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试题范文 篇一: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ng;用作使动词时,音zng。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 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填空(10分) 1、十三经索引的编者是_ 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析领而死”。其中“走”的意思是_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不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其中“池”的意思是_ 4、“宋何罪之有?”其中“何罪”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 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其中“莫”的词性是_ 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其中“爪牙”的在词义感情色彩上是_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出自屈原的_ 8、史记最有文学价值的部分是_ 9、中山狼传的作者是_ 10、提出“古无轻唇音”的清代学者是_ 二、单项选择(下列各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前的题号填在试卷纸上,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刃”在“六书”中属于_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2、“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其中“汤”的意思是_ A、茶汤B、米汤C、热水D、酒 3、“范增数目项王。”其中“数”的读音是_ A、shB、shuC、shuD、shu 4、下列词为联绵词的是_ A、踌躇B、寡人C、乐岁D、率尔 5、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农桑”。打“”号的地方应当使用的古书注解术语_ A、谓B、曰C、言D、犹 6、带点的词有使用的古书注解术语是_ A、冯谖曰:“能。”孟尝君怪之。B、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C、诸侯恐惧,会盟布景谋弱秦。D、是帮明君贵五谷而戝金玉 7、判断句是_ A、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B、此必是豫让也 C、是心足以五矣。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8、“鬼侯有子而好。”其中“子”的意思是_ A、您B、婴儿C、儿子D、女儿 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_ A、玉台新咏B、文苑英华C、乐府诗集D、文选 10、报任安书的作者是_ A、贾谊B、司马迁C、班固D、晁错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20分) 1、在谈被动句式时,首首先说明主动和被动。何谓被动?举一古汉语的例子说明。 2、什么词类的活用?举一古汉语的例子说明。 3、孟子许行一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这间的一场辩论,其中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观点和主张?这种观点和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4、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劝说赵太后如何爱护子女? 四、解释词语(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点的词语的意义,实词解释意义,虚词说明今译,均不说明词性和语法作用,将解释的文字写在试卷纸上。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20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行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吧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擐甲(穿上铠甲)执兵。固即死也。 8、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10、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4、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5、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16、丘也闻的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9、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2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五、标点(本题20分)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的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一、一、翻译下列一段文言文(本题20分)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有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译文: 古代汉语试题三 一、填空(20分) 1、文字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2、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以外,还有义。 3、在先秦,判断句一般不用,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来帮助判断。 4、“也”和“矣”是两个功用有很大差别的语气词。“也”一般表示的语气,而“矣”一般表示-的语气。 5、古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一般用作语。“其”一般用作语,它的作用相当于-。 6、经籍籑诂由清代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7、说文解字是东汉所著,建立了个部首。 8、所谓避讳是指。 9、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10、上古时期,未嫁的女子命名的方式是。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5分) 摺:竅:慿:憲:擬:畝:闆:彆:塵:齣: 三、解释下列3组句中加的词,并指出各组中哪一个是本义(10分) (一)1、朕在位七十载。(尚书尧典) 2、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3、南宫叔敬反,必载宝而朝。(礼记檀弓上) 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二)5、布衣,锦缘。(礼记王藻)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三)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或古字,并写出它们的本字或现在的通用字。(15分) 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4、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 5、彼候人兮,何戈与祋。诗曹风候人 6、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7、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8、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9、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10、齐人多诈,而无情实。 五、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活用的种类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10分) 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2、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六、翻译下列各句,并指出它们在语序或句式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10分) 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2、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3、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 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5、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七、判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其含义或语法作用(10分)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2、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 3、坚甲利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4、七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标点下列短文,解释带的词(10分)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田子方 引:适:尝:踵:中: 九、阅读下列短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朱家,鲁人,高祖同时也。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臧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亡馀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车,专趋人之意,甚于己私。既阴脱季布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汉书游侠传) 古代汉语试题四 一、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会意字和形声字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2、汉语古今词义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说明词性误用和词类活用二者有什么不同。 4、什么是姓?什么是氏?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分析题(10分) 观察下面例句中划线部分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表达形式,并进行比较,然后指出古汉语的使动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变化。(10分) 1、齐威王欲将孙膑。 2、桓公解仲之束缚而相之。 3、项羽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4、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5、乃令互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 6、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7、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 三、把下面的各组字分为三类,并就各种字的特点作出说明(10分) 昏:婚;泪:淚;黏:粘;禽:擒;驅:敺;處:处;赴:讣; 開:开;村:邨;责:债;僅:仅;惭:慙 四、总结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从汉语史的角度阐述被动句的发展过程(10分)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0分) 1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2、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6、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7、昼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10、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六、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10分) 1、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2、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3、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9、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10、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七、根据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 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1、分析文中加线部分的语法结构(图解法,加线法或文字说明均可)(10分) 2、根据文中加点的“言”字,说明“言”的词义搭配特点及其在造句方面的特征(10分) 八、标点并翻译下面的古文(20分) 马氏文通。序 (训诂、音韵、字书)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得失异同匿庸(匿庸:安于平凡)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盖所以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恶一画之误已耳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音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声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盖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 篇二: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2 试题(1)参考答案.3 古代汉语试题(2).5 试题(2)参考答案.6 古代汉语试题(3).8 试题(3)参考答案.8 古代汉语试题(4).10 试题(4)参考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5).12 试题(5)参考答案.13 古代汉语试题(6).15 试题(6)参考答案.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26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这是中国_的奠基之作,收字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声符为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如“叔”的本义是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分,共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试题(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C2、A3、C4、D5、A6、A7、D8、B9、D10、D 二、填空(每空1分)1、许慎、文字学、93532、张相、特殊语辞3、衣、(“裁”无“衣”) 4、字形、手拾5、勉励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 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分,能准确解释出词语的意义即可) 1、成熟2、屡次3、安抚4、放松警惕5、外交使节6、咨询,征求意见7、劳苦8、拜访9、临时驻扎10、向后退11、足12、犯错误13、通“馈”,赠送、窥探14、站起来、才干15、走向,接近16、遭受17、胸襟宽大18、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2、(1)表比喻;(2)表复杂内容;(3)表原因;(无举例则不得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全答对得满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指明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活用的意义是三个得分点,全答对得满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也得1分)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 2、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6、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指明句式类型1分,分析出特点1分) 1、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2、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3、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4、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5、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指明词性1分,说明语法意义或译出1分)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标点5分,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翻译10分,意译即可)也,地,狄,奴,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史记卷94,田儋列传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B取尖安C从休亡D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B服C期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阙掘咏詠B沽酤预豫C賸剩笋筍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B本义C假借义D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B动静C恐惧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B许慎C段玉裁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凿户牖以为室。6、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8、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5) 1、宋何罪之有?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 篇三: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2 试题(1)参考答案.3 古代汉语试题(2).5 试题(2)参考答案.6 古代汉语试题(3).8 试题(3)参考答案.8 古代汉语试题(4).10 试题(4)参考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5).12 试题(5)参考答案.13 古代汉语试题(6).15 试题(6)参考答案.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26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这是中国_的奠基之作,收字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声符为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如“叔”的本义是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分,共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试题(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C2、A3、C4、D5、A6、A7、D8、B9、D10、D 二、填空(每空1分)1、许慎、文字学、93532、张相、特殊语辞3、衣、(“裁”无“衣”) 4、字形、手拾5、勉励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 是一种陪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通化市辉南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中药炮制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基本乐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机嵌线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化工原料准备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农发行临汾市古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气垫船驾驶员职业操守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农发行镇江市句容市2025秋招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浙江土建安全员及答案题库
- 2025标准个人房屋租赁协议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
- 高血压护理查房ppt
- 全关节镜下FiberTape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课件
- 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基础超详细版本
- 《临建布置方案》word版
- epsonlq590面板操作
- GB∕T 11416-2021 日用保温容器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PPT课件
- 存货计划成本法
- 某某某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 (完整)地面硬化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