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一、单选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9.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0.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11.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12.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1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6.“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A、经验论 B、唯物论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种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1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9.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 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二、多选题 1.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D.唯理论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B.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5.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6.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7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8、“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象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知识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是相反, 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A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B哲学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先进思想力量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是哲学发展的动力E哲学为科学提供理论指导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的思想。 (1)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2)就真理的本性而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要判明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只在主观范围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世界本身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能够充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即社会实践。(3)就实践的特点而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其中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主要根据。2.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1)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生活动的两大目标。(2)真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凡有真理的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不应与真理相悖。(3)但真理与价值又是有区别的,它们侧重点有所不同,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而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4)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甚至是最高价值,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其是生动的、形象的,为深入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两者关系:首先,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 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然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真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使人的认识与认识指导下的结果能够进行对照。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思想及其意义。 (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6.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反作用的表现: 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反作用的性质: 科学认识(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错误认识(理论)把实践引向失败。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反对错误: 经验主义: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教条主义:轻视、脱离实践。(2)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是批判和防止各种错误的思想武器; 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7.简述认识的本质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1) 从本质上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 从本质上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现实的、具体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求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C、实践使认识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贡嘎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初中开学典礼暨“超少年·国防志-青春向国旗少年有担当”主题升旗仪式主持稿
- 2025年高端会计人才考试题库(附答案)
- 麻风竞赛答题库及答案
- 东湖学院食堂管理办法
- 襄阳市绿化管理办法
-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 街巷硬化养护管理办法
- 个人信息泄露管理办法
- 专职队员绩效管理办法
- WK22040101001PT 经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
- 2022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 新编文学理论课件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簿表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30道医院放射科医生岗位高频面试问题附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牙本质过敏症课件
- 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
- 【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清晨》课件PPT
- 河南省道路救援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