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咸宁.doc_第1页
宋代文学--咸宁.doc_第2页
宋代文学--咸宁.doc_第3页
宋代文学--咸宁.doc_第4页
宋代文学--咸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宋代文学作品选讲授纲要 第一次课 北宋前期词 详讲: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柳永八声甘 州(对潇潇暮雨) 略讲: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泛读: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 。 第二次课 柳永词 苏轼词详讲: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念奴娇(大江东去)略讲: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泛读: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第三次课 北宋后期词 详讲: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略讲: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泛读:秦观望海朝(晦英琉淡)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 周邦彦兰陵王(兰陵王) 第四次课 南宋词 详讲: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声声漫(寻寻觅觅)、 姜夔扬州慢(准左名都) 略讲: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详六州歌头(长准望断)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泛读: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王沂孙眉抚(渐新痕悬柳) 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无名氏九张机 第五次课 辛弃疾词 详讲: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略讲:破阵子(醉里挑灯)、青玉案(东风夜放)、永遇乐(千古江山) 泛读:菩萨蛮(郁孤台下) 、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鹧鸪天(壮岁旌旗) 沁园春(叠嶂西驰) 第六次课 北宋诗 详讲:欧阳修戏答元珍 苏轼游金山寺 黄庭坚寄黄几复。 略讲:王安石明妃曲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泛读:王禹 村行 林逋山园小梅 梅尧臣鲁山山行 苏舜钦庆州败 王安石泊船瓜洲 苏轼荔枝叹惠崇春江晚景 黄庭坚登快阁 第七次课 南宋诗 金诗 详讲:陆游关山月书愤 范成大州桥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略讲:陆游游山西村沈园净林升。题峰安邸 泛读:陈与义伤春 陆游临安春雨初雯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 翁卷乡村四月 汪元量湖州歌元好问岐阳 第八次课 宋 文 详讲:欧阳修秋声赋曾巩墨池记 略讲: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泛读: 王禹 待漏院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朋党论醉翁亭记 司马光肥水之战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第九次课 三苏散文 详讲: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略讲:苏轼石钟山记苏洵六国论苏辙枢密韩太尉书 泛读: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苏轼喜雨亭记朝文公庙碑 唐宋文学背诵篇目:所列作品大体出于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个别作品出于中国文学史,极短小或浅显之作如李白静夜思未列入。总计诗词文约200篇。送杜少甫之任蜀川、滕王阁序 (王勃);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独不见(沈全期); 渡大庚岭(宋之问);感遇二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感遇(张九龄);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过故人庄(孟浩然);老将行、山居秋冥、使至塞上、终南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古从军行(李颀); 从军行二首、 长信秋词、闺怨(王昌龄); 燕歌行、别董大(高适); 逢入京使、送封大夫、白雪歌(岑参); 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跳楼、忆秦娥(李白);望岳、 兵车行、丽人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登岳阳楼(杜甫);滁州西涧(韦应物); 过山农家、囝(顾况); 游子吟、游终南山(孟郊); 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学解、 师说、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登柳州城楼、渔翁、江雪、 捕蛇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竹枝词三首、陋室铭(刘禹锡); 羽林行(王建); 节妇吟、秋思(张籍);李冯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致酒行(李贺);轻肥、买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忆江南(白居易); 早雁、赤壁、泊秦淮、 江南春、阿房宮赋(杜牧); 山中寡妇(杜荀鹤); 安定城楼、锦瑟、隋宫、马嵬(李商隐); 渔歌子(张志和); 菩萨蛮、 梦江南 (温庭筠); 思帝乡、女冠子 (韦庄); 鹊踏枝、谒金门 (冯延巳); 摊破浣溪沙 (李璟); 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李煜)。(计93篇)渔家傲、苏幕遮、岳阳楼记(范仲淹); 浣溪沙、蝶恋花(晏殊);天仙子(张先); 踏莎行、蝶恋花、戏答元珍、 画眉鸟、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村行(王禹偶); 临江仙、鹧鸪天(晏儿道); 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柳永); 桂枝香、明妃曲、河北民、答司马谏议书、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望海潮、鹊桥仙、 雨霖铃(秦观);爱莲说(周敦颐); 江城子二首、水调歌头、 念奴娇、水龙吟、惠崇春江晚景等七绝三首、 喜雨亭记、 前赤壁赋、留侯论(苏轼)。 六国论(苏洵);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观书有感、春曰(朱熹);青玉案、鹧鸪天(贺铸);醉花阴、渔家傲、声声慢、永遇乐、一剪梅(李清照);六丑、苏幕遮(周邦彦);临江仙(陈与义);贺新郎二首(张元干); 念奴娇(张孝祥); 钗头凤、念奴娇、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关山月、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水龙吟、摸鱼儿、破阵子、西江月、鹧鸪天、永遇乐(辛弃疾);扬州慢(姜夔); 永遇乐(刘辰翁); 贺新郎(刘克庄); 齐天乐(王沂孙)。满江红 (岳飞); 汴京纪事二首(刘子晕); 催租行、四时田杂兴四首(范成大); 插秧歌、初入淮河二首(杨万里); 酹江月、金陵驿、过零丁洋(文天祥); 岐阳、外家南辱(元好问)。(计90篇) 宋代文学教 案教学基本要求1) 宋代的社会背景的宋代文学的影响;2) 宋诗的特点;教学内容1) 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忧患意识和爱国主题的弘扬;3)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4)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5)宋诗的特点。主要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使宋代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变为以戏曲、小说为主,处在由雅变俗转变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外侮不断,爱国主义成为文坛的主调;宋代理学和佛、道教的盛行,导致文学也带有哲理的色彩。宋词为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宋文经欧阳修、苏轼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炼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思考题:、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 绪 论一、宋代文学产生于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哲学:朱程理学,是把儒学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绘画:文同、范宽,明确了诗画关系书法:行书四大家“苏、黄、米、蔡”科学:火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二、宋代文学是中国封建文学的大过渡1、承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圆满的总结。宋诗,唐以后又一块丰碑宋词,宋代的时代文学,最高成就散文,与唐代的散文构成了散文的第三个高潮,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2、启下:(新文学的开端)宋杂剧:对元杂剧的成熟起了重要作用宋话本:明清小说的起源三、宋词概述(一)兴盛及兴盛的原因盛况:(1)作家、作品(1430余人,2万多首,作家分布和作品流传广)(2)词的内容:其一,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南宋的爱国词派。其二,反映市民的生活和心态;其三,表现爱情(最突出,诗庄词媚);(3) 体裁齐备:小令阶段,双调,三迭,四迭。兴盛的原因:(1)官僚养伎蓄妾的风气(2)市民队伍的壮大。娱宾遣兴(3)君王的爱好,“多由君王之提倡,非啻一时风会也”。(4)唐五代词有益的借鉴(二)宋词发展的轨迹1、宋初小令发展期(南唐词风追随期)其特征:(1)作品大多为达官贵族而作(2)作用:娱宾遣兴(3)以小令为主(4)风格、雍容典雅。(5)题材狭窄,多表现男女恋情和达官贵人的宋情逸趣。(6)模式多为花前月下的典型环境:残月、斜风、细雨、霜华、碧烟等。2、意境、体制扩大期柳永时代(俚词、平民词)3、豪放词派开创期。以苏轼为主4、北宋婉约词发展期以秦观、贺铸、周邦彦为代表5、南宋爱国词派高涨期以辛弃疾为主,“辛派词人”6、南宋婉约词派的活动期李清照、姜夔、张炎、“格律词派”第一章 宋初文学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三体的艺术特征和此期的代表作家作品;2) 背诵重点的作品:对雪村行山园小梅泪教学内容*1)白体诗人;2)晚唐体诗人;3)西昆体的衰落北宋初年的诗人,如王禹偁、林逋等都各有成就,但都以学唐诗为主,未体现出宋诗工说理、重意趣、平淡闲远的特色;自梅尧臣和苏舜钦始,方开宋诗一代新面目。他们各以含蓄淡远和议论纵横的两种不同风格,既独具个性又反映出一种新诗风,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宋前期诗坛还有值得注意的诗派是西昆派,由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官员互相写诗酬唱,出了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诗作内容多写官僚生活,致力于雕琢字句,是形式主义诗风的反映。 思考题:、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有何异同?、什么叫做西昆派?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北宋初期词的状况及发展脉络;2) 明确这时期词人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背诵重点篇目:渔家傲苏幕遮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蝶恋花庭院深深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生查子教学内容1) 晏殊,欧阳修对五代词的因革;2) 范仲淹,张先对词境的开拓;*3)柳永词在词史上的贡献。介绍词从隋唐至宋的发展简史;词的体制的基本特征;晚唐五代“花间派”及李煜词的特色。宋初受晚唐、五代词风影响的词人晏殊、晏几道,词风委婉清丽,但未脱“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较早开拓宋词新意境的是范仲淹和王安石,范仲淹的边塞词意境开阔而深沉,笔力雄健;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词也意境开阔,词风开朗高迈,与范仲淹的边塞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樊篱,成为宋代豪放词的先导。在北宋前期词家中,柳永是个取得最大突破的词人,他跳出文人的狭小圈子,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酣畅铺叙的手法,描写都市生活和市民的情感,并大量创制慢词,使宋词体裁趋向完善,成为宋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 思考题:、词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柳永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i. 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北宋词对唐五代词的发展:1、词体:小令慢词2、内容:艳科以诗为词(苏轼)以文为词(辛弃疾)3、艺术手法:白描格律(周邦彦)北宋初期,王禹偁、寇准、潘阆、林逋等作词不多,主要是语言清新秀美的小令。如林逋的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两岩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当时有影响的词人是保持晚唐五代婉约风格的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作家。并称为“晏欧”。属于晏欧一派的婉约词人还有张先、宋祁、柳永、晏几道等。一、 晏殊江西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都出自他门下。他喜好文学,地位显要,过着宴饮歌舞的豪贵生活。他的诗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他的诗属于西昆体,内容多写男欢女爱,别恨离愁、宴饮歌舞,有珠玉词三卷,存词一百三十余首。如浣溪沙(p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的上片:写饮酒听歌,叹息日之夕矣;词的下片:写独自徘徊香径,花落燕归,叹息欲语无人。情可以堪。整首词表现的是一种爱惜春光、爱惜生命、对人生哲理的认识的情绪。后几句是传诵的名句。以工整精巧而自然浑成。晏殊的词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意,具有一定的美感。又如蝶恋花(p5):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幞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践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词艺术特点:(多饮酒赋诗之作)1、脱于鄙俗而写出“气象”,“气象”指以淡雅之笔写出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出男女之情。2、善于捕捉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心情。3、善于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对人生所持的人生态度,尤其善于抒发对人生所持有的旷达之情。(蝶恋花)二、欧阳修对词发展贡献。1、题材虽写男女爱情,闲情逸趣的词,但欧写男女恋情,离别情绪,摆脱了对女子容貌、服饰描写,注重描写心理。2、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写人生遭遇,抒发情感。3、风格创新。欧词分析:踏莎行P10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泪。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蝶恋花P11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横風狂三月暮,門掩黄昏,無計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三、晏几道晏殊的幼子(第七子)晏几道,也是一位词人,与晏殊合称“二晏”。临江仙(P13):梦后楼台高锁,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南重心字羅衣。琵琶絃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挤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风。 從别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舆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和晏殊同时的张先,他也写诗,但词最有名。他天仙子词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向来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与宋祁玉楼春词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并为名句。四、柳 永当晏欧创作清丽闲雅的小令词的时候,柳永就在“竟造新声”,写词来进行歌唱了,“一时动听,传播四方。”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为人落拓不羁,由于失意无聊,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往返。他的词很有点浪子作风。“才子词人”。中过进士,也做过小官,死时很凄凉,棺木寄放在镇江的寺庙里,“远近之人,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章集里有词二百二十多首。其思想题材上的开拓:1、北宋城填的发展繁荣和社会的富庶,首先在柳永词里得到较为突出的表现。望海潮:(317)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隄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蠍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词中结合街市的繁华、湖山的秀美、江海的壮丽来赞美杭州的胜景和民康物阜。(描写繁华风光)2、柳永的词主要是为妓女歌唱而写的,因此就比较多地描写了妓女的生活和思想。把目光投向青楼女子,写现实人物,生活更有真情实感。因写现实,不是虚构,所以缺乏含蓄美,典雅美。鹤冲天:“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表明柳永功名失意之后采取了一种玩世不恭、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对生活底层的女子是深表同情的,并企图从这些女子中间寻觅知音和慰藉。3、柳永一生宦途坎坷,辗转飘泊,同时又寄情于歌台舞榭,所以描写江湖流落和离别怀人成了他的词一个重要内容。尤工于羁旅行役。或通过自己的漂泊之行写自己的愁情,或虚写对方来写自己的愁情。如八声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C2),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归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樓颙望,誤几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词抒发离人的悲感调子苍凉激越。雨霖铃,是柳永描写“羁旅行役”的名篇。(后面赏析)柳永词艺术手法上的创新:1、扩大了意境,丰富了词的内容。(把笔触深入了市民阶级、都市风光、市民的心态、情感、生活、观念,结合自己的经历写羁旅离愁,怀才不遇,对宫女的厌弃,对自由的渴望。2、在形式上扩大了词的体制,使用长调、慢词。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第一个成功地把赋用于词中的人。4、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景物、心理、动作都作了具体细节描写)雨霖铃赏析(P17):(清秋季节,是作者离开汴京时与一位相好歌妓的惜别之作。)“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背诵) 蝉上阕:别前、别时情景。 临别时的环境 长亭、晚 雨后 送别的场面 矛盾的情感 帐饮无绪 留恋催发 执手无言 (情) 别后的去向 千里烟波(设想长久分别的孤独) 暮霭沉沉 (景) 楚天阔 (更相思,心情更沉重 更孤独的流浪生活)下阕:想象别后状况。 别后之情 (泛论) (情) 言此日分手的伤痛 别后之景 (设想) (景) 设想酒醒后的怅惘 久别之情 (拟想) (情) 设想长久分离的孤独这深情之词,既表现了诗人的多情、钟情、痴情,又把愁情别绪再一次推向高潮。主要特点:1、白描与铺陈,变化灵活。2、景有实景、虚景、远景、近景3、抒情有情景、情态。第三章 苏 轼 教学基本要求1)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苏轼有一般性的了解外,还要重点掌握东坡不同体裁的代表作,掌握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2)、东坡的豪放词和婉约词对传统词的继承与超越。3)背诵重点篇目:游金山寺望湖楼醉书吴中田妇叹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荔枝叹江城子(两首)水调歌头浣溪沙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水龙吟留候论日喻说前赤壁赋喜雨亭记教学内容1)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2)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3)苏轼的诗;*4)苏轼的词。 苏轼主张革新而又反对王安石激烈变革的“温和改革”的政治态度,使他受到新旧两党的侧目,频繁被贬;苏轼以儒家为主、兼有道、佛思想的复杂精神世界,他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旷达洒脱的生活态度,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中理想文人品格的象征;丰富的阅历、深邃的思想、豪爽的性格,使苏轼的文学创作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哲理性强、豪迈奔放的特征。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明快雄放,为我国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词突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偏见,在当时流行的婉约词之外,开创了豪放词;他的诗雄奇奔放,挥洒自如,机趣横生,达到了宋诗的高峰,奠定了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考题:、如何评价苏轼的政治态度与人生观? 、苏轼对词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以前赤壁赋为例说明苏轼散文有什么特点? 、如何评价荔枝叹等政治诗?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是继欧阳修而起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比起欧阳修来,他的成就更高、更全面,他的影响也更大。他的诗词如同长江大河,气象阔大,风起涛涌,自成奇观。以致他的老师(主考官)欧阳修在当年看他的诗文时极力称赞:“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并预言“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诗词文书画等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其诗内容丰富,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与黄庭坚一起并称苏黄;其文平易自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书遒劲奔放,黄州寒食诗帖清秀绝艳,至今传诵;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其画以竹为主,为文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开文人写意画先河,苏轼他是我国古代具备多种艺术才能和在文学上有过杰出成就的伟大作家之一。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的诞生和成长,都离不开他生活的特定的时代,家庭环境和个人的经历。生平及政治生涯:1、家学渊源的薰陶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出身在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当时著名的政论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后人称之为“三苏”)在政治见解和散文写作上,都给苏轼以很大的影响。苏轼的母亲程氏从小教他读书,给他以品德上和学习上的薰陶,所以他自幼就有“奋历有当世志”。父子三人进京赶考,“三游洞”各题诗一首,苏轼20岁,苏辙18岁,父:苏洵,个性沉稳,大器晚成,27岁始知读书为文,其文纵横恣肆,有汉唐之风,六国论论古讽今,传诵千古,他一生高枕云外,未曾出仕,对苏轼寄予厚望,从小悉心引导。2、人生经历:当苏轼21岁离开四川进京赶考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他22岁中进士,由于欧阳修、梅尧臣等前辈的揄扬,名重京华。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学而优则仕,入仕后,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做地方官时,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只要环境先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生平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乌台:即御史台,是宋代专门弹赅官吏的中央监察机关。“乌台”:因汉代的御史府树上多乌鸦,御史府又称“乌台”。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摘取苏轼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把苏轼逮捕下狱(四个月),出狱后,由黄州官吏看管。苏轼在黄州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主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海南的昌化),到65岁才遇赦北归,迁往内地。第二年到达常州时,突然发病,不治而死,科年六十六岁,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3、逆境中的创作高峰在政治事业中,苏轼是不幸的。但在文学上,他的成就是盖世的。苏轼的贬谪生涯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艺术上进入了更精深华妙的新境界,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因表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在他的一生中,他给我们留下了2700多首诗,350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在很大程度上,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4、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上,苏轼却更多地采取佛家和道家的处世态度。他喜欢读庄子,他向往陶渊明诗中归真返朴的追求和隐逸生活的恬静,他精通佛理,深研禅学,与许多和尚交往密切。他是用佛家和老庄思想来作为对付政治迫害和困苦遭遇的精神武器。政治上他不随流逐波,生活上他却是“随遇而安”。不管在什么处境下,都能勇敢地面对人生。遇事达观、超脱,心胸旷放开阔。正是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才使他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板书:一、生平1、家学渊源。2、人生经历:21岁中举 22中进士 26岁又中制科优第三等地方官:知密州、徐州、湖州(十年太守生涯) 44岁:“乌台诗案“众黄州团练使 59岁:贬惠州,62岁贬徐州 66岁病逝3、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4、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豁达、开朗、平衡、自适二、创作1、 文:韩滔苏海 2、诗:“苏黄”格调清放内容丰富,境界开阔3、词:开豪放一派 4、书法:四大家之一5、绘画:文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黄州寒食诗帖三、对词的发展贡献1、 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诗章的观念头“诗词同源“2、 提高了词的品格(言志缘情)3、 扩大了词的境界(题材范围)(东波词颇似老札诗,无言不可入,无意不可言)第二节 苏轼的词一、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苏轼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诗词一体的词学观。1、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诗人墨客只是以写诗的余力和游戏的态度来填词。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还是苏轼来完成的。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2、提高了词的品格。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入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呢呢儿女情,划然变轩昂。” 南宋未年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3、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五代、宋初之词,题材狭窄,内容贫弱,苏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板书:对词的发展贡献4、 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诗章的观念头“诗词同源“5、 提高了词的品格(言志缘情)6、 扩大了词的境界(题材范围)(东波词颇似老札诗,无言不可入,无意不可言)二、苏词的思想内容:在苏轼的词里,怀古、感旧、纪游说理、咏物、抒怀以及歌颂田园风光,农村等等。他“以诗为词”,凡是诗能写的内容,他都能写进词里。(1)抒写政治怀抱和人生感悟。密州出猎、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2)畅叙对亲人朋友的人间真情,首次写了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 水调歌头风格:既“悱恻凄戚”又“缠绵深切”。(3)以理趣、咏物入词。如水龙吟(4)首次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浣溪沙五首作品分析1:密州出猎、江城子(见书25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黄,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彫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的壮志。板书: 上片:写出猎场硕(以描写为主)1、 点明主题情调“金狂”2、 打猪场面装束、队伍3、 独射英姿,威武的神态(气“倾城”与民众痒下片:借打猪抒发自已的亲情壮志(抒怀)1、 痛饮(补叙)“酒酣”张2、 不伏老“ 微霜何妨”3、 述志期望重用“持节冯唐”渴望建功“会月”小结:1、题材上,借出猎而言志,从理论上看,打破了诗庆词媚的传统观念2、手法上,大量使用典故,诗词会流以诗为词暗典“万人空巷”(为倾城陈太守)左人牵黄,右擎苍 李斯的“牵黄擎苍”明典:“亲射虎,看孙郎”持节神,何旧遗冯序3、效果上 豪敦壮观 第一首豪放词苏词中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他多少次都从自己的词里发抒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所谓“人生如梦”,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地难以自我把握。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试看他被贬黄州时期,写下的流传千古的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也是咏涌长江的伟大词篇。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的第三大河流。全世界第一大河流是南美的亚马逊河,第二大河流是非州的尼罗河,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发源于青海的巴颜格拉山南麓、唐古拉山北麓。长江之歌有一句歌词:长江,你从雪山走来。就是指她的发源地,叫做沱沱河。沱沱河流经青海以后,就叫做通天河。通天河流经西藏和四川以后,叫做金沙江。金沙江通过宜宾与长江干线相接,全长6300多公里。所以她与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荆江、扬子江、连成一体,统称长江。这条河,从雪山走来以后,注入东海,形成了我们丰富的民族历史,形成了我们璀灿的文化,形成了我们的社会。长江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长廊,这里汇集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吟咏长江的千古名篇。 作品分析2:念奴娇赤壁怀古p30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板书一:上片:(写景)描写赤壁形胜。1、长江:(1)景语:大江东去;(2)情语:历史长河的隐托。2、赤壁:(1)确立对象:空间 “西边” 时间 “三国”(2)具体描绘:山(乱石穿空)。 江(惊涛拍岸)3、结转:(1)总结(赤壁形胜);(2)启下(怀古)。(特色:1、壮阔境界景物人物并出,时间、空间沾连。2、追念英雄点明赤壁地点。3、赤壁壮景姿态、音响、色彩。4、概括景色承上启下。)下片:(抒情)咏古抒怀。 1、 思古周瑜形态(年青、潇洒、志得意满)战绩(周瑜赤壁大败曹兵的英雄本色)。2. 抒怀: 多情(对国事的关心)如梦(不平的愤慨和无可奈何的对人生的感叹)。板书二 上片:写景1、赤壁 确立对象(人) 空间“西边” 时间“三围” 具体描绘(景)山(乱石穿空) 江(惊涛拍岸) 雄奇2、过渡 承上总结赤壁之最启下转入怀古下片:怀古思古周瑜 形态:年青、潇洒、志得意满战绩抒怀 多情 对国事的关心(一切不幸来自多情) 如梦 对人生的感叹小结1、 境界壮阔,气势豪迈2、 表现手法灵活,笔力雄健描写、议论、抒情、咏史溶为一体,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3、 突破格律以意为主 故垒是三国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遥想、这首词的主要特点:1、全词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赤壁壮景赤壁英雄想做英雄而不得的苦闷。2、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景中融注入深沿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把祖国江山写得那么壮丽雄伟,把古代风流人物写得那么英俊豪迈,都给人以振奋的力量)。3、想象丰富,笔力矫键,风格豪迈。当然,苏轼词的豪放,并不仅仅表现在激昂慷慨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方面,他还有不少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怀念的词。在怀念之中也不乏隐含着仕途坎坷的愤满,似乎在相互倾吐满腹的块垒和不平。作品分析3:江城子十年生死p24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麈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上片:对亡妻的怀念。(1)苦思苦念的内心世界。(2)生者凄凉,死者孤坟凄凉(夫妇挚爱的情感)下片:写与亡妻梦中相会。(1)夜梦还乡。(2)亡妻的仪态。(3)相思肠断这种怀念亲人朋友的词以水调歌头最为著名。这是他在密州的一次中秋之夜写的怀念弟弟苏辙的一首词。苏轼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词人,如他与其弟苏辙手足情深,两兄弟一生以道相勉,以情相慰,以文相知,诗词唱和。苏轼写的这首中秋词,就是这种人间真情的畅叙。这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离开朝迁,与苏辙分手,来到“寂寞山城”宕州,已经整整五年了,政治失意亲人远别,仰观中天明月,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乘醉挥毫写下了这首寄情抒怀的千古绝唱。作品分析4:水调歌头p2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板书一:上片:对月饮酒,发抒感慨1、把酒问月(问得痴情狂放,开启全词)(月的过去、现在)2、由明月想到月宫(一欲一恐)“出世”与“入世” (“坡仙”)3、酒后月下起舞 “何似在人间”(苏轼终是爱君、热爱人间生活)下片:对月怀人,发抒祝愿1、月照人(无眠)。无恨而有情2、人望月(月圆人不圆)。“人有难全”3、借月照心(良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板书二:上片:对月饮酒,由月及已。问月:自然而突兀(月的过去,月的现状)访月:一欲一恐,出世和入世 归 道教的影响 “坡仙”舞月:苏轼终是爱君下片:对月怀人,由已及人 怨月:无恨而有情(无理却有情) 慰月:“人有难全”共月:“但顾婵娟”小结:1、格调健康,富有理趣“古今” “人物”等齐观2、结构严谨,情感跌宕以月为线索,写出了月的各种姿态变化,创造出一种皎洁的意境。苏词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方特色。在苏轼现存的326首词中,已有相关数量的词如同这首水调歌头一样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作品分析5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p34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抛家傍路,思量却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此词咏杨花,以拟人化笔调,写思妇幽怀.上片写杨花之飞舞,下片写杨花之归宿,咏物拟人,浑然一体。作品分析6 定风波 “也无风雨也无睛”p29: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却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作品分析7浣溪沙28页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饅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生动描绘了农村风光与农事生活。板书:苏轼词的内容1、抒写政治怀抱和理想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2、 畅叙对亲人朋友的人间真情水江城子、十年生死两面三刀范水调歌头3、 以理超入词,似花非花(水龙吟)4、 大量写乡村题材浣溪沙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三、风格多样化。1、开山立派,自成一家,创豪放派。从本质上来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自如。2、随意境之变,呈多样风格如八声甘州“有清风万里卷潮来”之清秀跌宕;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之 幽洁空灵: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之幽怨缠绵;定风波 “也无风雨也无睛”之旷达超逸; “豪放风流,不可及也”词与曲子脱节,始于东坡。突破词律,提高词的文学价值。艺术上突破:1、开山立派,自成一家创豪放派2、 突破词律,提高词的文学价值苏轼诗苏轼的诗: 1、政治讽刺诗,如苏枝叹P159(针砭时弊,同情人民疾苦。(忧国爱民)“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对朝廷的揭露,对百姓同情)荔枝叹“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忧国爱民) (山村五绝) 2、写景咏物诗,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趣,诗中有哲理)3、题画诗。(诗情画意结合)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极善于观察和捕捉自然景物 千变万化的不同特征,以妙笔构成独特新颖的意象和境界)岸上绿竹红桃 三两枝 春江面暖水欢鸭 光 春早 江河边萎蒿芦芽 短 景水中美味河豚 欲上日晚 图说明,春江晚景是对惠崇的图作的题咏,着意刻画了初春晚景之美。图示分列了诗中所描绘的等物,通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