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1年杭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综述.doc_第1页
2002~2011年杭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综述.doc_第2页
2002~2011年杭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综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5期/periodical-wkahz.aspx20022011年杭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综述 彭玲芳(杭州市塘栖三中)【摘 要】从命题依据、文本选择、考点分析等方面综述20022011年杭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并对今后命题提出一些设想。【关键词】中考;文言文;命题一、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命题主要有三方面的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语文教材 课程标准是试题命制的首要依据。考试说明使中考命题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避免了命题和评价的随意性。如,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考试目标是: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考试要求是b理解与分析。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1文言文试题命制还必须依据现行的语文教材。近10年杭州中考考的文言实词与虚词、部分引用了教材中的例句。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大多能在教材找到相同或类似的用法。10年杭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分值从20分减少到15分,占中考语文试题总分值120分的比例由17%减少到12%。题型形式基本固定,客观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实词(3分)、虚词(47分)、特殊句式等,有710分;主观题考翻译题(46分)、简答题(4分),有810分。20032010年杭州市是省级以及国家级基础教育改课改实验区,2002年以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命题者适应课程改革、中考改革的要求,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从2006年开始降低文言文阅读考试难度,提高能力要求,基本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阅读选文选文信度较高、思想性较强、篇幅较短 选文中唐宋传奇、明清人物传记居多,正史偏少,范围较广、历史跨度较大。考试说明要求学生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倾向于考四库全书子部、集部中与人物、说理有关的叙述性文段和史部传记等文段,重视内容的思想性,文字 “浅显易懂”。 10年杭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套试题共有13篇选文,仅有 2篇为二十四史正史中的人物传记,一篇是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2009 (一),另一篇是唐令狐德棻的北周周书?孝义列传张元/2011(一),唐宋传奇、明清传记与人物相关的文本选材占比高。其中,仅有1篇是春秋末期晏子春秋中“晏子赎越石父”的故事/2002年。有唐宋传奇3篇,如选自唐薛用弱集异记/2006、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2007、宋李昉等太平广记/2008 (二)。有7篇选自明清传记短篇小说、寓言故事,如取自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的有2篇/2004、2011(二),取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2003年、明高启凫藻集/2005、明宋濂宋文宪集/2010,清王士禛池北偶谈/2008(一)、清末民国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2009(一)。其中取自古文观止、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等中的选文仅2篇。 之所以这样选文,主要是为了降低阅读难度,增强考试的信度,而人物传记多写古人廉洁奉公、重孝义,或富有思辨哲理的故事,或切合诚信、知恩图报等现代仍有意义的主题,因此选文较偏、时代感较强,体现语文的思想教育性。 篇幅较短,选文字数平均每卷368字,注释平均每卷约6个。杭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7年考1篇短文,近3年考内容或形式上有关联的两篇短文的组合,近年来命题趋于篇幅减少、注释减少、考短文组合。 三、重点考多义词、词类活用等需重点掌握和常见的文言实词,常见的虚词,状语后置、成分省略等常见特殊句式 文言实词的考查,必设1道选择题,考4个文言实词。重点考需重点掌握和常见的文言实词,要求考生有依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常用实词的能力,题干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或一项)是”。实词主要考多义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分值占文言文阅读题总分值的一半。10年来,选择题中考过的文言实词有40个:绝、患、过、负、谋、延、易、克、临、并、竟、已、躬、异、直、效、就、绝、哀、顾、暗、宝、许、书、适、贻、梯、就、具、遗、勉、师、图、居、纵、怪、延、引,重复的有2个:并、遗。重点考单音节词、一词多义,其中约30%是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的教材中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的文言实词,85%是教材中出现过的义项,考迁移能力。 词类活用,教材中有名词作状语,名词、数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形容词、动词用作名词。中考主要考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等。如2011年第 19 题的实词考查:A项为“A张元怪之”,“怪”解释为“责备”。结合上下文,可知这里的“怪”应作“以为怪”解,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怪”用作动词在教材中也有例句,如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翻译题考过110多个文言实词,由于选文的不同,文中重要句子的不同,所考实词重复的很少,如:之(13次),人(3 次),何、岂(2次),可、从、为、在(2次)。古今异义,如物理、然、醉,通假字如:据,词类活用如:客(名词用作动词),暴涨、鉴(动词用作名词),苦(形容词意动用法),累(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实词设1道选择题,从2006年开始,题干大都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或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0年共考了 10 个文言虚词:以(10 次),于(8次),之、而(6次),为(4次),虽、因、乃(2次),且、其(各 1 次)。 翻译题中考了22个文言虚词:为(7 次),者(5次),然、以(各4次),矣(3次),欤、则、乃、也、耳、但(各2次),可、哉、邪、盖、焉,至、于、皆夫、与、而、遂。大多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文言虚词,难度不大。 文言翻译题能较好地综合检测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从2006年开始杭州中考语文翻译题分值从6分减少到 4分,考试难度和要求降低了。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式(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成分省略等。总的说来,近几年文言文翻译题重点考查了状语后置、成分省略(承前省略主语或收事宾语)等,大多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字词。 四、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人物性格、品质等 考1道主观题,共4分。 大多要求考生根据特定要求到文中去搜寻筛选提取信息。 考人物传记选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信息,要求考生读懂原文,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把握主要信息。10年中4次考了这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如2002、2006、2007、2008年题,“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狄梁公救治病儿这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结合文中材料,对李邕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詹懋举喜琴,钟弱翁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 10年中4次考了概括具体原因、区别或表现,如2004 、2005、2009、2010年题:“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 “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尊卢沙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这类人?”。与高考语文试题不同,只考主观题,没有使用客观题定向考查。 “归纳中心思想”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有的还体现了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例如2003、2011年题,“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五、今后命题建议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考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可以兼顾“人文性”。选文继续取自文言文中人物传记、传奇志怪小说,还可以尝试将散文、游记、序言、地方志等纳入文言文命题的视野,以凸显地域特色和人文色彩。2 近年来文言文阅读中考题考查模式较固定,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主要考“理解”能力,侧重考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很少涉及新课标“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的要求。还可注重对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具体评价、语言特色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