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命题的尝试的策略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专题进行编排的,命题时就要体现教材的单元整体性,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单元,再从单元专题走向课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意识;同时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打破课与课、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屏障,构建起立足于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一、抓住单元专题命题人教版教材在每一组的导语中都明确了单元的专题,我们可以通过课文前的提示语、“口语交际”、“习作”,特别是“交流平台”,了解单元编排意图,命题时要抓住单元专题设计题目,把专题落实到课文、重点段、重点词句中,使学生树立起单元整体意识。案例:回忆六上第八组内容,完成练习。1.填空。第八组的专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通过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我体会到了();通过学习我的舞台,我感受到了()。我还知道了我身边的艺术,比如()。2.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体会音乐的魅力。(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回答问题。(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美妙的琴声”是指哪首曲子?兄妹俩陶醉了,他们好像看到了什么?(2)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这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上面三道题,其内在结构是“整体部分整体”,用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再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表达方式,最后回归到整体掌握单元重点。第1题,了解学生整体把握单元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月光曲伯牙绝弦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是否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是否通过练习“口语交际”和“习作”,了解到“身边的各种艺术”,比如豫剧、朱仙镇年画、剪纸、风筝、糖人第2题和第3题的第(1)小题的三个句子,集中体现了音乐的魅力。试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句意,特别是通过重点词“善鼓”与“善听”、“所念”与“必得”、“陶醉”等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话语、灵魂的表白,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七彩桥;同时,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作者是如何联想和想象的。最后一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知音”一词的来历,学生在伯牙绝弦一课“资料袋”中有所了解。本题重在联系实际,学生可联系课文,谈伯牙和钟子期、盲姑娘和贝多芬,也可谈谈课外所了解到的知音故事,谈谈自己的知音。本题意在打破课文之间、课内课外间的界限,提升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理解。二、抓住课文内在联系命题人教版教材有些单元的专题虽然明确,但是仍过于笼统,课文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隐性的。这就需要命题者找到单元的着眼点,使内在的、隐性的线索外显、明确,让学生感受到单元的整体性。六下第四组的专题是“外国名篇名著”,四篇课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掌握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异域文化。本单元课文篇幅长,内容丰富,找到阅读本单元课文的着眼点,整合单元内容,是命题和有效教学的关键。案例:回忆六下第四组内容,完成练习。1.填空。学习了本单元,我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擦燃火柴;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汤姆索亚是为了()去当“海盗”、去探险。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并简要写出理由。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卖火柴的小女孩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凡卡3.请你参加同学们的交流活动。第1题着眼点是人物,是人物追求的生活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暖和、不饿、想见到奶奶而擦燃火柴为了活着;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为了不痛苦;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生存,追求物质丰富的美满生活;汤姆索亚去当“海盗”、去探险为了自由。学生体会到了课文内在的联系,感受到了人是应该有所追求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第2题关注人物的生活、人物命运引起的学生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的只是不冷、不饿,凡卡梦想的只是没有痛苦,但是他们的希望只能存在于梦幻中,现实是如此残酷,学生的感受是辛酸、同情、痛苦、愤怒此题要求“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有别于课后理解句意的练习。教材要求的是对句子的客观理解,此题要求学生说说主观感受;教材要求的是对词句的具体理解,此题要求的是对两个句子的总体感受,力求避免对课后问题的死记硬背。第3题是情境化的语文交流活动试题。试题形式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插图。一个女孩背诵了肖洛霍夫的名言“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名言“日积月累”,照应的是单元专题“人物命运”;那个男孩交流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插图,照应的是单元学习目标“读整本书”;另一个女孩谈的是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体会,话题单元导读,反映的是一种阅读方式,照应的是“交流平台”。情境化的试题邀请学生参加到交流活动中,学生参与的话题是开放性的,可谈外国文学作品作者、内容、人物、情节、语言,可谈童话、小说,短篇、长篇,可谈课内与课外,异国传统与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专题进行编排的,命题时就要体现教材的单元整体性,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单元,再从单元专题走向课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意识;同时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打破课与课、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屏障,构建起立足于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一、抓住单元专题命题人教版教材在每一组的导语中都明确了单元的专题,我们可以通过课文前的提示语、“口语交际”、“习作”,特别是“交流平台”,了解单元编排意图,命题时要抓住单元专题设计题目,把专题落实到课文、重点段、重点词句中,使学生树立起单元整体意识。案例:回忆六上第八组内容,完成练习。1.填空。第八组的专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通过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我体会到了();通过学习我的舞台,我感受到了()。我还知道了我身边的艺术,比如()。2.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体会音乐的魅力。(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回答问题。(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美妙的琴声”是指哪首曲子?兄妹俩陶醉了,他们好像看到了什么?(2)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这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上面三道题,其内在结构是“整体部分整体”,用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再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表达方式,最后回归到整体掌握单元重点。第1题,了解学生整体把握单元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月光曲伯牙绝弦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学习蒙娜丽莎之约是否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是否通过练习“口语交际”和“习作”,了解到“身边的各种艺术”,比如豫剧、朱仙镇年画、剪纸、风筝、糖人第2题和第3题的第(1)小题的三个句子,集中体现了音乐的魅力。试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句意,特别是通过重点词“善鼓”与“善听”、“所念”与“必得”、“陶醉”等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话语、灵魂的表白,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七彩桥;同时,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作者是如何联想和想象的。最后一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知音”一词的来历,学生在伯牙绝弦一课“资料袋”中有所了解。本题重在联系实际,学生可联系课文,谈伯牙和钟子期、盲姑娘和贝多芬,也可谈谈课外所了解到的知音故事,谈谈自己的知音。本题意在打破课文之间、课内课外间的界限,提升学生对音乐魅力的理解。二、抓住课文内在联系命题人教版教材有些单元的专题虽然明确,但是仍过于笼统,课文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隐性的。这就需要命题者找到单元的着眼点,使内在的、隐性的线索外显、明确,让学生感受到单元的整体性。六下第四组的专题是“外国名篇名著”,四篇课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掌握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异域文化。本单元课文篇幅长,内容丰富,找到阅读本单元课文的着眼点,整合单元内容,是命题和有效教学的关键。案例:回忆六下第四组内容,完成练习。1.填空。学习了本单元,我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擦燃火柴;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汤姆索亚是为了()去当“海盗”、去探险。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并简要写出理由。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卖火柴的小女孩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凡卡3.请你参加同学们的交流活动。第1题着眼点是人物,是人物追求的生活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暖和、不饿、想见到奶奶而擦燃火柴为了活着;凡卡为了不挨打、不挨饿、不孤独、不痛苦,写信恳求爷爷把自己接回去为了不痛苦;鲁滨孙不再整天望着海面,盼有船来,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生存,追求物质丰富的美满生活;汤姆索亚去当“海盗”、去探险为了自由。学生体会到了课文内在的联系,感受到了人是应该有所追求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第2题关注人物的生活、人物命运引起的学生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的只是不冷、不饿,凡卡梦想的只是没有痛苦,但是他们的希望只能存在于梦幻中,现实是如此残酷,学生的感受是辛酸、同情、痛苦、愤怒此题要求“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有别于课后理解句意的练习。教材要求的是对句子的客观理解,此题要求学生说说主观感受;教材要求的是对词句的具体理解,此题要求的是对两个句子的总体感受,力求避免对课后问题的死记硬背。第3题是情境化的语文交流活动试题。试题形式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插图。一个女孩背诵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