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疫病性状及其防治.doc_第1页
黄瓜疫病性状及其防治.doc_第2页
黄瓜疫病性状及其防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瓜疫病黄瓜疫病病蔓 黄瓜疫病中后期病叶【病害名称】:黄瓜疫病【症状特征】: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保护地栽培主要为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大病斑,直径可达25毫米,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瓜条或其它任何部位染病,开始初为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发病规律】:该病为土传病害,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长出孢子囊,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寄主被侵染后,病菌在有水条件下经4-5小时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在25-30下,经24小时潜育即发病,病斑上新产生的孢子囊及其萌发后形成的游动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扩散。发病适温28-30,在适温范围内,土壤水分是此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因此,凡雨季来临早、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或浇水过多发病早,传播蔓延快,为害也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过勤的粘土地及下水头发病重。卵抱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连作地、田园不洁及施用带病残物或未腐熟的厩肥易发病。【防治方法】:1.选用耐疫病品种如:保护地用中农5号、长春密刺等。露地选用早青2号、中农1101,京旭2号,津杂3号、4号、湘黄瓜1号、2号。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例行种子消毒(25甲霜灵可湿粉15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按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可湿粉拌种)。2.嫁接防病,可用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做砧木与黄瓜嫁接,可防疫病及枯萎病。3.苗床或大棚土壤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克与适量土拌匀撒在苗床上,大棚于定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淋地面。4. 适当选地,合理轮作。选排水良好、地势高的田块,并实行与非瓜类蔬菜3年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可减轻发病。5.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抵抗力。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避免偏施过施氮肥,使植株稳生稳长;适度浇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防止涝害,以畦面保持半干半湿为度。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同时施放二氧化碳7001000ppm,持续十几天,增强抗病力。6. 及早施药控病。贯彻无病早防,见病早治原则,针对病菌传播特点,在施药方式上应实行药肥混合穴施,或沟施、淋施与喷施相结合,保护茎基部及离地1米高范围内的茎蔓免受侵染。用药参照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交替喷淋,喷透,把病害控制在始发阶段。7.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植,避免积水。苗期控制浇水,结瓜后做到见湿见干,发现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