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鬼帚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1页
龙眼鬼帚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2页
龙眼鬼帚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眼鬼帚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龙眼鬼帚病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的龙眼上是个重要病害,近年来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该病以春梢萌发和花穗开放期,症状最为明显,为.龙眼鬼帚病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的龙眼上是个重要病害,近年来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该病以春梢萌发和花穗开放期,症状最为明显,为害高峰期在34月,花穗受害后基本不能结果,发病株率达到30以上,为害穗率一般520%,重的达4060%,个别达100。 龙眼鬼帚病为害花穗症状【龙眼鬼帚病症状】龙眼鬼帚病梢上的幼叶狭小、色绿、叶缘卷曲,不能伸开,严重时整张叶片呈线状。成长中的病叶呈波浪状,叶面凹凸不平,叶缘向叶背卷曲,叶脉黄绿色,呈明脉现象,叶肉大小不平,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斑纹,叶柄常扁化稍变宽。发病严重时,叶片畸形不能展开,不久便全部脱落成为秃枝。这些无叶秃枝的节间缩短,成为一丛无叶枝群,像扫帚一样,故名“鬼帚病”或“丛枝病”。花穗受害节间缩短,致使整个花穗丛生成簇状,也像扫帚一样。花蕾密集一起,畸形膨大,花量多,但发育不正常,病花常早落或提前或延期开花,偶能结果,但果小,果肉淡而无味,不堪食用。病穗干枯后不易脱落,常悬挂在枝稍上。 【病原与发生规律】龙眼鬼帚病病原是一种线状病毒,即龙眼鬼帚病毒(Longan witches broom virus)。种子和苗木可带病,种子带病率一般为15%,高达10。可通过嫁接传染,嫁接在2年生砧木上的病枝,经过78个月的潜育期后即可发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带病的接穗和苗木进行。一年中春梢萌发或花穗开放,带病的植株症状常十分明显。荔枝蝽和龙眼角颊木虱是该病传播的媒介昆虫荔枝蝽成虫及若虫传毒率为1845%,其中成虫传毒范围和传毒时间远超过若虫;龙眼角颊木虱成虫传毒率为2237。角颊木虱一年发生多代,46月病梢多,是传毒盛期。龙眼品种对该病抗性有差异。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重。果园管理不良,树势衰弱,荔枝蝽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多,植株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1、采取以培育无病苗木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严格实行检疫,禁止病苗、病接穗和带病种子传入新区(无病区)和新果园。培育无病苗木,用无病、品质优良的母本树的种子或接穗育苗,严禁从病树上高压苗木。2、淘汰老果园。加强栽培管理。结合修剪、疏花疏果等作业,发病轻的植株可及时剪除病枝、病穗,集中烧毁,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在龙眼生长期,注意适时适量施肥,采果前后在施用氮肥的同时,合理施用磷、钾肥使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 3、在冬季叶面喷药,喷洒23次,可用下列药剂:0.1硫酸锌和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混合液800倍液;0.1硫酸锌和3.95三氮唑核苷混合液600倍液,间隔1015喷l次。在春季,春梢和花穗萌动前,树冠喷洒一次,可用下列药剂:3.95三氮唑核苷水剂8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00300倍液;5菌素清水剂300500倍液;0.1硫酸锌混合液,1015天喷1次。 4、龙眼果园要做好传播介体昆虫的防治,加强对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的防治是防治龙眼鬼帚病的重要环节。5、荔枝蝽2龄若虫期是比较好的防治时期,这个时期也是龙眼角颊木虱第1代若虫盛发时期,防治可以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