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江吐海 再造长江伟业(长江口整治规划).doc_第1页
吞江吐海 再造长江伟业(长江口整治规划).doc_第2页
吞江吐海 再造长江伟业(长江口整治规划).doc_第3页
吞江吐海 再造长江伟业(长江口整治规划).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吞江吐海 再造长江伟业解读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2008-04-17浩浩长江经过6000多公里的奔走,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它奔向大海的脚步。在最后近200公里的冲刺中,它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热情、吞江吐海的磅礴气势直奔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地域长江三角洲。千百年来,滔滔江水倾泻而下,把这里冲积成9000多平方公里的沃土,近一个多世纪来,东西方经济、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长江如一条巨龙,在河口,它,吞江吐海,看潮起潮落。在长江拥抱大海的地方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利部上报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长江口正是长江拥抱大海的地方。规划对长江口的描述是:“上起徐六泾,下迄口外50号灯标,全长约181.8公里。河段平面呈扇形,为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共有北支、北港、北槽、南槽四个入海通道。”长江口地区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该区域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和科学技术基础雄厚,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对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长江口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变,加上徐六泾人工节点的形成,以及沿岸护岸保滩工程和滩涂圈围工程的实施,河道宽度大幅度缩窄,岸线崩退得到初步控制,总体河势正逐步向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但由于长江口河道仍较宽阔、水下暗沙众多、水流动力条件复杂,河道冲淤多变,河道存在的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长江口除历年兴建的海塘及护岸保滩工程、洲滩圈围工程和南港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外,河道基本处于自然演变状态。1998、1999年大水后,白茆沙河段南水道的发展,使得白茆沙头的冲刷后退,扁担沙的切滩和新通道的形成发展,南北港分流口的持续后退,新宝山水道上口的淤浅,北支河道的不断淤积萎缩,均严重威胁到沿岸重要国民经济设施的安全运行和南港北槽深水航道的稳定。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长江口的航运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江干流货运量将进一步增长,从长远来看,必将对长江口航道条件的改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受河势变化的影响,目前长江口航道存在的航槽不稳、北港和南槽拦门沙水深不足等诸多问题,日益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制约因素。出现的这些情况都迫切要求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的基础上,结合河势控制和滩涂圈围工程的实施,进一步稳定和改善长江口的航道条件,分阶段地使深水航道向上游延伸,以便更好地支撑和促进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淡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不断恶化。长江口近岸水域的水质污染、北支咸潮的倒灌及南支咸潮的上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支咸潮倒灌南支程度的加重,已严重影响到上海市和沿江太仓、启东、海门等地区淡水资源的利用。四是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河势稳定、湿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长江口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也日益迫切。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断圈围,目前长江口3米以上的高滩大都已经圈围,今后中、低滩涂资源的圈围利用,不仅与河势的稳定关系密切,而且与湿地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根据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妥善处理好滩涂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利用与适度开发。五是岸线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岸线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六是部分堤段未达到防洪(潮)规划标准,部分岸段崩岸仍较为剧烈,与长江口地区的经济地位不相适应。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重要部署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长江口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占比重不断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岸的重要基础设施密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与局部河势不稳、水环境恶化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河势稳定、淡水资源利用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在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指导下,加快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步伐,对长江口地区经济乃至全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四新”打造未来长江口长江口河道宽阔、洲滩众多、水流动力条件复杂,河道冲淤多变。近几十年来,我国有关规划设计、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对长江口进行了多学科的系统研究。1997年,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了长江口综合开发整治规划要点报告(1997年),该报告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审查,并上报原国家计委。1998年1月,长江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虽然近几十年来长江口的规划与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由于1998年和1999年两次长江大洪水后,长江口的河势出现了较大调整和变化。原有规划已不能适应长江口自然条件的变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许多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加快长江口的治理开发,加强长江口管理,统筹协调防洪、供水、航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对长江口综合开发整治规划要点报告(1997年)进行修订非常必要。为此,自2001年12月开始,水利部安排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对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采用新思路、新资料、新技术、新方式,在以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河势出现的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补充提出了长江口岸线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意见和非工程措施规划;深化了河势控制规划、南北支综合整治规划、航道规划、淡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湿地保护与滩涂开发利用规划、防洪(潮)及水利排灌规划等,规划成果可为促进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本依据。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认真分析长江口演变规律和总结治理开发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正确处理长江口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稳定河势为重点,维护深水航道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和岸线资源,保障防洪(潮)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河口河道的管理,促进长江口地区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新资料针对规划研究工作的需要,长江水利委员会分别于2002年3月和9月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长江口水、沙、盐、水质同步水文测验,并进行了河道地形测量;系统收集了长江口地区社会经济基本资料及各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开展了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从而较系统地掌握了长江口地区最新的社会经济、水文泥沙、河道地形、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现状等基础资料。新技术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澄通河段和长江口的河道演变及其动力因素的分析研究;采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9个数学模型,对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前后的流场、泥沙输移、盐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河工模型,对整治工程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风暴潮增水数学模型,对长江口风暴潮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卫星遥感、遥测技术,对长江口河道及滩涂演变、湿地环境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长江口规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长江口风暴潮特性、三峡和南水北调等工程对长江口影响、长江口卫星遥感综合解译、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北支咸潮倒灌控制工程及南支水源地建设等专题研究,全面提升了规划工作的技术含量和研究水平。新方式采取开放形式开展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上海市水务局、江苏省水利厅,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组织多家勘测设计、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协同开展规划修订工作;在规划研究过程中,多次征求江苏省和上海市的意见,并在规划中认真研究考虑,为规划的修订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河势控制是规划的重中之重沧海桑田。长江口从1842年以前的南北支一级分汊、二口入海的格局,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平面呈扇型的三级分汊、四口入海。1915年的南、北支的分流比是41,现在北支萎缩,北支向南支倒灌,口门地区沙洲岛屿发生变化,河道变迁一直没有停息过。三级分汊,即第一级崇明岛分长江为南北两支;第二级由长兴岛、横沙分南支为南北港,第三级由九段沙分南港为南北槽。故长江河口形成北支、北港、南港北槽和南槽四个入海通道,其中南港北槽为上海港的主要入海航道的总体河势格局。“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是长江口沧桑巨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河势控制成为规划的重中之重。河势控制总体规划是控制长江口河道平面形态、主流线走向和主要汊道分流形势的规划。河势控制总体规划是指导各河段整治工程规划的基础。长江口南支主槽多偏靠南岸,靠南岸的汊道的稳定性也高于靠北岸的汊道,且大型的厂矿企业、主要的国民经济设施均位于南岸。因此,长江口的总体河势格局应与这一基本形势相适应,即近期维持南支主槽靠南岸,南港为主汊,入海深水航道通畅的河势格局。远景根据航运发展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河道整治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使北港形成主流稳定、能乘潮通航3万5万吨级海轮,使南槽达到乘潮通过1万2万吨级海轮的通航标准,同时具备开发南汇边滩岸线的河势条件。河势控制总体规划包括治导线规划、河道整治工程规划、滩涂圈围规划及护岸保滩工程规划等。在河势控制总体规划的统领下,规划还针对南、北支进行综合整治规划,并制定了航道规划、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防洪潮及水利排灌规划。规划还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见、非工程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期实施意见等。其中,长江口南支河道整治工程的目标为:稳定节点,保持长江口三级分汊的基本格局;控制分流口,稳定分流通道;固定暗沙,防止主槽的大幅摆动;控制中水期、洪水期落潮主流流向,缩窄河宽,加快落潮流速。北支综合整治目标为:减轻或消除北支水沙盐倒灌南支,为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减缓北支淤积萎缩速率,维持北支的引排水功能,并为远期进一步整治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北支通航条件,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整治,合理开发北支滩涂资源,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迫切需求。航道规划中,根据航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未来货运量的预测和航道通过能力测算,确定了各河段航道功能定位及航道规划标准,并明确提出了航道规划近、远期目标及建设标准。航道治理近期工程是对白茆沙河段进行整治,通过工程措施,控制沙体漫滩水流及其切滩作用,缩窄河床过水面积,稳定白茆沙体,以利形成完整的白茆沙心滩。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规划根据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淡水资源需求预测,提出了水量平衡分析及水源地建设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滩涂演变,提出了湿地保护要求及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原则、总体规模和分期实施安排意见等。根据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岸线开发利用功能分区及岸线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防洪潮及水利排灌规划,主要明确了防洪潮标准及堤防等级、防洪潮工程规划及规划实施意见等;根据排灌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排灌标准、排灌能力,提出了排灌规划意见等。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规划根据生态环境特征及演变趋势,明确了保护原则,提出了以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为主的保护目标,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即通过加强对长江口水生生态、湿地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减少、降低人类活动对长江口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工程措施规划中,针对长江口综合整治要求,提出了水利信息化规划、水文站网及监测规划等非工程措施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指出,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在规划方案的比选论证中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进行河势控制、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划时除考虑了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将区域生态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