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左传中的行人辞令【内容摘要】:左传记述了春秋列国间一系列外交斗争场面,保存了许多有力而精彩的行人辞令,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而且也真切地说明了政治斗争、社交活动和论辨思维的辩证关系。单就古代散文而言,左传的行人辞令,可以视为战国时期纵横说辞的先驱,对于后世论说文体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所以值得单独提出来谈一谈。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浅谈了左传中的行人辞令。分别从行人形象及其在当时起到的重要作用、行人辞令与列国外交的关系、行人将辞令与诗经的巧妙结合、行人辞令的特色和行人辞令的影响五个方面对其行人辞令进行阐释。从而,充分说明了左传中的行人在整个春秋列国间的外交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辞令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关键词】:左传、行人形象、行人辞令、辞令特色、辞令影响【引言】: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杰作。唐人刘知儿史通对左传评价说:“著作罕闻,古今卓绝。”左传记事详备,文才华赡,在文学方面有巨大的价值。我国文学史家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左传是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左传作者善于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言行记述历史事件,描写历史人物。(一)行人形象左传描写了各类的历史人物,其中也描绘了不少行人的形象。“行人”,又称为“行李”,“行理”、“行旅”,为古代“通史之官”,是使者的通称。即后世的外交官。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设有通史之官,即行人。“行人”位居大夫,经常奉命出使各国,联系外事。如晋国有行人子员、子朱,卫国有行人子羽、石买,郑国有行人挥等等。这说明此时行人已是专职的外交官,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鍼如晋修成(重温和约),叔向命召行人子。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当班)。”三云(说了三次),叔向不应。子朱怒曰:“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抚剑从之。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成功),晋国赖之(依靠它)。不集,三军暴骨(死在战场上)。子员道(沟通)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常常违背原意)。”又如鲁襄公二十九年,郑国执政大夫伯有派子晳出使楚国,子晳却拒绝出使:辞曰:“楚、郑方恶,而使余往,是杀余也。”伯有曰:“世行也(你家世代做行人)。”子晳曰:“可则往,难则已,何世之有?”伯有将强使之。子晳怒,将伐伯有氏。以上晋国贤大夫叔向和行人子朱、郑国伯有和子晳的争议,一方面说明当时各国已经设有专职的外交官行人,甚至行人是终身的官职;另一方面已有简单的分工,对某一国家或某件事,有的行人胜任其职,有的行人不胜任其职。行人子朱就不够胜任接待秦国使者,叔向害怕谈判失败不让他出面,为此引起行人子朱的不满;郑国行人子晳怕死不接受出使楚国的任务,为此要攻打伯有氏。当然,从左传中记载看,出使别国的人不只是行人,也有临时委派能胜任使者的大夫担当,而不是终身做通使之官。如当时齐国的贤相晏婴,在他当政之前就曾出使过楚国,并把他出使楚国时一些不辱使命的事作为佳话流传;郑国的贤相子产曾辅佐郑君出使过晋国,也留下了不朽的事迹。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临时派大夫承当使者的不可胜数。不论是专职的行人,或不是专职的使者,他们都必须具有能言善辩的才能,否则是不能担负起使者的重担和完成艰巨的使命的。当时往往因为使者(行人)的能言善辩,可使敌国变为友国,可挽救国家的灭亡。行人的作用,在此不能一一尽言。(二)行人辞令与列国外交左传作者描写行人(使者)的形象时,重点放在写行人的能言善辩,行人的辞令,即行人的语言上,行人辞令在左传中大量出现,是与当时列国间的外交斗争分不开的。平王东迁后,周王朝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量,逐渐形成大国诸侯争霸的局面。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间的朝聘、会盟制度已经崩溃,但大国诸侯们却把它接过来作为争霸斗争的一种外交方式。左传昭公三年子大叔说晋文公、襄公称霸时“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春秋二百五十四年中,列国间的聘、朝、会、盟多达四百五十余次。在这种频繁的外交活动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专业的“行人”就随之出现了。他们除了以国力为后盾,主要运用的工具就是辞令。他们应对诸侯,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策略,折冲于尊俎之间,都要通过辞令来进行,因而,“行人”是否善于辞令,对于其完成外交使命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霸),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实际上不但晋为霸,郑入陈,有赖于文辞之功,而且整个春秋时期的外交斗争,都有“非文辞不为功”的因素。依赖辞令而使国家转危为安的,左传中就不乏其例。僖公三十年,晋文公重耳为了报流亡时郑国不加礼遇之耻和逼迫郑亲附晋国,约秦穆公围郑。在这武力悬殊,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郑君请了退休老大夫烛之武去退兵,烛之武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只去见秦穆公,分析灭郑对秦的利害以及晋国从前与秦交往时的举措,使秦穆公一直对晋国可能侵及他的领域的戒备心理越发强烈,于是不告而别。郑国就是靠了烛之武陈说利害的辞令说退了秦军,使晋、秦联军从此瓦解,因而转危为安。僖公四年:“齐伐楚盟于召陵”;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都是借辞令而使对方退兵的例子。即使两军对垒,兵刃相接时,也有借辞令而使对方偃旗息鼓的。宣公十二年,“摄叔献麋对铇癸”,使晋鲍癸收兵,放摄叔与乐伯回楚。眧公五年:“蹶由犒师”,由于辞说得体,不仅使其免于“衅鼓”,而且亦使楚王弃战,放蹶回吴。由此可见,辞令在这些时刻就起到了武力所不及的作用。左传中还记载有借辞令取得道义上的胜利的。襄公十四年,范宣子把诸侯事晋不如昔日的现象,归咎于姜族人“言语漏泄”。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气势汹汹地指责姜族的使者驹支。然驹支不慌不忙,层层辩驳,辞婉理直,范宣子的一团兴致为之索然,连忙向驹支道歉陪不是。成公十三年,“吕相绝秦”;襄公二十五年,“子产献捷”,也都是借辞胜理直以击败对方的。在诸侯矛盾日趋尖锐的春秋时代,在外交斗争的场合,辞令之功更是不可轻视的,否则便会树敌或受屈。昭公十五年,晋文伯到周参加葬穆后的仪式,周景王向文伯求彝器,文伯无辞对景王,叫随从籍谈对辞不善,被景王斥之为“数典而忘其祖”,成为晋国的一个耻辱。总之,春秋时诸侯间斗争激烈,外交活动频繁复杂,从中孕育了行人辞令。娴于辞令成了要在外交上取胜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和学习辞令就成了一时风尚。(三)行人辞令与学诗赋诗孔子以诗三百为孔门的教科书。他教弟子学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从政出使。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学诗赋诗,以用于出使专对,这是春秋时代外交活动的一大特色。汉书艺文志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又说:“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制贤不肖而观盛衰焉”。“登高能赋”,即指坛堂之上,揖让之时,通过赋诗,“微言相感”来进行外事交谈。因此,诗就为使臣所必读,否则使将贻笑大方。“左氏浮夸,最喜征引。”这是罗根泽先生对左传全书的评价。左传中行人常以赋诗代言,这种现象在外交辞令中,涉及七十首诗。所谓“赋诗代言”,是说在言语交际时,说话人通过朗诵诗经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左传首次记载赋诗言志是在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最后一次出现在鲁定公四年(前506年),自此以后,“赋诗之风渐衰,后竟成绝响”。赋诗言志在襄公、昭公在位的六十年间出现近三十次,擅长赋诗的人大都活动在这一时期。如昭公元年:令尹享赵孟,赋大明之首章,赵孟赋小宛之二章。当时楚大夫令尹“自以为主”,所以赋诗大雅大明首章:“文王明明照于下,赫赫盛于上。”晋大夫赵孟对令尹的这种“不义”,没有直接指责,却赋诗小雅小宛,取其“各尽尔仪,天命不义”。以批评告诫令尹。至于左传中行人使者在辩论时借用诗的语句作为论证的,则更为多见了。他们往往能把所要表达的主旨与诗中象征性的形象,巧妙自然地结合起来。行人使者赋诗相对,不仅微言相感,委婉含蓄,而且还运用了现在诗经中未收的一些佚诗。诗经的编集是春秋后期的事,在此以前,诸侯、大夫、行人就早在学诗赋诗。襄公八年郑子驷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竟作罗。”襄公二十六年,晋平公享齐景公、郑简公,(围子)赋“辔之柔矣”诗。眧公二十五年,宋眧子赋新宫诗。都是诗经未收的著名佚诗。这对后世研究诗经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四)行人辞令的特色左传的行人辞令,不少脍炙人口,传诵后世。其中有善于分析利害的,也有巧于揣摩对方心理的,有以高谈雄辩取胜的,也有以微言婉语著称的。在陈说事理、抒情达意等方面,都臻于上乘。1、剖析利害诸侯间的尖锐矛盾往往都在于各自的利害冲突,驱使他们在军事上相互兼并,尔虞我诈。因此在外交斗争中,要善于利用矛盾,分析利害,使之趋利避害,以说服对方。僖公三十年,晋、秦联军攻郑,郑烛之武全以利害说之,使秦退兵。他从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说起,给秦穆公指出了秦、晋之间的利害关系:“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继而分析郑国对秦有用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保全郑国,对秦有利。之后又借往事说晋背惠食言,不守信用,与之共事,断然无利,“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最后则进言晋野心之大,其目的不独得郑,下一步还将侵秦,对秦有害,“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中间引晋背秦一证使秦穆公思之,不禁毛骨悚然。因此,秦穆公听后,立即退兵,还留下部分兵力为郑设防。晋文公也只好徒劳无功地率师而还。整段说辞谨严缜密,“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一句,含蓄而又得体,既不强加于人,而又促使对方计较利弊得失,深入思考。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也重在分析利害,晋范宣子执政后,要诸侯国增加进献的财币。因此,公孙侨(子产)写了封信以告宣子,“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认为“令名”重于财贿。他进一步说,剑诸国之财,积聚于晋,则诸侯离心,晋就不能保国,此一害也;你若自利其财,占为己有,则晋人离心,你就不能保家,此又一害也。若是你弃贿务德,人民就不会背离反抗,你可以顺利进行统治,此一利也。最后得出行德则利,重币则害的结论。宣子听后,倾心受教,“乃轻币”。公孙侨设身处地为范宣子剖析利害,从而使对方惊心而动容,取得了效果。2、揣摩心理春秋时的行人使者很注意揣摩被说者的心理,他们有意投合,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宣公三年,楚子观兵于周疆,并向周定王的使者王孙满“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显然,名为问鼎,实怀图周。王孙满就从名实两方面回答他。王孙满说:“夏禹有德才有鼎;夏桀无德则鼎迁于商,商纣无德则鼎迁于周。”这是用有国“在德不在鼎”以折楚子之锐气。楚子遂不得不撤兵。僖公二十六年,“展喜犒师”,襄公二十五年,“子产献捷”,也都是依靠细致入微地揣摩对方的心理而措辞,使对方心服口服的。这种说辞不是凭空悬想、蓦然得之,而是对对方的行为和思想作过细致的观察分析的。这样才能抓住对方心灵深处的东西。3、高谈雄辩城濮之战后,晋、楚争霸的火焰越烧越旺,居于其间的郑国不得不迫于强命,忽服于晋,忽服于楚。因此,文公十七年扈地之会,晋灵公指责郑“贰于楚”,不见郑穆公。郑子家派遣执讯并给他一封信,以告赵宣子。他一开始逐个陈述郑事晋唯谨的六事,对朝于齐、成于楚的事实也毫不避讳的侃侃直谈。对这些被看作“贰于楚”的表现,子家争辩道:“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意思是说晋国贪而不恤小,使我郑国无可忍受,只好朝于齐,成于楚。倘若你晋国不改变这种作风,我郑国只能背城决一死战了!一团怒气,倾吐而出,辩中有责,责中有辩,晋人为之折服。成公十三年,“吕相绝秦”很有雄辩家的气概。成公十一年,晋厉公原定与秦桓公盟于令狐,然秦桓公改变了主意,打算召狄与楚一起伐晋。于是晋厉公派吕相与秦绝交。“吕相绝秦”是左传中最长的一篇说辞,从晋献公、秦穆公一直谈到晋厉公、秦桓公,通篇言已之是,责秦之非,一句不肯放松,一字不容置辩。并且,为了责秦之非,不惜虚辞夸说。僖公三十三年秦过晋伐郑,并未侵犯晋国的殽地。然而却说“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僖公三十年,秦、郑缔盟,使晋不利,然诸侯未必即因此对秦深恶痛绝,亦没有因此与秦较量,但却说“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为了说明晋国功大,也不惜夸大其辞。晋文公即位后,根本没有命诸侯朝于秦,然而却说文公“征东之诸侯”,使之朝秦。这番话可谓理不胜辞。但由于其谈论开阔,辩说雄健,以实带虚,化虚为实,辞锋凌厉,很有气势,使秦桓公难以对付。定公四年,“子鱼争先”;成公二年“齐国佐不辱命”;襄公十四年,“驹支不屈于晋”;襄公二十二年,“子产对晋”等,辞令都开阔纵横,淋漓酣畅。4、委婉说理所谓微言婉语,是撇开了正面的议论,把意思包藏在表面看来是不关正位的话头里。让对方去体会。如僖公三十三年,郑国接到弦高报告秦军来偷袭的消息时,郑穆公又发觉了驻在郑国宾馆的秦国官员已做了内应的准备,于是派皇武子去辞退他们。皇武子对他们说:“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皇武子明明知道他们在准备内应,“束载,厉兵,秣马”,却佯装误会,说他们要打行李装车回国;明明是去辞退他们,却美言相留,摆出一副慷慨的主人热心留客的样子。但在这温和的微言婉语中,却透露出:“我们已经发现你们内应的行动了。”实际上是严厉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秦国官员听后就知道阴谋已败露,遂即逃出郑国。秦、晋殽之战中,晋活捉了孟明等秦将。由于襄公之母文赢的求情,将他们释放了。先轸知道后十分恼火,派阳处父去追赶他们。这时孟明已船至河心。孟明对自己被俘,深感大耻,立志三年后报仇血恨,然而他却向岸上的阳处父稽首说:“三年之后再来拜领晋君所赐的礼物。”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韩厥明明是胜利者,却偏偏对丑父说:“下臣不幸”;明明是丑父保护着齐侯,却又说不捉拿丑父,“怕成为晋君的耻辱,就连齐君的脸上也不好看。”可见,胜利后的得意和势不两立的观念都通过这些委婉的话表现出来。(五)行人辞令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本章回顾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西交大版2014七年级上册-西交大版2014
- 蔬菜农技科普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说课稿:第六课 初步使用计算机
- 蔬菜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元素(第1期)解析版
-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五四制
- Unit 2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英语鲁教版五四学制2012七年级下册-鲁教版五四学制2012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汽车修理工(高级)证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解析版)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课件
- 2024考研 政治 思维导图(马原)
- 医疗设备定期检修方案
- 2023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白皮书
- 物业小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办公楼物业管理服务(技术方案)
-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2020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会计处理全解析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实施方案解读课件
- 高级高炉炼铁操作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