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ppt_第1页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ppt_第2页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ppt_第3页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ppt_第4页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狭义 广义 农林牧副渔 种植业 农业 林业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种植业 谈谈你所理解的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这就是农业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按生产对象分 农林牧副渔 按投入多少分 粗放 密集 按产品用途分 自给 商品 农业生产的分类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热带水果 生长于南方地区 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 必须快马加鞭 快速送达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 前人不是没有做过 想当年汉武帝曾筑扶荔宫 把荔枝移到长安 没有栽活 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 对他们处以极刑 想一想 为什么杨贵妃不能吃到北方生产的荔枝 自主预习学案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自然因素 包括 地形 水源等 比较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劳动力 政策 科技等 发展变化 自主学习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 3 农业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包括 地形 水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劳动力 政策 科技等 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气候 土壤 市场 交通运输 合理利用 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1 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 在 社会 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 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 农业生产条件 经营方式 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 成因 是 农业土地的结果 历史发展阶段 自然 经济 结构 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 4 案例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 分布 国土的部和部 2 特点 与相结合 3 区位因素分析 地势 灌溉条件好 气候暖湿 土地肥沃 地广人稀 机械化程度高 东南 西南 耕作业 畜牧业 平坦开阔 合作探究 晏子使楚 中说 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 影响极大 光照 热量 水分影响作物种类 复种指数 产量和农业地域类型等 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 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 这是为什么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下列现象主要和哪个农业区位因素有关 2 杭州的 明前龙井 茶驰名中外 日本的茶道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 但效果不好 气候 土壤 地形 地形因素 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坡度大于25 禁止耕种 4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水源 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 乳 肉 蛋的农业生产基地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 除了培育良种 扩大种植面积之外 还要依靠什么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如园艺业 乳畜业 交通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自主预习学案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自然因素 包括 地形 水源等 比较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劳动力 政策 科技等 发展变化 完成课堂活动P43 问题探究 自主预习学案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自然因素 包括 地形 水源等 比较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劳动力 政策 科技等 发展变化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是受那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 1 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水稻习性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 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 12 齐穗期的侯均温要求高于20 22 单 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 但高温期降水少 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 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自主预习学案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自然因素 包括 地形 水源等 比较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劳动力 政策 科技等 发展变化 2 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 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采取 丘上林草丘间塘 缓坡沟谷鱼果粮 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影响该地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 属于我国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大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 土层深厚 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 容易积水 出现洪涝灾害 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充分利用地形因素 农作物随海拔高度而不同 丘上林草丘间塘 缓坡沟谷鱼果粮 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 水稻田 甘蔗地 鱼塘 花卉棚 的农业景观变迁 为什么 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 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由此可知 市场是最具变化的因素 3 自主预习学案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自然因素 包括 地形 水源等 比较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劳动力 政策 科技等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喷灌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蔬菜大棚 梯田 自主预习学案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区位的含义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 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自然因素 包括 地形 水源等 比较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劳动力 政策 科技等 发展变化 在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后的括号内 填出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1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2 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3 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4 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施用熟石灰 5 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改善水源 调节阳光 温度 湿度 改造地形 改造水分条件 改良酸性土壤 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 农业区位含义 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二 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等社会因素 市场 劳动力 交通运输 政策 技术等 三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四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一 农业地域的概念 二 农业地域的类型 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1 1 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气候 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 2 市场 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和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建议 优势互补 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工 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 减轻灾害损失 避免恶性市场竞争 自然 气候暖湿 土地肥沃社会 小麦 牧羊区的行成有悠久的历史 鼓励政策 交通便利经济 耕作业以实现商业化科技 机械化水平高 材料四 近年来 大蒜 绿豆 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使农民深受其害 在网络上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网络热词 蒜你狠 豆你玩 姜一军 玉米疯 猪你涨 辣翻天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 对这一现象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