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提纲.doc_第1页
思修复习提纲.doc_第2页
思修复习提纲.doc_第3页
思修复习提纲.doc_第4页
思修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一 二 三 四章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2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大胆实践3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终身4四、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5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科技文化、国际环境、发展任务7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重要意义12理论创新、战略任务;思想基础,精神纽带;成长成才指针二、科学内涵15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补充内容:1、大学的内涵: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大学的根本职责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 2、一流大学学生的特点基础特别扎实学习特别勤奋目标十分明确 为人比较低调3、以勤奋赢得尊重是大学生的本分。4、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5、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理想信念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12、理想的特征:实现的可能性、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超越性3、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2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23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234、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235、理想信念的一般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4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指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262、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283、为什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为全社会所广泛接受的共同理想。形成:共同理想汇聚了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理想,保证了全体人民能够在政治上、信仰上、精神上团结一致,面对和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并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成就:六十年来,坚持这个理想,中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4、如何树立?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如何立志:高远、做大事、躬行322、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逆境知识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35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363、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需要克服两种偏向:一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一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374、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 爱国主义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祖国:是人类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共同体。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的、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概念。3、特征: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P40)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p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p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p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p 爱自己的国家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42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43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P45)劳动者: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建设者:包括全体劳动者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者,民族、国家的形式并未过时,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基础。树立三种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P49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52古代+近现代,一个立足+三个反映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P522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依托。3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534、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它方面的创新。意义535、如何弘扬?推动各方面创新、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561、如何做?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562、如何维护国家利益?56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民族团结:理论、实践、反分裂57补充内容:1、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爱国”之本是爱人 “爱国”不等于“爱政府” “爱”不等于恭维 慎用“卖国”标签爱国必须保障人权结论:完善中国的制度,解决我们的问题,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才是真爱国,否则就是假爱国。 2、国家尊严与爱国:国民有尊严,国家才有尊严3、大学生应该如何爱国?p 刻苦学习,成长成才p 独立思考,理性爱国p 平民意识,精英思想第三章人生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P63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P63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65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64 2、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653、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654、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P665、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P676、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7、反对错误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P70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P70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 不正当、不合法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P71 8、为什么要反对?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价值: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P722、价值观: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P72 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P73 4、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P74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P735、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74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6、人生价值标准是衡量和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依据和尺度。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P757、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75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8、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个人条件: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提高能力,增强本领;立足现实,坚守岗位;自强不息9、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P79 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2、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80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心理健康知识合理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824、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 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6、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补充内容: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具有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情绪健康。意志健全。意志行为的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人格完整。所思、所想、所做协调一致自我评价正确。接纳自己,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平等相处,团结协作适应能力强。积极面对现实,自觉调整自我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精力充沛、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勇于创新2、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 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心底无私天地宽,坦率,信任、尊重,以诚相待,热情大方 ,积极主动 男女有别 ,举止得体 分清友谊与爱情 多在集体活动中交往 3、如何面对社会的阴暗面? 人无完人,社会也是如此。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着的两面 看到社会中不尽人意的一面,找到变革社会的切入点。养成观察、分析社会的好习惯,对问题不停留在抱怨的层次上,而是依靠党和政府、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推动社会 进步。 多与乐 观向上的人交往,主动接受积极信息,抵制假、恶、丑;多看读党报等社会主流媒体和一些真理性的书籍,更好地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定地做 推进社会进步的促进派! 不要什么事情都较劲,不要太追求完美,多和大自然接触,不要耿耿于怀,不同流合污。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P90)2、按照规则做事,就会有所得。3、马克思主义论道德起源三大前提: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创造了主体对道德的需要、创造了道德发展的动力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人的生产实践。归根结底,道德是人实践活动的结果 。4、 道德起源的过程:生存衣食住生产劳动劳动成果(利益)分配冲突武力、风俗习惯/规则道德法律5、 道德的一般本质:91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性质,决定性质;利益,决定规范;阶级,带有阶级;变化,引起变化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所具有的与法律、政治、科学文化等其它意识形态相区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非强制性、内化6、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P91)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P9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7、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2 “5个影响+1个工具”影响经济基础、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生产力、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影响人、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在阶级社会)8、道德的功能与作用密切相关,功能是一种潜在的作用,作用是实现了的或现实化的功能。9、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发展的。9310、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3日益+1尺度”。作用日益重要、调控范围日益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日益丰富科学合理、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1、看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视角: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服务现实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人群关系:集体主义人人关系:仁爱、谦敬、自我关系:言行一致、精神境界、道德践履3、看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态度和方法: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99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才能抑制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那些非道德因素的膨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1023、 原则:集体主义105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4、 集体主义三个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1065、 共产主义道德的表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076、 荣辱观: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1087、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132、大学生从三个环节入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思想上和心理上道德认同,行为上道德选择,实践中道德规范1133、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114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4、大学生与诚信道德115n 内涵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n 意义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5、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1166、个人品德的作用:推动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实现自我完善1167、提高修养自觉性的要求:动机、坚持、评价1178、方法117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补充内容:1、忘掉自己,你就会变得勇敢!关怀别人,你就会赢得尊重!五 六 七 八章复习提纲 第五章 公共秩序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P1212、公共秩序P1223、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1234、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25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n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n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4、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实践、小节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n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1、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2、治安管理处罚法立法目的、基本原则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4、处罚程序、执法监督5、集会、游行、示威、集会游行示威法6、集会游行示威法立法目的、基本原则、申请和许可、举行7、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基本原则8、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目的、基本原则9、交通事故处理规则、7种严重违法行为10、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立法目的、基本原则补充: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产生条件、表现形式、调整范围、作用机制、内容第六章 职业、家庭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1、职业、职业道德、职业活动中的法律、二者关系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483、劳动法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法定权利与义务、劳动争议处理法定途径4、公务员法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法定权利与义务、人事争议处理法定途径5、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156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1、择业、创业、择业观、创业观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1、爱情、基本要素、恋爱道德、大学生的恋爱2、婚姻、家庭、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3、结婚、结婚的必备条件、禁止条件、无效婚姻4、家庭关系、离婚、离婚原则、方式、过错损害赔偿、保护军婚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1、法律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环节4、立法权限与程序5、法律执行内涵、行政执法主体6、法律适用7、依法治国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党的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