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活动的个案分析.doc_第1页
小班区角活动的个案分析.doc_第2页
小班区角活动的个案分析.doc_第3页
小班区角活动的个案分析.doc_第4页
小班区角活动的个案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从区角活动中看材料小班内容摘要: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材料能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本文阐述的正是区域活动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关键词: 兴趣 表达 表现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材料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角色扮演区,投放了小号消防员服、医生服(包括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所用的医疗器械)等等。孩子们很乐意去扮演不同职业的人,并使用消防员、医生等人所使用的材料。镜头一:区角活动中,幼儿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但都玩的时间不长,只有角色扮演区保持着原有的人数。我很好奇,走近一看,原来丁丁和彤彤在扮演消防员,身穿消防员服,手里拿着水管 对着一边“冲水”,嘴里还喊着:“着火了,别怕,我是消防员,我来救你们!”莉莉在扮演医生,手里拿着听诊,不时的为伤员听诊,不时的问:“怎么样了,哪里不舒服?”还有一群护士(手里拿着输液瓶和针管)和伤员。突然,“伤员”轩轩猛的推开“护士”,跑到我身边大叫着:“老师,伤员去医院要坐救护车,要有救护车,司机要开车呀拉伤员啊,没有救护车,没有方向盘怎么办?”反思: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司机这个职业和救护车。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依赖材料进行想象,所以材料要广泛、多样性。而材料救护车和“方向盘”则是司机的象征。“司机”是小班孩子最喜欢扮演的角色,有了这个角色,必然要有救护车,这样才符合现实的情境,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调整后:通过轩轩的提醒,我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增加了救护车和“司机”用的方向盘,有了这个材料,孩子们玩得更起劲儿了,完全置身于角色之中,不时的交换角色,更换材料。只见“消防员”救出伤员,送到司机身边,司机则用手开着救护车拉着伤员,再由护士医生看护治疗。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角色的扮演,不但通过想象创造性的模仿了现实的生活,又提高了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并在练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人际智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角色扮演绝非简单儿戏,他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镜头二:在建构区,有很多积木、布娃娃等。早上,飞飞和露露来得早,于是两人就在建构区玩了起来,我也参与其中。角色由我们商量分配,分配后开始了游戏。飞飞请“外婆”(我扮演)坐下,妈妈(露露扮演)则抱来一堆积木,搭建了简单的灶台,只见灶台上还竖着几块长积木。妈妈对外婆说:“你等一会儿,我烧好菜就可以吃饭。”于是妈妈炒菜,飞飞和外婆聊天,炒菜时,妈妈拿起长积木往锅里撒了几下,我见了很好奇,就问:“这是干什么的呀?”妈妈看了一下说:“这是油,炒菜前要先放些油,你知道吗?”飞飞则拿起其他长方形的积木对我说:“外婆,你看,”他逐一拿起积木向我介绍。“这瓶是酱油。”“这瓶是盐。”“这瓶是醋。”“这瓶是洗洁精。”我故意找岔:“烧菜也要用洗洁精吗?”妈妈说:“都是我要用的东西,是洗碗时用的。”瞧,多聪明呀!反思:妈妈烧菜,游戏情节十分平常,而孩子们却想象丰富,不但用积木搭建了灶台,还把其想象成了油盐酱醋,更难得的是把积木想象成了洗洁精,体现了创造性。在分配角色时,我们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的物品及动作和语言,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更好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了让游戏更有趣,材料更有利用价值,我对建构区做了调整,投入了大量的大雪花片和小雪花片以及角色扮演区的厨具等。这样材料样式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更丰富了。调整后:飞飞和露露在看到建构区增加了大小雪花片和厨具时,再一次来到了建构区,这一次他们请了布娃娃来做外婆,又一起用大雪花片变出了灶台,并把从角色扮演区拿来的厨具用上了。依旧积木是油盐酱醋,但加了很多佐料(用小雪花片代替),通过此次的区角游戏,更是体现了材料的重要性。有了材料的辅助,更进一步的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镜头三:琳琳在数学区玩串珠的游戏,穿了一串又一串;康康在给瓶子喂豆豆;琳琳完了五分钟,扔下手中的串珠,来到康康身边说:“康康,串珠不好玩,我来和你一起喂豆豆吧。”康康回答道:“喂豆豆也不好玩,我们去看书吧。”琳琳看了看瓶子和豆豆,点了点头,随即两人离开了数学区。反思:琳琳和康康离开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这些材料,怎么才能吸引他们,我询问了琳琳和康康,他们的回答是:“太简单了,我会串。”“太简单了,喂着没劲儿。”原来孩子不敢兴趣的原因是”太简单”。结合平时的数学活动和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对材料作了调整,并加深了难度,在串珠活动中加入了点卡和1到8数字卡,幼儿可根据点卡来穿珠;在“喂豆豆”的活动中,加入了勺子,让小班的幼儿学习“拿勺子”的动作,培养幼儿爱的情感。为此,我给这个游戏设置了好几种玩法:根据瓶子宝宝嘴的大小不同,找大小不同的“食物”喂宝宝,在瓶子上贴上不同的颜色,如此一来,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便“活”了起来。调整后:平时生活数学区孩子就来的少,经过这一调整,来数学区的孩子人数大大增加,孩子们的兴趣也被提了起来,既培养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又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镜头四 在美工区活动中,文文等六位小朋友各自选了要进行艺术创做的材料。文文、妞妞的能力是较强一些的,他们两人选择了第一种空心圆柱形材料和模具;丁丁能力中等,他选择了第二种材料,是我们常见的石头和颜料;其他三位小朋友的能力稍逊于丁丁,但是他们很大胆,选择了第三种材料包括裁好的彩色卡纸、发膏和一些松树的针叶。孩子们在利用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创作,忙的不亦乐乎。过了十几分钟,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我身边:“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小鱼好看吧”“我做了一颗心送给你吧”“这是我画的彩色石头,漂亮吧!”“老师,看,我是画家了,这是我做的。”悠悠举着自己用第三种材料完成的作品高兴的对我说,脸上洋溢着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反思:孩子们在操作第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他们的像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一定“支架”的基础上得以发挥,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以培养。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幼儿很兴奋的高举自己的作品,这给他们带了无比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第二种材料是石头和颜料,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去进行创作,从中体验了玩色的乐趣及创作的快乐。第三种材料,孩子们可自由的去运用,想象探索的空间就更大了,而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广了。调整后: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要以及能力的差别,在美工区又投放了广泛的操作材料,有半成品、有原材料(如橡皮泥等)等等,孩子们参与的兴趣更高了,经常会看到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