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pdf_第1页
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pdf_第2页
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pdf_第3页
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pdf_第4页
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1 1月 第25卷 第6期 中国翻 译 Chi n e se Tra n slato r s Jour na l 20 只 No 6 译 学研究 解构 忠 实 一一翻译神话 的终结 王东风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 广东广州 5 10 27 5 摘要 忠 实 作为一个翻译学的术语 从根本上 讲 是一个伦理判断 然而伦 理的忠实却只承认绝对 忠实 而不承认相对 忠实 而绝对忠实显然是不符合翻译实际的 本文认为忠实的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错误的假定之上的 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 错误假定就是原文话语之 中一定有一个恒定不变的原意 德里达用延异这一反概念证明 了意义的不确定性 从而抽 去了原意确 定论的立论基础 同时新批评也用意图谬误说论证了作者意图的不确 定性 从另一个角度证明 了原意确定论的不切实际性 进 一步支持了对忠实的解 构 此外 传 统 的归化翻译所推崇的忠实还严重地扭曲 了被翻译文化的文化 身份 这一切都表明 翻 译的忠实是一个不切实际的 永远无 法实现的乌托郊 最 准确的 翻译充其全也只能做到 近真 而不可能同真或忠实 关键词 态实 解 构 伦 理 意 图谬误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0 一8 7 3X 2 00 4 06 一0 0 0 3一0 7 T heD e eo n stru ctiono f Fideli t y a n dtheD em yth olo g 七at i o nof Tr a nslatio n W ang D o n g f e ng Seho ol of For eignLa ngu ages Su nYat 一se n U n iv ersit y G u a n gz h o u 5 10 2 75 China A bstra et D e sPite t h ee ent ralrole itPlaysinthe eo n e ePt oaliza t io no ft r a nslatio n t h en otio no f f i del it y 15t h eoretie al lyunten able It em bod ie s anal l一or一n o t hing ethiealjudg mentan d hen e e ea n hardlyf u n etiona s ae rite rio n f o revalu atin gt r a nsla t io n s T he soureete xt ha ving lo stits a ssumed determin antm e aningu nderthe du alimPa etf r om t h e N ew Critic s e xPo su reo fthe intentio n al f all aey and D er r i da 5 dePloym en tof h is f a m o u sn o n一e one ePtdif f 6ra nc e ex a et iy w h at t h etargett ext15 f ait hf ulto15 e al led into ser iousque stio n A n dthein h erentte nde n ey in t r a nslatio n alPr aetieesto d o m e stieate w hatev er t h eso ur cetextsign if i e salso ma k e s misrePr e s ent atio nof the e ultu ral ide ntities in v olved una v oida ble o nee f i delit y 15debunked thetime 一hon o r edmyt h oftr a n slat io n a s e ro ss一ling u istie a nd c ro ss一c ult ur altr a nsf eren eeofmea n ing w il lalso e ol la Pse K ey w o rds f i delit y de e o nstr uetio n ethie s intentio nalf a l la ey 翻译的神话是什么 不是无辜的翻译 而是被一个神 话所神化 了的翻译 这个在翻译界流传了几千年 的神话 就是 忠实 一个被无数 翻译者 们 崇拜 的图腾 翻译 是一项和语言一样古老的活动 就笔者 所知 西方用忠实来比喻准确比中国要早两千多年 早在古罗 马时期 贺 拉斯 就提 到了 忠实 的译者 faith f u l tran slato r Ho r aee eloBC 1992 1 5 中国最早是用 信 至少是从佛经翻 译时 的支谦一直 延用到严复 直到2 0世纪二 三十年 代 忠实才与 信 并轨 并 逐渐成为 中国现当代翻译研究 的中心 绝大多数 翻译 家 和翻译 学家们对 忠实 的翻译原则坚信不疑 执着地 追求着这一翻译 的最高理想 然而 自从思想界进人后 现代思考之后 解构主义开始质疑和解构传统思想领域 中几乎所有 的中心 被经验主义和结构主义苦心经营的 一个又一个 中心在解构的锋芒下土崩瓦解 而有意思的 是 启 发解构主义灵感的正是翻译 中不同语言之间的互 动 在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 对逻各 斯中心的解构过程 中 一些被解 构的 现象正是翻译忠实 的逻辑基础 于 是 笔者萌发了对翻译忠实这一传统 翻译理论的 中心进 行 解构 的念头 一 伦理的幽灵 在翻译学里 忠实是一个翻译学术语 但就像大 多 收稿日期 20 0 4 一0 8一15 修订稿日期 2 0 04 一0 9一 13 数翻译学术语都借自其他学 科一样 这个术语也词样是 借 自其他学科 一个 从古老 的伦理说教 中借 用或 偷 换 过来的概 念 本 文对忠实 的解构便从这 忠实 的 源 头说 起 任何一个概念都具有其独特 的历 史性 考察一个概 念 既不 能脱离具体 的语境 也 不能不考 虑它的历史 性 无论在西方 还是在东方 忠实最初都是一个伦理 概念 在传统的礼教社会 的集体无意识 中 忠实并不像 一般汉 语词典上所解释 的那样 只 要 尽心 就可以 了 而是一个预设了男 夫 父权暴力的伦理教条 预设 了丈夫对妻子 的绝对 占有 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和忠 诚 此外 在政 治语境 中 忠实 则预设了君主对臣民 上级对下级的霸权 在男 夫 父权意识 中 忠实是丈夫 对妻子 的命令 是君主对臣民的圣 旨 是处于主导 地位的男性 暴君对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 臣民行为的无条 件伦理约束 是一种彻头彻尾 的霸权 条 款 因为妻 子和臣民等不能对丈夫和君主提同样的要求 在旧时的 中国 作丈夫的三妻四妾 漂娟宿妓都是合法 的 天经 地义的 而作妻子的 连被异性碰一 下手都是对丈夫的 不忠 在政治交易场 君主一时兴起 或被逼无奈 可 以大笔一挥 割地让城 那是合法 的 天经地义的 而 其他人等的如此行为则是卖国的行径 是对朝廷的不忠 在礼教 社会 的伦 理集体无意 识 中 忠实这个概念 如果要量化 的话 只 能是百分之百 百分之九十九都算 是不忠 妻子对 丈夫 臣子对君主 即便是只有异心而 中国翻译 2004年第6期 没有异行 如果被 察觉 的话也是不忠 有时即便是没有 异心 而被认为有 异行 也会被霸权 的拥有者粗暴地定 义为不忠 苔丝狄蒙娜 并没有异心 而奥塞罗却因为她 莫须有的异行 就 以不忠的名义置她于死地 精忠报国 的岳飞没有异心 也被宋高宗因为莫须有的异行而以不 忠的名义处 以极 刑 后世有诗 叹曰 自古忠臣帝主 疑 全忠全义 不全尸 精 忠报 国 的岳飞与 精忠报 主 的译者之间似乎多少有 点类比的关系 尽管有点可 悲 然而 不 可否认 的是 在伦理 的语 境中 在男性 霸权 的高压下 百分之百的忠却有着几乎是无可争议的 可行性 那遍及中国村野的贞节牌坊和忠烈祠就是这百 分之百的忠的忠实写照 历史证明了 伦理的忠实是可行 的 可能的 只要 她者 愿意 原则上都是 可以做到 的 尽管做 起来并 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 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已经 从人性的角度上解构了封建的伦理教条 但事实仍然是 只要 她者 愿意 她 仍然可以选择百分之百 的忠 从某种意义上讲 翻译家一旦选择了忠为自己的伦理准 则 也就是将 自己置于了从属的低级或女性地位 于是 译者在自己的译介活动中 假定了一个并不关心 在乎 自 己的丈夫或男主人 那就是原作 并发誓要效忠于它 然而 语言活动和伦理活动毕竟有本质 的不同 用 伦理的忠实来定义翻译的忠实最终只能得到伦理的质疑 这是因为 从伦理 的角度看 翻译的忠实是建立在了一 个错误的假 定之上 这个假定便是翻译的忠实也可以像 伦理的忠实那样做到百分之百 但这一假定显然是不切 实际的 传 统上的直译 派和意译派都 声称 自己是忠实 的 但都被对方以不忠实为 由而否定 直译 派攻击意译 派 只忠实内容不忠实形式 丢掉了蕴涵于形式之中的 诗学 价值 意译 派攻击直 译 派 只忠实形式不 忠实 内 容 使得译文晦涩难懂 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虽然两 派 口头上都认 为 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 但在下意 识里 伦理忠实的幽灵仍然在徘徊 百分之百的忠实 才 是他们真正的翻 译理想 一个神话 的乌 托邦 在实 践 中 面临着一个个难 以逾越 的差异鸿沟 他们一次次地 妥协 因而也一次次 红杏 出墙 但在 翻译批评 中 面对着一个个被逾越的差异鸿沟 他们又一次次地批评 这些妥协 一次次祭 出伦理的幽灵来恫吓那些出墙的红 杏 翻译家们在翻译过程 中不断经受着伦理教条的考验 和 自责 虽然他们留下了无数优美 的翻译诗篇 但人们 却想当然地把他们的辛劳和他们再造的美归功于原作者 没有几个人能记住译者的名 字 如果这就是翻译家们的 结局 那么翻译家们可能也就认了 以无名英雄聊以自 慰 也是 一件 幸事 但偏偏还有一些好事 的翻译批评 家 他们拿着翻译 家们的优美诗篇 对 着原著一比较 得出了一个足以让翻译家们寝食难安的结论 译文就像女 人 漂亮的不忠实 忠实的不漂亮 文笔优美的翻译家 们 尤 其是容 貌优 美 的女性 们 可千万别 把这话 太 当 真 因为这显然 只是一句调侃 的话 怪就怪翻译 家们 谁让你们 自比女性了 谁又让你们口 口声声要忠实了 概念被偷换必然会引起概念的混乱 当翻译 的忠实被 不恰 当地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 与伦理的忠实相联 系时 这样 的混乱便在所难免 意大利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便是这一不可避免的混乱的 写照 Tr J tto e tr adito r e 一般译作 翻译者即叛逆 者 钱钟书先生译为 翻译者即反逆者 1 979 1984 697 所谓 叛逆 反逆 只不 过是中国翻译 家不想让 自己太难 堪了 做了中性化处理 其实说得难 听点就是 叛徒 一个不折不扣 的伦理判 断 而这一 伦理判断正是在忠实与叛逆这一二元对立的假定之上做出 的 而且 这一假 定还预设了忠的量 化标 准 即百分 之 百 刘易斯在质 疑传统翻译忠实观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唯一的忠实就是精确地重复原文 L ew is 2 0 00 2 69 我们不妨推演一下 T r a du t to re tr ad ito r 的内在逻辑一 证 明 译 者是 忠 实 还是 叛逆 且 二者 必 居 其 一 参数设定 忠实的量化标准为百分之百 事实 译 者无法在翻译 中做到百分之百忠实 结论 译者为 叛 逆 然而 一代又一代 的翻译 家们却又总想 给 自己翻 案 欲把 叛 徒 改 判 为 忠臣 显然 从 叛徒 到忠臣的伦理距离实在太大 翻案的可能性有多大 可 想而知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个谚语也可以说是不可译 论的另一种说法 而不可译论也正是对 翻译 的忠实做了 百分之百 的量化假定 才得 出了不可译论 的结论 如果 把翻译 当作是一种对原本的无限接近 就 不会得 出这样 一种结论 了 因为没有什么文 本是具有 不可接近性 的 只要不 是完全失传 的语言 上 面这个谚语本身也很有意思 它就像一个试金石 用以验证忠实的可能性 从字形上看 原文两个词头尾 相 同 只有 中段 略有差异 u t t 一 it 两种汉语译文都没 有体 现词首 书写形态相同的诗学特征 这个谚语 的英语 译文是 T h tr a n slaror 15 a betr叮e r 雅可布森认为 这个英译文已使原文的 价值尽失 Jak o b s o n 1 959 1 992 1 5 1 汉语有言道 失之毫厘 差 之千里 翻译 中 往 往会因形而忘意 或者得意而忘形 因此局 部的毫厘之差比比皆是 整体累计起来也不知差了多少 千里 了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译者 硬要在忠实和 叛 逆这个伦理二元对立中给 自己定位或定性 恐怕也只能 是T r a d utto r e tr aditore 了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非常讲究伦理秩序的社会 在 这个社会里 位于伦理信条最上端 的就是 忠 在 中 国的男性话 语 中 有这样一句话 大丈夫一言既出 驯 马难 追 对 翻译 家而言 忠 既是一个目标 也是 一个承诺 但我们却始终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在 中国 2 0 世纪以前的经典译论 中 忠 从来就没有成 为 翻译家们的承诺和目标 在延绵上千年的翻译 文化史里 中国古 代翻译家们对 翻译 的承诺是 信 当现当代 中 国的翻译家和翻译学家们想当然地在 信 与 忠 之 间划上等号时 却始终没有追问二者 的伦理价值乃至语 义价值 是否等值 在儒 家伦理规 范 中 信 也是一个 重要的伦理概念 但在 传统的伦理信条等级 中 信 的地 位是排在 忠孝节义 的伦理 中心之外的 当然 在 儒 家道德规 范 中 还有 忠 信 仁 义 一说 但这一等级顺序本身就表明了 信 的伦理地位要低于 忠 因 而 不等于 忠 一般而言 忠 是 解构 忠 实 一一翻译神话的终结 对下级服从于上级 的一种强制性的伦理规定 而 信 所预设的则是平级之间或上级对下级的一种选择性的伦理 规 范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学而 司马 光对 忠 和 信 还做过这样一个经典区分 尽 心于 人日忠 不欺于己日信 四言铭系述 在对 语言的讨论中 墨子对信 的定义是 信 言 合于意也 墨子经 这一定义与 翻译的 关系最直接 可见 在中国古代 翻译 家的视野里 忠 与 信 并不是 可以互换的同义词 中国古代的翻译 家们为何不像西方 一古 代的翻译家一 样 对翻译许下 忠 的重诺呢 这只是一种历史的偶 然吗 从中国最早的译论文献中不难看出 我们的古代 翻译家们早就意识到 在翻译中是不可能达他们心 目中 所预 设 的 忠 的参 数的 支谦在 法句经序 中 引用老子的话说 信 言不美 美 言不信 让我们联 想到西方人对翻译的评价 不忠的美人 b el les inf id创e 尤其是后来道安的 五失本 说 分明就是最早的不可 译论的宣言 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古代译者对翻 译 的深刻认识 既然明知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 尽心 于人 于 是转而 不欺于 己 以 信 为 翻译 的伦理 可以说 中国古代翻译家们在选择他们的翻译 伦理时 弃 忠 而取 信 本 身 就是对 翻译忠 实的一种无言的解构 忠 成为中国现当代译论的中心始于五 四运动和辛 亥革命后的20世纪2 0 一3 0年代 直接把 信 等同于或 翻译 成 忠 林语堂 19 3 3 1 984 4 18 的是一方 面崇 尚道家的大道自然 另一方面追求西方人性解放的 林语堂 虽 然 信 与 忠 用在翻译上都表示准 确 但在 中国传统 的集体无意识 中 二者的伦理和语义 价值显然不能 同日而语 那么为什么 信 在这个时候 才 与 忠 混为一谈呢 我想 这只能是那场翻天覆地 的 打破旧世界旧秩序 的革命所带来 的结果吧 二 标准的困惑 作为翻译学的术语 忠实 可以说既是一个伦理判 断 也是一个事实判断 在下面的三节里 本文 的解构 将直指 忠实 作为事实判断时表现出来的内在矛盾 虽然经验主义译论借用了伦理忠实的概念 但有意思 的是 翻译家们在忠实的标准之外 还附加了其他一些标 准 如通顺等 这些附加标准原本是想给翻译的不忠以合 法的名义 但从逻辑上看 却恰恰是对忠实的解构 其实 人们早已发现 忠实与其附加条款之间存在 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因为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 式来体 现 但不同的形式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和通顺特 征 比如 说 在 有些语 言 中 人们是用 心 去爱 的 但在另外一些语言中 人们却 是用 胃 或 喉 咙 去爱的 用奈达的话 来 说 这些都是 同构 is o m o r phs 表达方式 表达的是等值的思想 但这三种 表达方式所体现出来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内涵却是不相同 的 而且 从译人语的角度看 各 自的通顺度也大不一 样 就汉语而言 用 胃或喉咙去爱 是不通顺 的 不 自然的 于是 按奈达的通顺 自然 的要求 我们只能 用归化 的方式改写原文的 形式 以忠实原 文的思想 用 心 去爱 从信息的角度 讲 这样译似乎是忠 实 了 而且显然是通顺了 自然了 但我们却因此而失去 了原文的文化身份和诗学连贯性 把译人语的语言文化 价值观强加给了一个 不用心去爱 的民族 本来翻译 要引进的就是充满差异的异国情调 但为了追求所谓对 思想 的忠实 却用本土的陈词滥调 建构了一个廉 价的 自然 一个虚假的世界大 同 译文读者会以为 那 个民族也跟我们一样 是 用心去爱 的一一于是 译 文读者受骗了 而原文作者则是被 出卖了 为了讨译文 读者的欢心 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 作者和读者都 被耍 m an ip ulated 了 左右逢源的译者在此只有 虚 伪 没有忠实 因为 忠实 是容 不得 讨 价还价 的 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市场上的一切都是为消费者 而作的 出版社的眼睛盯着 的是读者的腰包 受雇于出 版社的译者常常只能出卖原作者 出卖艺术 成为出版 社追求经济利益的同谋 从本质上看 忠 是原文 取 向的 而 顺 则 是 译 文 读者取向的 可以说 忠 和 顺 的 伦 理 关系其实就是忠和孝 忠指 向原文 孝指 向译文读 者 即译 者的江东父老 而孝则必 顺 所谓 孝 顺 是也 然而 同样是一个简单的伦理事实 自古 忠 孝难两全 外国作者的写作不是给译文读者看的 他的意象读者 预设不可能包含译文读者 作者的价值观 所处时代和 文化的语境特征也与译 文读者知识结构无关 因此二者 之 间的差异是绝对的 译者想忠孝两全是不可能的 正 如施莱尔马赫所言 译者要么尽量不打扰原作者而让 读者靠近作者 要 么尽量不 打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 者 sehz eier ma eher 151322992 41 一4 2 传统翻译从总体上 看是译文读者取向的 信息取向的 也就是 尽量 不打 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者 的 顺 着读者就意味着 要 逆 着作者 这样 的 逆 只能是叛逆 是 改 写 是暴力 因而对原作者或原文来说 不忠也是绝对 的 而即便是形式或诗学取向的翻译 也不可能完全体 现原文的多价性和多义性 不忠仍然是绝对的 中西翻译界历来重视译文读者的反应 早在佛经翻译 时期 惠远就 曾说过 若以文应质 则疑者众 以 质应文 则悦者寡 1 9 8 4 4 1 严复引用孔子的话说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18 9 8 1 9 84 136 他们显然都 是在考虑读者的问题 奈达 可以说是明确地把读者 中心 论加以系统化的学者 他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 了一整套 翻译为读者服务的方法 后来古特 Gu tt 又从关联理论的 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交际式翻译的可行性 但是他们的观 点遭到了西方文化学派的严厉批评 对西方后现代主义 有着巨大影响的本雅明早就 明确地反对以读者为中心 以信息为主 旨的文学翻译 他在那篇著名的 译者的任 务 一文 中 开宗明义就指出 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艺 术 形 式 中 考虑接 受者 的因素是 从 来没有 什么益处 的 艺术作品从未关注过接受者的反应 从来没有 哪一首诗是为读者而作的 从来没有哪一幅画是为看家 而 画的 也从没有哪首 交 响 乐是为 听众而谱 的 B en jam in 1923 200 0 15 他还指出 对一篇翻译的最 高赞誉 尤其是在译作问世的时代 绝不是说它读起来 中国翻译 20 04年第6期 仿佛原作就是用这种语言写的 相反 只有直译 才是忠 实的保证 p c i t 2 1 德里达在 什么是 关联 翻 译 19 99 20 01 一文中对传统的交际式翻译进行了解 构 他认为 传统翻译 在 质 p ro p erty 和 量 q u a n ti ty 两个方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因为译 者为了实现 质 的体现 势必会把 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用解释性语言写人译文 从而在 量 的总体上超过原 文 反之 如 果 译 者 为了追 求 量 的等值 简 约 e c o n o my 的原则又会使译 文在 质 的方面难 以实 现等值 D errida 2000 120 0 1 有意思的是 在德里达之 前 韦努蒂就采用了几乎是同样的方法论对同一问题进 行了分析 他从交际式翻译的根本原则 即格莱斯 G rio e 的 合作原则 的角度 对 交际 式翻译 的四个逻辑准 则 即质 量 关系 方式 q uality q u a ntity r elatio n a n d m a n ner 逐一进行了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 交际 式翻译由于以译文读者为交际对象 因而在翻译中必然要 考虑到读者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 不可能在质 量 关系和方式四个准则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Ve nu ti 199 8 21 2 2 可想而知 这四 本 皆失 译者还可以言 忠 吗 难怪 中国古代译者始 终都不愿对翻译 言 忠 因 为 他们 早就 认识 到 翻 译会有 五失本 本雅明一针见血地指出 传统翻译理论难 以定义准确 的性质 因 此 无法 说明在 翻译中什 么 才 是 重要 的 B en jam in 1923 2000 17 他还认为 文学的本质不是传 递信息 口p o i t 一 15 翻译中的得 意 忘 形 其 实是文学艺术的本 末倒置 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信息或 思想 到头来 信息是得到更好 的体现了 但文学和 语言却遭殃了 o P c i t 21 其实 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交流注定了在实际翻译过程 中 形 与 意 的分 离 而这一分 离也就意味着 不可译性和不忠实的必然 在不同的语言中 不 同的形 有着不同的搭配习惯 语义范 围 历史文化渊源 诗学 价值 用一个完全与原文毫无文化关联的替 代物来替换 原文 它所体现 出来的在场 和在译文读者心目中所 产生 的意象与原文作者所要体现的在场和存在 是不可能达 到百分之百重合的 用德里达 的话来说 只能是 因为 混乱 而被 混乱 所翻译 D orrida 19851199 2 2 19 伦理的忠实是绝对排他的 而传统译论却在高举忠实 大旗的同时 又标举了与忠实的理念相冲突的其他标准 这深刻的内在矛盾本身就预设了翻译忠实的不可能 三 原意的谬误 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关注是因为语言的一些问题往往在 翻译 的平台上 可 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 翻译的平 台上 我们可以清 楚地看 出 形 与 意 的分离往往不 可避免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个翻译问题 它 也是语言学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问题 而且正是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 上启发了解构主义者破解逻各斯中心的灵感 在解构主义追问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之前 结构主 义语言学和翻译学想当然地假定了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 稳定的指涉关系 或同一性 关系 仿佛人们见到了语 言 符号 能指 脑海里就必然能唤出该语言符号所指涉的事 物 德里达认为 这 个在脑海里被能指唤起的意象根本 就不是真实世界里的那个物 能指所指涉的那个事物只是 一个抽象的概念 所指 一个虚幻的在场 一个不在场 的在 场 一个在场的替代物 实际的事物 其实根本就没 有因为书本里的白纸黑字的符号而栩栩如生地在场于读者 眼前 能指只是再现了不在 场的在场 取代了在场的地 位 因此能指与它所要体现的在场之间存在着一种时空 延异 d i f徽a n oe 的关系 既是时间的延迟 也是空间的差 异 n errida 19 6 8 195 6 124 虽然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必 须依 赖于这些在场的替代物 但也千万别把这些替代物 太 当真 了 因为 作家在虚构他的世界时 所要体现的 在场其实大多只是虚构之物 也就是说 那些通过能指 所体现出来的在场有 很多本来就是子虚 乌有 更何况能 指与所指之间又本来就存在着不稳定的延异关系 泽玛在解释德里达的延异时指出 符号是具有历史 性 的 意义的在 场 由于 先 于表 达 且与 能指分 离 因而只是一个幻觉 一旦把所有符号的时空可变性 因素都考虑进去 这一幻觉就会即刻消解 由于意 义的历史变迁 能指无法固定在特定的所指之上 因此 意义的在场是无法实现的 Zim a 1 9 9 4 20 02 35 我们在 这里可以用一个符 际翻译 in t er em io t i c t r an s lation 的例子来做说明 金庸有一部小说 叫 倚天 屠 龙记 里面有一对至尊兵器 一曰倚天剑 一日屠 龙刀 其 实这两样兵器 皆是金大侠的杜撰之物 他自己 都没见过 根本没有在场的可能性 但要把这部武侠小 说 翻译 成 电影和 电视剧 就必须要通过小说中的描 述把那两个本来被能指延异的不在场活灵活现地化为实 物 即存在的在 场 这部小说同时有好几个版本的电影 和 电视剧 有趣的是 尽管 电影和电视剧的导演和道具 制作人都仔细地研 究了金庸对这两件兵器的描述 但 电 影电视以在场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这两件兵器仍然是迥然 各 异 这里面固然可能有 翻译 的错 误 但 更为合 理 的解释 还是德里达 的延异说 作为在场的替代物的 能指是不可能与被延异的在场之间建立起同一性的关系 的 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 由此可见一斑 新批评的 意图谬误 in tention al 仆lla ey 说也认为 作者本人 的表述未必 就能准确地体现他 的意图 因此 当译 者试图通过能指这种 不在场的在场 来体现那个 已成 为过去 而且 可能连作者本人都未必 了然 的在场 时 这样 的努力 用德里达的话说其实已经是 翻译的 翻译 D errida 1985 1992 2 19 结果只能是 因为混 乱 而被 混 乱 所 翻译 其实 从所 谓原 意这 个角度上看 忠实 的乌托 邦是建立在一个双重的错误假定之上的 这第一重假定 如上文所言 就是译文可以忠实地体现原意 in t e n d ed m e an ing升 而这一假定必然又是建立在另一个假定的基础 之上 那就是原文一定会有一个确定的原意 原文的能 指一定表 达了一个确定的 可以把握 的意义 即原意 或作者的意图 从忠实的这一逻辑结构上看 要想在这 个层面上解构忠实 只要解构 了它的第二个假定 也就 是大前提 即原意确定论 其第一个假 定 即忠实体 现 论 也就 随 之瓦解 我们先来解构这个大前提 这个前提预设了原文特定 的能指一定指 向一个确定的所指或意义 也就是原意 解构 忠实 翻译神 话的终 结 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经作了一定的解构 解构主义最显 著的成果之一就是证明了意义或原意的不确定性 在解 构主义看来 作者的写作其实就是一个翻译过程 一个 用语言符号翻译 自己思想的过程 而这一翻译 或意指 si gn i f i oat io n 生成的过程未必就是准确的 本雅明认为 意义总是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之中 只有在各种意图 的 和 谐之中 它才会以纯 语言的 形式呈现 出来 B en jam in 19 2 3 200 0 18 于是 我们只能循着这一流动 的 痕迹 来回溯作 者的心路历程 问题是 能找得 回来吗 斯坦纳说 除了同声传译 所有的翻译都是 把过去转换为当下 St ein er 1 9 7 5 3 3 4 但德里达却 说 过 去的永远不会成为当下 D e r rida 1 9 68 1986 132 而那 痕迹 也终究只是痕迹 它 不是一个 在场 而是一个自我错位 自我取代 自我指涉的在场 的拟像 sjmula er um o p eit 134 这种 超验所指的 不在场无限延伸了意指的领域和意指的游戏 D e rrida 1966 19 8 6 85 可见 通过文字这种痕迹去准确地找回作 者所翻译的思想 是不可能的 那符号背后的时空延异 是对任何所谓权威性阐释的否定 本雅明说 在翻译 个别词语时 忠实几乎是永远不可能复制它们在原文 中 的意义的 Be句af n in 19 2 3 2 00 0 21 德里达否定了意义的确定性 其实也就为否定作者意 图的确定性 作了必要的逻辑准备 关于作者意图 他 指出 每一个言说 所说的都要 多于 说 话主体 所想 i n t e n d s 要说的 每个符号 每个概念 的每次重复都可能 会经历一次意义的变化 几乎每个作家都有这样的且忧 且惊且创的经历 即他的话并没有按照他的意图被接受和 被理解 但这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表明 他是被误 解了 只是人们对他的理解与他对他 自己的理解有所不 同罢了 Zim a 1994 20 0 2 4 9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也认为 用判断作者意图的方式 来评价或判定特定话语的意义 是一个谬误 柏拉图曾经 就作品的意义走访过作者本人 最后却出乎意料地发现 他们作品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连他们 自己都说不清楚 我去找那些诗人 写悲剧的 写酒神赞歌的 凡此 种种 我把他们自己写的东西中最精彩的段落给他 们 看 请他 们说出其中的意义 你相 信吗 几乎没 有一个诗人能说得清 他 们的解释还不如诗 中的文字表 述得清楚 我终于明 白 了 诗人写诗 靠 的不是智慧 而是某种天才和灵感 转引自Wim sa tt 再说 作品一 旦诞生 它也就不再属于作者本人了 它属于读者 它 的意义只能 由文本本身来表述 巴尔特比维姆萨特和比 尔兹利更直接 他在那篇著名的 作者的死亡 一文中 干脆宣称 读 者 的诞生必须 以作者的死亡为 代价 B a rthe s 1977 14 5 因此不存在唯一正确的 合乎原意 的权威性 阐释 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 作者身份不是 意义的保证 作者的死亡意味着一切权威性阐释只能是徒 劳 只能误 导读者 结构主义翻译学家奈达的动态 功能等值论就是建立在 原意确定论的假定之上的 他认为 在原文的表层结构之 下 存在着一个类似于乔姆斯基深层结构的 意 义内核 k er nel 的东西 但德里达却针锋相对地指出 根本不存 在什么意义内核或深层结构 我们无从分辨任何东西 转 引自G e ntzle r 1993 146 在奈达的话语中 意义 内核 是超语言超文化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超验信息 不同的形 式只要能让译文读者获得同样的反应 就是这一意义的最 佳体现 这是 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忠实观 也就是德里 达在 白色的神话 一文中所解构的那种只追求概念 如 被磨去标记 价值和头像的硬币 而无视诗学维面的语 言物质性和隐喻性 如刻意磨去硬币上的标记 价值和头 像 的逻格斯中心主义 D e r rida 1 9 7 1 一 982 韦努蒂也认 为 意义不是一个必然 的 单一的 本质 不同的 形式积淀着不同的信息 其中有语义的 更有 文化的 历史的 诗学的等等 因此一旦这样的形式或隐喻被 磨 去 抽出其赤裸裸的意义 还未必准确 然后再用一个 异质的形式 一个异质的隐喻 即奈达所说的 同构 去替换 去归化 那 忠实 的誓言其 实已经落 空 当我们看到或想到被归化的翻译策略所抛弃 丢失 扭曲 的那些文化的 历史的 诗学的他性 译者还有什么理 由对那 已死的原作者 说 我是忠于 您的 在解构主义者看来 那 些喜欢得 意 忘 形 的译者对原文所指意义或意义的确定性的追求 非但不 能准确地 阐释和体现原意 反而有可能将目标语言文化 价值观写进译文 从而使原文本来充满异质 充满他性 的意义场受到了具有同质 同一性特征的本族语言文化 的成分侵人 结果是本着 忠实 的愿望耕耘 却收 获了背离原意的苦果 用解构主义的话说 就是 不说 出来还是某种样子 一说出来却是四不像 方生 1999 2 0 0 2 5 2 韦努蒂也说 要是原作者在世 并且用译 文语言写作 我们就可以看出 译者是不可能表达出作 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的 V e n uti 199 5 6 解构主 义解构了意义的确定性 新批评否定了追溯作 者意图的可能性 至此 我们所要解构 的大前提 原意 确定论 即上文所说的第二个 假定 也就 被解构了 这一解构从逻辑上也就直接导致了第一个假定即 忠实 体现论 的立论基础的瓦解 既然原意是不确定的 忠 实体现原意也就只能是译者梦中的童话了 原意是不确定的 并不意味着翻译就无所适从 解 构主义反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 反对那种为照顾读者理 解而压制作者话语 追求内容而无视形式的交际式或信 息取向式翻译 后现代的翻译诗学观追求原文能指的多 价性和多义性在译文 中的体现 但承认意义不可能得到 绝对体现的前提 正如德里达所言 没有什么东西是不 可译 的 也没有什么东西是 可译的 无论是最好的翻 译 还是最 差的翻译 都是处 在两级之间 而 忠于 原作的誓言 就像誓言本身一样 注定是会遭到背叛 的 因而也注定是一个伪誓 D errida 20 0 0 2 001 中国翻 译 2 00 4 年第6期 四 身份的错位 传统翻译的主流忠实观是一种建立在以译文读者为中 心基础之上的归化式忠实观 这一点 中西方 皆然 持这 种翻译观的译者为了迎合读者 的语言文化价值观 往往 会剥去原文的诗学形式 留下原 文的内容 然后再用能 迎合译文读者语言文化价值观的形式对残 留的内容进行重 新包装 就像 本雅明所比喻 的那样 原作的内容 与语 言是一个整体 就像水果和水果皮 译文语言就像 是用 一件满是皱褶的皇袍把这个内容包起来 B en jam i n 1923 20 0 0 19 问题是 当我们看到一个被 满是皱褶的皇 袍 包着的东西的时候 我们还能判定那个东西的身份 是水果吗 赫德 He rd e r 在评价法国新古典派用同化的方式 翻译荷马作品时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荷马必 须要作为俘虏进入法国 得穿法国人的衣服 以免冒犯他 们的眼睛 必须 让他们剃掉他尊贵的胡子 扒 掉他朴素的外衣 必须让他 学习法国的习俗 无论何 时 只要他那小农的李严稍有表现 必会招来一 阵讥 讽 被斤之为野蛮人 转引 自R ob in s o n 199 7 59 当荷马真的刮掉了大胡子 脱去朴素外衣 换上一 副法式打扮时 那还是荷马吗 这种充斥着文本暴力的 归化 翻译显然没有把译 者预设 成低人 一等 的女性 女 仆 而恰恰是主人一一主人怎可能对低 自己一等的 她 者 言 忠 当我们判 断一个人 一个民族 一种文化 或者笼 统地说 一个事物的身份时 首先是从其典型的外在身 份标志上去判断的 洋人的外在身份标志是蓝 眼睛 大 鼻子 当在经历了 削鼻刻眼 这样的更为暴力的改造 后 再换上长袍马褂 他的身份标志就变了 他被 翻 译 成汉 人了 当归化翻译用本土语言文化价值观去替换原文中的他 性因素时 实际上就是对源语文化体现在原文中的身份 标志进 行了鲁 迅所说 的这 种 削鼻剂眼 式的暴力 整 容 鲁迅认为 这样 的归化都 算不得 翻译 他 说 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 全归 化的译文 倘有 就是 貌合神离 从严辫别起来 它算不得翻译 凡是翻 译 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 原作的丰姿 但这保存 却又常常和易懂相 矛盾 看不 惯了 不过它原是洋鬼子 当然谁也看不惯 为比较的 顺眼起见 只能改换他的衣袭 却不该 削低他 的弃子 剑掉他 的眼睛 我是不 主 张削弃别眼的 所以有些 地方 仍 然宁可译得不顺 口 鲁迅 19 35 1994 813 黑体部分为笔者所加 翻译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引进差异 语 言的差异 文化的差异 政 治的差异 伦理的差异 科技的差异等 等 一个民族 文化或国家 如果不再引进差异了 它 就会闭关 自守 夜郎 自大 如井底之蛙 见不到 自己同 文化他者的差异和差距 文化 的方方 面面都无法进步 最 终必然会走向灭亡 文化不能没有 自己的身份 但也 不能为了格守这 个身份 而见不得与自己不同的他者 2 1世纪的人们对于差异冲击的接受心理是过去几个世纪的 人所无法比拟的 新世纪的译者和译学研究者 没有理由 对这一现实视若无睹 韦努蒂就批评美国的翻译 文化为了阻碍差异价值观的 冲击 不仅在语言上 甚至在选材上 都采取了一种封 锁 的方式 他称之为 帝国主义的归化 是一种暴力 行为 如果按鲁迅所说 这样的归化连翻译都 不算 那 么 还谈得上忠实吗 而西方霸权文化正是通 过这样的 文本暴力 按照他们的政治和文化预设 对非西方的弱 式文化的文本进行了如此这般的改写 人为地强化了非 西方国家 的愚昧 野蛮 原始 突出了西方文化 的先 进 发达 强大 为他们称 霸统治世界 制造 政治理据 后殖 民理论家认为 归化翻译是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政治 统治和后殖 民精神统治 的工具 为了抵抗西方霸权 翻 译家们必须从我做起 用异化的方式重译被归化翻译 扭 曲的非西方文本 重塑被西方扭 曲的自我和他者的文化 身 份 中华民族也曾有过帝国的辉煌 我们的意识底层积淀 着皇皇的大国意识 因此我们的翻译文化主流也是归化式 的 我国历 史上有很 多著名 的翻译 家都是靠 削鼻 刻 眼 这 样 的归化翻译 出的名 如严 复 林 纤 傅东 华 等等 严林 的翻译桐城派十足 原文中有大量他性因素 被删节和篡改 如果不是里面还有一些外国专名 是很 难看出其文化 身份 的 傅 东华的 飘 文辞 优美 但 人名地名 皆已中国化 甚至连一些叙事方式的差异也被删 去 整个一个 中国化的文本 其身份错位 不言 自明 对于这些著名的翻译家 我们在承认他们的历史功绩的同 时 也不妨公平地说一声 他 们的翻译并不忠 实 五 结语 翻译的伦理 当解构主义解构了意义的确定性 并用延异这样一个 反概 念证明了语言的不可译性的时候 其实也就已经终 结了翻译忠实的神话 伦理行为与翻译 行为尽管有一定 的关系 但 毕竟有本质 的不同 伦理忠实与翻译忠实的 交叉点在于二者都有一个必须完全服从 的客体 传统上 伦理 忠实所要服从的客 体是丈夫 君主 主人 而翻译 忠实所要服从的客体是 原文 实际上 翻译忠实归根到 底只是一个 隐喻 它 的喻体就是伦理忠实 但这一隐喻 并不是 很贴切的 因为 翻译的 服 从 是一种模 仿性 的 m im etic 服从 而伦理忠实所要求的服从则不是 伦理 忠实只涉及人际关系 而翻译忠实则 既涉及人际关系 译 者与作者 读者 更是一种文际 in tert xtu al 关系 与 伦理忠实相关的客体是相对确定的 可把握的 行为人 主观上的绝对服从和客观上的绝对服从具有同一性的可 能 因而具有可行性 而与后者相 关的 客体是不确定 的 不可把握 的 行为人 即译者 主观上有绝对服从的 愿望 但客观上 由于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把握客体 原意 同时还常常有二心 心系读者 的牵扯 主客观不可能达到 绝对的同一性 因而没有可行性 伦理忠实是对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准则的一种理性的 规定和约束 传统伦理观是建立在男权话语上 的一种教 条 在文明程度更高的当代社会 一些不合理的 霸权 条款 已遭质疑和抛弃 但伦理的基本精神在 当代仍然 有效 仍然是支撑当代社会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内驱 力 因此 翻译作为一项社会实践 仍需要伦理的道德 约束 但这一约束决不是被传统的伦理集体无意识所定 解构 忠实 一一翻 译神话的终结 义的 忠 即绝对服从 而是翻译 伦理的相对服从 尽 可能服从 话 说到此 道理已经基本说透 千百年 来 翻译家们追求的所谓忠实其实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 的乌托邦 他们真正追求的是原文的真 尽管那真永远 无法用 另一种语言再现 但尽可能地 接近是完全可能 的 梁启超在解释道 安的 三不易 之 一 不易 时 就用了 求真 这个概念 梁启超 192 0 19 84 6 0 这才是译者真正的主观愿望或本意 但从客观上讲 即 便是最准确的译本充其量也只能是相对最大程度的 近 真 而不可能 同真 那 么 原 文的真又是什么 呢 用解构主义的观点概而言之 应该就是译者对原文 的理解 的总和 尽管这一总和不可能就等于所谓原真 韦 努蒂说 翻译 的伦理就是差异的伦理 翻译就是 要保 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不要用本土的语言文化 价值观去压制原文的他性话语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反对 以读者的名义来欺骗读者 背叛原作 出卖艺术 扭曲 他者的文化身份 韦努蒂所提倡 的翻译伦理就是这样一 种反归化式翻译的伦理 本雅明也认为 只有直译才 是忠实的保证 但前面的分析已清楚地表明 无论是 直译还是意译 异化还是归化 其实都无法真正做到忠 实 只是直译 异化会比意译 归化更加近真而已 如果 以 近真 作为翻译活动 的假定 那么也就不会有不可 译性 的烦恼了 一切翻译也都是可能 的了 关于 近 真 的话题 已超出本 文 的主旨 就此打住 归根到底 所谓忠实 只是一种错觉 作为译者 大可不必在忠实和叛逆这样一个伦理二元对立的两极上寻找 自己的家园 也大可不必用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来给自己 下一个套 让 自己永远在一种伦理的悖论中无望地挣扎 解构忠实 只是本文的表面 目的 笔者深层的目的 是希望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传统翻译观在语言 文化和翻译等方面的认识误区 方生 2 002 惠远 书馆 参考 文 献 后结构主 义文论t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大智论钞序工 A 罗新璋编翻译论集fCI 北京 商务印 1 9 8 4 1二卫 JI l 妇 护1 LF I 3 梁启超 翻译文学与佛典 AI 1 920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C 北 京商务印书馆 1 9 84 t4 1林语堂 论翻译 A 193 3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Cl 北京 商 务印书馆 1 984 15 1鲁迅 题未定 草 AI 1 9 3 5 鲁迅杂文全集 CI 洛阳 河南人 民出版 社 1994 6 1钱钟书 林纤的翻译 A 1979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8 4 f7 严复 天演论 译例 言 AI 18 9 8 罗新璋编 翻译论 集仁Cl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 4 8 A dam s H Se a rle L E ds C ritie al T h eo 尽Sin ce 19石 多 CI Tallaha ssee Flo rida St a t e UniversityPr e ss 1986 9 Bar thes R oland TheD eathofthe A utho r A I加 age 州叼 sie 了七 It CI Eng tra n s StePhe nH e ath N ew Yor 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