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旧规范对比(混凝土)22.新旧规范对比(砌体)133.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之比较 194.新、旧规范区别讲座22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新旧规范对比45 1.新旧规范对比(混凝土) 提交日期:2003-05-13 浏览: 127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新内容 一、有 关 调 整 部 分: 新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1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7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2条、第4章有4条、第6章有1条、第9章有2条、第10章有2条、第11章有6条; 新规范第1.0.2条中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而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以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新规范第3.1.1条、第3.1.2条之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在设计时,荷载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用;对极限状态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确定。 二、强制性条文部分: 第3章“基本设计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第3.1.8条: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第3.2.1条: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3.2.1)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 二级 严重 一般的建筑物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建筑物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第4章“材料”之强制性条文: 第4.1.3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应按表4.1.3采用。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fck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ftk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第4.1.4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ft应按表4.1.4采用。 注:1。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fc 7.2 9.6 11.9 14.3 16.7 19.1 ft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2 第4.2.2条: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热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fyk表示。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用fptk表示。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N/mm2) 种类 符号 d(mm) fyk 热扎钢筋 HPB235(Q235) 820 235 HRB335(20MnSi) 650 335HRB 400(20MnSiV、20MnSiNb、20MnTi) 6-50 400RRB400(K20MnSi) 8-40 400第4.2.3条: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及抗压强度设计值fy,按表4.2.3采用;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py及抗压强度设计值fpy应按表4.2.3-2采用。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种类 符号 d(mm) fy 热扎钢筋 HPB235(Q235) 820 210 HRB335(20MnSi) 650 300 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00 N/mm2时,仍应按300 N/mm2取用。第6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之强制性条文: 第6.1.1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使用条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及变形、抗裂、裂缝宽度和应力验算外,尚应按具体情况对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工阶段进行验算。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考虑时,其设计值在本规范有关章节计算公式中给出。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0;不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0。 第9章“构造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第9.2.1条: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9.2.1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C25-C45C50C20C25-C45C50C20C25-C45C50一201515302525303030二a-2020-3030-3030b-2520-3530-3530三-3025-4035-40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第9.5.1条:钢筋砼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9.5.1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第10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第10.9.3条: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PB235级、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第10.9.8条: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HPB235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2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50 N/mm2;当在一个构件上设有4个吊环时,设计时应仅取3个吊环进行设计。 第11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之强制性条文: 第11.1.2条: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6度设防烈度时的建筑(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6度设防烈度时建造在类场地土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第11.1.4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按表11.1.4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表11.1.4结构体系与类型设防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30303030303025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三二一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6060606060605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三三二二一一一剪力墙结构高度(m)80808080808060剪力墙四 三三二二一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框架二二二一一不应采用不应采用剪力墙三二二二一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二一一核心筒二二一一筒中筒结构内筒三二一一外筒三二一一单层厂房结构铰接排架四三二一注: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第11.3.1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其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7.2节(本规范第4448页)的规定计算,但在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调整系数RE。在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0.25h0;二、三级抗震等级:0.35h0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第11.3.6条: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11.3.6-1抗震等级梁中位置支座跨中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3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11.3.6-2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表11.3.6-2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2h和500中的较大值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梁高的1/4和100中的最小值10二级1.5h和500中的较大值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和100中的最小值8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和150中的最小值8四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和150中的最小值6注:表中h为截面高度。 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表11.4.12-1柱类型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中柱、边柱1.00.80.70.6框架角柱、框支柱1.21.00.90.8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2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1.4.12-2的规定;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表11.4.12-2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和100中的较小值10二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00中的较小值8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的较小值8四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的较小值6(柱根8)注: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3框支柱和剪跨比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4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当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第11.7.11条: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均不应小于0.2%,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筋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三、有关构造要求: 第3章“基本设计规定”方面: 在第3.3.2条中规定: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的受弯构件最大挠度计算值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当构件的计算跨度L07m时,挠度限值L0/200(L0/250) 当构件的计算跨度7mL09m时,挠度限值L0/250(L0/300) 当构件的计算跨度L09m时,挠度限值L0/300(L0/400) 注:1表中l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4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在第3.3.4条中规定: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表3.4.1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3.4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 注:1。表中对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取号内的数值; 2 一级裂缝控制等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裂缝控制等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二次开发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表3.4.1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正常环境二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的规定。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表3.3.4环境类别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lim(mm)裂缝控制等级lim(mm)一三0.3(0.4)三0.2二三0.2二-三三0.2一-第4章“材料”部分 在第4.1.2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采用HRB400和RRB400级钢筋以及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采用钢绞线,钢丝, 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第9章“构造规定”部分; 在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表9.1.1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70框架结构装配式7550现浇式55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现浇式45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30现浇式30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1.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2.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3当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并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时,上述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在第9.2.4条中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挑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在第9.3.1条中规定: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0=钢筋外形系数*(fy/ft)*d 其中: fy为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d为钢筋的公称直径光面钢筋的外形系数=0.16带肋钢筋的外形系数=0.14 在第9.4.5条中规定: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 10 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四)第10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方面: 在第10.1.1条中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下表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 板的类别 最小厚度 单向板 屋面板 60 民用建筑楼板 60 双向板 80 悬挑板 板的悬挑长度500mm 60 板的悬挑长度500mm 80 在第10.1.4条规定: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在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的间距宜取为150mm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 在第10.2.1条规定:支承在砌体结构上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支座内应配置不少于两个箍筋,其直径不宜小于纵筋最大直径的0.25倍,间距不宜大于纵筋最小直径的10倍。 在第10.2.4条规定:在钢筋混凝土悬挑梁中,应有不少于2根 11 上部钢筋伸至悬挑梁外端且全长贯通,并在悬挑外端向下弯折不小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而应在压入墙体内长度2/3处下向下弯折,具体下弯角度及在下部的锚固长度等技术要求按本规范相关规定执行。 在第10.2.11条规定: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当梁中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直径的0.25倍。 在第10.2.13条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有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优先采用箍筋。 在第10.2.15条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在第10.2.16条规定: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对于矩形梁,腹板高度取有效高度)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在第10.3.1条规定:柱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纵筋不宜少于8根;柱纵筋净距离不应小于5mm;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柱截面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 12 为纵筋最小直径);柱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筋最大直径);当柱全部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筋最小直径)、且不应大于200mm;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五)第11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部分: 在第11.1.3条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下表要求。对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类场地土上的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体系 设防烈度 6 7 框架结构 60 55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考虑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在第11.1.7条规定: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在第11.3.5条规定:框架梁的截面宜符合下列要求: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 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 在第11.3.8条规定: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300mm。 13 在第11.4.11条规定:框架柱的截面宜符合下列要求: 柱的截面宽度与截面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 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在第11.4.13条规定:框架柱的全部纵筋百分率不应大言不惭5%。纵筋逾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在第11.4.14条规定: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值。 在第11.4.15条规定: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此外,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在第11.4.16条规定: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轴压比不宜大于0.9。提 交 人: long91原 作 者: 佚名文章来源: 网络 共 1 页 Page: 1 2.新旧规范对比(砌体) 提交日期:2003-05-13 浏览: 107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新内容 有关调整部分: 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3-88)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29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4条、第5章有3条、第6章有6条、第7章有6条、第8章有1条、第9章有2条、第10章有7条; 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 砌体材料:引入了新型砌体材料及砼小型空心砌块灌孔砌体的计算指标; 补充了以重力荷载效应为主的组合表达式,对砌体结构的可靠度作了适当调整; 引进了与砌体结构可靠度有关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调整了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偏心距取值;增加了无筋砌体构件双向偏心受压的计算方法; 补充了刚性垫块上局部受压的计算及跨度9m的梁在支座处约束弯矩的分析方法; 修改了砌体沿通缝受剪构件的计算方法; 提高了砌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增加了砌体夹芯墙的构造措施; 加强了砌体结构房屋的抗裂措施,特别是对新型墙材砌体结构的防裂、抗裂构造措施; 补充了连续墙梁、框支墙梁的设计方法; 补充了砖砌体和砼构造柱组合墙的设计方法; 增加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 增加了砌体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取消了原标准中的中型砌块、空斗墙、筒拱等内容。 新规范第1.0.2条中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下列砌体的结构设计: 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无筋和配筋砌体; 砌块砌体,包括砼、轻骨料砼砌块无筋和配筋砌体; 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砌体。 强制性条文部分: 第3章“材料”之强制性条文: 第3.1.1条: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和MU10; 砌块的强度等级:MU20、MU15、MU10、MU7.5和MU5; 砂浆的强度等级: M15、M10、M7.5、M5和M2.5。 (2) 第3.2.1条: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下表采用: 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表3.2.1-1摘录) 砖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 M15 M10 M7.5 M5 M2.5 0 MU20 3.22 2.67 2.39 2.12 1.84 0.94 MU15 2.79 2.31 2.07 1.83 1.60 0.82 MU10 - 1.89 1.69 1.50 1.30 0.67 (3) 第3.2.2条、第3.2.3条:(略)。 第5章“无筋砌体构件”之强制性条文: 第5.1.1条: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第5.1.1公式”计算:(本规范第24页) 第5.2.4条: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第5.2.4-1公式”计算:(本规范第28页)。 第5.2.5条:在梁端设有刚性垫块的砌体局部受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刚性垫块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第5.2.5-1公式”计算:(本规范第28页)。 刚性垫块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刚性垫块的高度不宜小于180mm,自梁边算起的垫块挑出长度不宜大于垫块高度; 在带壁柱墙的壁柱内设刚性垫块时,其计算面积应取壁柱范围内的面积,同时,壁柱上垫块伸入翼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 第6章“构造要求”之强制性条文: 第6.1.1条:墙、柱高厚比应按“第6.1.1公式”验算:(本规范第33页)。 第6.2.1条:五层及五层以上房屋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的材料最低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砖采用MU10; 砌块采用MU7.5; 砂浆采用M5。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 第6.2.2条: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所用材料的最低强 度等级应符合下表6.2.2的要求。 基土的潮湿程度 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 砼砌块 石材 水泥砂浆 严寒地区 一般地区 稍潮湿的 MU10 MU10 MU7.5 MU30 M5 很潮湿的 含水饱合的 MU15 MU20 MU10 MU15 MU7.5 MU10 MU30 MU40 M7.5 M10 第6.2.8条: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 第6.2.10条: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mm)。 第6.2.11条: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24、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第7章“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之强制性条文: 第7.1.2条:车间、仓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 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为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为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第7.1.3条: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砼圈梁。 设置横墙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 砼圈梁,其他搂层处应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 第7.3.2条、第7.3.12条:关于墙梁的内容(略)。 第7.4.1条:砌体墙中钢筋砼挑梁(俗称牛腿梁、悬挑梁)的抗倾覆应按“第7.4.1公式”计算:(本规范第53页)。 第7.4.6条:砌体墙中钢筋砼挑梁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至少应有1/2的钢筋面积伸入梁尾端,且不少于212。其余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少于挑梁埋入砌体墙中长度的2/3; 挑梁埋入砌体墙中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挑梁埋入砌体墙中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2.0。 第8章“配筋砖砌体构件”之强制性条文: 第8.2.8条:砖砌体和钢筋砼构造柱组合砖墙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构造柱的砼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述规定: 在室内正常环境下,钢筋的砼保护层最小厚度应25; 在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下,钢筋的砼保护层最小厚度应35;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m。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6、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宜采用6、间距100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砼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12,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宜采用6、间距200mm; 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为先砌墙、后浇砼构造柱。 第9章“配筋砌块砌体构件”之强制性条文: 第9.2.2条、第9.4.3条:配筋砌块砌体构件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略)。 第10章“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之强制性条文: 第10.1.8条: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结构房屋应符合的规定(略); 第10.4.14条、第10.4.19条: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钢筋要求、圈梁设置(略); (3)第10.5.5条、第10.5.6条:墙梁的有关内力计算、及要点(略)。 三有关构造要求: 第6章“构造要求”方面: 在第6.2.3条中规定: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370mm。 在第6.2.4条中规定: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砖砌体上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砼或钢筋砼垫块;当墙中设置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在第6.2.5条中规定: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在第6.3.1条中规定: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有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缝间距见本规范第39页之表6.3.1。 在第6.3.2条中规定:为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应采取下列措施: 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砼屋盖和瓦材屋盖; 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砼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顶层挑梁(俗称牛腿梁、悬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4,横筋间距不宜200mm)或3道26钢筋,钢筋网片或钢筋应自且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000mm; 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3道2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 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在第6.3.3条中规定: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的裂缝,应采取下列措施: 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 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3道26钢筋,并应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采用钢筋砼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在第6.3.4条中规定: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宜沿竖向每隔500mm设拉结 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小于16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 转角或交接处算起,每边不少于600mm(一般:墙厚240mm时,设置26 拉结钢筋;墙厚240mm时,设置36拉结钢筋)。 (二)第7章“圈梁、过梁、墙梁和挑梁”方面: (1)在第7.1.5条中规定: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并不得小于1000mm; 纵横墙交界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包括与屋架、大梁等构件的可靠连接; 钢筋砼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提 交 人: long91原 作 者: 佚名文章来源: 网络 共 1 页 Page: 13.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之比较 提交日期:2003-05-13 浏览: 967 新规范编号:GB 50010-2002 旧规范编号 GBJ 10-89 第一章,总则 新规范删除了老规范一大堆罗嗦的废话,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第二章,术语和符号 新规范增加了术语部分,提供了专业术语解释及其标准的英文翻译。现仅将中英翻译列于此处: 2.1.1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 2.1.2素混凝土结构plain concrete structure 2.1.3钢筋混凝土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2.1.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2.1.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2.1.6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2.1.7现浇混凝土结构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 2.1.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2.1.9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tructure 2.1.10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2.1.11剪力墙结构shearwall structure 2.1.12框架剪力墙结构frame-shearwall structure 2.1.13深受弯构件deep flexural member 2.1.14深梁deep beam 2.1.15普通钢筋ordinary steel bar 2.1.16预应力钢筋prestressing tendon 2.1.17可靠度degree of reliability 2.1.18安全等级safety calss 2.1.19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 2.1.20荷载效应load effect 2.1.21荷载效应组合load effect combination 2.1.22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 2.1.23标准组合characteristic combination 2.1.24准永久组合quasi-permanent combination 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 本章新增加了耐久性的规定,而将原有的预应力混凝土单独写到了另一章。 3.1一般规定 3.1.3(1)承载力及其稳定,在原有必要时应进行的结构倾覆,滑移验算的基础上增加了漂浮验算。 (2)疲劳:新规范不再象旧规范那样对吊车工作制分级,而是统一对所有非安装或检修吊车都必须进行疲劳验算。 3.1.5删去了原有关于超静定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规定,新增结构应具有整体稳定性,结构的局部破坏不应导致大范围的倒塌。 3.17新增应保证结构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大修加固。 3.18新增强制性条文: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2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该部分内容没有什么变化。 3.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3.3.1新规范用新名词“标准组合”替代了原有的“短期效应组合”,用“准永久组合”替代了原有的“长期效应组合”。并引入公式S=C来表达对变形,裂缝宽度和应力等的满足。 3.3.4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的取值比老规范更为简洁,直接按一,二,三类环境划分,关于在三类环境在接下来的耐久性要求中有说明。 3.4耐久性规定:主要是进行了五类环境的划分,对不同环境中的混凝土材料有不同的要求 第四章,材料 4.1混凝土 在本节中新旧规范有重大调整,首先是增加了四种等级的混凝土C65,C70,C75,C80,而除去了原有的C7.5和,然后是对各种等级的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都有一定的调整,且都比原来的取值略微偏小。 .钢筋 对于钢筋新规范主要表现在对钢筋的非类更加明确,并且除去了原有的级钢,II级纲的提法。直接将钢筋分为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两个大类,对于普通钢筋,不再分钢的级别,而是如下分类:HPB235(Q235),HRB335(20MnSi),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 RRB400(K20MnSi). 最后是用“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替代了原有的“钢筋疲劳强度设计值”。 4.新、旧规范区别讲座 提交日期:2003-01-10 浏览: 777 新、旧规范区别讲座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 材料 1.1 混凝土 1.1.1 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7.5 C10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fck 新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旧 5.0 6.7 10.0 13.5 17.0 20.0 23.5 27.0 29.5 32.0 34.0 36.0 ftk 新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2.51 2.64 2.74 2.85 2.93 2.99 3.05 3.11 旧 0.75 0.90 1.20 1.50 1.75 2.00 2.25 2.45 2.60 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3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3.1 椭圆 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5大学生综合保险合同范本
- 2025私人租房合同范本自由交易版
- 2025年个体门面租赁合同简易版范本
- 第五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北京2024八年级全一册-北师大版北京2024
- 2025《合同法》变革风暴
- 第11课 目录和封底的制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
- 2025年度土地使用权入股种植树木合同书
- 2025官方的个人购房合同
- 铜陵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收款居间协议合同范例
- 物业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药膳大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一单元项目一《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信息社会》教案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申报书
- 高速公路机电维护
- (正式版)CB∕T 4548-2024 船舶行业企业相关方安全管理要求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修订版】(技术标)
- JT-T-795-2011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高清版)DZT 0437-2023 环境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汽车内饰的清洁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