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项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项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项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4页
项链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链教学设计方案学 校沧州财经学校授课教师刘光龙年 级12-6计算机大专班教学时间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目语文学生人数60人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内容分析1. 使用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教学内容:项链是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玛蒂尔德的美丽少妇向好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去参加舞会,舞会结束后发现项链丢失,她和丈夫买了条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赔给好友,为此他们背负了十年的巨债。十年后,当她还清债务时才得知那条项链是假的。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能力目标:1、理解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全面评价玛蒂尔德,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探讨人生命运与性格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难点1、训练讨论、评价及口头表达能力。2、全面评价玛蒂尔德人物形象,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关键点:引导学生从玛蒂尔德的个人遭遇中获取社会经验,吸收教训,培养学生形成直面人生,脚踏实地,确立目标,不畏挫折的人生态度。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2课时)背景资料8分钟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以两幅图导入,假如两个相同的主人公,一个是十年前的模样,一个是十年后的模样,猜测是什么让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年1893年),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俊友我的叔叔于勒等。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 。三、时代背景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整体感知15分钟四、指导学生速读全文,复述故事情节。明确: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光阴偿还所借巨款,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情节脉络10分钟五、理清小说情节结构,了解人物命运的变化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 明确:序幕-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结构布局10分钟六、小说的结局最为震撼人心,这一结局是作者故意取巧的,还是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的?明确:前文作者设了三处伏笔(暗示):A、 借项链时。她的朋友轻松而又随便的语言可以猜测项链可能是赝品。B、 赔项链时。“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店老板一语泄露了天机。C、 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竟然“没有打开盒子”。可见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七、再次速读全文,指导学生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在文中找出体现玛蒂尔德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展现小说的情节曲线及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明确:序幕(痛苦)收到请柬(高高兴兴)没有服饰(懊恼、恼怒)借项链(狂热)参加舞会(陶醉)丢项链(吓昏)赔项链(愁苦不堪)还清债务(欣慰)识项链(?)课后思考2分钟八、课后思考讨论:结局真相大白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大胆推想。第二课时课堂导入5分钟一、检查上节课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项链后传。可能出现的结果:1、她震惊过度,发了疯。回家后自杀了。2、同去查看项链,这挂也是假的,去找买主,已经人去楼空。3、要回真项链,老毛病发作,再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4、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只要言之成理都予以肯定鼓励。目标过渡5分钟二、从上节课故事情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请同学思考 “失项链”是偶然性和必然性。(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明确: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这次不丢项链,也会有其它甚至是更惨的事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人物分析20分钟三、研读心理描写,分析玛蒂尔德人物形象。1、七个“梦想”快速浏览序幕部分,并指出描写现实生活和梦想的句子,进而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玛蒂尔德怎样的性格。点拨:现实的黯淡清贫,梦想的繁华奢侈,形成鲜明对比。也进一步说明了上下文中,玛蒂尔德忧愁,烦闷甚至痛哭的原因。这种烦躁,这种痛苦,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奢望,是不切实际的追求享乐的欲望所致,是她爱慕虚荣的性格所致。2、分角色朗读 “借项链”的有关情节,找出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问题提示:(1)当路瓦栽先生得意洋洋地带回一个“费了很大气力才弄到手”的舞会请柬后,玛蒂尔德有哪些神态变化呢?(筛选出相关词语)点拨:懊恼、恼怒、不耐烦、迟疑(2)找出玛蒂尔德到佛来思节夫人家里借项链之前及借项链时,能表现她心理活动的词语。点拨:郁闷不安、烦闷、犹豫不决、焦急、跳、搂、亲、跑点拨:懊恼惊喜,这一系列变化再一次说明了玛蒂尔德由于爱慕虚荣,已经失去了自我。3、四个“陶醉”: 夜会的日子到了,作者怎样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的? 点拨:(1)参加夜会:兴高采烈、狂热、兴奋、沉迷(2)四个陶醉,展现了玛蒂尔德心底的追求和向往,向往的是美貌、成功、别人的赞美和羡妒总而言之就是向往这种不切实际的虚荣的繁华4、还债时:让我们随着情节的发展,品读玛蒂尔德还债时的心理变化。请大家在默读时找出相关的情节、语句,小组合作讨论并概括玛蒂尔德的思想性格。如:“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1)“诚实守信”观。(2)“勤劳坚强”观。(3)“热爱生活”观。5、结合全文概述玛蒂尔德人性格特征。明确: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诚实守信、勤劳坚强、热爱生活。剖析根源13分钟四、剖析悲剧成因,重新审视玛蒂尔德。1、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分析人物悲剧原因。教师点评: 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她性格的弱点。 归纳: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性格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2、小组讨论: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持什么态度?是批判,还是赞扬,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二者都没有?教师点评: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我们的看法是,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对其爱慕虚荣的心理,可以看作是人性的弱点。所以把项链的主题界定为讽剌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课堂小结2分钟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给我们的启示。总结: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人生不能没有梦想,但不能生活在梦想中,要直面人生,脚踏实地;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才是充实的;面对挫折,要自信、勇敢、坚强。八、板书设计(一)项 链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莫泊桑(法)、契诃夫(俄)、欧亨利(美)情节: 序幕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板书设计(二)项 链莫泊桑人物形象玛蒂尔德 追求享乐 爱慕虚荣 诚实守信 勤劳坚强 热爱生活(心理描写) 悲剧根源: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