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槽探、坑探施工安全规程一、施工设计坑探工程施工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影响坑探工程施工因素。 二、坑探工程断面规格与使用条件 1.探槽长度应以地质设计为准,深度应小于3,槽底宽度应大于0.6。两壁坡度,应根据土质、探槽深浅确定:槽深小于1的浅槽,坡度应小于90;13的深槽,结实土层,坡度应为7580;松软土层,坡度应为6070;潮湿、松软土层,坡度应小于55。 2.浅井深度应小于20。断面规格及使用条件按表2确定。 三、探槽掘进 1.人工掘进探槽时,禁止采用挖空槽壁自然塌落方法。 2.槽壁应保持平整,松石应及时清除。槽口两侧1内不得堆放土石和工具。 3.在松杴易坍塌地层掘进探槽时,两壁应及时进行支护。 4.槽内2人以上同时作业时,相互间距应大于3。 5.探槽满足地质要求后应及时回填。 四、浅井掘进 1.井口应设置防护围栏,井口段井壁应支护,并应高于地面200mm。 2.在井壁不稳定砂砾层、含水层掘进时,应采取止水、降低水位、加强支护措施。 3.提升吊桶时,井下应有安全护板。木质护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4.作业人员上、下井应佩挂安全带。禁止乘坐手摇吊桶(筐)或者沿绳索攀登、攀爬井壁升井、下井。 5.在山坡上掘进浅井时,应清除井口上方及附近浮石(土)。上、下坡均有井位时,应先完成下坡浅井后,再掘进上坡浅井。井口1内不准堆放工具、物料,5内不准堆放重型设备和石碴等。 6.拆除浅井支护时应由下而上,边拆除边回填。 7.在满足地质要求后,浅井应及时回填。 五、平巷、斜井、竖井掘进 1.平巷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a)坑口上方应有防、排水措施,坑口应稳定、坚固。 b)地处道路上方或者陡坡坑口,应有防护措施。 c)交通干线下部坑探施工,坑道上方覆盖岩体厚度应大于15。 d)坑道穿过铁路、公路时,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2.斜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a)运输斜井应设人行道。 b)运输物料斜井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应设置隔墙。 c)斜井井口应设挡车器、阻车器。 3.竖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a)竖井掘进应遵守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1996)规定。 b)梯子间梯子倾角应小于80,相邻两梯子平台距离应小于 6,梯子平台长、宽应分别大于0.7和0.6。 c)井口应设围栏、井口盖,井下应设护板。 d)使用吊桶升降人员,吊桶上部应有保护装置。 e)井下作业人员携带工具、材料应装入工具袋。 f)在井架上、井筒内或者吊盘上作业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带应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六、凿岩作业 1.凿岩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坑探工程应采用湿式凿岩,并有防噪声、振动危害措施。 b)凿岩前,应检查和清除盲炮、残炮、炮烟;检查和清除顶、帮、工作面浮石及支护的不安全因素。 c)禁止戴手套扶钎杆,禁止肩扛钎杆作业,禁止站在凿岩机钎杆下方。 d)流砂层或者突然涌水等地段凿岩应制订安全措施。 2.风动凿岩应遵守下列规定: a)操作者应站在后侧面,一脚在前,一脚在后。 b)凿岩时应随时观察和检查压气胶管接头、机械联结部分。 c)储气罐、高压水箱安全部件(压力表、安全阀等)应灵活可靠。 3.电动凿岩应遵守下列规定; a)巷道有瓦斯或者煤尘应选用防爆型电动凿岩机。 b)电动凿岩机绝缘电阻应大于50,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c)凿岩机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手套、绝缘胶鞋。 4.禁止在坑道、浅井、巷道使用内燃凿岩机凿岩。 5.钎头修磨应遵守下列规定: a)砂轮机或者磨钎机应安设防护罩。 b)操作者应佩戴防护眼镜。 c)操作者应站在砂轮侧面操作。禁止操作者和其他人员站立在砂轮正面。 七、爆破作业 1.放炮后,工作面应通风、处理浮石、检查支架,并处理完残炮、盲炮后,方可进行其他工序作业。 2.贯通爆破,测量人员应及时提供两个贯通工作面间距离数据。两工作面间相距小于15时,应停止一方掘进,并封闭一侧,设立明显标志。 3.在有矿尘、煤尘、易燃易爆气体爆炸危险的工作面放炮时,应使用导爆管、瞬发电雷管、煤矿安全炸药。 4.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 a)有冒顶或者顶帮滑落危险。 b)通道不安全或者通道阻塞。 c)爆破参数或者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d)距工作面20内风流中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大于等于1%,或者有易燃易爆气体突出征兆。 e)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者炮眼温度异常。 f)危及设备或者建筑物安全。 g)危险区边界上未设警戒。 h)光线不足或者无照明。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采用导火索起爆: a)浅井、竖井、盲井、倾角大于30斜井和天井工作面的爆破。 b)有易燃易爆气体或者粉尘爆炸危险工作面的爆破。 c)需借助于长梯子、绳索和台架点火的爆破。 d)深井爆破。 八、通风与防尘 1.井巷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氧气应大于20%,二氧化碳应小于0.5%。 2.井下作业点空气粉尘含量应小于2mg/m3 。入井风源空气含尘量应小于0.5mg/m3 。 3.井下风速:工作面应大于0.15/;巷道应大于0.25/。井下使用柴油运输设备时,工作面应大于0.5/;巷道应大于0.6/。 4.井巷深(长)度大于7,平硐长度大于20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5风筒口与工作面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a)压入式通风不得超过10。 b)抽出式通风不得超过5。 c)混合式通风时,压入风筒不得超过10,抽出风筒应滞后压入风筒5以上。 6项目施工单位,应配备气体。粉尘检测仪器,定期检测井下空气尘、毒和氧气含量。 九、装岩与运输 1.装岩作业前应“敲帮问顶”、三检查(检查井巷与工作面顶、帮;检查有无残炮、盲炮;检查爆堆中有无残留的炸药和雷管)。 2.运输巷道应凿设安全躲避硐,安全躲避硐间距2025。 3.机车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在有瓦斯或者矿尘爆炸危险的坑道应使用防爆型电瓶机车。 b)使用内燃机车时,应有尾气净化装置。 c)采用架线式电机车时,电线悬挂高度应大于2,电线与顶板或者棚梁距离应大于0.2。 4.斜井和竖井提升应遵守下列规定: a)应遵守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1996)规定。 b)提升装置应有齐全的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 c)提升系统应设定明确的声光信号。 十、支护 1.坑口应进行支护,支护体在坑口外部分应大于1。 2.破碎、松软或者不稳定地层掘进应及时支护。 3.架设、维修或者更换支架时应停止其他作业。 4.回收平巷支架应由里向外进行,回收井框及斜井支架应由下而上进行。 5.坑口及交叉处支架应采取加强措施。 6.在松软破碎岩层喷锚作业应打超前锚杆预先护顶。在含水地层喷锚作业应做好防水工作。 十一、防排水 1.坑口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以上。坑口上方应有排水沟或者修建防水坝。 2.井巷排碴应避开可能形成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通道。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接近水源可疑地段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 4.在掘进工作面或者其他地点,发现有“出汗”、顶板滴水变大、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挂红、水叫等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撤离所有井下人员。 5.排水应根据水文资料和施工情况进行设计,确定排水方法和排水设备。 6.斜井、竖井、浅井掘进应使用移动式水泵排水。 7.涌水的井下巷道应在井底开凿泵房和水仓。 8.瓦斯或者爆炸性粉尘井巷应使用防爆型排水设备。 十二、井下供电与照明 1.井下供电电压应小于380。 2.井下供电应采用不接地电网,电气设备禁止接零。 3.井下配电箱应设在无滴水、无塌方危险地点。 4.井下电缆敷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a)竖井井筒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 b)平巷和斜井电缆悬挂应设置在风水管路另一侧。 c)电缆接地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doing公开课课件
- 小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 高一河流地貌课件
-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参考答案 (5份)
- 离婚子女抚养费及全面生活支持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书中子女抚养权变更争议诉讼协议范本集锦
- 留学语言学校申请咨询服务协议
- 成人职业素养培训咨询服务合同
- 家电维修管理制度规范
- 如何高效备考考研复试
- 走进焊接 课件 2.1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焊接方法
- (2025)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
- 卵巢癌的课件
- 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办理法律尽职调查业务操作指引
- (2025年标准)会员销售协议书
- 2025至2030中国专业图片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妇产科临床路径培训课件
- 编辑出版校对试题及答案
- 2025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土建、安装)》学霸笔记
- 化工仪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原文及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