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汉书核心词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后汉书核心词研究姓名:施真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黄树先20090425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汉魏六朝时期是汉语发展变化的转折时期,语?正经历着从上古到中古汉语过渡过程中新旧交替的变化。 后汉书作为该时期的重要文献,内容丰富广泛,含有大量体现该时期时代特征的语?信息,反映了 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词汇面貌。我们对后汉书的研究,选择以核心词作为切入点,从核心词的角度来看后汉书词汇的概貌,看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趋势。我们以斯瓦德什M.Swadesh的百词表为依据,运用语义场理论,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统计分析、计算机辅助研究等方法,对后汉书中的一百核心词进行了穷尽式搜索和昀基本的分析,整理了同一概念的早期形式及其它们在语义、语用、语法等方面的发展演变并做出相应的解释。此项研究较大地丰富了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为专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核心词的研究提供了新参考。 全文共 27 万字,由八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研究了核心词中的代词、副词、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中名词和动词占这部分的绝大多数。我们将名词、动词都大致分为四个大类,名词包括生物类名词、表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词、自然现象及物质名词、颜色词,动词包括饮食行为、认知行为、行走起居及其它。第八章结语,概括总结了后汉书核心词特点及其语?状况,研究表明后汉书中语义场的结构虽不断简化,仍体现出语义分割较细的特点;代表词发生变化和更替的速度不一、模式不同;同一语义场内成员连用现象普遍;语义场和语义场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也指出了研究中的创新点、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1首次运用百词表从核心词的角度对后汉书进行研究,丰富了后汉书词汇研究的成果,同时也为专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对后汉书中核心词进行了相对穷尽的描写分析,并进行了词类、语义、差市性特征等方面的分类论列,首次勾勒了后汉书核心词的面貌。 3有针对性地对某些核心词如“羽”、“月”、“腹”、“咬”等,进行了历时层面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的探索,揭示了其递嬗演变的情况,充实了现有的相关研究结论。 4提出了一些我们新的想法,如关于“树” 、 “木”之间, “木”是否有指高大的树的倾向;在核心词“日”中,分析了“大明” 、 “太阳”构词方式一样,而“太阳”却一直沿用至今的原因;对核心词“游”的再认识,认为“游”是汉语核心词有着社会历史和语源上的双重证据;在核心词“坐”中,古今坐姿的变化,并未使“坐”本身的词义发生演变,而是导致了“坐”语义场的变化等。这些新的想法可能会昭示一些问题。关键词: 后汉书 核心词百词表语义场I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Han, Wei and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wa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Chinese period, the language is undergoing a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Primitive Age to the Mediaeval Age of China. As an important document of that period, Houhanshu was rich and extensive in content, and contains a lot of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of Chinese, reflecting the Han, Wei and the Six Dynasties vocabulary. We choose the Kernel Word as an entry point to study Houhanshu, to summarize the vocabulary of Houhanshu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Kernel Word, as well as the trends of medieval Chinese vocabulary. We analysis the 100 kernel words in Houhanshu based on Swadeshs Hundred Words List, using semantic scene theory, supplemented with concurrent and diachronic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mputer-assisted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exhaustive search and basic analysis, we compiled the early forms of the same concepts, depi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ir semantics, pragmatics, grammar, etcand made the corresponding interpretation. The study has greatly enriches the medieval Chinese vocabulary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matic studies of Kernel Word, as well as a new referenceThe full text of 270,000 words, consists of eight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Overview, which has given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Kernel Word research situation, described the Houhanshu vocabulary study outline,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materials and research methodsThe second chapter to the seventh chapter have studied the pronoun, the adverb, the numeral, the noun, the verb, the adjective of the Kernel Word in Houhanshu separatelyNouns and verbs account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his part. We divide nouns into five broad categories: biological category term, an integral part of organisms, natural phenomena, material terms and color words. While verbs includes dietary behavior, cognitive behavior, movement and daily rest and othersThe last chapter is conclusion and has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tuation of the Kernel Word in Houhanshu.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the Kernel Word in Houhanshu still reflect a small semantic partition despite simplifica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semantic field. The representative words changed in various speeds and modes. The members of the same semantic field often appeared joint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 fields is clos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rt also points out the innovation point, theII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shortcomings and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Following are the main innovation pointes in this article:1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carry out research of Houhanshu from the Kernel Word perspective using Hundred Words List, which enriches the Houhanshu vocabulary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matic studies of the Kernel Word2 Describes the Kernel Word in Houhanshu in a relatively exhaustive analysis, makes classification and illustration covering part of speech, semantics,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etc. and first outlines the outlook of the Kernel Word in Houhanshu3 Targeted to certain kernel words such as feather, moon, belly, bite and so on, carries out diachronic exploration, reveals their delivery evolutions, enrich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4 We 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such as: About the kernel word tree, Whether Mu has the tendency to refer to the tall trees in terms of Shu and Mu; About the word sun, we analyze the reason why “Taiyang” has been used until now, but “Daming” which has the same way of construction with “Taiyang” has disappeared for a long time;About the kernel word swim, we think that “You” is not the same with “Youyong”, and takes”swim” as an obvious kernel word which has dual characters in historic and etymologic significance; About the kernel word sit, though refers to a posture that differes in ancient time and modern days, did not change the meaning of itself, but changes in semantic field. These new ideas may show some problemsKey words: Houhanshu the Kernel Word Swadeshs Hundred Words ListSemantic field IV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图目录 图 4-1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一”的成员关系图. - 43 - 图 4-2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二”的成员关系图 - 46 - 图 5-1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女”的成员关系图 - 51 - 图 5-2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男”的成员关系图 - 57 - 图 5-3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人”的成员关系图 - 62 - 图 5-4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鱼”的成员关系图 - 66 - 图 5-5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鸟”的成员关系图 - 68 - 图 5-6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狗”的成员关系图 - 71 - 图 5-7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树”的成员关系图 - 74 - 图 5-8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果”的成员关系图 - 78 - 图 5-9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叶”的成员关系图 - 81 - 图 5-10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根”的成员关系图. - 82 - 图 5-11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皮”的成员关系图. - 84 - 图 5-12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肉”的成员关系图. - 88 - 图 5-13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骨”的成员关系图. - 92 - 图 5-14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毛”的成员关系图- 103 - 图 5-15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头”的成员关系图- 107 - 图 5-16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目”的成员关系图- 111 - 图 5-17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脚”的成员关系图- 120 - 图 5-18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手”的成员关系图- 124 - 图 5-19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胸”的成员关系图- 132 - 图 5-20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日”的成员关系图- 139 - 图 5-21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月”的成员关系图- 142 - 图 5-22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雨”的成员关系图- 149 - 图 5-23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石”的成员关系图- 151 -X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图 5-24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地”的成员关系图- 154 - 图 5-25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的成员关系图- 157 - 图 5-26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火”的成员关系图- 159 - 图 5-27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灰”的成员关系图- 162 - 图 5-28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路”的成员关系图- 163 - 图 5-29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山”的成员关系图- 167 - 图 6-1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喝”的成员关系图. - 184 - 图 6-2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吃”的成员关系图. - 188 - 图 6-3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咬”的成员关系图. - 191 - 图 6-4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看”的成员关系图. - 194 - 图 6-5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知”的成员关系图. - 200 - 图 6-6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飞”的成员关系图. - 210 - 图 6-7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走”的成员关系图. - 212 - 图 6-8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坐”的成员关系图. - 222 - 图 6-9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立”的成员关系图. - 224 - 图 6-10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死”的成员关系图- 226 - 图 6-11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杀”的成员关系图- 230 - 图 6-12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给”的成员关系图- 233 - 图 7-1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多”的成员关系图. - 243 - 图 7-2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大”的成员关系图. - 246 - 图 7-3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长”的成员关系图. - 252 - 图 7-4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小”的成员关系图. - 256 - 图 7-5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热”的成员关系图. - 259 - 图 7-6 后汉书中核心概念“好”的成员关系图. - 264 -XII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表目录 表格 2-1 “我”“吾”在左传 、后汉书和世说新语中辞格使用频度统计- 13 -?表格 3-1 后汉书“不”语义场成员分类说明 - 36 -?表格 5-1 后汉书“树”、“木”各义项使用频度统计 - 75 -?表格 5-2 后汉书“果”、“种”、“实”使用频度统计 - 78 -?表格 5-3 后汉书“根”、“本”、“柢”、“株”各义项使用频度统计 - 82 -?表格 5-4 后汉书“皮”、“肤”搭配使用情况对比. - 85 -?表格 5-5 后汉书“肉”、“肌”搭配使用情况对比. - 88 -?表格 5-6 后汉书“脂”、“膏”搭配使用情况对比. - 95 -?表格 5-7 后汉书“羽”语义场成员使用频度统计. - 99 -?表格 5-8 “羽”、“毛”在近代部分代表文献使用频度统计. - 101 -?表格 5-9 后汉书“口”各义项使用频度统计. - 114 -?表格 5-10 “舌头”一词在近代部分代表文献使用频度统计- 118 -?表格 5-11 后汉书“脚”、“足”各义项使用频度统计- 121 -?表格 5-12 后汉书“颈”语义场成员使用频度统计 - 129 -?表格 5-13 内脏名词引申义数量统计 - 136 -?表格 6-1 魏晋至近代文献中“?”、“噬”、“咬?”的使用频度统计- 192 -?表格 6-2 后汉书中说类词连用情况整理. - 204 -?表格 6-3 后汉书“睡”语义场成员使用频度统计- 218 -?表格 6-4 后汉书“烧”语义场成员使用频度统计- 239 -XIII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 论 1.1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概述 1.1.1 选择后汉书核心词研究的缘由 语?中昀核心的这一类词,不同的学者有不 同的说法:黎锦熙先生称之为基本语词,王力先生称之为基本词汇,符淮青、汪维辉等称为常用词,而郑张尚芳、黄布凡、陈保亚、黄树先等则称为核心词。核心词的外延比基本词还要小,是指“基本词汇”中昀核心的那一部分词。核心词所 表达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不会由于民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是日常使用昀多的概念,如表示称代、人的身体部 位、生物体及其组成、自然现象、颜色、低位数字以及简单的状弁、动作等。核心词是语?中昀稳定的,其构词能力也是昀强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词都有较为稳定的语音形式和较为准确的含义。核心词是语?的核心和基础,核心词的发展和 变化往往和语?内部的深层变化密切相关,从核心词的角度来观察词汇系统,往往能发现一些影响词汇系统的内在机制。 我们选择从核心词的角度来做汉语史的研究,主要以斯瓦德什W.Swadesh的百词表为依据。虽然语?学界,对其运用语? 年代学方法,根据核心词在发展中留下来的百分比来考察语?发展和亲属关系的研究方法,尚有争议 。但毋庸置疑,核心词表能反映一种语?或一个语群的来历,是 受外部影响昀小,昀能体现语?内部发展规律的词。这是因为百词表选词严格、国际通用, 百词表是在斯瓦德什的二百词表的基础上编定的,它是一个国际通行的词表。然而百词表毕竟主要是以印欧语系为基础编定的,有些地方不一定符合汉语的实际,因此除以百词表为依据外,还参考昀近国内学者根据汉 语及汉藏语情况制订的核心词表,主要是郑张尚芳 1995年在讨论词汇比较的时候提出的原始华澳语三百核心词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 100个昀核心的词 ,以及黄布凡 1997年提出的藏缅语 300核心词词表后增加到 360个,根据这些词表再加上我们自己对汉语核心词的理解,对百词表有所调整 。 随着对汉语核心词的重视,不少学者?始用 百词表来进行的研究。蒋绍愚/.sk历史语?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 363页 具体调整情况为:3位“我们”取消,27位“茎皮”和 28 位“皮肤”合一,46 位的“脚”和 47 位的“膝”合并,77位“石头”和 78位“沙子”合一,这样看来,100词实际上已经被我们调整成 96个词。-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先生在谈词汇系统的两次分类时就用了这个词表;汪维辉先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中有很多是关于百词表中的一些词;黄树先师以及他的学生也运用百词表对汉语史及民族语文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黄树先师在研究中逐步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核心词研究方法:“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探讨核心词的构成、来源、早期形式等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如说“幼小”、说“稻”、说“膝”、说“手”、说“爪”、汉语核心词“足”研究、汉语核心词“我”研究、汉语核心词“畀”研究等,为汉语核心词研究、汉藏比较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弟子汤勤曾对“头、耳、眼、鼻、口”五个身体词进行研究,黎李红曾对“肉、血、骨、油脂”四个核心词进行研究,刘曦曾对论衡中的核心词进行研究,郑春兰深入研究了甲骨文中的核心词,吴宝安细致探讨了西汉时期核心词,龙丹全面考察了魏晋时期的核心词,陈孝玲、胡晓东则分别对壮侗语、苗瑶语进行了梳理探索。这些研究中除刘曦专对论衡中的核心词进行研究外,多是百词表中的单字研究及断代研究;目前核心词中的专书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将进行的后汉书核心词研究即是专门的专书研究。 关于核心词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核心词研究的意义,在师姐吴宝安的西汉核心词研究 、龙丹的魏晋核心词研究中已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们将不再展?说明。 同时专书研究也是很有其必要的。1983 年在山西太原召?的全国语?学科规划会议上,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等语?学界前 辈和广大学者就指出,在汉语史研究方面,要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进行,每个时代要选择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深入研究,通过这样扎扎实实的研究,把汉语的历史面貌逐步地?清楚,汉语史研究必须根据各个时期的语?现象来探求整个汉语在各个时 期的特点,因而各个时期的专书研究就成为必不可缺的保证,只有将各个专书的语?现象?清楚了,才能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面貌有比较具体的了解。 后汉书作为汉语从上古末期向中古过渡的一部重要文献,内容丰富广泛,含有大量体现该时期时代特征的语?信息,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词汇面貌。考察后汉书的 词汇问题,对于揭示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观测汉语词汇的演变轨迹,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我们正在?始的后汉书核心词研究,就是专书词义系统的研究,是依据百词表对后汉书中的 100 个核心词进行爬梳和整理。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后汉书这一本书,而是为核心词研究提供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材料和证据。通过专书核心词的具体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总结出具体一本书中的核心词,而且可以通过多部相关文献的比较,对核心词在某一时期中的特点、出现情况以及影响核心词变化的因素等-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问题有详细的了解,以便找寻词汇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因此,专书研究应当视为古汉语核心词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在专书研究基础上产生的断代研究则应是古汉语核心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汉语史核心词研究的理想模式应建立在专书?断代?通史的充分研究基础上。 1.1.2 范晔和后汉书 范晔公元 398?445 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人,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他的家庭世代为官,祖父范宁为晋豫章太守,曾给谷梁传作注,以经学名于时;父亲范泰任晋御史中丞、南朝宋侍中,死后追封车骑将军。范晔为范泰第四子,自小“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因过继给堂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侯,他十七岁起步入仕途,历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曾经掌管军禁,参与机要。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 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 书为一家之作”,?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 公元445 年,因参预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之事,以谋反之罪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所撰的后汉书,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 25年,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记载了东汉 196年的历史,是研究东汉的重要正史。在范晔后汉书之前,有关东汉的史书已有很多,清代学者王先谦的统计是八家共二十余种。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并参考了汉至六朝以来的各种相关资料,删繁补缺,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范晔后汉书由本纪、列传、志三部分组成。其中十纪、八十列传成于范晔之手,唐章开太子李贤等作注;志的部分,未及完成一说是因范晔被诛无法完成,另一说是范晔将志的撰述托于谢俨,南朝梁时刘昭取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 ,加以注释增补,附于范书之后以相配合,但当时纪传仍往往单独流传,直到北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 1022 年,经孙?的建议,才将范书和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重新校勘合刻 。今本后汉书通行本即中华书局校勘本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和司马彪所撰的续汉书的三十卷志,共一百二十卷。 引自宋书?范晔传 即律历、仪礼、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八志。 见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范晔汉志条”。-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1.3 后汉书的语料特点 后汉书的语料价值是至为珍贵的,基本上反应了东汉六朝的语?实际。首先来看一下后汉书语料的时代属性。史书语料年代的判定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应该根据史书作者的生存年代确定,还是应该根据史书所记载内容的年代来确定呢?方一新等学者对此做过较深入的研究。下面引用六朝史书与汉语词汇研究2000:147一文中的一段来作参考: 我们认为,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出发,史书中的材料应该分为两大类,即原始资料和其他资料。它们作为语料的年代是有区别的。史书中的原始资料,是指正文中原文引录的当朝文献它们虽然也还有史书作者加工润饰、以意剪裁的可能性,但原则上应认定为当朝人的作品。把这部分资料一概当作史书成书时代的资料来对待,当有不妥。原始资料以外的部分都属于其他资料,包括记事和记言两大类。史书中的叙事评赞语属于记事成分。作者在记叙史实时肯定参考、采用了许多前代史料,但是这种参考、采用绝非照抄照搬,而是经过一定的整理沙汰、修改加工后才写入史书的,理应看作是史书作者年代的语料。史书中的人物对话和言论属于记言成分。这部分内容的语言相对浅显,靠近生活,很难排除作者增删改易乃至再创作的可能性。记言部分内容从原则上讲应该视同为史书作者年代的语料。在未作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就把记言或记事材料当作史书所记载年代的语料来使用,是值得商讨的。 这些看法对我有很大启发,我们认为史书的语料时代要根据史书的具体编写情况,以及史书的语料类型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下面来看看后汉书语料的类型特征,史书尤其是正史,内容十分丰富,社会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及,加上史书撰写的滞后性,史书可在纵横两方面涵括这个时期的语?特征。后汉书的语料可以分为以下 8 种类型:1奏疏、文书;2诏令、手敕;3信札;4诗赋;5谣谚;6人物对话;7史家述语;8论赞。其中1234属于原始材料,应视为东汉语料。如:桓谭传中的陈时政疏和?图谶疏 ,冯衍传中的说廉丹书、说鲍永书和显志赋等。56以及78中的一部分,情况昀为复杂,有的可能是实录谣谚、人物对话 ,那就应视为东汉语料;有的内容为转引、转载,甚至再创作,难免有改易的成分,其时代属性要作具体分析。78中的一部分可能是范晔抄袭华峤、谢承、袁宏等人后汉书 ,那就应看作是魏晋语料;如果是范晔新作,那么就是刘宋语料。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后汉书的成书过程,- 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作一个大致的推断。范晔后汉书是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群书,斟酌去取, “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唐人刘知己史通说: “宋宣城太守范晔,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繁补略,作后汉书。”可见,范晔除了直接继承以外,也有所创新。 关于后汉书语料年代的具体确认,目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把后汉书当作东汉语料使用,认为范晔虽为南朝宋人,但后汉书所反应的史实和所采用的原始材料都是东汉时期的,且范晔本人去上古时期未远,后汉书的语?与上古汉语应该是比较接近的。朱庆之等学者 1992:59认为应该以作者的写作时间为依据,提出:“例如范晔后汉书,尽管研究表明它是以东观汉记为主同时博采十八家后汉书编撰而成,其中还收录了许多东汉人的奏疏、文章,但我们仍以其为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期的文献。道理很简单,因为古人为编书而抄书并不着意保持原材料的原貌。”方一新、王云路先生2000:148认为“除了原始资料外,后汉书 宋书原则上应分别视为刘宋、萧梁语料。”鲁国尧先生在“隶书”辨一文中列举用例时,则将后汉书所载的诏疏文赋特列其主名,与范晔的语?相区别,“以示其语?的时代性” 。杨小平先生2004:20在后汉书语?研究中认为:“后汉书所采用的原始材料,都是东汉时期的,根据其语言多与魏晋时期的语言用例例同,语法、词汇、语音等多与魏晋同时期的语料同,我们仍把它大部分看为公元五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汪维辉先生2000:19曾指出“史书语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需要作具体分析。 ”我们以为语?现象是连续的渐变的,不以改朝换代而变市,也不宜以今人的汉语史分期去生硬地分割,书是人写的,其语料所代表的时代自然与作者同进,但材料是前人的,虽然材料经作者整合不无变化,但其间仍有沿袭的成分。考虑到后汉书的语料类型及对后汉书成书过程的回顾,再结合下面我们对后汉书中一百核心词使用情况的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后汉书的语料不仅应属于东汉,而是反应了汉魏六朝这一时段的语?面貌。 所以对后汉书语料的研究,既是专书语?研究, 也是断代语?研究,似乎把它看成断代语?研究,更为稳妥一些。 1.1.4 后汉书的研究现状及其核心词的研究价值 在“四史”中,人们对史记汉书研究较多,而对后汉书三国志引自宋书?范晔传 范晔后汉书中的志,是南朝梁时刘昭取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加以注释增补后附于范书以相配合的,虽然作者并非一人,考虑到仍然是魏晋时期的语料,和后汉书的语料年代并不冲突,同时志中的五行志、礼仪志等涉及的生活中昀基本的语词多与核心词相关,所以我们仍把八志也作为研究的对象。- 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研究较少, 后汉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上古汉语末期向中古汉语转化时的语?情况,对后汉书进行语?研究,可以帮助我 们进一步?清出于过渡时期的语?实际。 方一新、王云路先生在六朝史书与汉语词汇研究2000:143一文中指出: “首先,唐以前古籍散失严重,而五部史书三国志 后汉书 宋书 南齐书 魏书以其正史的特殊地位得以基本完整的保存下来,无论是从材料的真实性上看,还是从篇幅数量上看,在同时期的中土文献中都是罕有其俦的,值得充分重视。其次五部史书中收录了大量的诏令、奏疏、信札、文章,保存了许多民谣传语,更有浅显的对话,生动的叙事,其中不乏方俗口语词。利用这些门类齐全、风格多样的材料,可以探寻汉魏六朝词汇特别是口语词汇的基本面貌和演变规律,具有其他类别作品无法替代的研究价值。”余让尧先生在宋书词语札记1993一文中也指出“通过这一时期的文献,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点,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和先秦两汉、隋唐宋明语言之间的同异,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无疑会有重大的意义”。 汉魏六朝之际朝代更迭、政治分化、思想活跃、交际频繁,是社会动荡变革昀为突出的时期,也是语?演变昀显著的时期。 所以对后汉书加以专门研究,是一件很有必要的工作。 后汉书问世后,南朝梁刘昭搜集各种相关材料补注范晔后汉书及司马彪续汉书,唐李贤后汉书注出后,刘昭注逐渐散失,只有续汉书八志三十卷注尚存,刘昭不仅对原书未作注的部分加以补注,而且对本注加以注释,在保存史料、阐明史义方面有一定贡献。唐李贤对后汉书的本纪列传作了注, 后汉书注是在他从立为太子到废为庶人期间做的。对后汉书李贤注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就目前来看,唐代对于后汉书的研究并不很多,我们所知的私人著述极少。清代研究后汉书的学者较多,主要有沈铭彝后汉书注又补一卷,侯康后汉书注补续一卷,钱大昭后汉书辨疑一卷,赵翼廿二史札记,李慈铭越缦堂读史札记,洪亮吉四史发伏十卷,周寿昌后汉书补正八卷,沈钦韩后汉书疏证 ,李聿修后汉书儒林传补二卷,姚之?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何若瑶后汉书注考证等。尤为一提的是惠栋后汉书补注,共二十四卷,惠栋是清代研究后汉书较为突出的学者,他的后汉书补注超过了前人,对后人启发较大;另有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 ,这本书是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而写成的一部昀完备的注释,代 表了清代学者研究后汉书的昀高水平,该书引用了刘昭、惠栋、沈铭彝、侯康、钱大昭、赵翼、洪亮吉、沈钦韩、- 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周寿昌等人的看法。此外,王鸣盛有十七史商榷,其中有对后汉书的研究部分。清代学者对后汉书的研究,对后汉书有较大贡献,释疑补缺,解决了很多问题。近现代对后汉书的研究,我们在中国期刊网、论文索引上可以检索到大量的文章和论文。具体而?,关于后汉书的研究,大概可分为以下三类: 1.史学类和文学类的作品,研究后汉书的史学价值和文学特色。如陈千钧论范晔后汉书的巨大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982,李启谦后汉书与三国志1983,刘隆有试论范晔的史学思想1984,陶家康后汉书管见1994,李传书后汉书中所反映的吏治思想1994,易孟醇后汉书的“正一代得失”1994,史叔体大思精的后汉书1995,葛剑雄永恒的矛盾:追求和现实之间?读后汉书?党锢列传 1995,汪波后汉书与羌族史研究 1996,任士英后汉书记顺帝梁皇后享年勘误1996,夏祖恩漫谈后汉书的史学特色1997,王春淑范晔后汉书序论赞评析1998,冯家鸿关于后汉书及后汉历史的评述1999,彭利辉范晔后汉书序论赞的文学特色2007等。 2.文献学类的作品,对后汉书的版本源流问题进行探讨。如张元济影印宋绍兴本后汉书跋1931,傅斯年后汉书残本跋1948,金谷治关于标点本前四史中的后汉书1966,铃木启造诸家后汉书列传辑稿1966,吴树平范晔后汉书与华峤后汉书、范晔后汉书与东观汉记1988,宋志英华峤后汉书考述2001,张卉后汉书?西南夷传的文献学价值2007等。 3.训诂学类的作品,主要对后汉书进行校勘、注释和翻译。如刘盼遂后汉书校笺1929,李画村后汉书纠缪1931,戴蕃豫后汉书疏记1937,金小春后汉书校点补正1986,吴金华后汉书标点志疑1995、后汉书标点献疑 1997、 后汉书标点献疑续 1997,何亚南后汉书词语札记 1994、后汉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申请授权管理办法
- 网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 谷歌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 羊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分类
- 中国志愿活动管理办法
- 贵重原材料管理办法
- 个人信贷发放管理办法
- 专业调整优化管理办法
- 街办网格巡查管理办法
- GB/T 34487-2017结构件用铝合金产品剪切试验方法
- GB/T 31703-2015陶瓷球轴承氮化硅球
- 绿色黑板卡通风初中数学开学第一课PPT模板
-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及设备课件
- 代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座位表模板(空白)
-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1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课件
- DB37T 3591-2019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 私企接待应酬管理制度(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