度也有几种说法:有10501100;有10601100;还有1160.熔融时间一般为10min15min.大多数人不用400预热,直接升温至800900开始保温1h,继续升温至10501160保温10min15min.整个熔融过程在两小时内完成即可.铅扣与熔渣分离:熔炼出炉,将坩锅平稳地旋动几次,并在铁板上轻轻地敲23下,使粘在坩锅壁上的铅珠下沉,接着小心仔细地将熔融物全部倒入事先预热的铸铁模中,冷却后,将铅扣与熔渣分离并将铅扣锤成正立方体并称量(应为2540g)(有时还需要保留熔渣备查)。硅 酸 度 在 铅 试 金 富 集 金 配 料 中 的 运 用 实 例 表5岩石名 硅酸盐矿 氧化矿 金 矿 铜 矿 铅 矿 硅酸度 1.53.0 1.21.5 0.50.7 0.71.0 0.71.0 碳酸钠 试样量1.5 试样量1.3 试样量1 试样量1 试样量1 2倍 1.5 倍 1.5倍 2倍 1.5倍 氧 铅扣27g,另加 铅扣27g,加1/2或 还原力 50倍 熔融造渣的量 3时为还原力 1.2试样量硼 试样量1/3 同 左 同 左 试样量1/2 (不含水) 1/3,铜含量高时 试样量1/2 砂 少加(干量) 二 不 加 碱性熔剂和试样中氧 碱性成分造渣时用 同 左 同 左 同 左化 量减去试料中二氧硅 化硅含量淀粉或 试样量2 淀粉量=(氧化力 硝石量=(还原力 3.5(淀粉) 试样量铅扣量) 试样量铅扣 同 左 同 左硝石 12 量)43.灰吹:灰吹前的准备工作灰皿的制作及预热:灰皿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制作,一般如图:制灰皿的原料使用骨灰和水泥做成(-80目骨灰;500#水泥等量混合加12%15%的水压成形;纯水泥的灰皿不好用,最好使用纯-200目镁砂和500#水泥(855+15)混合制作灰皿.压成型的灰皿于荫凉通风处(避免日晒及烘烤)阴干(约三个月至半年).是用时于马弗炉1000预热30min后检查无裂纹才能使用铅扣的制作及清理:经熔融的样品倒入预先摸了油的铁模中,冷却至室温,脱模,捶去粘在金属铅(扣)上的熔渣并刷去残留物(必要时需称量铅扣用于检查熔融过程及配料是否正确),用小锤将铅扣捶成正方体形.并将粘复在铅扣上的残渣清理干净。 灰吹:将清理干净的立方体铅扣放入预热的灰皿中,将灰皿移入马弗炉里,关炉门于850900保温,待铅扣全部熔融脱模熔化完全,隙开炉门供给充分氧气进行灰吹,灰吹的整个过程应保持800850(温度过高会增大损失,温度过低反而会生成“铅包金”即所谓“冻结”现象,对分金不利需重新灰吹),当氧化铅生成并且被灰皿完全吸收后,会在灰皿表面出现金银合粒的“闪光,这时应立即将灰皿移至炉门口,冷却”,取出金银合粒. 金银合粒的清理及称量: 取出金银合粒后,用毛刷清理干净粘在上面的残渣,于感量十万分之一的精密天平称量得金银合量.4.分金:望文生意分金就是把金从合粒中分出来.(1)分金的原理和方法:分金的原理很简单:利用金不溶于硝酸,银铜等杂质很易为硝酸溶解的化学性质. 普遍使用稀硝酸分金,用硝酸处理合粒,银及其它一些杂质溶解而金不溶,金银得以分开.一般使用一次或二次分金, 分金前将清洁的合粒置于不锈钢砧上, 用不锈钢小锤,捶成0.20.3mm的薄片,然后就可以进行分金了. 35mm30mm 13m40mm 灰皿图例:一次分金:于400ml烧杯中加20ml硝酸预热至90,放入合粒薄片,沸水加热30mi溶液,无13mm Cl2蒸馏水清洗金片35次,转入瓷坩埚中,烘干灼烧后,冷却, 二次分金法: 其实与一次分金法没有原则的区别,方法之间不过是硝酸的浓度不一样或用硝酸处理的次数不同.二次分金用多一些硝酸,方法也有一些, 但多大同小异,举一例简述如下:于50ml瓷坩埚中,加20ml硝酸(17)加热至近沸,将合粒薄片放入坩埚中,在蒸汽浴上加热至银分解完全(待氮的棕色氧化物基本停止逸出,再继续20min)金呈黑色残渣,用少量水稀释,小心将坩埚中液体倾出(勿将黑色残渣倒出).再加10ml硝酸(11),于电炉上加热至近沸15min后,再用少量水稀释,倾出溶液再用热水洗涤残渣45次,将坩埚烘干,放 入500600马弗炉中灼烧10min,此时金片呈金黄色.冷却.称量为金量.合粒量减去金量为银含量和银加入量之和.(2)影响分金的准确与否的因素:熔融时银的加入量:一般为金量的3倍以上即可,但实际上为了操作的方便和金不损失按下面量加入的: 含金量 0.2mg1mg 1mg10mg 10mg50mg 50mg 银金(银加入比例) 201或301 101 61 41 31在分金操作中,各种方法都使用硝酸只是各方法使用的浓度不同或一次两次的区别,. 当分金时出现合质金薄片不溶解并呈黑色整块或分金后留下来的金薄片不是黑色残渣,而是带黄色的整块时,说明分金失败或分金不完全.这时应取出合质金块(薄片),加适量银用铅皮包裹,重新进行灰吹和分金. 补正试验:遇高含量金矿,分金后称量的结果偏低,往往误认为是分金失误或分金损失,实际上有时高含量金矿在熔融过程中会损失,这只有发生在金含量大于1010-6时才会有.遇这种情况需做补正试验,所谓补正试验就是将熔渣和灰皿中吸收氧化铅部分带走的金回收加以补正.就是将脱铅后的熔渣及灰皿中吸收氧化铅部分的灰皿捣碎,倒入粘土坩埚中加40g氧化铅;50g硼砂;34g淀粉搅拌均匀,加0.2ml硝酸银溶液(15g/L),覆盖一层覆盖剂,重新进行熔融、灰吹、分金.将回收的金加在被补正样品的结果中.金含量大于1010-6的样品不一定都需做补正试验,实际上许多含金量高的样品不需要做补正试验,只要铅扣的量够,银量加的充分一般不会偏低,只有很少数样品才需要做补正试验.5.以下就铅试金为例谈谈在火试金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因素:金的损失及防止:(一)配料不均匀时损失(飞散)及克服:可将试样和熔剂(配料)放在约一克,长宽为3030cm的聚乙烯袋中,缚紧袋口,剧烈摇晃5分钟即可均匀,然后连袋防入坩埚中熔融,袋的还原能力算在内。(二)熔融过程的损失及克服:铅扣大小的影响:一般铅扣2035克之间损失小。当称样量50克时,28克粗铅(铅扣)可以扑集全部金,铅扣小于15克时,金回收率减少。称样量15克时,铅扣需23克。称样量30克时,铅扣需30克,当试样量在70100克时,铅扣量为试样量的40%这样才能保证金被全部捕集. 熔融温度的影响:一般认为1160为熔融最佳温度,这时金的平均损失只有0.63%。低于1160损失增大:例1093时损失为0.81%;1038时损失为0.91%。这主要是因为熔渣粘度过大金不易下降到铅扣中所致.高于1160损失也会增大为0.88%。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温度,在考虑温度的同时要结合考虑其他因素.并非温度高或低就好,总之必须要有利于金富集于铅扣中。熔融时间对金损失的影响::当熔融温度达到:1160后以保持12h最好,1.5h时平均损失为0.55%,1.5h损失率增加为0.70%,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注意了最终的熔融温度和保温的时间,常忽略了造渣期间的保温时间(造渣温度600700最好).覆盖剂的影响:一般覆盖剂用食盐或硼砂,实际上食盐在高温时会使银挥发,含铅时会生成有毒的挥发性的铅氯化物(PbCl2)污染环境,所以提出最好使用硼砂苏打(1015)做覆盖剂。 金在渣和坩埚中的损失:控制好最终熔融温度可减少损失,940平均损失为0.39%;10001060平均损失为0.195%、12001300平均损失为0.146%。铅扣整形时平均损失:0.094%.(三)火试金会吹过程中金的损失及克服:灰吹的温度影响:一般是温度越高损失越大,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灰吹,以铅扣不冻结为度,一般控制在800850。 金和银的比例对金损失的影响:例1000灰吹,不加银损失为1.2%,有十倍金量的银存在时灰吹金损失只有0.62%,有二十倍金量的银存在时灰吹金损失0.60%,有三十倍金量的银存在时灰吹金损0.58%,所以一般加入金量3倍以上的银防止灰吹时金的损失为宜。铅扣中杂质的影响:由粗金火试金精炼灰吹时的数据可见一斑,当Cu5106;银10106。2.方法提要: 火法铅试金是经典、成熟、精确的方法,试样经配料、熔炼得到适当量的含有贵金属的铅扣,经灰吹后得金银合粒称量得金银合量。 金银合粒用稀硝酸处理银溶解达到分金的目的,残留的金经灼烧称量为金量。 金银合量金量银量。3.试剂(也可用工业纯,应通过40目筛孔)及作用、设备3.1氧化铅 熔炼中生成铅扣,聚集下沉时扑集金银聚集于铅扣中。3.2二氧化硅或玻璃粉 强碱性熔剂,熔炼时与金属氧化物生成硅酸盐是熔渣的主要成分。3.3碳酸钠 强碱性助熔剂可分解金属氧化物和硅酸盐,并可除硫。3.4硼砂 和硅酸盐结合呈盐基性熔剂又是酸性熔剂,降低造渣熔点增加熔融物流动性3.5硝酸钾 强氧化剂。1g硝酸钾可使3.54.0g 铅氧化成氧化铅,熔点339。3.6小麦粉(面粉)还原剂1g 可还原生成1012g铅。3.7 铁钉 4寸,脱硫剂和还原剂。3.8覆盖剂 食盐或硼砂最好使用硼砂苏打(1015)作覆盖剂,盖在试料最上层隔绝空气防止被还原物质再氧化。3.9硝酸 (NNO3)30 取硝酸(1.40g/ml)30ml,以水稀释至100ml3.10硝酸 (NNO3)10 取硝酸(1.40g/ml)10ml,以水稀释至100ml3.11纯银(含量99.99)溶液:称取5.00g纯银用50ml硝酸溶解后,再加50ml硝酸稀释至1000ml,此溶液Ag=5mg/ml 加入3倍金量,可使银完全熔解,消除熔炼过程中金包银导致分金失败。3.12试金炉 最高工作温度13503.13试金耐火坩锅 一般用4#。 3.14铸铁模 3.15 灰皿 (或镁砂灰皿)骨灰皿:骨灰(牛羊骨通过48目筛)400#普通硅酸盐水泥按质量(37)的比例混匀,加适量(约10)水充分拌匀,用灰皿机压制成型(干皿为5060g)。制成的灰皿置于通风的荫处风干三个月后使用,不能烘烤暴晒和接触有酸雾的气体,有裂隙的灰皿不能使用。(注:镁砂灰皿参照前面文章)3.16微量天平(精密) 分度值0.01mg4.试样 样品应用金矿化验样样特别程序加工粉碎、缩分、研磨至通过200目筛孔,送化验试样总量大于500g(并保存付样),待测定的部分试样还应于100110烘干1h,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并保存于干燥器中。5.分析步骤5.1试料 称取试样30.00g(m)5.2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作不少于二份空白试验,所取试剂必须来自同一瓶试剂5.3配料:根据不同试样(确定配料方案前应先作光谱等试验以了解矿石及试样的类型及主要组成)选择不同的配料方案,特殊的矿种及试样需经熔融试验后才能经计算和实验进一步确定配料方案。常见矿石配料方案可参见下表 . 常 见 矿 石 配 料 (单位:g)矿 石 名 称 样品 碳酸钠 氧化铅 硼砂 玻璃粉 面粉 铁钉 硝石 食盐硅盐矿石 30 50 45 10 25 3.0 30 碳酸盐矿石 30 45 45 510 1015 3.0 30硫 化 矿 30 55 30 10 1520 3 30 氧 化 矿 30 45 45 10 1020 3.04.0 30铬 铁 矿 30 60 45 20 3540 3.04.0 30橄榄辉岩 30 45 45 15 2025 3.0 30 选矿样精矿 30 50 30 8 1520 35.4铅试金分离富集5.4.配料:确定配料方案后,将样品与所需配料倒入一广口瓶中混匀,倒入试金坩锅(3.13)中,加1ml纯银溶液(3.11)(若样品含银量大于含金量的3倍以上可不加),用20g覆盖剂或食盐(3.8)洗刷配料瓶并均匀地盖在试金坩锅(3.13)的试料上面。同批带空白。 5.4.2熔炼:将试金坩锅(3.13)置于已升温至600800的试金炉(3.12)内,于800左右保温1h,接着继续升温至1050时保温10min后出炉(熔炼时间最好不超过2h,否则已还原的金属铅会重新氧化)。将熔融体倒入铸铁模(3.14)中,冷却后取出熔融物冷却块下面的铅扣。将铅扣锤成正立方形,称量(铅扣应为25g左右)。 5.4.3灰吹:将灰皿(3.15)编号后放入已升温到850900的高温炉(马弗炉)中预热30min,然后依次将铅扣放在相应编号的灰皿(3.15)中(进行灰吹),关闭炉门12min,待铅扣完全熔化脱模后,半开炉门控制在850进行灰吹,特别在灰吹接近终了时温度一定不低于800850(温度过低会使所生成的氧化铅不仅不能和熔铅分离,反而将铅包住并立即凝固产生冻结现象。若此现象发生,应重新在800850灰吹)。当氧化铅全部被灰皿(3.15)吸收后,会立即显出金、银合粒的闪亮光(即是灰吹完结)。取出灰皿、冷却。取出金、银合粒。 5.4.4 合粒称量:刷干净粘附金、银合粒上的杂物,于微量天平(3.16)称量(m1)5.4.5分金及金粒称量:将清洁的金、银合粒,放入清洁的30ml磁坩锅中,用热水洗涤几次金、银合粒置于沸水浴上,加1015ml沸热的硝酸(3.10),盖盖于沸水浴上加热至银完全溶解,小心倾出酸溶液,再加510ml沸热的硝酸(3.9),继续于沸水浴上加热1520min,取下、冷却,小心倾出酸溶液,并用热蒸馏水洗涤金粒56次,于电炉上烘干磁坩锅后,将坩锅放入650的马弗炉(高温炉)中灼烧10min,取出冷却。小心仔细地将金粒移在微量天平上称量即为金的含量(m2)。 6.结果计算: 金品位计算: 式中:m2微量天平上称得金粒质量,g; m试样量,g。银含量计算: 式中:m1微量天平上称得金银合粒质量,g;m2微量天平上称得金粒质量,g; m试样量,g。注:因为铅试金是非常好的富集金的方法,当称量金粒量m20.2mg称量的精密度不理想时,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较准确,具体操作规程:将金粒置于原坩锅中,加3ml王水及加510滴氯化钾溶液(KCl)200g/L)移至于沸水浴上蒸发至干,再加2ml盐酸(1.19g/ml)沸水浴上蒸发至干,继续再加2ml盐酸(1.19g/ml)沸水浴上蒸发至干,如此反复三次(无酸味)赶尽硝酸后,可用分光光度法(孔雀绿、结晶紫等方法)测定金品位, 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二)测定金矿品位的方:2.湿法酸溶解法试金法简谈:2007-11-17 12:28:44 作者:zhang_xunde 来源:分析化学网 浏览次数:520 网友评论 0 条 金、银的存在形式;一般物理、化学性质;样品的灼烧、溶解;金的富集方法:火试金法、活性碳吸附法、拼命三郎吸附法金矿金品位测定的实用方法简谈(二)测定金矿品位的方法简谈:2.湿法酸溶解法试金(一)金和银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存在形式、金和银的矿石工业品位、金银用途、金和银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提炼方法:金和银在自然界含量极少金在地壳中含量为5107,银多些也只有1105,但分布极广,金在各种岩石或矿石中金约含6107107银6106107%不等。海水中含金浓度平均0.000004mg/L含银浓度平均0.0003mg/L。海水中的金和银是以卤化物的形式存在金为AuCl43+银为AgCl2-、AgCl32-的形式。所以有人在海边用泡沫塑料吸附提取海水里的金。和海水不同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或沙砾中的金绝大多数是单质金形式存在,它常常与各种矿物或矿石伴生,既是以金为主的矿石也常常伴生着银、铜、铅、锌、锑、钼、铋、铁、锰、砷、碲、硫和钇等。在沙矿床中常伴生着有金红石、钛铁矿、磁铁矿、镜铁矿、白钨矿、独居石、刚玉等重矿物。金矿的工业要求:原生金矿边界品位1106(1g/t),沙矿边界品位0。07g/m3。银亦有单质形式存在的,但量很少,绝大多数以氯化物及硫化物形式存在,银矿大多和铜矿、铜铅锌多金属矿、铜镍矿、或金矿伴生。单独存在的银矿少见例辉银矿(Ag2S)等成大矿的少见。银边界品位50106(50g/t),综合利用为5106(5 g/t)。金、银的主要用途是制造货币和装饰品,电子工业中做高导电材料,做实验室有特殊用途的容器,高纯度金银很软、少有单独使用的。常用的金银试剂几乎不含结晶水,银盐除AgF、AgClO4、AgNO3外,都不溶于水,银盐还广泛用于感光材料中,金、银还可以用于装饰性电镀或电子工业中印刷电路电镀金、银增加导电性和改善焊接质量。银可做高级反光镜及热水瓶的胆内膜。铜金银是人类历史中是最早发现的三种元素,很久以前就被用于制造钱币和(首饰)装饰品,所以俗称货币金属或将金银称贵金属,例:合金名称 银币(英) 银币(美) 金币(美) 18K黄金 14K黄金 18K白金质量组成() 92.5Ag 90.0Ag 90.0Au 75Au 58Au 75Au7.5Cu 10Cu 10Cu 12.5Ag 1428Ag 3.5Cu,5Zn 12.5Cu 1428Cu 16.5Ni金银和铜属于同一族元素,所以有许多性质相似。常温下金银都是金属晶体。纯银是银白色的,金是黄色。密度大都属重金属。银密度为10.5g/cm3,金为19.3g/cm3(仅次于来铼、铂、铱、锇)硬度小(Mohl 在23之间),熔、沸点高,有良好的延展性和优良的导电性其中银是所有金属中导电性最强的。元素名称 密度/gcm3 硬度/Moh 导电性(Hg=1) 熔点/ 沸点/ 金 19.3 2.5 41.7 1063 2707 银 10.5 2.7 61.7 960.8 2212由于金银同属铜族金属,化学性质有相似处,单质的金银在空气中很稳定,金不反应银仅在O2高压下才可反应生成氧化银,单质的银可微溶于水,虽然溶解的很少,但具有杀菌的作用(杀菌浓度下限为21011mol/L),所以有人用银制的餐具及盛水的容器。化学活性银比铜低金最低。单质的金、银不和非氧化性的酸反应(包括盐酸、氢氟酸、稀硫酸、稀高氯酸、磷酸、有机酸都不起反应)。银溶于氧化性的酸例HNO3、热浓硫酸。银虽不为空气氧化,可是空气中的硫化物及硫化氢气体使银表面变暗,它和卤素的反应在常温下很慢高温下加快,溶液中银稳定的氧化态只有Ag+一般不会歧化,只有在大环多胺存在下才能歧化为Ag0和Ag2+,已知银的Ag2+、 Ag3+ 、Ag4+、Ag5+的化合物极少,它们具有强氧化性。银的一价和二价化合物易得,例Ag2O、AgF2它们不稳定,其中AgF2由Ag2O溶于HF制的,其它卤化银均可由沉淀反应制得,这也是银量法的基本反应。所有卤化银都对光敏感,其中以溴化银为最敏感。反应中沉淀的卤化银当反应的阴离子过量时则(沉淀溶解)生成络阴离子例Cl过量生成AgCl2,氰化物也一样,开始反应氰化物不足时生成AgCN当氰化物过量时氰化银逐渐溶解生成Ag(CN)2等简单配合物。还可以形成直线型氨合物Ag(NH3)2,还可以与有机胺、吡啶形成配合物,还能与硫尿形成配位数为1、2、3及4的各种配(络)合物,其他的含硫配合物也不少,但银与氧却很少形成配合物,Ag2+虽不稳定但形成的配合物却很多。Ag+还可以制得有机银化合物,例与乙炔反应制得黄色的乙炔银 (AgCCAg)。 金与铜银是同族元素原子外层电子结构有相似之处,金和银不同不溶于任何单独的氧化性的酸,而溶于王水,亦可溶于含卤素的盐酸溶液以及含氧的氰化物溶液中。金的氧化态稳定的是A u3和Au,金离子几乎在任何条件下均易被歧化为Au0或Au3。Au5存在于五氟化物或配合物中。金还可溶入碱金属氨溶液中生成溶剂化的负氧化物Au, Au离子是固态时是绝缘体,当它熔融时是导体。金在溶液中主要是以配(络)合物存在,金与BrF3温和加热至300可得到AuF3,是一种强烈的氟化剂。金与Cl2于197生成AuCl3,AuCl3加热至157得到AuCl,AuCl3无论在固态或气态时都是二聚体,类似于Al2Cl6。与CN形成Au(CN)2型配合物,Au3因具有d8电子层组态,能形成多种配阴离子,所以配合物较多例:AuX4、Au(SO3F)4、Au(NO3)4等四配位体化合物,Au3还可生成五和六配位的配合物。金易形成大量型烷基化合物,AuCl3和AuBr3 同格氏试剂反应可制得无色得R2AuX的固体。AuCl3和芳香基化合物制得黄色的ArAuCl2固体。金离子是最具有还原倾向、最易被还原的元素离子,既是比较稳定的Au和Au3的溶液都很容易被还原为单质金属析出。碘量法、氢醌法测定金含量就是应用金的这个特性制定的。灼烧金的化合物可分解出单质金,蒸发加热Au3的氯络合酸甚至在水浴上进行也会有少量分解(还原)为Au和Au,只有氯金酸钾络盐较稳定。金银人们认识的很早,所以很早就会提取金银用重选或浮选的方法富集后直接熔融冶炼。主要还是用氰化法提金银为主,氰化物剧毒,对环境污染严重,多年来许多人研究了许多化学试剂例硫尿据说国内外已有实验工厂出产金银,还原其它试剂都因经济指标与氰化法相差甚远无法投入使用。利用细菌提取金银亦有很多人研究,目前还未能大规模推广。银还可用Parkes萃取法提取(可从铅矿及铅银含金中),原理是银在熔融的锌中的浓度比在铅中大3000倍。而在800时铅和锌基本不互熔。当冶炼铅时众所周知银几乎全部会进入铅,形成含银的金属铅,将金属铅与金属锌混合熔融后,在800时铅锌互不相熔银绝大部分转入锌中,即用锌将银从铅中萃取到锌中,再将锌与银的含金熔融,用蒸馏法蒸去(锌沸点907)锌,然后将粗银加热使其中残留的少量的铅氧化铅,分离出金属银。)(二)样品溶解前的预处理:众所周知金矿大多数都与许多矿物共生,这些共生的矿物和元素大多数对测定金有影响。其中有一部分是挥发性元素,例:硫及硫化物、砷及砷化物、汞及其化合物,銻及其化合物、碳尤其是有机碳对金测定时样品的溶解和分析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大。有些元素例硫在王水中溶解不完全时可包裹金使金溶解不完全。所以必须除去。除去挥发性元素最简单的通天方法就是灼烧,灼烧可以除去硫及硫化物、砷及砷化物、汞及其化合物,銻及其化合物、碳等挥发性物质。许多人做试验证明金矿的灼烧不是随意的,含不同杂质灼烧时的方法及温度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样品可以这样:在室温(或20C)下将样品称在磁坩埚中放在马弗炉中,逐步升温至650C700 C,开始计时经11。5h灼烧就可以取出进行下步测定工作。除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样品中含有卤化物时,温度260C会有卤化金挥发损失,所以一定要室温放入马弗炉中,然后再逐步升温至650700 C保温1h。灼烧温度也不能太高,和金如果超过700C砷可以生成AsAu合金挥发、其它如辉黄铁矿中之金、碲金矿也会有挥发损失,温度太低不仅灼烧时间加长而且挥发性物质灼烧不尽,在马弗炉中650700 C灼烧金不会损失挥发性物质也可除尽。(2)一般试样灼烧一半时间(0.5h)应取出搅拌一次,但对含硫、碳高的样品应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延长灼烧的时间,一定要灼烧到无明火、无SO2的刺鼻味再烧一些时间才可以(可延长12h)。(3)灼烧时马弗炉门应开细缝,碳硫高的样品可用大号方舟盛样,舖放薄薄一层使灼烧时有充分氧气供应。总而言之,不含易挥发物的金矿,不需要灼烧,含有硫碳等挥发性杂质的样品必须灼烧。一般要搞清楚样品的各种成分及含量是很不容易的,也没必要搞清每个样品的各种成分及含量,所以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只要把样品室温时放入马弗炉中逐步升温至650700 C保温1h,如遇到(2)的情况可适当延长12h直至灼烧到易挥发杂质除净。简单地做法就是只要是测定金的样品就室温进马弗炉中逐步升温至650700 C灼烧保温1h,这样做就是在不知道样品的各种成分及含量时,既是存在易挥发元素也会保证除尽,不影响测定金的质量。(三)金矿溶解通常使用的方法:用王水或逆王水。有时在使用王水或逆王水的同时为了去除杂质或溶解包裹金的物质,使用一些强氧化性的酸或强氧化剂例:高氯酸、溴、碘或加氢氟酸消除二氧化硅对金的包裹。(1)通常未经灼烧的样品用逆王水溶解,因为未经灼烧的样品常含少量硫,所一般先用浓硝酸处理样品,使大量硫及硫化物呈氮氧化物逸去或呈硫酸盐溶解。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将50ml浓硝酸分次加到样品中,每次加硝酸前一定要待机烈反应减缓再加下一次硝酸一直加到没有棕色NO2气体产生为止,这时加入100ml王水(11),继续溶解到完全分解,并蒸发至体积剩余1520ml,这一步过程必须控制在0.45h1h,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保持微沸才能使样品分解完全。如果在溶解过程中发现有碳质漂浮在表面,表明碳的含量较高,只有灼烧才能除尽。该方法也不是无论硫高低都可除尽,S3%则往往因除硫不尽,而导致测定结果严重偏低。造成的原因有三条:(a)碳、有机碳尤其是活性碳吸附力强、吸附量大,它可以吸附自身质量的千分之几百分之几的金量,而且对温度及酸度的要求不严格范围很宽,所以在溶解样品的过程中只要有碳尤其是活性炭存在金会被吸附使金的测定结果偏低。所以碳含量高或含有机碳(活性炭)的样品一定要灼烧,碳除净后才能再溶解样品和进一步测定。(b)硝酸可以氧化硫及硫化物,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当硫含量高时,要除尽硫不大容易,往往用了许多硝酸,硫却不能除尽。(c)有些样品例铅精粉(矿)、铜铅精粉(矿)、硫铁精粉(矿)等因硫含量高,样品分解不完全。试验证明测定微量(含金小于1106)金必需灼烧,否则金不会完全溶解。所以必须强调灼烧也是保证金不损失(回收率)的有效措施。(2)已灼烧过样品的溶解:a)绝大数使用王水溶解:(实际是使用王水或盐酸、硝酸不同比例的混酸,有时加一些NH4F、Br、KclO3、H2O2助溶),实际上王水直接加入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有的样品含碳酸盐量多,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使样品溅失并因酸的消耗太快金溶解不完全,影响测定的准确性。正确的方法是:先加与王水量相同的水(50ml),再分次加入硝酸三倍量的盐酸(45ml),待剧烈反应后于电炉上加热并保持微沸5min左右,然后加入15ml硝酸,一般加入量为100ml(11)王水。这里必须强调不能将样品溶解得太干,尤其不能干涸,否则金会呈卤化物在较高的温度下(260C)挥发使测定结果偏低。所以溶解过程要控制电炉的温度使溶液微沸,整个溶解过程的时间要控制在1h左右,如果下部使用活性炭或泡沫塑料富集金则必需控制体积剩余1525ml。这样的王水一次性处理可使金的溶解率达98。099。5,样品怎样才算溶解完全呢?从表面上看是很不明显的,实际上既是溶解完全的样品其中不溶解物剩余还是不少的。多年实践证明100ml(11)王水微沸45min1h可以使2030g样品(200目)溶解基本完全(除微量微细粒被石英包裹的金有部分不能完全溶解外)可以满足一般含金量样品的测定要求。b)样品与氟化氢铵混合于400灼烧除去SiO2,再用Na2O2熔融,测定金及铂族金属。c)样品与氯化钠混合,于600结烧1h,然后于烧结管中于38020通气1h,其后以盐酸溶解测定金及铂族金属。d)样品经25mlHF几次处理,以HCl赶尽HF再用王水溶解,金的回收率达99,799。9。e)灼烧好的样品用硝酸、氯酸钾、盐酸混和酸溶解金是值得推荐的快速完全溶解的方法。正如前面所说样品怎样才算溶解完全呢?从表面上看是很不明显的,实际上既是溶解完全的样品其中不溶解物剩余还是不少的,例如许多论文中提到了经几次王水处理不溶的硅金、包裹金以及提到的顽固金(金表面有牢固的氧化铁薄膜)。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往往被忽略,当测定0,00xg/g含量的金时,问题就很突出 。但还不能提出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那点金可忽略或不存在。幸亏在一般金含量的测定中是不会影响结果。f)湿法溶解金一般除冷提取外都需加热,蒸发。有人认为蒸发会使金挥发损失。实际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用水浴蒸发太麻烦,可直接于低温电炉上加热蒸发溶解,未发现明显损失,但发现有金的蠕升现象,过去认为蒸发金有23的损失实际是蠕升引起的。为防止蠕升现象特别注意洗涤烧杯壁或加入盐类。在加热蒸干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过热,否则AuCl4-分解为AuCl3在265会升华或还原为金属金,同时指出溶液不能蒸干,防止AuCl3在265会升华。造成测定结果偏低。(四)常用金的富集方法:众所周知金矿中金的含量一般都很低,一般都不能直接测定,需要富集。金富集的方法很多,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主要以火试金为主,由于火试金尤其铅试金毒性大、污染环境。虽然它不愧为最准确的标准方法,但因它设备仪器价格较贵、耗电量大、毒性大、污染大,火法试金方法普遍推广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