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 七大流域 课堂 ppt.ppt_第1页
水资源 七大流域 课堂 ppt.ppt_第2页
水资源 七大流域 课堂 ppt.ppt_第3页
水资源 七大流域 课堂 ppt.ppt_第4页
水资源 七大流域 课堂 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七大流域 解读七大流域 七大流域介绍 七大流域不可承受之重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七大流域介绍 松辽流域 海河流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淮河流域 太湖流域 松辽流域 松花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江河 流经哈尔滨佳木斯 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龙江 干流全长939km 松辽流域 流域面积54 6万km2 分属内蒙古 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自治区 其中山区占61 丘陵占15 平原占24 年降水量一般为500mm 东南部山区达800mm 西南部平原只有400mm 其年际变化较大 存在明显的丰枯交替变化规律 河川径流量约780亿m3 地下水资源约370亿m3 扣除重复水量后 水资源总量约950亿m3 松辽流域 辽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 源于河北省 流经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 辽宁省 注入渤海 全流域由两个水系组成 一为东 西辽河 于福德店汇流后为辽河干流 经双台子河由盘山入海 干流长516km 另一为浑河 太子河于三岔河汇合后经大辽河由营口入海 大辽河长94km 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 是中国开发较早的流域之一 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习惯上包括海河和滦河两水系 海河水系由漳卫河 子牙河 大清河 永定河 潮白河 北运河 蓟运河等组成 还包括徒骇河 马颊河等平原排涝河道 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和冀东诸河 海河流域范围包括北京 天津两市和河北省大部分 山西 山东 河南 辽宁四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流域总面积31 8万 其中海河水系26 4万 滦河水系5 4万 黄河流域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 以河水含沙量高和历史上水灾频繁而举世闻名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 地形地貌差别很大 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流域水文特征明显 上游降水历时长 强度小 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 中游降水历时短 强度大 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 陡涨陡落 为暴雨洪水 危害较大 1 2 淮河流域 淮河位于长江 黄河之间 流域面积27万 其中淮河水系19万 沂沭泗水系8万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 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 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 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 称入江水道 最大泄洪能力为12000m s 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设计泄洪能力为800m s 长江流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又名扬子江 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 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 均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流域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 干流经青 藏 川 滇 鄂 湘 赣 皖 苏 沪 支流涉及黔 桂 甘 陕 豫 粤 浙 闽 共计18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干流长6300km 流域面积180 7万 较大支流有 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湘江 沅江 汉江 赣江等8条 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以上 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是长江最下游的以太湖为中心 以黄浦江为主要排水河道的一个支流水系 流域界西抵天目山和茅山山脉 北滨长江口 东临东海 南濒杭州湾 总面积36500 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 气候温和 水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360亿m3 仅次于长江 居中国第二位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77mm 汛期降水强度大 汇流速度快 容易形成峰高量大历时长的流域性洪水 对经济发达的珠江下游及三角洲造成严重威胁 枯水期也会连续三个月无雨或少雨 造成春旱或秋旱 七大流域不可承受之重 泥沙 黄河的泥沙问题 异常的泥沙含量和淤积 冲蚀 不仅给防洪带来极大的困难 大大加重了洪水灾害后果 长期的河道淤积又构成了下游改道的可能性 同时也给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许多问题 黄河泥沙处理 泥沙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理 是一项恢宏而艰巨的国土整治 生态环境工程 因其直接减少泥沙入黄而成为治黄体系中的治本部分 受到现代治黄的高度重视 水土保持的工程 生物和农业等措施是相辅相成的 但工程措施有着更直接现实的 基础性的意义 遍布黄土高原的大小水库和坝系等 不仅直接拦蓄泥沙 改变微观地貌 而且直接改善微观生态环境 保证生物和农业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强烈的重力侵蚀状态下 非工程措施显得更为苍白无力 粗沙多沙来源区因人口和环境因素 水土保持治理更有赖于工程措施 泥沙 可见无论是从国土整治生态建设出发 还是从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来看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都应是第一位的 这并不否认生物等措施的最终根本性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经济效益对水土保持的反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农业的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应进行专题研究 泥沙 尽管水土保持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 入黄泥沙也有明显的减少 然而水土保持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投入 特别是缓慢的时效性 复杂的历史社会 人文背景因素 不能不令人感受到黄河问题的复杂与深沉 黄河不可能变清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开始于地质时期 黄河演变的背后是自然的演变过程 黄河不需要变清 通过水土保持配合水沙调节实现有效的控制 对黄河而言也许就是治本的唯一途径 水环境 2004年至2006年 长江 黄河 珠江 松花江 淮河 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基本持平 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国控网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 类 类和劣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 28 和26 其中 珠江 长江水质良好 松花江 黄河 淮河为中度污染 辽河 海河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石油类和氨氮 2007年 50 的国控断面水质达到 类 类 而劣 类水质比例下降2个百分点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长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 10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 类和劣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 17 和7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 云南昭通段和安徽芜湖段为轻度污染 其余河段水质为优或良好 长江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 雅砻江 嘉陵江 乌江 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 大渡河 岷江 岷江眉山段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 赣江南昌段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和氨氮 沱江水质轻度污染 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 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 类和劣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0 25 和25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 干流宁夏段 内蒙古包头段 河南三门峡段 山东菏泽段水体为轻度污染 其它河段水质为优或良好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伊河和洛河水质优良 灞河 大黑河 沁河和伊洛河为轻度污染 渭河 陕西段污染尤为严重 湟水河 北洛河 汾河和涑水河为重度污染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黄河兰州段污染 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 3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 类和劣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2 15 和3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珠江干流总体水质良好 广东长洲断面和莲花山断面水质为轻度污染 其它断面水质均为优或良好 珠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 打帮河 柳江 左江 漓江和桂江水质为优 北盘江 都柳江 邕江 龙江 右江和贺江水质良好 深圳河为重度污染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珠江油状污染 松花江水系属中度污染 4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 类和劣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 55 和21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石油类和氨氮 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 吉林省吉林市段 松原段和黑龙江哈尔滨上游段水质良好 其余河段为轻度污染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嫩江 雅鲁河和洮儿河为轻度污染 牡丹江为中度污染 阿什河 呼兰河 饮马河和伊通河为重度污染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辽河水系属重度污染 37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5 类为22 劣 类为43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石油类和氨氮 辽河干流属中度污染 1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占31 类占31 劣 类占38 老哈河水质良好 东辽河和西辽河为轻度污染 辽河为重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 水质好转 辽河支流中 西拉沐伦河属轻度污染 条子河和招苏台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 86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26 类为44 劣 类为30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淮河干流整体属轻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 淮河干流水质好转 安徽段为轻度污染 其余河段水质为优或良好 淮河支流总体属中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 淮河支流水质好转 主要一级支流中 史灌河水质优 西淝河水质良好 洪河 沱河 浉河 潢河 浍河为轻度污染 涡河 颍河为重度污染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海河水系总体为重度污染 6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 类水质占22 类占21 劣 类占57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海河干流为重度污染 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为重度污染 滦河水质良好 永定河为轻度污染 北运河 漳卫新河 大沙河 子牙河 马颊河 徒骇河为重度污染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年均值分别达到 类 类水质标准 但因总氮污染严重 湖体水质为劣 类 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在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 无 类水质 类和劣 类水质点位分别占14 和86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及水质状况 2006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之长江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 人们为了眼前利益 毁林开荒 陡坡垦殖 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退化 土地肥力下降 水库淤积 降低了水库发电 灌溉和防洪效益 河道淤塞 导致通航能力下降 中下游江河 湖泊淤积 加剧了洪水灾害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之长江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 1949年以来 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 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 1998年长江洪水 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 经济损失严重 湖泊淤塞 围垦 造成调洪能力降低 河道防洪能力减弱 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 年久失修 险工隐患多 因此 加强水利建设 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洪涝灾害 生态环境之黄河 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危及河流生命 一方面 河流输沙用水不足 同时 由于过度开发 黄河源区的草场退化 土壤沙化加剧 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流域内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已影响了区域水循环 减少了区域水资源量 河口地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仍受到威胁 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大范围的地下漏斗 产生了地质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 供需矛盾突出 工农业生产用水受缺水制约愈加严重 水资源供需矛盾 生态环境之太湖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表水污染极为严重 许多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水和居民饮用水源向深层地下水转移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 地下水开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 开采布局混乱 技术落后 导致地下水资源的人为破坏和采补失衡 地下水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之太湖 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方向也不尽合理 仅有少部分供生活饮用 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 甚至用作冷却水 对地下水资源的掠夺式开采 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地下水位普遍以每年2 3m的速度下降 部分地区水位埋深已低于含水层顶板 处于疏干开采状态 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危机 地面沉降还造成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诱发地裂和局部塌陷 交通 城币公共设施和居民房屋遭损 恶化了投资环境 影响经济发展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 结合七大流域各自实际 进一步明确了流域水利发展定位 摘自 水利水电快报 2008年2月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长江流域 按照保障防洪安全 合理开发利用 维系优良生态 稳定河势河床的总体要求 着眼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带来的流域防洪形势 水资源条件与江湖关系新变化 统筹开发与保护 优化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水库群联合调度 维护健康长江 促进人水和谐 让长江更好地造福人民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黄河流域 按照堤防不决口 河道不断流 水质不超标 河床不抬高的总体要求 加快构建和完善水沙调控体系 防洪减淤体系 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调度体系 水质监测保护体系 水土保持拦沙体系 确保黄河安澜无恙 奔流不息 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淮河流域 坚持蓄洪兼筹的治淮方针 统筹处理好上下游 左右岸 干支流和河湖关系 完善流域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 搞好拦分蓄泄排 科学调度 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水资源 实现蓄泄合理 保障有力 生态良好 人水和谐 确保沿淮人民安居乐业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海河流域 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核心 科学配置当地水 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 有效限采地下水 建成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 保障供水安全 修复流域生态 改善河库水质 提升防洪能力 从根本上把海河治好 为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珠江流域 统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 加快控制性枢纽建设 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枯水期水量调度 加大节水治污力度 加强珠江三角洲高原湖泊生态保护 有效防治石漠化 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提高防洪能力 保障供水安全 改善河流水质 维系河网畅通 建设绿色珠江 七大流域的水利发展定位 松花江辽河流域 构建 东水中引 北水南调 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提高重点城市和地区的防洪能力 加强水资源和重要湿地保护 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