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一、 解释名词1、 众数: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最常见的标志值,用以代表现象的一般水平。2、 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用以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3、 总指数:说明多种事物综合动态对比的相对数。4、 经济活动人口: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愿望的那部分劳动资源量,包括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从业人员,因种种原因暂时未从事社会劳动的失业人员。5、 土地资源:狭义的土地资源是指地球的陆地表面,包括陆地和内陆水域,广义的土地资源是指地球的整个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是由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地质等要素所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6、 保有储量:是指已控明的矿产储量扣除矿山开采和地下损失后的实有储量。7、 离散变量: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的差异程度的指标。8、 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相应取得劳动报酬或经常收入的人员。9、 能源最终消费量:是指用于工业生产消费和非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总量。10、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的自然资源。11、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12、能源资源:是指能够产生或提供某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13、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但其关系值不固定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14、回归系数:在回归方程中,当自变量X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大约或平均变化的单位数,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回归直线的斜率,用b表示。15、狭义的人力资源:在全社会中具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总和。16、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周转使用中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增值额的一部分。17、年金:是指一定期间内每期金额相等的收付款项。18、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所构成的整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二、 简答题1、 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何作用/答: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基本作用为:(1)划分现象的类型,(2)提示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3)显示现象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 为什么相对指标要与绝对指标综合运用?答:相对指标是一个抽象化的比率,它将被研究现象间的数量绝对差异掩盖了,不能反映现象在绝对水平上的差别,较大的相对数背后的总量指标可能较小,而较小的相对数背后的总量指标可能较大,而相对指标相同的,其背后的总量指标不一定相同,因此,应用相对指标时,应尽量注意与相应的总量指标结合应用。3、 为什么要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答:根据同质总体计算的平均数,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但是,仅仅根据这种平均数,往往不能深入地说明客观现象平均水平高低及其变化的原因。因为同质总体虽然本质相同,但总体各个部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运用平均指标还要同分组法结合起来,联系组平均数进行分析研究。4、 计算了平均数,为什么要计算变异指标?答:平均指标是反映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它本身不能说明标志值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不能认识总体的变异特征和离中趋势,变异指标就是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在统计分析中,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5、 平均发展速度是不是序时平均数?它与一般的序时平均数有何不同?答:平均发展速度是序时平均数。它与一般序睦平均数的不同之处是:(1)它所平均的是环比发展速度,一般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发展水平。(2)它所平均的指标是不同期间上的动态指标,一般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不同时间上的静态指标。(3)平均速度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一般序时平均数用算术平均法计算。6、 简要说明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的区别。答:二者的区别是:(1)变量数列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时间数列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动态,(2)变量数列由变量与次数组成,而时间数列由时间与统计指标数值组成,(3)变量数列是计算静态平均数的依据,时间数列是计算动态平均数的依据。7、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有何作用?答:同度量因素:是指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其作用有二:一是同度量作用,二是权数作用,它们是同时发生的。8、 相关系数与回归估计标准差有什么差别?答:二个指标都是相关分析中作用不同的指标,相关系数反映现象间线性相关的方向和密切程度,估计标准误差表示根据回归方程估计因变量数值估计的准确程和误差大小,此外,相关系数是相对数,有符号、能表示相关方向,估计标准差是绝对数、无符号,不能表示相关方向。9、 区间估计中精确程度和把握程度关系如何?答:区间估计中的精确程度与把握程度是一对矛盾,二者呈反方向变动,即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时,提高估计的精确程度即缩小区间范围,必然降低其把握程度,反之,提高把握程度,即t值增大,精确程度必然相应降低, 所以估计的精确程度和把握程度是一对矛盾,进行抽样估计时,必须在二者之间慎重选择。10、劳动资源数量的实际计算界限是什么?答:劳动资源数量的计算界限是:(1)在劳动年龄内,经常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2)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要求并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3)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但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4)超过劳动年龄,继续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11、按分析目的不同,劳动生产率指标分为哪几个种类?答:分为(1)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2)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3)按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12、简述土地利用程度的统计指标体系。 答:土地利用程度的统计指标体系包括有:土地农业利用率,农、林、牧用地结构,垦殖指数,复种指数,水面利用率,森林覆盖率,草原载畜量。13、简述能源统计的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答:能源统计的基本指标包括:能源的资源量、生产销售量以及表明能源收支存状况的收入量、消费量、拨出量和库存量等。三、 计算题1、 本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上升8,实际执行结果仅提高了4,计算劳动生产率任务计划完成情况。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实际完成/计划完成=(1+4)/(1+8)=962、 某企业职工人数1999年比1998年增加2,2000年比1999年增长7,2001年比2000年增长6,三年来职工人数总共增长多少?an/a0=a1/a0.a2/a1an/an-1a1/a0=1+2%, a2/a1=1+7%, a3/a2=1+6%AGa3/a0=(1+2%)(1+7)(1+6)=115.7职工总共增长率=115.7-1=15.73、 某工厂从一批产品中不重复抽取2的产品共300件进行质量检验,发现不合格品12件,以95.45的把握判断该产品合格品件数在什么范围。 合格品件数的推断范围为:96%-2.24%P96%+2.24% 即 93.76%P98.24%该产品合格品件数的推断范围为:1500093.76%P1500098.24%即:14064P147364、 某企业工人出勤工日为500个,制度工日620个,制度内工日420个,试计算: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时间利用率。(1) (2) (3) 5、 某企业有资料如下: 基 期报告期指 数小时劳动生产率(件/人)a2022110 工作日长度(工时/日)b7.37.298.63 工作月长度(工日/月)c2425104试分别三个因素分别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绝对数)计算月劳动生产率指数。月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为:月劳动生产率指数:月劳动生产率的增减绝对数a1b1c1-a0b0c0=3960-3504=456(件)各因素的影响分别为:() a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绝对数为:a1b1c1-a0b1c1=227.225-207.225=3960-3600=360(件)() b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绝对数为:a0b1c1-a0b0c1=207.225-207.325=3600-3650= -50(件)() c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绝对数为:a0b0c1-a0b0c0=207.325-207.324=3650-3504=146(件)三者联系:360-50+146=3960-35046、 某企业职工平均工资99年为10000元,2000年为12000元,2000年和99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4,求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年比99年实际平均工资 上涨了多少?(相对数)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物价指数货币工资指数=计算期平均工资/基期平均工资2000年与99年比实际工资指数=12000/10000100.4=119.52实际工资上涨 119.52-1=19.527、 某工业企业2000年_20001年能源资料如下: 年份2000年2001年工业总产值(万元)401420综合耗能量(吨)11951198单位产值耗能(吨/万元)2.982.85 要求:计算2001年的节能量、节能率。节能量=(基期某种产品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某种产品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该产品产值=(2.98-2.85)420=54.6(吨)节能率=报告期节能量/(基期某种产品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该产品产值)100=54.6/(2.98420)100=4.368、 97年产值为50万元,98年为60万元,99年为98年的120,2000年比99年增加20万元,求a2000,并计算98200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99年产值60万元120%=72(万元)2000年产值=72万元+20万元=92万元98年2000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9、 某企业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下:产品单位 1999年 2000年假定销售额(元) p0q1基期销售额(元) p0q0报告期销售额(元)p1q1价格(元) p0销售量 q0价格(元) p1销售量 q1甲千克254000206000150000100000120000乙件405000366000240000200000216000合计-390000300000336000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2)计算由于价格变动增减的销售额。(1) 销售量总指数:()价格变动增减销售额为:(元)即由于价格的降低,减少销售额5400元。10、已知某地粮食产量96年比95年增长16.3,97年比96年增长28.2,98年比96年增长38.7,99年比98年增长18.8,2000年比99年增长20.6。求2000年比95年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即而所以, 增长速度296.3%1196.3%即年比年粮食产量增长196.3。11、已知某地96年2000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是143.0万吨、183.3万吨、254.3万吨、302.0万吨、364.1万吨,求97年-2000年的粮食年平均增减量及粮食年平均增减速度。() 年年的粮食平均增减量为:平均增减量(万吨)年平均增减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年平均增减速度126.3126.3%12、已知广告费x与销售额y的函数关系为y=20+30x,问:(1)当广告费x是10万元时,销售额y=?(2)函数式中30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3)判断x与y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广告费x=10万元时(万元)() 函数式中30的经济意义是:若不作广告,商品销售额的趋势值为20万元,而作广告,则广告费用每增加万元,商品销售额就大约(或平均)增加30万元。() 因为函数式中b=30,所以x与y是正相关关系。 13、某厂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统计 基期 报告期 指数(%)小时劳动生产率(件/人)a 10 11 110实际工作日长度(工时/工日)b 7.8 7.2 92.31日劳动生产率(件/工日) 78 79.2 101.54实际工作月长度(工日/工月)c 25 24 96.00月劳动生产率(件/月) 1950 1900.8 97.48要求:用a、b、c三个因素分别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计算月劳动生产率指数,分析并说明过程。月劳动生产率指数 月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下降了2.25%,这是由于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使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由于工作日长度减少,使月劳动生产率降低了7.69%;由于工作月长度缩短,使月劳动生产率下降了4%;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月劳动生产率下降了2.25%。它们之间的关系是:97.48%=110%92.31%96%从绝对数看,月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下降了49.2件,是由于:() 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使月劳动生产率上升了:(a1-a0)b1c1=(11-10)7.224=172.8(件)() 工作日长度下降,使月劳动生产率变动了:(b1-b0)a0c1=(7.2-7.8)1024= -144(件)() 工作月长度缩短,使月劳动生产率变动了:(c1-c0)a0b0=(24-25)7.810= -78(件)三者联系:172.8-144-78=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