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与壮美》说课稿.doc_第1页
《优美与壮美》说课稿.doc_第2页
《优美与壮美》说课稿.doc_第3页
《优美与壮美》说课稿.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美与壮美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题目是优美与壮美中的优美部分。教材分析:这节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优美与壮美,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三个乐曲,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彩云追月课后留给学生分析了解)来理解和归纳优美的特点和内涵。这几首乐曲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听觉上的盛宴,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在这几首乐曲中,通过不同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伴奏、速度等)体现出优美的特点,能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及概况其特征,加强音乐的辨别欣赏能力。学生特点分析:我所教授的高一的学生不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认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加上之前有学习过序曲1812等乐曲,有基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学内容: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的鉴赏教学目标:1、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的概念与内涵。2、 通过欣赏乐曲能分析出具有优美特点的乐曲在节奏、旋律、伴奏、音区变化等方面的特点3、 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能围绕优美的特点在说出几首类似的乐曲,说明原因。教学重点:1、 感受、理解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优美的音乐特征。2、 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3、 能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辨析音乐美的范畴。(优美)教学难点:学生能用分析乐曲的音乐要素的方法,分析优美的艺术特征。教学方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演示法 :观看和试听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实践性音乐教学法: 练习法:歌唱音乐主题 分析、归纳、总结音乐的优美 聆听法:聆听优美的音乐作品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 讨论法:师生共同分析音乐教学过程:一、 导入:学生聆听作品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1、 播放一二三四歌、当兵的人军中绿花军港之夜设计意图:一样的军旅题材展现出不一样的美,说明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接着说:音乐美的内涵本质及其音乐表现特点导言: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是音乐美的外在形态,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则属于音乐美的内在本质。了解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并与外在相结合,更能丰富我们赏乐时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通常我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 温柔 人见人爱的优美振奋 令人惊叹的壮美 庄重 圣洁 伟大的崇高美煽情 催人落泪的悲剧美幽默 引人发笑的喜剧美快乐 乐观主义的欢乐美2、学生聆听作品牧歌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所属音乐美的范畴,说明判断的理由。引出课题。二、 鉴赏乐曲1、牧歌(1)教师介绍牧歌的作者、创作背景 (书28页)牧歌是一首蒙古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2) 简述这首歌曲中的音乐要素的特点内容:描写的是大草原上的景象速度:广板 偏慢伴奏:无伴奏人声合唱(男女声在不同片段的变化)旋律: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舒展流畅节奏:2/4拍 有很多延音线 同一音延长到第二小节 (学生的想法与补充)(3) 随着合唱用“lu”轻声哼唱第一段曲调2、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1) 聆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教师介绍乐曲的作者与创作背景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11月16日,贝多芬写给和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罗曼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苦。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 ,第一乐章是冥想的、柔情的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什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就是一个与此相同的作品。”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并不十分满意。(2)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的大概结构(书29页)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那支叹息的主题融人了他的忧郁的思绪,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释了这个乐章说:“第一乐章犹如月之初升,充满希望,但被浮云所掩,万影俱逝,令人悲从中来”。(3)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说出歌曲中的音乐要素的特点,与牧歌的要素的不同之处 内容:借月光来表达自己的爱情速度:慢板伴奏:左手八度演奏和弦,如月光下水波一般轻柔 旋律: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舒展流畅节奏:2/2拍 以二分音符为主(学生的想法与补充)内容、速度、节奏等不同 (4) 哼唱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三、简述优美的定义(可先让学生说出关键词与音乐优美的表现特点) 关键词:温柔平和纯净 细腻诗情画意 音乐表现特点:旋律舒展流畅 节奏平稳有序 速度力度适中 结构均衡优美的定义: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的优美。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它以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交融、和谐统一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在审美感受上它给人以温柔、舒适,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之感。四、聆听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