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花鼓艺术,振兴花鼓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湖南省汨罗市二中 249班第七研究小组指导老师 曾尚文 吴景雄关键词 汨罗;花鼓文化;传统文化。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花鼓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曾经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活动不断丰富,花鼓戏观众大量流失,欣赏群体出现断层,演出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汨罗花鼓,促进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打造汨罗城市文化品牌,推动汨罗文化事业繁荣有很大的必要。为此,我们进行了有针对的研究调查。二 分工甘宇:收集并整理资料,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料体系。陈雄峰:设计实地调查,将调查报告输入电脑。周昶、仇丹:进行走访与实地调查,调查后总结资料并撰写报告与心得体会。李杰:协助其他组员保障后勤工作。周蓝田:学习领会花鼓戏的内涵,将成果展示出来。三 研究过程(1) 在学校针对高一至高三青年进行具体的调查,了解其对花鼓戏的认识以及传承花鼓戏的看法。(2) 到花鼓戏剧团去实地调查访问,并亲自上阵体验。(3) 就调查结果访问花鼓戏的“元老”、老师,寻找青年正确认识花鼓戏的观点。(4) 查阅资料、整理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成报告。寻求青年正确认识、传承花鼓戏的有效途径四 研究内容1. 汨罗二中学生对花鼓戏的看法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对花鼓写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年纪大的青年由于知识和经历比较丰富,对花鼓戏的了解程度比较深:年纪的的青年由于生活环境较好、经历较少而了解程度差,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同时,从调查中发现,花鼓戏的唱腔、名伶等鲜为人知,不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为人们所遗忘,这反映出传承花鼓戏的迫切性。2. 青年了解花鼓戏的途径同学们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不多,大多孩子从听亲戚朋友唱、从学校教育和书本获得。大多数青年不喜欢这些途径,导致对花鼓戏的了解并不多。3. 青年对本次“花鼓戏调查研究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青年对本次“花鼓戏调查研究”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如下表所示。激励青年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占24117人激励青年传承传统文化占1993人激励青年热爱本土特色文化占40196人激励青年为建设和谐汨罗、文化城市出一份力占1783人4. 青年对传承花鼓戏的看法从问卷中了解到,有11的同学认为花鼓戏是传统的东西,现在时代进步了,应该淘汰了,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23的同学认为花鼓戏确实是有精华的一面,但不符合大众口味,应该被大众文化所取代。66%的同学认为花鼓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极具地方特色,花鼓戏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可喜的是,98%的同学对学校组织艺术节、参加花鼓戏的调查活动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五 分析 经过调查,大家一致认为,汨罗市花鼓戏艺术为振兴汨罗精神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找到了一条展示文化成果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个基层群众汲取精神食粮的良好载体。经讨论,我们认为,虽然目前花鼓戏欣赏群体出现断层,但是汨罗花鼓这种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且汨罗花鼓戏是湖湘地方文化的形象品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汨罗市花鼓戏市场广阔、前景光明,汨罗市花鼓剧团要打造一批明星演员,打造一批精品剧目,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花鼓戏的吸引力。六 建议1. 重视开发本土资源,拓宽学校教育的途径(1) 改革充实当今的政治、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政治、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去体会与感受,可以试用活动代替传授。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有学生参与设计活动过程,亲身收集资料,感悟民间传统艺术。(2) 学校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师生共同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符合青年学生口味的花鼓戏资源,开展以探究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活动。2.政府重视,加大社会教育力度(1) 加强花鼓戏为主体的教育基地的建设。(2) 优化花鼓剧团、农村的艺术资源。(3) 将已有的花鼓戏艺术节发展成底蕴浓厚的盛大节日(4) 支持民间花鼓戏的发展3.针对青年心理,创设新型途径(1) 建立以青少年学习传统农具文化的教育性网站(2) 提倡设计相关的网络游戏或网络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汨罗的花鼓戏。(3)出版有关花鼓戏的刊物相关资料一 文献资料(1)花鼓戏的历程经分析、走访与查阅资料,我们总结出了花鼓戏的发展历程,便于我们了解花鼓戏的内涵,更具体地探讨花鼓戏的繁荣。其内容如下: 源头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 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 早期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 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 历史沿革据1981年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 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传统剧目 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音乐曲调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2)花鼓戏的主要强调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 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醋酸精甲酯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地理题库及答案
- 压路机操作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酶制剂充填封装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氟橡胶密封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送配电线路检修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昆虫运动大会课件
- 普通镗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方糖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安全培训标语短讯课件
- 最新低压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表
- 整机部整机出货检验重点标准
- 人像摄影:户外人像摄影课件
- 美丽中国中英文字幕
- 《中国传统服饰简介》PPT课件(完整版)
-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 CCP点确认记录参考模板
- 《日汉翻译2》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