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doc_第1页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doc_第2页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doc_第3页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doc_第4页
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比较优势法则2.1 引言本章要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贸易基础,以及什么是贸易收益?可以推测,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一样,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自愿从事贸易。什么是贸易模式?也就是说,对每个国家而言,哪些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用来交易,各国都出口和进口哪些商品?2.2 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可以说是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而在一些国家如英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及荷兰,国际贸易方面的著作要早于这个时间。也就是17-18世纪,出现了后来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简而言之,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并限制商品的进口。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而且一个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个国家的获利是基于其它国家的损失。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的是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案例2.1)。值得注意的是,重商主义者用国家所拥有的稀有金属来衡量国家的财富(称为“重金主义(bullionism)”)。相对而言,如今我们是以可用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本、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多少来衡量国家财富的。这些有用的资源越多,生产和提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一国的生活水平也就越高。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因为他们认为一国只有在它国损失的前提下才能获利,即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零和博弈)(zero-sum game)。(零和游戏:如玩扑克牌时,一人所赢得的数目恰好等于其他人所输掉的数目。)重商主义者认为经济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制造业、农业和外国殖民地。他们把商人看成是对经济体系顺利运行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集团,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这与后来的古典经济学者一样,重商主义者也运用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即商品的相对价值以生产他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来衡量。这个观点在以下两个意义上是重要的。第一,更好地理解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以及其它古典经济学家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观点。第二,随着被高失业率控制的国家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来刺激国内生产和就业,现在新重商主义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事实上,除了1815-1914年的英国,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曾经彻底摆脱过重商主义(案例2.2)。案例研究2.1 托马斯曼的重商主义贸易观点托马斯曼(Thomas Munn, 1571-1641)是重商主义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著作贸易带给英格兰的财富是重商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作。以下是部分摘录:“我们增加财富的一般做法应该是通过国际贸易,规则是:每年卖给外国人商品的价值大于我们从他们那里购入的商品的价值。我们出口的东西不会以进口的形式再回来,换回的一定是财富(金、银)如果我们可以清醒地限制在饮食、衣着方面过度消费别国的产品,我们可以减少进口。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多生产,而且试图卖高价,只要高价不会引起出口数量的减少。”案例研究2.2 重商主义在21世纪仍然活跃尽管大多数国家声称更倾向于自由贸易,但许多国家仍然对国际贸易施加诸多限制。大多数工业国为了保护国内就业,对农产品、纺织品、鞋、钢材以及其它许多产品实行进口限制。同时,对于一些高科技产品,如计算机和电信则提供补贴。发展中国家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更强。通过过去几年的多边谈判已经减少或取消了对部分产品的一些明显的保护措施,但另一些较为隐蔽的保护方式却增加了。为了面对外来竞争而保护国内就业,并鼓励本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采取贸易限制,这些都是典型的重商主义理论。2.3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补充:专栏: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有1500人的小镇。少年就显示出聪明的天分,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进入牛津大学深造,学习了6年。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任教。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直到1764年。1759年出版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1762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776年出版国名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他一生写过十几种有关社会科学的著作,但生前只出版过上述两种。其余书稿大都在他临终前由他一再敦促有人焚毁了。他又神经紊乱的疾病,终生未娶。A 绝对优势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通过将国家比作家庭而提倡自由贸易。既然每个家庭发现,只生产一部分所需要的产品并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换取所需要的其他产品是值得的,那么国家也是一样:“节俭的家庭主妇从来不在家里生产那些自制比购买成本更为高昂的产品,这是一条公理。裁缝不会去制作自己穿的鞋,而是从鞋商那里买鞋。如果外国能够以比我们自己的生产成本更低廉的价格来提供商品,那么更好的办法是,以我们的一些优势行业所生产的部分产品去交换国外其他产品。”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较低(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可以最有效地使用资源,而且两种商品的生产会有很大增长。这种增长可以用来测度两种专门化生产所产生的收益,这种收益通过国际贸易在两国间进行分配。例如,由于气候条件,加拿大种植小麦效率更高而不适于种植香蕉,尼加拉瓜则相反。因此,加拿大在小麦生产上有绝对优势,而在香蕉生产上有绝对劣势,尼加拉瓜则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国都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得另一种商品,两国都会获利。加拿大专门生产小麦(产量大于国内需求),用一部分小麦换取尼加拉瓜的香蕉。结果,小麦和香蕉都会增产,消费也更多。在这一点上,国家如同个人一样,并不试图生产自己需要的全部产品,而仅生产自己能最有效生产的商品,然后用这些商品的一部分去交换它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亚当斯密认为,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利,倡导自由放任(laissez-faire)。自由贸易会使世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使世界福利最大化。有极少数例外,如对国家安全特别重要的产业。现实中,大多数国家对自由贸易采取很多限制,而贸易限制无一例外地以保护国家利益的面目出现。B 绝对优势的分析表2.1表明,1小时的劳动在美国可以生产6蒲式耳小麦,而在英国只能生产1蒲式耳。另一方面,1小时劳动在美国可以生产4码布匹,而在英国可以生产5码。因此,在小麦生产上,美国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布匹生产上,英国则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小麦,通过贸易交换所需的布匹,英国则应该相反。表2.1 绝对优势产品美国英国生产所需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小麦(蒲式耳/1人1小时)布匹(码/1人1小时)6(高于英国)4(低于英国)1(低于美国)5(高于美国)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小麦(6W)与英国交换6码布匹(6C),美国获利2C或节约1/2小时劳动(因为在美国国内只能用6蒲式耳小麦换4码布匹)。同样,英国从美国获得的6蒲式耳小麦如果在英国生产需要6小时劳动,6小时劳动在英国可以生产30码布匹(6小时5码)。由于可以用6码布匹(用1小时多一点时间生产)与美国交换6蒲式耳小麦,英国获利24码布匹,这相当于节约了5个小时劳动。补充表 绝对优势中的相对价格产品美国英国在封闭(没有贸易)条件下:小麦的价格布匹的价格6/4=3/2码/蒲式耳4/6=2/3蒲式耳/码1/5码/蒲式耳5/1蒲式耳/码这样,通过专业生产和贸易,两国均获利,在这里,英国获利大于美国。然而,绝对优势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贸易。大多数世界贸易,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无法用绝对优势解释。这个问题留给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事实上,绝对优势可以被看成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2.4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补充:专栏: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32)大卫李嘉图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移民家庭,幼年极为聪明并接受了私人教育。父亲是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14岁起就在他父亲的公司就职,23岁凭借购买的英国政府债券暴涨而成为巨富。此后,他转而对学术发生兴趣,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化学。1799年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开始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1817年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赢得了声誉,1719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作为一个出色的辩论家,尽管他的声音被描述为“尖锐又刺耳”,但他在解释经济问题时颇具影响力。1826年意外地逝世,享年51岁。生前有7个孩子。作为商人、学者和政治家,他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A 比较优势法则根据比较优势法则(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没有绝对优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与表2.1相比,表2.2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现在1小时劳动只能生产2码布匹,而不是5码。这样,英国在小麦和布匹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表2.2 比较优势产品美国英国生产所需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布匹(码/劳动小时)6(是英国的6倍)4(是英国的2倍)1(是美国的1/6)2(是美国的1/2)然而,由于英国劳动生产率在布匹生产上是美国的1/2,而在小麦生产上仅为美国的1/6,即英国在布匹生产上的绝对劣势小于在小麦生产上的绝对劣势,因此英国在布匹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美国在小麦和布匹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小麦的绝对优势(6:1)大于布匹的绝对优势(4:2),因此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根据比较优势法则,如果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英国的布匹,两国都会获利(同时,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匹)。在一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世界中,一旦断定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上就会有比较优势。B 贸易收益为了证明比较优势法则的正确性,必须证明英国和美国通过专门生产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均可获利。如果美国用6单位小麦换4单位布匹,美国将拒绝贸易。因为美国国内小麦与布匹的交换比率就是6/4,它可以利用国内资源少生产6单位小麦而多生产4单位布匹。同样,如果英国用2单位布匹换取1单位小麦,英国也会拒绝贸易。假设美国可以用6单位小麦换英国6单位布匹,美国可获利2单位布匹,或节约了1/2小时劳动时间,因为美国国内6单位小麦可以换取4单位布匹。英国同样可以从中获利,因为英国从美国获得的6单位小麦在英国需要6小时劳动,而利用6小时劳动,英国可以生产12单位布匹,在贸易中英国用6单位布匹换取了美国的6单位小麦。因此,英国获利6单位布匹节约了3小时劳动。补充表 相对优势中的相对价格产品美国英国在封闭(没有贸易)条件下:小麦的价格布匹的价格6/4=3/2码/蒲式耳4/6=2/3蒲式耳/码1/2码/蒲式耳2/1蒲式耳/码虽然美国通过用6单位小麦与英国交换6单位布匹,两国均可获利。然而,这不是互惠贸易的唯一交换比率。由于美国国内可以用6单位小麦换取4单位布匹(二者均需要1小时劳动),如果美国可以用6单位小麦交换多于4单位布匹,美国就可以获利。另一方面,在英国国内,6单位小麦=12单位布匹(二者都需要6个小时劳动),如果可以用少于12单位布匹与美国交换6单位小麦,英国就可以获利。总之,如果美国可以用6单位小麦换取多于4单位布匹就可以获利,而英国如果用少于12单位布匹换取6单位小麦就可获利,因此互惠的贸易比率范围是:4C 6W 12C12单位布匹与4单位布匹的差,即8单位布匹,代表交换6单位小麦时,两国可分配的总的利益。当交换比率为6W=6C时,美国获利2单位布匹,英国获利6单位布匹,共8单位布匹。当交换比率越接近于6W=4C时(美国国内的交换比率),美国的贸易所得越小,英国的贸易所得越大。当交换比率越接近于6W=12C(英国的国内交换比率),相对于英国的贸易所得来说,美国的贸易所得越大。如果美国用6单位小麦换英国的8单位布匹,两国均可获利4单位布匹。C 比较优势法则的例外比较优势法则有一个不太常见的例外,当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绝对优势与另一国的相同时,这种例外就会产生。例如,如果在英国1小时劳动不是生产1单位小麦,而是3单位小麦,英国相对于美国在小麦和布匹上均是1/2的生产率。这样,英国和美国都没有比较优势,因而两国之间不会有互惠贸易发生。因此,需要对比较优势原理的表述作一些修改。应该说,相对于另一国而言,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仍有互惠贸易的基础。除非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绝对劣势比例与另一国相同。D 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假如英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效率均低于美国,它如何能向美国出口商品?如果英国的工资比美国低得多,以至于布匹(英国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价格在英国相对较低,而小麦的价格在美国相对较低。假如美国的工资率是每小时6美元。因为1小时劳动在美国可以生产6蒲式耳小麦,而1蒲式耳小麦的价格为Pw=1美元。同时,1小时劳动可以生产4码布匹,而1码布匹的价格是Pc=1.5美元。假设英国的工资率为每小时1英镑。由于1小时劳动在英国可以生产1单位小麦,英国小麦价格为Pw=1英镑。而1小时劳动在英国可以生产2单位布匹,布匹价格在英国为Pc=0.5英镑。如果英镑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为1英镑=2美元,那么在英国,Pw=1英镑=2美元,Pc=0.5英镑=1美元。具体情况见表2.3。表2.3 以美元计算的小麦和布匹在英美两国的价格(1英镑=2美元)产品美国英国1蒲式耳小麦1码布匹1.0美元=0.5英镑1.5美元=0.75英镑2.0美元=1.0英镑1.0美元=0.5英镑小麦的价格在美国比在英国低,而布匹在英国比在美国低。由于美国小麦的美元价格低,商人会把美国小麦卖到英国,然后再把布匹卖到美国。在布匹生产上,尽管英国的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1/2(表2.2),但英国的工资仅为美国的1/3(表2.3),因此英国布匹的价格低于美国。也就是说,英国的低劳动效率已被工资率所补偿。结果,布匹的价格在英国较低,因此英国可以向美国出口布匹。只要英国的工资率处于美国的1/61/2,这种结果就不会改变。如果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为1英镑=1美元(即英国的工资率是美国的1/6),这样在英国,小麦的美元价格是Pw=1英镑=1美元,由于与美国小麦的价格相同,美国不会向英国出口小麦。同时,布匹价格为Pc=0.5英镑=0.5美元,因此英国将向美国出口更多的布匹。这样会对英国有利,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即英镑的美元价格)也将不得不上升。如果1英镑=3美元(英国工资率是美国的1/2),英国布匹价格为Pc=0.5英镑=1.5美元(与美国相同),英国不会向美国出口布匹。这时会出现有利于美国的不平等贸易,因此美元与英镑的汇率会下降,最终会稳定在产生平等贸易的条件下。关于这一点,在本章附录中还会进一步讨论。2.5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法则建立在一些简单的假设之上:仅有两国和两种商品,自由贸易,一国之内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国家间没有这种流动,生产成本固定,没有运输成本,没有技术革新,劳动价值论。前6种可以放松,而第7种并不有效,也不应该用来解释比较优势。A 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根据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这意味着,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或劳动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均占有一个固定比例,劳动是同质的,即只有一种类型的劳动。由于这两个假定均不真实,因此不能将比较优势法则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劳动既不是投入生产中的唯一要素,也不是以固定比例投入所有商品的生产过程。劳动显然不是同质的,他们在培训、生产率和工资上都有很大差异。总之,比较优势原理不应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而可以用机会成本理论进行解释。B 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为比较成本原理。根据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1单位这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结论是,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例如,在没有国际贸易时,美国为了有足够资源多生产1单位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的布匹生产,于是小麦的机会成本就是2/3单位的布匹(即1单位小麦=2/3单位布匹)。如果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小麦=2单位布匹,则小麦的机会成本在美国比在英国低,因此美国在小麦生产上相对于英国有比较优势。在一个两国、两种商品的世界中,英国在布匹上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法则,美国将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英国的布匹。C 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转换曲线来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表2.4给出了假设的美国和英国小麦和布匹的生产可能性组合表。表2.4 美英两国小麦和布匹生产可能性组合美国英国小麦(百万蒲式耳/年)布匹(百万码/年)小麦(百万蒲式耳/年)布匹(百万码/年)18015012090603000204060801001206050403020100020406080100120从表中可知,美国每放弃30单位小麦,得到的资源正好额外生产20单位布匹。也就是说,30单位小麦=20单位布匹(因为二者需要同样数量的资源)。因此,美国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3单位布匹。同样,英国每放弃10单位小麦可增加生产20单位布匹。因此,英国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布匹。根据表2.4种给出的英美两国生产可能性组合表可以做出图2.1所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该国可能生产小麦和布匹的组合。如在A点,美国可生产90单位小麦和60单位布匹,而在A点,英国可生产40单位小麦和40单位布匹。图2.1 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布匹 (美国) (英国)12060 A40 A0 90 180 小麦 0 40 60在图2.1中,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倾斜,表明如果它们想生产更多的小麦必须放弃一些布匹的生产。两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均是直线表明它们的机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即每多生产1单位小麦,美国必须放弃2/3单位布匹的生产,英国必须放弃2单位。这种情况发生在,生产资源或要素是完全替代品或者在两种商品中各种要素比例不变,同一要素的所有组成是相同的或者是同质时,会有固定的机会成本。因此,当美国把生产布匹的资源转移到小麦生产中时,不会越来越不利于小麦生产。对布匹来说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固定成本是指每生产1单位某种商品必须放弃的固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就算每个国家的机会成本是固定的,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机会成本不同,就使得国际贸易成为可能。然而,固定成本并不现实。D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小麦的机会成本是指每多生产1单位小麦必须放弃的布匹的生产量。这可以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图2.1中,美国的斜率为120/180=2/3=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英国为120/60=2=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基于价格等于成本以及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商品的假设,小麦的机会成本等于小麦与布匹的相对价格(Pw/Pc)。因此,在美国Pw/Pc=2/3,而Pc/Pw=1.5;在英国则Pw/Pc=2,Pc/Pw=1/2。美国的Pw/Pc低于英国,这说明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样,英国的Pc/Pw低于美国,因此在布匹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结论: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是其比较优势的反应,也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2.6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收益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只能消费它能生产的商品,因此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也是消费可能性曲线。人们的偏好或需求决定了该国事实上选择了生产和消费的商品组合。A 贸易收益的分析在没有贸易时,美国可能选择的生产和消费的商品组合如图2.2中的A点,英国为A点。图2.2 贸易所得布匹 (美国) (英国)120 120 B70 E60 A 50 E40 AB0 90 110 180 0 40 60 70小麦如果开展贸易,美国会专门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B点生产,而英国会专门生产布匹,在B点生产。如果美国用70单位小麦与英国交换70单位布匹,他最终的消费组合为E点,英国为E点。这样,美国通过贸易获利20单位小麦和10单位布匹(E点与A点相比),英国获利30单位小麦和10单位布匹(E点与A点相比)。两国消费了更多的小麦和布匹的原因在于,两国专门生产各自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没有贸易时,美国生产90单位小麦,英国生产40单位小麦,共生产130单位。而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共生产180单位小麦(全部由美国生产)。同样,没有贸易时,美国生产60单位布匹,英国生产40单位,共计100单位。专业化生产之后,一共生产120单位(全部由英国生产)。通过专业化生产而增加的50单位小麦和20单位布匹,是美国和英国可以共同分享的贸易收益。注意:如果没有贸易,美国不会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也不会专门生产布匹,因为它们也都需要消费各自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B 有贸易时的相对商品价格通过图2.3所示的小麦和布匹的供求曲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贸易模型,同时也帮助理解在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条件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图2.3 需求供给下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Pw/Pc Pc/PwSw(US+UK)2 Sc(UK+US)3/21 E E2/3 Dw Dc1/2B B* B B0 120 180 240 0 120 240(小麦) (布匹)左图中的Sw是美国和英国使用全部资源生产小麦的总供给曲线。线段0B=180为美国小麦的最大产量,这时固定的机会成本为Pw/Pc=2/3。线段BB*=60为英国在Pw/Pc=2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说,两国最多能生产240单位小麦。假设有贸易时,美英两国的总需求曲线为Dw,Dw与Sw在E点相交,均衡相对价格为Pw/Pc=1。这时,通过贸易,小麦只在美国生产。布匹也一样。英国在Pc/Pw=1/2时,最多能生产120单位。美国在Pc/Pw=3/2时最多能生产120单位。如果有贸易,美英两国总需求为Dc,与Sc相交于E点,均衡价格为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