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抢修XXX古建筑资金的公开信.doc_第1页
募捐抢修XXX古建筑资金的公开信.doc_第2页
募捐抢修XXX古建筑资金的公开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募捐抢修XX村古建筑资金的公开信尊敬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首先,我们XX村古建筑抢修募捐组全体成员祝您合家安康、事业胜意!XX村,位于XX县西部,隶属XX镇XX行政村,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槐溪水由西向东穿村而过,将整个村庄分割成南北相望的水街。XX村祖先崇尚文化,传承儒学,名人迭出。据载:历史上XX村有大夫第、大树第等皇赐名门府第8幢,依次排列在槐溪两岸,这些府第的建筑规格高,用材、做工讲究。每座府第前均有石质华表、石马槽、石凳等。XX村古民居为清一色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到1949年,XX村还有明、清年代徽派建筑的民居58幢。在槐溪水上有安仁、崇义等名桥13座,石桥横卧,两岸相连,活脱脱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风光图。沿河又有古老槐树9株,XX村因“九槐十三桥”而声名远扬。悠悠岁月,沧海桑田。XX村渐渐失去了繁华和辉煌,变得面目全非。古槐树、冯氏宗祠、下马亭(“百官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等许多古迹只剩下模糊的遗址。幸存的文物也因年久失修而岌岌可危。大树第前墙墙体的右上方深嵌着两道裂痕,左下方千疮百孔。大树第的东厢房仅剩残砖碎砾,残垣断壁的西厢房也即将坍塌。整个大树第的第一进危在亘夕!位于XX村下游的路楼,建于清末,是小姐们的过道和看戏之地。疏于管理,路楼西侧马头墙危悬于屋上,随时有坠落之险,急需抢修她们都是徽州文化的积淀。面对古槐树、冯氏宗祠、下马亭的遗址,遥想古XX村的厚重遗存,我们只能遗憾和惋惜。为了不让XX村幸存的古建筑从我们手上再度成为废墟,给后人留下更多的怅恨,经XX行政村两委研究决定,成立了“XX村古建筑抢修筹备组”,负责XX村古建抢修各项工作。目前,XX村古建筑需要抢修的工程大,投入多,而XX行政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所能投入资金极为有限,加之从上级争取拨款,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万般无奈,我们带着时代和历史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呼请海内外的有识之士及单位慷慨解囊,为抢救古XX村现有文化遗存助一臂之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贡献。我们抢修筹备组将本着认真负责、民主公开、廉洁勤俭的原则,及时登记入账,张榜公布,并树碑铭刻。我们殷切期望关心XX村古建筑抢修工程的人或单位亲临指导。致以崇高敬礼!XX省XX县XX镇XX行政村XX古建筑抢修筹备组2006年5月6日XX省XX县XX镇XX行政村XX古建筑抢修募捐组1、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 XXX XXX2、银行开户:XX省XX县信用联社长安信用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