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探论语英译从亚瑟韦利英译论语学而篇中感悟翻译一、引言论语是第一部儒家经典,成书于战国初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和弟子和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答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揖而论纂,故为之论语。”全书共20篇,二万余字。从汉朝起,论语就被列为人们初学的必读书目,后被列为儒家经典。2000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1809年至今,论语的英文翻译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程,产生了近百个英语译本(包括全译本和节译本)。论语的英文翻译,最早见于传教士马歇曼(J. Marshman, 1768-1837)。第一部最具有广泛影响 的译本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的Confucian Analects,收入1861年出版的中国经典第一卷。此后翻译过论语的中西学者先后有William Jennings (1895 )、辜鸿铭(1898)、韦利(Arthur Waley) (1938)、Ezra Pound (1951)、李天辰(1991)、Simon Leys(1997)、 Edwa Slingerland (2003) 等人。本文主要通过对Arthur Waley 论语英译本选取学而篇从典籍初学者的眼光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大师翻译中的优劣,指导以后的实践学习。二、Arthur Waley 简介及译本综述韦利(Arthur David waley, 1889-1969)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论语翻译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因眼疾辍学后进入大英博物馆东方科任职,负责整理敦煌文物。同时在伦敦大学东方研究学院授课。受著名教授迪金森与摩尔的影响,韦利仰慕中国古代文明,决定研究中国文化,自修古文,他关于中国文化的译著,除论语外,多达七种。韦利的论语译本在中国国内也很流行,原因是译本尽量保留文化风貌,注重细节的传译,文字简练,风格接近原文。韦利的论语译本前有很长的导言,介绍孔子其人及其弟子以及尧舜禹等古代圣人,讨论基本概念词的范畴,古代书面语传统,中国早期社会礼仪问题,附录里讲述了论语的注疏问题和年代问题,译文本身不仅附有很多脚注,而且译文后面还有不少尾注。三 、学而篇分析 本文主要节选论语学而篇第一的译本,并参考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译注的论语译注,分别从文化内涵意义词处理、句式选择以及文化误读三方面,选取典型例子加以分析理解,最后论述了典籍书籍复译的必要性。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篇名。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等道德规范。 文化内涵词的翻译从文化角度而言,论语的翻译过程中,最突出的难题就是如何处理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词。学而篇中,涉及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较少,但第一次出现且其在整本书所处的位置,其中包含的内涵意义的词却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韦利大师如何在他的翻译过程中处理这类词的翻译,希望能从中汲取营养,增加我们典籍翻译的方法意识,提高翻译水平。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韦利在论语整本书中将“子”其译作“The Master” 专指孔子,而其他孔子的学生,如“有子”译作 Master You, “曾子”译作“ Master Zeng”。整本书采用这种策略一方面译出了“子”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让人对其各自的人物关系明确化。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韦利笔下为“gentleman”。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对其解释为 “ a man who is polite and well educated, who has excellent manners and always behave well.”由此可见,“gentleman”是可以代替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当然,“a man of virtue ”或者“a virtuous man”也是可以的。孝悌: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而韦利的“behave well towards their parents and elder bothers”,采取意译的方式,道出“孝悌”二字的内涵,但于原文的两字比起来,似乎有点拖沓,给人一种无法整合的感觉。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译文中,直接采取大写的“the Way”,虽也在附录部分有内涵的解释,但总之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不知所云为何物。仁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整本论语中的“仁”出现在不同的地方109次,且每次出现其环境不同,有时是专指哲学思想范畴,有时指具体的仁慈的品质,有时指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可以说是整本书中,最难把握处理的词。“Goodness” 和“Good”是韦利对“仁”的翻译。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Good”作形容词讲时,指合乎道德的,正派的,高尚的;也有守规矩的,虔诚的;善良的;而“Goodness”名词,解释为 the quality of being good,可理解为善良、优良;美德。似乎这两个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仁”的部分内涵,但还不够完全。加之语境灵活多变,更显得不得力。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其译本晕晕乎乎,不知所云。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韦利在第一章是按第一种意思“礼节,仪式”理解,因此选用“ritual”,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其内涵符合原文中的意思。总之,在涉及中国文化的名词翻译中,韦利大师基本能译出其内涵,尽量做到忠实传达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思想和内涵,必要时采取加尾注和脚注的方法。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典籍翻译。英语句式选择句式架构及其选择也是欣赏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标准。如果原文用语简短,内涵精辟,译文也应尽量靠近原文,用最简洁的句式结构力图达到原文的传神境界。以下,我们摘取韦利大师的翻译成功的句式运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rthur Waley 译本: 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not after all a pleasure? That friend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 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本句属于论语的开篇句,采用排比加反问的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道出了学习时常记得复习,朋友相聚带来的快乐和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所表现出宽宏仁厚的君子气质。这句话几乎在中国达到老幼皆知的程度,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会吟诵。在韦利的译文中,首先贴近原文所采用的三个反问句式,加强语气,做到与原作的呼应;其次,英译句子也工整对仗,如使用了动词不定式短语结构To learn and to repeat, to remain; 另外That friends should come.中的should 一词用得最巧妙,表示出说话人意想不到,从而从另一侧面突出作者delightful。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Arthur Waley 译本: he Master said, “Clever talk and a pretentious manner are seldom found in the Good.”这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整章内容仅用七字,就道出了仁德的反面。译文也逼肖原文的词数的选取也是相对较少的,且突出了“巧言令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Arthur Waley 译本:The Master said, “ (The good man) Does not grieve that other people do not recognize his merits. His only anxiety is lest he should fail to recognize theirs.”这章讲得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原文句式严谨,无冗余表述,干净利落。同样,在译文中,表现出原文的特色。其中“lest” 用得恰当,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第六版), “ lest” used to introduce the reason for the particular emotion mentioned (引出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译作“唯恐、担心”,符合原文内涵意义。总之,对于句式的选择、架构方面,韦利大师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纯熟运用发挥英语的优势,紧密结合原文的风格,不仅译出了意义层面,更让我们从语言的形式方面感受到所传达的信息。作为一名中国的译者,或许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更多缺乏的是对英语的熟练掌握和地道的表述。正确负责任地将我国的经典文化传播到国外,任重而道远。文化误读现象显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同样,在学而篇中,韦利大师的翻译中,存在几处明显的文化误读,导致的翻译偏离。请看下面的例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Arthur Waley 译本: Master Zeng said, “ Every day I examine myself on these three points: in acting on behalf of others, have I always been loyal to their interests? In intercourse with my friends, have I always been true to my word? Have I failed to repeat the precept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to me?”韦利在其译文中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三”翻译成three points,正好和下文的三个译文取得一致。表面看似乎没有错误。但是“三、九”在我国古代不表示确指的三,九,而是泛指“多次”的意思。可尝试译为,frequently, many times。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又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杨伯峻汉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Arthur Waley 译本:Zixia said, “ a man who Treats his betters as betters, Wears an air of respect, Who into serving father and mother Knows how to put his whole strength, Who in the service of his prince will lay Down his life, Who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s true To his word-Others may say of him that he still lacks education, but I for my part should certainly call him an educated man.”在本句的翻译中,韦利对“贤贤易色”的理解有误。根据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指用尊贵优秀品德的心来交换(或者改变)爱好美色的心。另有人理解为“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又根据下文,有侍奉父母,侍奉君主,对待朋友,且在奴隶和封建社会夫妻关系看得很重,被视为“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由此可推出,此处贤贤易色,指对妻子,重品德,而不是容貌的意思。译文中,“Treats his betters as betters, Wears an air of respect”其表述的意思为“尊重有地位的人,就会受到尊敬”,明显译得偏差太大。 (4)典籍复译的必要性中国的典籍著作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髓,似乎我们每个人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其文明的气息。我们学习研究典籍文化,致力于将其向全世界传播,让全人类共享文明果实。但毕竟历史还是历史,各种典籍文化具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现实还是有差距的。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未来的典籍翻译工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产业发展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地铁人工智能安全规范岗前考核试卷
- 2025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适应性评估考核试卷
- 2025年房地产行业关联方资金往来合规考核试卷
- 2025年公共管理行业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府服务升级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甘肃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1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中国能建全球校园招聘长沙理工大学站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宁波前湾新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泸州江阳区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天津市环湖医院第三批次人事代理制招聘49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防护用品采购合同
- 无能力抚养孩子委托他人抚养委托书
- 2023年石家庄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 啤酒厂全套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全国各省市中小学使用教材版本目录
- 【知识解析】光武帝刘秀主题图集
- 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完整PPT全套教学课件
- 青海省干部履历表实用文档
- 电瓶车维修费用明细
- 高中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