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研習手冊附件一: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91.12.24擬定壹、修訂背景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與世界各國之教改脈動,政府必須致力教育改革,期以整體提昇國民之素質及國家競爭力。教育部依據行政院核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進行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與教學革新,鑑於學校教育之核心為課程與教材,此亦為教師專業活動之根據,乃以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與實施為首務。 茲將本次課程改革之主要背景說明如下:一、 國家發展的需求:盱衡世界發展情勢,國際社會已然成形,因而必須積極進行教育改革,以激發個人潛能、促進社會進步、提高國家競爭力。由於課程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故須不斷檢討改進,方能創造更優質的學校文化與教育成果,促進國家發展。 二、對社會期待的回應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改革的期許頗為殷切,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有關促進中小學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改革課程與教學、提早學習英語、協助學生具有基本學力等建議,適為民意的反映,故在國民教育的改革行動中,必須進行新觀念的課程改革,以滿足社會期待。現行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分別於八十二年及八十三年修正頒布,由於新世紀需要新的教育思維與實踐,在現行課程逐年實施之際,本部認為可同時進行下一次課程改革之規劃,以凝聚國人對教育改革的共識與努力,進而創造學校教育的新境界。本次課程修訂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各階段的時程及主要任務如下: (一)第一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八十六年四月至八十七年九月)1. 研訂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及修訂的共同原則。2. 探討國民中小學課程共同性的基本架構。3. 研訂國民中小學課程應有的學習領域、授課時數比例等課程結構。4. 完成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 (二)第二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八十七年十月至八十八年十一月)八十七年九月總綱公布後,本部隨即著手進行第二階段的任務,並於八十七年十月成立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其主要任務為:1. 研訂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2. 確定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應培養之能力指標。3. 研訂各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原則。附件一1/9 (三)第三階段: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八十八年十二月至九十一年八月)本部於各領域綱要草案完成後,隨即於八十八年十二月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其主要任務為:1. 審議並確認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容之適當性。2. 審議並確認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公布格式及實施要點。3. 研議並確認推動新課程之各項配合方案。貳、基本理念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本質上,教育是開展學生潛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學習歷程。因此,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該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故爾,其基本內涵至少包括:一、人本情懷方面:包括了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等。二、統整能力方面: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合、知與行之合一、人文與科技之整合等三、民主素養方面:包括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包容異己、團隊合作、社會服務、負責守法等。四、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涵蓋文化與生態)五、終身學習方面:包括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資訊與語言之運用等。參、課程目標國民中小學之課程理念應以生活為中心,配合學生身心能力發展歷程;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個人潛能;涵泳民主素養,尊重多元文化價值;培養科學知能,適應現代生活需要。 國民教育之教育目的在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觀、合群互助、探究反思、恢弘前瞻、創造進取、與世界觀的健全國民。為實現國民教育目的,須引導學生致力達成下列課程目標。 1. 增進自我了解,發展個人潛能。2. 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3. 提升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能力。 4. 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5. 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6. 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7. 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 8. 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9. 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10.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附件一2/9附件一2/8肆、基本能力為達成上述課程目標,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 一、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情緒、需求與個性,愛護自我,養成自省、自律的習慣、樂觀進取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並能表現個人特質,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二、 欣賞、表現與創新:培養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具有積極創新的精神,表現自我特質,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 三、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使其適性發展,建立人生方向,並因應社會與環境變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 有效利用各種符號(例如語言、文字、聲音、動作、圖像或藝術等)和工具(例如各種媒體、科技等),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情感,善於傾聽與他人溝通,並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五、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具有民主素養,包容不同意見,平等對待他人與各族群;尊重生命,積極主動關懷社會、環境與自然,並遵守法治與團體規範,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六、 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認識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了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七、 規劃、組織與實踐: 具備規劃、組織的能力,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增強手腦並用、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與積極服務人群與國家。八、 運用科技與資訊: 正確、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蒐集、分析、研判、整合與運用資訊,提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九、 主動探索與研究: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十、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有系統地研判問題,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附件一3/9附件一3/8伍、學習領域為培養國民應具備之基本能力,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應以個體發展、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提供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一、學習領域為學生學習之主要內容,而非學科名稱,除必修課程外,各學習領域,得依學生性向、社區需求及學校發展特色,彈性提供選修課程。 二、學習領域之實施應掌握統整之精神。並視學習內容之性質,實施協同教學。其學習領域結構如下表: 年級學習領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英語英語英語英語英語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社會生 活社會社會社會社會社會社會社會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三、各學習領域主要內涵: 1語文:包含本國語文、英語等,注重對語文的聽說讀寫、基本溝通能力、文化與習俗等方面的學習。 2.健康與體育:包含身心發展與保健、運動技能、健康環境、運動與健康的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學習。 3.社會:包含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 4.藝術與人文:包含音樂、 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陶冶學生藝文之興趣與嗜好,俾能積極參與藝文活動,以提昇其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等藝術能力與素養。 附件一4/95.自然與生活科技:包含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的學習、注重科學及科學研究知能,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並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附件一4/86.數學:包含數、形、量基本概念之認知、具運算能力、組織能力,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了解推理、解題思考過程,以及與他人溝通數學內涵的能力,並能做與其他學習領域適當題材相關之連結。 7.綜合活動:指凡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實踐、體驗與省思,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含原童軍活動、輔導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及運用校內外資源獨立設計之學習活動。 四、各學習領域學習階段係參照該學習領域之知識結構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而劃分,每一階段均有其能力指標。茲將各學習領域階段劃分情形說明如下表:年級學習領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本國語文英語英語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健康與體育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社會生活社會社會社會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綜合活動(一)語文學習領域: 1.本國語文: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三年級、第二階段為四至六年級、第三階段為七至九年級。2.英語: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二階段七至九年級。(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三年級、第二階段為四至六年級、第三階段為七至九年級。(三)數學學習領域: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三年級、第二階段為四至五年級、第三階段為六至七年級、第四階段為八至九年級。(四)社會學習領域: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七至九年級。(五)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七至九年級。(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七至九年級。(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分為四階段,第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七至九年級。(八)生活課程:一至二年級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統合為生活課程。附件一5/9陸、實施要點一、實施期程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九十學年度起由國民小學一年級開始實施。另國小五、六年級於九十學年度同步實施英語教學。二、學習節數 (一) 全年授課日數以二OO天(不含國定假日及例假日)、每學期上課二十週、每 週授課五天為原則。唯每週上課天數應配合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數之相關規定辦理。(二) 學習總節數分為領域學習節數與彈性學習節數。各年級每週分配情形如下表:節數年級學習總節數領域學習節數彈性學習節數一22-24202-4二22-24202-4三28-31253-6四28-31253-6五30-33273-6六30-33273-6七32-34284-6八32-34284-6九33-35303-5(三)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於每學年開學前,依下列規定之百分比範圍內,合理適當分配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1.語文學習領域佔領域學習節數的20-30。唯國民小學一、二年級語文領域學習節數得併同生活課程學習節數彈性實施之。2.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綜合活動等六個學習領域,各佔領域學習節數之10%-15%。3.學校應依前揭比例,計算各學習領域之全學年或全學期節數,並配合實際教學需要,安排各週之學習節數。4.學校應配合各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及進度,安排適當節數進行資訊及家政實習。(四)每節上課以四十四十五分鐘為原則。(國小四十分鐘、國中四十五分鐘),唯各校得視課程實施及學生學習進度之需求,彈性調節學期週數、每節分鐘數、與年級班級的組合。(五)彈性學習節數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和全年級活動、執行依學校特色所設計的課程或活動、安排學習領域選修節數、實施補救教學、進行班級輔導或學生自我學習等活動。附件一6/9(六)學習活動如涵蓋兩個以上的學習領域時,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七)在授滿領域學習節數的原則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可決定並安排每週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八)導師時間及午休、清掃等時段不列在學習總節數內。有關學生在校作息及各項非學習節數之活動,由學校依地方政府訂定國民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之規定自行安排。三、課程實施(一)組織:1.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下設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於學期上課前完成學校課程計畫之規劃、決定各年級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審查自編教科用書、及設計教學主題與教學活動,並負責課程與教學評鑑。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組成方式由學校校務會議決定之。2.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成員應包括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年級及領域教師代表、家長及社區代表等,必要時得聘請學者專家列席諮詢。3.學校得考量地區特性、學校規模、及國中小之連貫性、聯合成立校際之課程發展委員會。小型學校亦得配合實際需要,合併數個領域小組成為一個跨領域課程小組。(二)課程計畫:1.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和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審慎規劃全校課程計畫。2.學校課程計畫應含各領域課程計畫和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內容包涵:學年/學期學習目標、能力指標、對應能力指標之單元名稱、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等相關項目。3.有關兩性、環境、資訊、家政、人權、生涯發展等六大議題如何融入各領域課程教學、應於課程計畫中妥善規劃。 4.各校應於開學前,將學校課程計畫送所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備查。並於開學兩週內將班級教學活動之內容與規劃告知家長。(三)選修課程1.各國民中小學應針對學生個別差異,設計選修課程,供不同情況之學生學習不同之課程。2.學生選修各類課程,應考量本身學力程度及領域間之均衡性,惟選修節數仍受各領域比例上限之規範。3.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必須就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三種鄉土語言任選一種修習,國中則依學生意願自由選習。學校亦得依地區特性及學校資源開設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以外之鄉土語言供學生選習。4.學校可視校內外資源,開設英語以外第二外國語言課程,供學生選習。其教學內容及教材得由學校自行安排。(四)在符合領域學習節數的原則下,學校得打破學習領域界限,彈性調整學科及教學節數,實施大單元或統整主題式的教學。附件一7/9四、教材編輯、審查及選用(一)國民中小學教科用書應依據課程綱要的規定編輯,並經由審查機關(單位)審定通過後,由學校選用。審查辦法及標準由教育部另定之。(二)除上述審定之教科圖書外,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惟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自選教材應送交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五、課程評鑑 (一)評鑑範圍包括:課程教材、教學計畫、實施成果等。(二)課程評鑑應由中央、地方政府分工合作,各依權責實施:1.中央:附件一7/8(1)建立並實施課程評監機制,以評估課程改革及相關推動措施成效,並作為未來課程改進之參考。(2)建立各學習領域學力指標,並評鑑地方及學校課程實施成效。2.地方政府:(1)定期了解學校推動與實施課程之問題,並提出改進對策。(2)規劃及進行教學評鑑,以改進並確保教學成效與品質。(3)輔導學校舉辦學生各學習領域學習成效評量。3.學校: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三)評鑑方法應採多元化方式實施,兼重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四)評鑑結果應做有效利用,包括改進課程、編選教學計畫、提升學習成效,以及進行評鑑後的檢討。六、教學評量(一)有關學生之學習評量,應參照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之相關規定辦理,其辦法由教育部另定之。(二)教育部為配合高中職多元入學制度之推動,應參酌本課程綱要內容舉辦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據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其分數得作為入學之參據。(三)有關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之編製、標準化及施測事宜,應參照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之能力指標及相關法令之規定辦理。七、師資培訓(一)師資培育機構應依師資培育法之相關規定,培育九年一貫課程所需之師資。(二)縣市政府及各校應優先聘用通過教育部國小英語教學師資檢核、且取得國小教師資格之教師擔任國小五、六年級英語教學。(三)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師之領域專長檢定,配合納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理法規範。附件一8/9八、行政權責(一)地方政府 1.各級政府應編列預算,進行以下工作: (1)辦理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校長、主任、教師等新課程專業知能研習。 (2)製作及配發相關之教具與媒體,購置教學設備及參考圖書。 (3)補助學校進行課程、教學法之行動研究工作。 (4)成立各學習領域教學輔導團,定期到校協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 2.地方政府得依地區特性及相關資源,發展鄉土教材,或可授權學校自編合適的鄉土教材。 3.地方政府除應備查學校課程計畫外並應督導學校依計畫進行教學工作。 4.配合地區與家長作息特性,訂定國民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之實施規定。(二)中央政府 1.教育部應研擬並積極推動新課程實施之配套措施,以協助新課程之實施。 2.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上網,提供各界參考。 3.協調師資培育機構培育新課程之師資,並進行新課程種子教師培訓工作。 4.配合新課程之推動,檢討修訂現行法令要點,並增訂相關法規。九、附則(一)特殊教育班之課程實施,仍依特殊教育法之相關規定辦理。(二)各領域教學之實施細節,請參照各學習領域綱要所明列之實施要點辦理。附件一9/9附件二: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91.12.24擬定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目錄(一)基本理念(二)課程目標(三)學校本位課程設計(四)分段能力指摽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五)實施要點(六)附錄附註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要項附註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細目附註三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附註四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研討之核心主題示例附件二1/45一、基本理念人類觀察自然,並且研究各種現象變化的道理,於是產生科學;同時對其巧妙的運用,以適應環境、改善生活,於是乃有技術。學習科學能開拓視野,使世界看起來不同;我們發現花木的青翠源自於陽光、空氣和水,風源自於空氣的流動,雲源自於水蒸氣的凝結和凝固,燃燒使花木回歸塵土和大氣,溶解可使部份岩石奔流入海。我們更進一步探討植物是如何將陽光、空氣和水形成養分滋長花木的,空氣是怎麼流動起來的,水蒸氣的凝結或凝固、水的蒸發又是怎麼發生的。在深一層的了解中,我們相信一切的變化有其因果法則,所有看似奇幻的現象必有其存在或產生的道理。認知這些自然現象和自然的演變規則,使我們能應用自然運作的原理,於是就有了各種創造發明。例如人們利用磁場的改變產生電流、利用電流通過導線產生熱和光、利用育種技術產生新的生物品種等。為了生存,人類自古以來就學會拾取木棒、石塊當工具。木棒延伸了人的手臂長度,石塊增強了人的拳頭硬度;組合木棒和石塊成了石鎚。隨著文明的進展,人類使用的工具不斷進步。到了鐵器時代,人類以鐵鎚取代石鎚來增加力量;進入機械時代,人類以電動機替代勞力的工作;當今資訊時代,人類更利用電腦來協助處理勞心的工作。透過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人類善用機具、材料、方法、知識和創意等資源,增強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氣象預報讓我們能多做準備、減少損失;食品的加工與保存讓我們能享受到四季與各地的美味;利用材料進行製造,使我們便於生產物品、提升生活品質;使用機械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電力的發明與電器的使用更使生活變得方便、舒適;電話和電視使我們便於溝通訊息、傳播知識;電腦和網路使我們便於處理資料、節省許多時間;營建房舍和橋樑,使我們便於居家外宿、跨越兩地;舟車和飛機使我們便於來往交通、輸送貨物。這些都是科學與技術對我們生活的種種影響。學習科學,讓我們學會如何去進行探究活動:學會觀察、詢問、規劃、實驗、歸納、研判,也培養出批判、創造等各種能力。特別是以實驗或實地觀察的方式去進行學習,使我們獲得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了解到探究過程中,細心、耐心與切實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學會使用和管理科學與技術以適應現代化的社會生活。透過學習使我們能善用各種科學與技術、便利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自然、科學、技術三者一脈相連,前後貫通,我們對其有以下四點基本認識:1.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必要的基本課程。2.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以探究和實作的方式來進行,強調手腦並用、活動導向、設計與製作兼顧及知能與態度並重。3.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該重視培養國民的科學與技術的精神及素養。我們將依據以上的四點基本認識來規劃課程。4.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重視開放架構和專題本位的方法。附件二2/45附錄二2/45二、課程目標1. 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2. 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和基本知能,並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的生活。3. 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4. 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5. 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6. 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附件二3/45三、分段能力指標本課程綱要之訂定,係用於提示如何經由學校教育,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和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以增進知識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經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自然科學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由於經常依照科學方法從事探討與論證,養成了科學的思考習慣和運用科學知識與技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經常從事科學性的探討活動,對於經由這種以探究方式建立的知識之本質將有所認識,養成重視證據和講道理的處事習慣。在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時,持以好奇與積極的探討、了解及設法解決的態度,我們統稱以上的各種知識、見解、能力、態度與應用為科學與科技素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主要目標,可說在於提昇國民的科學與科技素養。素養蘊涵於內,即為知識、見解與觀念;表現於外,即為能力、技術與態度。實際上內外之分,也僅係提供陳述之方便而已。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所培養之國民科學與科技素養,依其屬性和層次來分項,分成科學探究過程之心智運作能力的增進(以下簡稱過程技能),科學概念與技術的培養訓練(以下簡稱科學與技術認知),對科學本質之認識(以下簡稱科學本質),了解科技如何創生與發展的過程(以下簡稱科技的發展),處事求真求實、感受科學之美與威力及喜愛探究等之科學精神與態度(以下簡稱科學態度),資訊統整、對事物能夠做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能力(以下簡稱思考智能),應用科學探究方法、科學知識以處理問題的能力(以下簡稱科學應用),以及如何運用個人與團體合作的創意來製作科技的產品(以下簡稱設計與製作)等八項來陳述。其中科學與技術認知涉及教材內容,其內容詳列於參考資料中(包括附錄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內容要項和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內容細目),可作為教學活動設計之參考。另附有數則教學活動設計(附錄三: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研討之核心主題示例),可供教材設計及教學時參考。茲將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學生在學習各階段所應習得之能力指標列之於後。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宜依指標所提示的基準,於教學中達成之。表一 茲將科學與科技素養的能力要項編序分類於下:1. 過程技能2. 科學與技術認知3. 科學本質4. 科技的發展5. 科學態度6. 思考智能7. 科學應用8. 設計與製作附件二4/45附件二4/45編號說明在下列a-b-c-d的編號中,a代表主項目序號,b代表學習階段序號:1代表第1階段一、二年級、2代表第2階段三、四年級、3代表第3階段五、六年級、4代表第4階段國中一、二、三年級,c代表次項目序號,依觀察、比較與分類、組織與關連、歸納與推斷和傳達等,以1、2、3、4,逐一編序;若未分項,則以0代表之,d代表流水號。1.過程技能第一階段(一、二年級)觀察1-1-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1-1-1-2察覺物體有些屬性會因某些變因改變而發生變化(如溫度升高時冰會熔化)比較與分類1-1-2-1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如大小、明暗)1-1-2-2比較圖樣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如兩棵樹雖大小不同,但同屬一種)組織與關連1-1-3-1由系列的觀測資料,說出一個變動的事件(如豆子成長的過程)1-1-3-2將對情境的多樣觀察,組合完成一個有意義的事件(如風太大了葉子掉滿地,木板吹倒了)歸納與推斷1-1-4-1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1-1-4-2察覺若情境相同、方法相同,得到的結果就應相似或相同傳達1-1-5-1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例如水的冷熱用燙燙的、熱熱的、溫溫的、涼涼的、冰冰的來形容)1-1-5-2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1-1-5-3養成注意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習慣第二階段(三、四年級)觀察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比較與分類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1-2-2-3了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此種結果的原因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組織與關連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1-2-3-2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歸納與推斷1-2-4-1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傳達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附件二4/45附件二5/45第三階段(五、六年級)觀察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比較與分類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組織與關連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歸納、研判與推斷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傳達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第四階段(七、八、九年級)觀察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1-4-1-2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1-4-1-3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比較與分類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1-4-2-2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了解估計的意義1-4-2-3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組織與關連1-4-3-1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1-4-3-2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歸納、研判與推斷1-4-4-1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1-4-4-2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1-4-4-4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傳達1-4-5-1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1-4-5-2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1-4-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1-4-5-6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附件二6/452.科學與技術認知第一階段(一、二年級)認知層次2-1-1-1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2-1-1-2察覺到每種狀態的變化常是由一些原因所促成的,並練習如何去操作和進行探討活動認識常見的動物、植物2-1-2-1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其間發生的大事件。察覺植物會成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現象及現象變化的觀察2-1-3-1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2-1-3-2製作各種不同的玩具,體會力有多種,力可使物體動起來,或使物體振動發出聲音認識家用的科技產品2-1-4-1認識與使用日常用產品(含傳播設備、交通工具、安全設備)。第二階段(三、四年級)認知層次2-2-1-1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程認識動物、植物生長2-2-2-1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份、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認識物質2-2-3-1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等都有關2-2-3-2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認識環境2-2-4-1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氣象。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2-2-4-2觀察月亮東昇西落的情形,以及長期觀察月相,發現月相盈虧,具有週期性交互作用的認識2-2-5-1利用折射、色散,電池、電線、燈泡、小馬達,空氣或水的流動等來設計各種玩具,在想辦法改良玩具時,研討變化的原因,獲得對物質性質的了解,再藉此了解來著手改進認識常見的科技2-2-6-1認識傳播設備,如錄音、錄影設備等。2-2-6-2認識運輸能源(如汽油)和運輸工具(如火車頭、車廂、軌道)。附件二7/45第三階段(五、六年級)認知層次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認識植物、動物的生態2-3-2-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動物生態2-3-2-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不同2-3-2-4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將動物、植物分類認識物質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2-3-3-2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銹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污染等現象2-3-3-3探討物質的溶解性質、水溶液的導電性、酸鹼性、蒸發、擴散、脹縮、軟硬等。2-3-3-4認識促進氧化反應的環境認識環境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2-3-4-2認識天氣圖上的高、低氣壓線、鋒面。觀察(資料搜集)一個颱風的興衰2-3-4-3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原因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認識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2-3-5-2藉製作樂器了解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音量大小、音色好壞等,知道樂音和噪音之不同2-3-5-3了解力的大小可由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的程度來度量2-3-5-4 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2-3-5-5知道電流可產生磁場,製作電磁鐵,了解地磁、指北針。發現有些力可不接觸仍能作用,例如重力、磁力認識常見的科技2-3-6-1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2-3-6-2認識房屋的結構與材料2-3-6-3認識資訊科技設備附件二8/45附件二8/45第四階段(七、八、九年級)認知層次2-4-1-1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2-4-1-2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做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科學性的描述認識植物、動物的生理2-4-2-1探討植物各部位的生理功能,動物各部位的生理功能,以及各部位如何協調成為一個生命有機體2-4-2-2由植物生理、動物生理以及生殖、遺傳與基因,了解生命體的共同性及生物的多樣性認識環境2-4-3-1由日、月、地模型了解晝夜、四季、日食、月食及潮汐現象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2-4-3-3探討台灣的天氣,知道梅雨、季風、寒流、颱風、氣壓、氣團、鋒面等氣象語彙,認識溫度、濕度及紫外線對人的影響2-4-3-4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相關地位認識物質2-4-4-1知道大氣的主要成分2-4-4-2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2-4-4-3知道溶液是由溶質與溶劑所組成的,並了解濃度的意義2-4-4-4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週期表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2-4-4-5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素與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化學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2-4-4-6了解原子量、分子量、碳氫化合物的概念交互作用的認識2-4-5-1觀察溶液發生交互作用時的顏色變化2-4-5-2了解常用的金屬、非金屬元素的活性大小及其化合物2-4-5-3知道氧化作用就是物質與氧化合,而還原作用就是氧化物失去氧2-4-5-4了解化學電池與電解的作用2-4-5-5認識酸、鹼、鹽與水溶液中氫離子與氫氧離子的關係,及pH值的大小與酸鹼反應的變化。2-4-5-6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2-4-5-7觀察力的作用與傳動現象,察覺力能引發轉動、移動的效果。以及探討流體受力傳動的情形。2-4-5-8探討電磁作用中電流的熱效應、磁效應能的觀點2-4-6-1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變動與平衡2-4-7-1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2-4-7-2認識化學平衡的概念,以及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2-4-7-3認識化學變化的吸熱、放熱反應認識常見的科技2-4-8-1認識天氣圖及其表現的天氣現象。2-4-8-2認識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醃製、脫水、真空包裝等食品加工。2-4-8-3認識各種天然與人造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嚐試對各種材料進行加工與運用。2-4-8-4知道簡單機械與熱機的工作原理,並能列舉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2-4-8-5認識電力的供應與運輸,並知道如何安全使用家用電器。2-4-8-6了解訊息的本質是意義,並認識各種訊息的傳遞媒介與傳播方式。2-4-8-7認識房屋的基本結構、維生系統及安全設計。2-4-8-8認識水、陸及空中的各種交通工具。附件二9/45附件二9/453.科學本質第一階段(一、二年級)3-1-0-1能依照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3-1-0-2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第二階段(三、四年級)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第三階段(五、六年級)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3-3-0-2知道有些事件(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第四階段(七、八、九年級)3-4-0-1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3-4-0-2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3-4-0-3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3-4-0-4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3-4-0-5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3-4-0-6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3-4-0-7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3-4-0-8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附件二10/454.科技的發展第二階段(三、四年級)科技的本質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4-2-1-2認識科技的特性。科技與社會4-2-2-1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4-2-2-2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4-2-2-3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第三階段(五、六年級)科技的本質4-3-1-1認識科技的分類。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科技的演進4-3-2-1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4-3-2-2認識工業時代的科技。4-3-2-3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科技與社會4-3-3-1了解社區常見的交通設施、休閒設施等科技。第四階段(七、八、九年級)科技的本質4-4-1-1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4-4-1-2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4-4-1-3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科技的演進4-4-2-1從日常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构研究开发诚信保证承诺书5篇
-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一体化工具
- 软件开发流程与代码版本管理工具
- 秋天的故事话题作文(9篇)
- 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系统
- 小学生状物作文:我喜欢的藕10篇
- 2026年国家电网招聘应届生(面试)复习题及答案
- 福建省国家电网招聘考试面试考题及答案(2026年)
- 中国运动防水摄像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下半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写作)复习题库及答案
- GB/T 46210-2025项目成本管理指南
- 预防水痘知识培训课件
- 供电合同担保协议模板
- 软件工程职业规划大赛
- 建设项目施工风险防范方案
- 2024人教版七年级全一册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
- 中考监考教师培训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创新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
- GB/T 25053-2025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 宿舍消防用电安全培训课件
- 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秋妈妈与果娃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