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与建文帝失位避难传说.doc_第1页
焦家与建文帝失位避难传说.doc_第2页
焦家与建文帝失位避难传说.doc_第3页
焦家与建文帝失位避难传说.doc_第4页
焦家与建文帝失位避难传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南京破城时,建文帝见大势已去,正欲自尽,“少临王钺进曰:昔高帝(朱元璋)升遐时,有遗箧,曰: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一红箧至,四周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命急举火焚大内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驾裟、帽鞋,剃度刀俱备,白金十锭。”并称到鬼门有神乐观道士乘舟来接。于是建文帝急忙穿上驾裟,程济为他祝发后,君臣一行由地道而出,至鬼门,“而一舟舣岸,为神乐观道士王升。见帝,叩头称万岁曰:臣固知陛下之来也,畴者高皇帝见梦,令臣至此耳!”“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往来迹。”踪迹来去,凡数千里。并经数百年的争论和当代史家的考证,以为上述故事经不住推敲,为后人编造,然窃以为,建文帝如何出亡已不重要,当紧的是,建文帝的确已出亡为僧,流落西南,而且的确到过贵州,隐居在今百花湖畔的中十村。 清释圆鼎滇释记云:“应文大师,俗谓文和尚,明太祖长孙历游吴、楚、黔、粤、入滇居永昌白龙山。”建文年谱也说,建文帝出亡为僧后,“大抵以滇南为堂奥,以黔蜀为门庭。”又据今学者王路平所著贵州佛教史说:“建文帝削发为僧,由南京逃至黔中,至黑羊箐(今贵阳)过太子桥(桥因建文帝而名)。游至白云山居住,复入滇中昆明永宁寺,后至广西全州。”明史记事本末建文逊国记载,明初建文帝遁迹黔中,“至贵州金竺(今贵阳)长官司罗永庵堂题诗壁间”二首。诗一:“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诗二:“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冷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时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期。”诗中慨叹着他的流亡生活,满是凄凉和无奈。又据贵州地方志记载,今贵州长顺之白云山,平坝之高峰山,安顺之飞虹山,清镇之凉伞洞、玩易堂、云峰山、百花湖之灵永寺等,均有建文帝居住过的遗迹。这种种史料和考证足以表明,建文帝入黔为僧应是可以肯定的。就如今学者王路平在贵州佛教史中断言:“建文帝确实削发为僧,流亡西南诸省。其间曾在黔中开山建寺,其离黔后,所建所住之山寺,皆多成为黔中佛教名山大刹”王君所言极是,即令是蒙难的落魄天子,百姓仍视他为上尊,他踪迹所留之地,便有芸芸众生趋之若骛,建庙立碑,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那么灵永寺,便是为纪念建文帝“避难此间”于明初建于中十村的。寺庙座落在山腰,占地约二百平方米,“此间”原先峰峦叠障,森林茂密,寺前流一湾清溪,又少有人迹,确是个隐居躲避的所在。然窃以为,建文帝出亡为僧流落西南,在贵州时选了清镇一带避难隐居,恐怕还有一个至关紧要的原因。山高水险路遥道艰,朱棣追兵不易到此自不必说,更主要的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平定了云南东川、茫部等地叛乱的同时,也解决了贵州的问题。朱元璋为巩固对云南的统治,使贵州到云南的驿道畅通,提防水西叛乱,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Q年),便设贵州宣慰司地置威清卫 (今清镇城关镇),指挥使司,令平云南叛乱屡建战功的焦琴任威清指挥。而焦琴曾是朱元璋的警卫,洪武十九年封为武德将军,次年又授明威将军,是朱元璋的心腹之臣,其卫抚职位又系世袭,可世代相传。传闻朱元璋苦心设卫并亲自安排心腹之臣世代镇守,就是为了以后朱家有落难的子孙有个容身的去处。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焦琴病逝后,其子焦桐继任其职。因受宠于朱元璋和建文帝,其忠诚可以想见。事实也是如此,为了护驾,焦桐遂辞官出家,1407年在当地茅坡寺出家成了当地有名的铁梅和尚。而且,留守在这里的军队,均对朱棣篡位十分愤慨。那么,建文帝隐居在中十村,即令被发现,也不致受到非难,相对就安全了许多,便可以在此修身养性。事实也是如此。中十原是明朝在此屯田戍边军队的番号,有军队屯垦,建文帝在此不但安然无恙,又顺利从这里走出到达云南,还留下很多他在中十村灵永寺隐居避难时的故事来,让人津津有味去流传。至今,在百花湖周边地带,还流传着“老道洞中讲学忙,李姓门额福字扬;五显庙里香火旺,中七朝拜观音堂。茅棚寺庙铁梅藏,儒佛两教德宣扬;中九屯粮有主帅,建文隐居中十寨。”的民谣。铁梅所书的石碑,上书:前有高山,后有峻岭;旷宇天开,良田万顷。百花湖畔现今尚存明清间修建的回龙寺、茅坡寺、洪武庙、黑神庙、观音庙、灵永寺等古寺庙,及古营盘、古塔、古桥和摩岩石刻,虽经岁月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已破败不堪面目全非,但人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古建筑遗址及残碑,去探寻历史,追记当年昌盛景象。传说今百花湖畔一个叫茶饭寨的寨名,便是建文帝当年所赐。又说,原先猫跳河上有桥,一日建文帝到得河边欲过河,但桥已断许久,无法到对岸。情急之下,便在河边捡了一把鹅卵石向河中抛去,瞬间,抛入河中的卵石便变成一块块磴石连接对岸,建文帝这才得以从跳磴过得对岸。的确,在未建百花湖电站时,猫跳河此河段上确有跳磴,只是现今已淹入湖底。同时被淹的还有一条古驿道,是朱昌堡连接中七等屯堡至清镇的唯一通道。于是便传出猪场所以改名朱昌,也与建文帝有关。说原先猪场并不富裕,因建文帝流亡时是走这驿道到中十的,猪场才昌盛起来,于是便改猪场为朱昌。甚至还说,灵永寺因建文帝在此避难,连蚊虫也不叮咬其尊贵之身,故灵永寺连蚊虫也没有 诸如此类建文帝在灵永寺避难时的传说,自然远不止这些,听起来确也有趣,又无不流露出对建文帝的敬仰和同情。尽管他已出亡为僧,是躲避在此,但人们佑然视他为至尊至上的帝王。那么,中国的百姓是太善良了,疾恶如仇同情弱者的纠朴民风在这些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若建文帝在天有灵,定会感激涕零的。然毕竟六百年过去,人已是昨日黄鹤,飞进历史的深处。今天若乘舟在碧波荡漾的百花湖上向中十村望去,破败落的灵永寺早已隐没在鳞次栉比的农舍之中,然而那深刻在残碑上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依然让读它的人唏嘘不已。也许正因为如此,景色迷人的百花湖又凭添了一份神秘去让人向往了。云峰山云峰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辖区清镇市青龙街道办事处石关村境内。与红枫湖相伴。原名“耸翠山,尖山庙”。建文皇帝曾留住于此。改名为“云峰山”,题名为“云峰寺”。云峰山地理环境特别。四周无数山峰面迎面朝此山。站在山顶往外观看,低矮山峰一层比一层高,群山环绕。中央凸出一座美丽俊秀的山峰,像似观音大士乘坐的莲花台。又如风水学家称赞为“照天蜡烛”。云峰寺居于群山之中。一峰独秀,高耸入云端。四周山峰环绕拥抱,风景如画卷。前面活龙展现,后面狮子形态,建文皇帝叹为:“好一座青龙禅院”。清镇还有3处关于建文帝的遗址。一是在旧时清镇八景之一的华盖洞。华盖洞位于城西三里,据清镇县志稿载:“相传建文帝蒙尘时曾住此”。洞内有众多石刻题咏,且多是以建文帝流落此地为题材的。如“避难君臣今不在,晴溪芳草自年年”、“密诏追来几万封,曾于华盖避孤踪”等。二是在威清卫城(即清镇城区)内一处叫“玩易堂”的地方。黔记载:“建文帝尝住宿威清卫,为刘氏书玩易堂,御墨犹存。”由于历史变迁,“玩易堂”究竟在清镇城区何处如今已无法考证。三是在位于贵黄公路旁边的红枫湖镇石关村云峰山。嘉庆重修一统志载:“相传明建文帝行循时,曾寄宿于此。”现在,山上的寺和记述建文帝寄宿情形的石碑已经被毁。茶饭寨建文赐名留佳话岛屿众多的贵阳百花湖北湖景区东侧,有一个三面环水的村寨,名曰茶饭。乍听寨名,便让人觉得蹊跷。大凡村寨,总有人家居住,有了人家,自然要烧饭煮茶,会升起袅袅炊烟,何故唯独百花湖畔这村寨,会冠以“茶饭”这一绝无诗意的寨名呢? 一般的情形总是这样:大凡以一个特定物件作村名的,皆因该物是这村寨的标志或特产。一如翠竹葱茏的寨子,会叫作竹林寨;而有一泓清泉的村落,便叫了龙泉村。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名也雅。如此推测,这茶饭寨人家的茶饭,必定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如真是这样,寨里定然会有诸多酒家饭庄或者山村小店,是可以让游客在寨里小憩,享用独具特色的茶饭的。然后呢,又登舟在湖中荡漾,这也不失为百花游的一大乐趣。 倘若游客想一饱口福而弃舟进寨,必定会大失所望的,以为这村寨无论称作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叫茶饭寨。因为这寨子里并无为游客提供美味佳肴的酒家饭庄,甚至山野小店也没有一爿。就连村民家中的茶饭,也和周边村寨大同小异是极平常的农家粗茶淡饭,并无特色可言是建在村寨临水一孤峰上的古营盘,称得上是这村寨的标志。 茶饭寨古营盘的建造,是为了把守朱昌堡。因朱昌是个富庶之地,当地早就流传“干鸡(鸡场缺水)瘦狗(狗场贫穷)肥猪场(猪场富裕)”的说法。朱昌便是猪场,二者音同,朱昌却雅了许多。朱昌不仅富裕,而且它北可上清镇,南可下贵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明崇祯十一年,朝廷便在朱昌古镇建堡。茶饭寨现今的地形,是三面环水的百花湖的一个半岛,而当年寨前则是波涛汹涌的猫跳河,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茶饭寨,是把守朱昌古堡的理想前沿阵地。因而清光绪年间,朝廷便在茶饭寨一孤峰上,建造了营盘并派兵驻扎守卫。营盘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用岩石筑成的内堡和外堡。外堡墙高3米,拱形堡门宽1.3米,高约1.6米,堡墙上有垛口和射击口若干。与外堡相距3米的内堡略低一些,沿墙有营房十余处。面向百花湖的内堡城墙上,有一座高5米,宽4米,长8米的指挥台。虽然岁月流逝,当年驻兵把守的景致不再,营盘内已是杂草丛生,但营盘却较完整的保留下来,成为茶饭寨的景观,甚至在草丛中,仍可见当年驻军用过的石磨土灶等日常生活用具,向世人展现着当年的情景。因其保留较完整,又有久远的历史,现已是市级文化保护单位。由此可见,这有着古营盘的村寨理当叫作营盘才更妥当些,却为何又偏偏叫茶饭寨? 这的确是个谜。只是这谜底太出人意料了,谁也不会想到,这小小村寨的茶饭寨名,据说是明朝的落魄皇帝建文帝所赐,而且还流传出一则感人的故事让后人津津乐道 这位落魄的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按中国封建帝制,先王驾崩,当由儿子继位,但朱元璋却选定了孙子朱允(炆)为皇位的法定继承人,这自然引起了众皇儿的强烈不满。因而建文帝继位只做了4年的皇帝,就被他的叔叔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赶下了皇位。为躲避朱棣追捕,他出亡为僧流落西南诸省,在贵州时选了清镇一带隐居避难,相传今百花湖畔中十村的灵永寺,便是他避难的居所。为遮人耳目,建文帝出行时常要化装的。一日,他化装成平民由清镇去朱昌,晌午时分走到一小村寨口时,已是饥肠辘辘,便坐在一大树下歇息。不一会儿,有一农妇手提内有茶饭的竹篮从寨里走出,去给在地里劳作的丈夫送饭。来到大树前,见有一疲惫不堪的路人靠着树干休息,便动了怜悯之心,对建文帝说:“看来,你是饿得走不动了,我的提篮里有些茶饭,你拿去先用吧。只要留下些给我丈夫就行,他还在地里做活。” 建文帝急忙推辞:“不可不可,这如何使得。” 农妇笑道:“不当紧的,你尽可先用,吃饱了才有气力赶路。丈夫那里若不够,我可再返家中取来送去。” 见农妇如此宽厚大度,自己又确实饿得不行,建文帝连声道谢后,便顾不得斯文了,接过竹篮取出茶饭狼吞虎咽用去一半,余下的,农妇就提了到地里送与丈夫。少顷,他忽听不远处有呵斥声传来,举首循声望去,见是农妇的丈夫正在训斥其妻,心想不好,这农夫一定是因其妻将茶饭送予他人用了不悦在责怪妻子。建文帝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便匆匆前去向农夫赔礼道:“请不要责怪你有仁爱之心的妻子,这都是我的无礼,只顾了自己” 没料想,听了建文帝的话,农夫便笑了,对一脸歉疚的建文帝说:“先生误会了。我是责怪她不懂事理,你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理当请到家中好好款待才合情理。可她却怠慢了先生,竟在户外随意拿些粗茶淡饭与你,且还不让你用足,实在是无礼得让人羞恼” 听罢农夫所言,建文帝是为山野村民的宽厚和纯朴民风感动不已了,真不知如何答谢才能表达感激之情。良久,才想起应问明农夫所居村落为何名,这样日后他好去家中感谢。这时农夫便又笑了,说:“怠慢了先生,理应我们向你赔礼才是,怎敢让先生谢呢?再则因为所居村子极小,人家不多,还尚无村名,无从告之”说到这里,农夫突然想起什么,话锋一转,央求建文帝道:“看先生读书人模样,就请为小村取个名称如何?也好让小村有个名份。” 那么,这不高的要求,建文帝自然是不能推辞的,而有了村名,他日后才好到农夫家中感谢赐饭之恩么。于是思量片刻,建文帝便对农夫道:“今日在此,你们赐茶饭与我果腹,让我恢复了体力,又因茶饭听了你一席感人至深的做人道理,令我刻骨铭心。不如,这村寨就叫茶饭寨吧! ” 农夫听罢,连声叫好,谢建文帝道:“只一些茶饭,不足挂齿,先生言重了。然茶饭作小村名称,极好。我一介农夫,终日辛勤劳作就图五谷丰登,四季不缺茶饭。”回村后,农夫又将“茶饭”名称说与其他人家,皆称好名,既说出“民以食为天”道理,又叫得响亮。 从此,百花湖畔的这个村寨,就叫了茶饭寨。这故事是否可信并无人去查实,但建文帝六百年前出亡为僧流落西南,并到过贵州隐居清镇中十村一带,是经史家考证的。至今,在百花湖周边地带,还流传着“茅棚寺庙铁梅藏,儒佛两教德宣扬中九屯粮有主帅,建文隐居中十寨”的民谣。于是,流传出茶饭寨建文帝赐名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游百花湖,湖畔茶饭寨是一定要去的。这里虽无美味佳肴供人享用,却向今人展示古营盘面貌,让人重温历史。而听寨里老人重复寨名来由这个流传了近六百年的故事,也正好让人去感受山村纯朴民风,去陶冶性情,纯净心灵。家史梗概我族始源于安徽直属凤阳府怀远县,前胡李扒头下,寄居万户有余人氏。元朝顺帝至正在位28年,乙未(1355)至正15年,古历五月,始祖被调征南,至今六百三十三年,琼至其字辈共二十六代人,平均年龄二十六点二七岁,据不完全统计,约十五个点,祖居清镇、分居平坝、安顺、织金、大方、岐山、遵义、广西、云南、郎岱等地。现约有人数:8428人户数:936户根据各个不同朝代时期情况,曾经多次平迁坟墓,记载不全,根据难查,虽然祖居清镇,但墓群于卫城。我族在六百多年中,人口、文化、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是在祖基地有点团结现象,有穷富之分,官民之别。于乙卯(1975)年12月14日,为了农业建设需要,遂将祖先墓群,迁落于红枫湖畔,在清平两县,秉、德、明、扬等五代人共同努力下,不怕天寒地冻,在半月之中,终于完成了迁墓一事,事后,我族就自然形成了向祖墓靠拢,扭转了过去不团结现象,促使更加团结,互尊互重,在祭祖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于戊辰(1988)年五月二八日,在县政府县志办的重视关怀下,祖基族间,组织了焦琼始祖丰功伟绩搜整组,主动的向县志办负责人王治俊,张德枢作了简介,在同年的九月十七日(古历八月初七日)祖基家族召开了特别会议,认真地讨论理顺家史的意义和重要性,及字辈的沿伸等工作,同时也分析了会不会夭折,大家一致认为国家有史,各条战线有史。其次,县志办也承认了始祖的功勋,我族为何不可搞呢?通过大家认定,不仅是搞,而且要一定搞,并确定了三落实:一、片区划分及片区负责人的落实;二、建立临时机构及负责人;三、资金的筹集落实。根据发展趋势,在平坝点召开了二次会议,并发出了联系信,接着召开三次会议,进行资金兑现,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工作量,在祖基族人的努力下,88年古历冬月二四日为二世祖立了功勋碑,接着在89年正月初二日,召开了三省九县的族代会,理顺了家史,沿伸了字辈,为后代子孙胜利地完成了一件修史使命。贵州焦氏家族理顺委员会祖先轶事始祖:焦琼。13551380年。卫镇抚之职,后封武略将军,再封武德大将军。焦琼,发源于安徽省凤阳地区淮河北面,涡河南面怀远县前胡李扒头下人氏。元朝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古历五月被调征南,到和州,攻破长宫水寨,六月初一到新河口驻扎,初八日领大军渡长江,攻克水石,太平飘阳水寨,十月授管军千户。丙申1356年攻亟水寨,三月攻陈也先,宫南吕龙潭口等处,招到康元帅水寨,五月取镇金潭,六月同赵伯仲征剿宣州,守卫扬水策,屡次有功。钦赐潭水县金宝图水田四百六十二亩九分七厘以子孙世食。丁酉1357年二月取担,三月克常州,四月攻宣州,六月同赵伯仲征太湖取大浦口,以吕同签各攻水寨,以贼对敌,取马庄二元帅得胜。蒙参议解功赴京赏青定丝一疋银碗一个,九、十月内领兵至三村港口,征剿阴马驮沙,徐大二寨。戊戌1358年正月同廖同签名取朱州,判海舡、八月同赵伯仲同签取宣与。己亥1359年八月同总兵官征安庆,又刀对敌被伤左肩,枪伤右胳膊。庚子1360年正月同余平章攻刘家港,六月取陈也先海舡,攻龙湾以贼对敌获到人舡追至宋石几得胜。辛丑1361年八月克安庆水寨又至江州月下对敌得胜,钦赐红缎一。壬寅1362年四月征九江,九月修安庆城池,十月同余章攻打神仙,罗家寨。癸卯1363年三月征剿芦州,接应安丰,七月同左丞征鄱阳湖,与先海舡对敌进至禁江口,剿获曾参政海舡数双。甲辰1364年三月克湖广,当年同取芦州,除天策卫镇抚,后调湖广卫。乙已1365年润十月同赵左亟取旧云,十一月克湖州。丙午1366年同纪指挥克高衡马驼港四月取淮安洲十月克湖州。丁未1367年吴元年取苏州十月验功升豹韬卫镇抚。戊申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内授黄字598号流动官员。庚戊1370年洪武三年十一月内授黄字599号诰命一道封武略将军世袭。丁已1377洪武十年十一月诰命一道封德大将军,调府军卫镇抚。庚申1380年洪武十三年八月授职年老将。始祖焦琼元朝十二年至明朝十三年,在两个朝代里南征北剿东挡西杀于洪武十三年授封年老将之职不能速任,合计任职二十五年。为保身威,由二世祖替职,改名焦琴音同字不同。附焦琼始祖碑文佑启后人原籍江南直凤阳府怀远县人於巢县寄居前胡李扒头下入黔始祖考明封武略将军十六世孙毓秀十七世孙承鼎发义全刚纪十八年世孙汝泽芳仁昌吉明灿珍伦帮英富延顺举新有刚云德发大清光绪年十四冬月十三日重立克服贵州钦准袭职都司威实授指挥将军焦琴焦益畅?年1399年二世祖焦琴宁卫将军之职,后封明威将军,再封威清卫指挥。辛酉1381年洪武十四年为保始祖焦琼身威,钦准替职仍除府军卫镇抚前职。辛酉洪武十四年1381年总兵官赴北征金宁,九月征南林,克普山寨。十六日连升富州右卫镇抚,授藏字418号世袭,卫镇千户。同年十二月诰命一道武德将军同总兵官征云南,到曲靖以伪官达里麻醉产章对敌杀贼四名,又征剿乌撒北山,杀贼壹万有余,贼反前来,又杀贼四名。戊戌年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拨守鸟撒,二月接印,於可渡河杀退蛮贼十名,本月回乌撒,蛮贼二万余众前来攻城,杀贼五百余名。五月征剿土官、实罗古、底芒部等处,贼平昔后回卫接印策川守卫。己亥1383年洪武十六年授吉字436世袭。壬寅1387年洪武十九年五月初四诰命一道武德将军。钦永宁卫将军,六月初四日到任,十月同隶国公征西堡等处,十二月克平州,六洞、蛮贼节次获到蛮贼家小解官。癸卯1388年洪武二十年正月回卫,十月授昆字192号世袭诰命一道封明威将军之职。乙已1390年洪武二十二年调征广西南普等处,六月征西堡蒙。贵州都司为调除官员事起送赴京十一月内。丙午1391年洪武二十三年四月蒙。钦调充贵州都司威清卫指挥开设一分颂印信。已酉1394年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内授换新贵州都司扎付为清理贴、黄事将始祖原授命一道呈缴去讫。诰命一道腾黄注写始祖焦琼功籍授黄字六百号世袭。诰命一道先於丁未洪武二十四年七月内呈缴去讫见在始祖焦琼二世祖焦琴原授。己酉1394年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初七授吉字545号世袭诰例子五道差镇抚李道齐赏赴进京。诰命一道明威将军督修威清卫城池,周围七百九十六丈,高一丈五尺宽一丈城门楼五座,注:长2651米高5米宽3点3米。庚戌1395年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内调征西堡,十一月征哨河冲大山寨,擒斩首级一颗,又征都司酆宁等处,二十一日攻西京山获生擒贼一名。壬子1397年洪武二十九年五月征平浪长官司等处,攻打牛黎山清捉贼一名六月回卫。乙卯1399年明建文元年十月内病终。辛已1401年明建文三年将。二世祖焦琴13801399年经十九年东挡西征于明建文三年免职老将计任职二十一年,保送焦桐替职。附二世祖焦琴公等碑文焦琴公原籍江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袭父武德大将军焦琼父之职封明威将军洪武二十三年(1390)任威清卫指挥洪武二十六年督修威清卫城明建文元年(1399年)病逝于威清卫安葬于城西大营盘。1975年12月因农业生产建设用地需要遂将焦琴公至焦氏麒字辈共七代先祖之墓迁葬于红枫湖畔海螺坡现址。为追念祖先将立此碑纪念焦氏家族一九八八年岁次戊辰冬月二十四日三世祖焦桐任威清卫指挥癸未1403年明永乐元年二月内保送袭职。钦准世袭仍任本卫指挥颂凭回缴本年九月到任。丁亥1407年永乐五年赴送进京比试九月蒙引於大教场同河南宁山卫百户阎信比中双收。戌子1408年永乐六年二月内将。癸未1403年戌子1408年任职五年。四世祖焦绿任本卫指挥。丙午1426年己未1439年任职十三年。丙午1426年宣德元年五月蒙引於大教场同江南建昌府守卫千户镇抚官梓比中双收蒙许奏。本年钦准替职仍任本卫指挥十二月到任。辛亥1431年宣德六年调征广西。辛亥1432年宣德七年回卫八月调都习陈蒙兰土根、王都司、征中崖洞等处,初四日克破杀割男女妇首级三十三颗解官。丙辰1436年正统元年复征广西拨守浔州桂县。丁己1437年正统二年十月病故三年三月将。附明威将军四世祖焦录公墓志铭公威录字白振,贯凤阳府凤阳县人也、生于丙寅(1406)年七月十一日子时,自少总政学习武艺谋略过人,继承父志和他的风度,经常练习弓马,现将他的简历评述于下:承皇恩世袭佥威清卫事,作事小心果断勇敢勇杀蛮史而征服,战火平息,正统元年,调征广西屡立战功,并施文武与蛮作战,而后受瘴病和雨的袭来治而无效,正统二年十月初六日子时,卒于广西浔洲府桂县,扶棺而归,葬于城南大营盘。公娶恭人贾氏本卫指挥佥事贾样女生子三人、长名广袭佥卫事,广娶千户胡俊长女,不幸正统十一年六月初五丑时贾氏卒,阴阳择地于城之西,地名曰塞加,坐丙向壬、群山峙秀、水白流清。阴阳家曰:甚宜。故择于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辛酉已时,迁录公灵柩,夫妻合葬,后系之铭曰:大江之滨,迁此佳城,左环右抱,后拱前迓,山明水秀,土沃流清,体魄安清,阴阳结凝,归神守护,福禄以养,子孙百世,千垂不朽。正统十一年季冬吉日立五世祖焦广任本卫指挥。戊午1438年乙卯1459年天顺二年,任职二十一年。戊年1438年正统三年十月蒙引文於大教场同福建建宁卫百户朱宝比中双收蒙引奏。己未1439年正统四年三月钦准袭职仍任本卫指挥,三月内到任,因各处蛮贼反乱烧却屯堡,九月十六日功王让堡与贼对敌擒斩首级一颗,二十六贼前来烧却本站擒斩首级一颗,十月十日功安城堡擒斩一颗,二十一日贼又前来反功城池,首开南门擒斩首级二颗,二十二日同都指挥张贵领军追贼擒斩首级一颗。十一月十三日攻打西苗寨擒斩首级二颗。庚午1450年景泰元年五月初二日同都指挥张贵攻滴澄河,牛场冲擒斩首级一颗,二十三日攻翁擦捉士兵一名润正月攻渝家湾擒斩首级一颗,二十七日攻克中崖擒斩首级一颗六月十五日攻翁井擒斩首级一颗七月二十六日攻牛场泥窝等处擒斩首级一颗,俱解总兵官方英处蒙赏银牌一面。戊寅1458年天顺二年润二月蒙右府贵字捌号勘令内开。焦广征追有功升本卫世袭实授授同职事本年三月初一到任有年老将。六世祖焦茂任指挥之职。戊子1468年成化四年三月壬寅1483年成化十九年三月任职十五年。戊子1468年成化四年三月蒙本卫保送赴部本年九月二十八日蒙引於大教场同心安卫百户陈斌比中双收蒙引奏。钦准替职仍任本卫世袭实授指挥同知职事领凭回缴五月到任。癸卯1483年成化十八年十二月因病故。甲辰1484年成化十九年三月将七世祖焦禹任职二十一年。癸卯1484年成化十九年甲子1505年弘治十六年正月。甲辰年1484年成化九年十月保送进京蒙引於大教场同广东南雄守卫千户所百户胡锐比中双收蒙引奏。钦准袭职仍任本卫世袭实授指挥同知职事。丙午1486年成化二十一年四月到任。甲子1505年弘治十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