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发展概述.doc_第1页
宋词发展概述.doc_第2页
宋词发展概述.doc_第3页
宋词发展概述.doc_第4页
宋词发展概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说一、 历史背景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后历时320年。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受命抗击北汉和契丹,兵行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赵普、石守信等人策动军士哗变,以黄袍加之于赵匡胤身上,拥戴其为天子。第二年,改国号为宋,赵匡胤称帝为宋太祖,建立了北宋王朝,先后征服了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使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国家大体重归一统。但是赵匡胤因为担心藩镇割据重演,进行了“杯酒释兵权”,把军权集于自己一身,一方面使北宋的政治军事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使宋代进入了弱兵时代,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宋徽宗时,强大的金国南侵北宋,宋徽宗传位给儿子赵恒,即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徽、钦二宗及后妃、皇室宗亲三千多人被掳,这就是“靖康之难”。(“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北宋灭亡,当时在河北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受旧臣拥戴,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即位,后迁都杭州,揭开了南宋的序幕。南宋王朝怯于抗金,朝廷中主和派占了上风,主战派则屡遭挫折。后来蒙古族兴起,建立了蒙古国,灭金之后继续南侵,建立元朝,于1279年灭了南宋。尽管从历史上说,宋朝时一个软弱的时代,领土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争论说用宋来概括一个朝代是不准确的。)但它在文化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往往唐宋并称,在学术思想上往往汉宋并举,在绘画史上宋元同提。从文学上来说,宋代步唐代文学的后尘,在诗、词、文、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二、 与文学发展相关的科举制度。北宋初年,科举制度沿用唐代的制度,诗赋是进士举的必试科目。诗赋做得好,能够改变一些出身寒微的文人的命运,这些人一旦进入仕途,势必又能扩大其在文坛上的影响从而影响文学风气,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代表。到了宋仁宗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以古文为贵,诗赋的势头削弱。王安石认为“今义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宋书选举志),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废除以诗赋取士的规定,用经义论策取士。但几年以后又重新恢复了诗赋取士,将诗赋与经义分科,仍然是醉心诗赋的多,研习经义的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文学在宋代的发展。三、 宋代的文学样式(一)宋代的诗歌宋代的诗歌没有唐代诗歌的辉煌,但是仍然沿袭了唐诗创作的势头,其发展脉络如下:1、北宋初年产生三大诗歌流派,分别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白体是因为诗人学习白居易,追求诗的平易自然而得名,代表作家有王禹偁等;晚唐体是因为学习孟郊、贾岛的诗歌而得名,好苦吟(推敲之说)、好求奇。代表作家有林逋、寇准等。西昆体因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诗人们以李商隐等人为宗,诗歌好用典故,文辞富丽典雅。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等。2、北宋中期,针对三大诗派未跳出唐诗窠臼的弊端,诗人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欧阳修倡导了诗文革新,主张诗歌出自性情,并承袭了韩愈以文为诗,使诗歌趋于散文化。与欧阳修同行的还有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走上诗坛,形成了奇险瘦硬的诗歌风格。苏轼以才学入诗、兼容并包,以鲜明的个性开创了宋诗的时代。3、北宋晚期,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4、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影响很大,他们分别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5、南宋晚期,出现了江湖诗派,追求诗歌的平易,代表作家有刘克庄、姜夔、戴复古等。(二)宋代的词1、词的产生宋词是在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词被称为曲子词(因为词与诗歌不同,它一般是先有乐,然后按乐填词),作为俗乐的一种。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词为诗余”,诗作为正统的文学形式存在,而词则是从民间的俗曲转化而来。诗歌可以用来批评朝政、促进社会发展,在孔子那里就有“兴、观、群、怨”的说法。而词主要用于娱乐、消遣。一般认为,词的渊源是胡夷之曲和中原里巷之曲融合而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胡夷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刘禹锡在朗洲作司马时,当地人所唱的竹枝曲被刘禹锡改成了竹枝词。杨海明先生在唐宋词史中认为江南的地域、民情风俗以及政治状况对词产生了很大影响:(1)江南多水,帮助造就了词境的柔媚(2)斜桥红袖帮助造就了词情的香艳(3)江南小气帮助造就了词风的软弱。词为曲而填,因而词的体式受曲体的影响。词的分片、句式的长短、节奏的缓急、音调的抑扬等都依曲而定,因为曲有曲调,所以词也有词调,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词牌名看词的格调,比方说满江红就是激昂的格调,临江仙谈的是游仙之事,渔歌子写的是打鱼之事。另一方面,作者在填词时虽按乐谱填写,但在某些音节,可以你多填上几个字,我少填几个字,在个别音律处还可以略变一下平仄韵律,使演唱更为悦耳动听。可是“宋代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诗人本来就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作诗而不在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睬曲谱,只按前人已经填了的某调,一字字、一句句地照填下去,依样画葫芦你叫更漏子,我也叫更漏子,你开头三字的格式是仄平平,我也照填仄平平。这样一来,格式反而固定了,严格了。明清两代更有人归纳旧词,厘定词谱,使填词者有所依据。于是词便成了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一种格律十分严格的诗体。”(陈振寰读词常识,第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词的内容与格调渐渐与词牌相分离,使词渐渐独立于音乐之外。同时从字数上分为小令(58字)、中调(5890字)、长调(90字以上)。宋词不像唐诗与宋诗往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诗歌流派,但对宋词风格划分自古有之。明代张綖在诗余图谱凡例后的“附识”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此论一出,词分婉约、豪放即不绝于耳。然而宋代词人并没有有意识的词派,词人中有纯粹的婉约词人却没有纯粹的豪放词人,写豪放词的人往往多有婉约之作。晚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细分宋词的流派,有十四体之说;近人詹安泰在宋词风格流派略谈一文中提出八派之说;今人刘扬忠在唐宋词流派史中按照宋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了划分。2、 词发展的基本脉络(1)、北宋初年,很多人认为奢靡轻软的文风助长了社会政治的腐化而导致了前后蜀、南唐的灭亡,再加上当时的官吏选择制度考察的主要是诗、赋、论、策等,而词是不入流的,因而在这个时期词坛沉寂,60年间词人与词作寥寥。(2)、北宋中期,宋仁宗好词,他在位40年,使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承袭晚唐五代词风,在风格上以个性化的色彩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创新。词发展到柳永,他因为仕途坎坷而自我放纵,沉溺于歌楼妓馆之中,在词的创作中以市民生活入词,并把传统的小令发展为慢词(依慢曲而填的词。慢曲,唐宋杂曲的四种体制令、引、近、慢之一,每片八拍),丰富了词的体式。词发展到苏轼,他以旷达超逸的襟怀与深沉的思考开创了词的豪放风格。同时在题材的选择上不再有任何的局限。(3)、北宋后期,秦观、贺铸走得依然是柔婉词风的道路,把婉约词写得更加细密、更加柔弱。 之后,周邦彦在词的章法技巧上更加纯熟,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4)、北宋与南宋之交,最杰出的词人当是李清照,她奉行“词别是一家,形成了柔丽清新的易安体”。 在此之后,张元干、张孝祥、陆游等词人在词中诉说报国之心、内心之苦。 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在南宋气势最盛,更加逞才使气。(5)、南宋后期,周邦彦影响下的格律词复兴,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人注重词的典雅精巧、音律和谐。(三)宋代的散文1、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处于北宋,他们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他们的带动下,文坛出现好古文的倾向,欧阳修推崇韩愈的散文,主张以道(儒家之道)胜文。2、南宋,由于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理学盛行的影响,使得散文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第二章 宋代的词 二晏词从主题上说,晏殊的词继承了怀想的主题,离别相思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内容,常让人感受到缠绵感伤的情调,他的词中常出现两种气象:一种是恋酒,词中充满了浓重的酒气。第二种是恋旧、感伤岁月流逝,比方说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表现了传统的闺妇思夫之情,此词要注意的一是开头用“槛菊愁烟兰泣露”的移情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的黯然神伤,二是用到的三个意象:燕子双飞反衬人的孤独;明月意象更勾起对亲人的思念;“昨夜西风凋碧树”中以西风象征岁月流逝,以碧树象征青春美貌,表现青春易逝的痛苦。在感叹岁月催人老的时候,晏殊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比方说“暮去朝来易老,人生不饮何为?”总体说来,晏殊的词富贵柔婉而又有思致,在词中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大多数写得清新淡雅。他自己曾经在评价“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和“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两句诗时,说前者不是富贵语,而后者善于写富贵。因为前者写得很庸俗,而后者写得很雅致。作为一个富贵闲人,晏殊追求的正是后者的境界。二、情痴心痴晏几道的词 晏几道的词没有了晏殊词中的闲情,他在词中表现出对酒色的沉溺时,往往追求心灵上的逃避,在感情上表现为执著而用情不专。总体说来,二晏的词主要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意,明显走唐五代以来婉约词的道路,词显得没有骨力,少有开拓。第三章 欧阳修词欧阳修对传统词风的遵循最为突出的表现在词的主题与格调上,较多地用词写女性的娇羞慵懒、男女的情恋与离愁。他的一些词类似于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等作品,但是用笔更加细腻,脂粉味淡薄一些。如: 欧阳修的词对传统的创新表现在有一些词写得清疏峻洁、意气飞动。比方说欧阳修在晚年闲居于颍州西湖时,回首平生,心情畅达,写了一组采桑子,选择了“春深雨后”、“群芳过后”、“清明上巳”、“荷花开后”、“残阳夕照”等时刻来表现西湖美的不同风采。 欧阳修对传统词风的创新还表现在有些词写得直率动人,撕去了温情典雅的面纱。如南歌子柳永词人们一般把柳永看成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文人。在他的手上,词的题材、形式和表现风格都有所开拓。(1)从题材上说,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他的词中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2)从形式上说,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其实在柳永之前,慢词就已经存在,他在改造旧词调和自创新调中,扩大了慢词的声势。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为一时慢词之冠。(3)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总体上说,柳永的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这表现在:A、柳永的词仍旧保持了传统词风的柔婉。从词的内容上看,男女情恋、离愁别绪的表现仍是主要的,可是他敢于以俗语俗事写深情,词虽质朴却富有韵味。比方说望明月“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这里“明月明月明月”从语言上可以说俗到了极点,以此反复咏叹眼前的景致,本来有月圆人团圆的喜庆,可是“争奈乍圆还缺”的怅恨一扫团圆之喜,代之以离别之悲。柳永打了一个很俗的比方,说月亮的圆而又确,就像年少洞房人的欢会离别。B、虽然是以俗入词,但是柳永仍然善于把词写得十分柔婉雅致,这也表现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这样的词以雨霖铃、C、柳永的词还喜欢用闲适的情调表现都市生活,在描绘中,其气势的充沛和想象的高远,弘扬了社会的繁华景象。虽说柳永对自我人生很不满意,但是他对所处时代却常充满了欣喜之情,不仅写到了帝王宫殿的壮丽雄盛,还写到了汴京等城市的繁盛。其中最有名的是咏杭州的望海潮:苏轼词柳永词给北宋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没有马上汇成俗词的洪波,苏轼是其之后又一强有力的创新者。苏轼在北宋词坛上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苏轼词在题材上的创新。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过:“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二是在表现方式上的创新。南宋刘辰翁在辛弃疾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不仅在词中言志,而且以诗歌的手法来写词、以散文的手法来写词,他词的比兴、铺陈都随意而出,可以有诗的精炼与意境,也可以有散文的疏当与从容。这样,对于一些传统的题材,苏轼也能冲口而出,真挚自然。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三是苏轼词在风格上的创新。南宋俞文豹吹剑录(取庄子则阳因为吹剑只能发出小声,用此以表示自谦。)记载:苏轼在做翰林学士时,曾经询问一个善歌的幕僚:“我词何如柳七?”那位幕僚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见,苏轼的词与柳永不同,建立了一种洒脱旷达的新词风,是为豪放词风。相对来说,苏东坡更为人乐道的是他的豪放词,代表性的有以下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大江东去) 秦 观 词从他所写作的诗与词来看,性格偏于柔弱。他在屡遭打击之后,由于缺少苏轼那样广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深重的哀愁长期包围着他而难以解脱。其歌词中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因此,在词的创作上,他走着与苏轼不同的道路。他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欧阳修和柳永的影响,创作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言情词他格外得心应手,并擅长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情感境界。所以他的诗歌也被人称为“女郎诗”。作为苏门学士,苏轼的豪放词风当然也会影响秦观,所以秦观也有“疆连淮海”、“月观横空”、“豪俊气如虹”、“一饮拼千钟”(望海潮星分牛斗)这样的豪放之句。在秦观的前期恋情词里,还能发现乐观与高亢的音响,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鹊桥仙。这与词人前期情绪的不低沉和不失豪情是相一致的。贺铸词周邦彦词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正如文学史上所说其情感的基调为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另外,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四四,有片玉词传世。 综而言之,周邦彦在词坛上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题材上除开传统的男女情恋的词以外,他还把一些咏物词、咏史词写得很清新明快,比方说“柳丝轻举,蛛网粘飞絮”(点绛唇台上披襟),“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燎沉香)。二是注重章法技巧,往往在一波三折中使得铺叙的表现手法更为精巧。三是能自铸伟辞,善于融前人诗句入词。四是注重音律,使词的音律之美发展到北宋词的顶峰。李 清 照 词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词有以下特点:一、倾掳真挚情。二、熔炼家常语。三、善用白描法。四、讲求韵律美。李清照写词爱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词论),这对于词的地位的提升是有重大贡献的,而且因为是女性词人与其家世背景的关系,李清照的词自成一格,形成了以“清丽自然的语言”与“优美淡雅的意境”为主要特征的易安体,在词中充分展现其女性情怀。比方说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花”“月”“雁”“水”等,经常出现的字眼有“残”“瘦”“愁”等。 张元干词在南渡以前,张元干他所进行的创作也是模拟“花间”,内容不出酒畔花钱,词风绮艳柔婉。而靖康之难后,他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国主义精神勃发,在创作中凸现出刚毅的一面,词风也自觉转向东坡一路,变得慷慨悲凉。他张元干的词的题材比较广泛,离愁别绪、羁旅行役、节序景物、忧时愤世等等内容都有所表现。但他最有影响的还是豪放悲愤的爱国词。比方说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作品选第51页)张孝祥词南宋的汤衡曾经在张紫薇雅词序中说到了张孝祥词的特点,他概括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思敏捷,下笔立就;二是张孝祥的词“无一字无来处”,即以才学入词;三是以诗为词,寓有诗人句法,四是词风表现为“骏发踔厉”,即刚健昂奋。这是对张孝祥词比较全面地评价。壮景抒怀是他词中常见的主题当然,他最为人注意的还是它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的词作。比方说六州歌头作品选55页。 这首词写在当时的建康留守张浚的宴席上,和张元干的“梦绕神州路”比较起来更显得悲愤。在词中他表示了对中原沦陷的无奈“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沦陷地金人猖獗,更容易激起爱国志士的愤慨情绪。 辛 弃 疾 词辛弃疾有着词人的气质与军人的豪情,他写词是有着明确的创作主张的,那就是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以词来表现精神世界。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辛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一、从题材上看,辛弃疾的词特别擅长于表现爱国情怀和抒发英雄的悲愤。比方说他的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7页)对于造成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辛弃疾也有清醒地认识。在摸鱼儿这首词中他对排挤毒剂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另外,辛弃疾还有一些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词。他本人在江西上饶、铅山的农村先后住过二十多年,十分熟悉热爱这片土地,并对当地的村民和山水景致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比方说清平乐村居二、从意象上看,军人出身的辛弃疾热衷于在词中频繁的出现军事意象,如刀、枪、剑、戟、弓、铁马、旌旗、沙场等,这种表现军事场面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三、从风格上看,辛弃疾的词风是多样化的,最能体现他个性更格的是刚柔相济、亦庄亦谐的词风。写豪气,是以深婉之笔出之;写柔情,又渗透着英雄的豪气,这样造成“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的效果。我们可以看看他晚年所做的这首词: 辛弃疾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在南宋直接导致了以他为领袖的辛派词人群体的形成。辛派词人严格说来“派”的意识并不强烈,辛在当时并没有组织词人群体,只是在互相的交往唱和中,思想及创作趣味比较接近。辛派词人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翁、刘臣翁等人。姜夔与宋末格律词派随着宋末社会和议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的报国热情慢慢下降,词人们在社会动荡和自我的人生遭遇中消磨了锐气,意志消沉的伤感弥漫文坛。他们不再像辛派词人那样高亢昂奋、悲愤满怀,而是在忧郁不平中有深沉难诉的哀伤。此时,以姜夔为代表的词人们重走细腻工巧的道路。对词的语言技巧、形式等方面作了新的开掘和总结,逐渐形成了所谓“格律词派”,其代表人物是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和张炎等。一、姜夔词姜夔词的风格特点是“清空”,这一评价最初是由张炎提出的。张炎在词源里评价姜夔的词时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折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清空”的主要内涵是:(1)词中的情感,多属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