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工3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及淀粉糖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年加工3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及淀粉糖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年加工3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及淀粉糖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年加工3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及淀粉糖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年加工3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及淀粉糖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 年加工 30 万吨玉米生产淀粉及淀粉糖浆项目 可行性 研究 报 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负责人 项目名称:年加工 30 万吨玉米生产淀粉及淀粉糖浆 建设单位: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地址:安徽合肥市长江路 313 号 项目厂址: 安徽 某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皖西大道 项目负责人: 公司董事长 技术负责人: 公司技术总监 总会计师: 公司财务总监 1.1.2 企业概况 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1 月 17 日,坐落于风景秀丽的 某 经 济技术开发区境内,主要生产和销售“口口香”系列瓜子、蛋黄派、怪味旋豆、西瓜子、茶瓜子等休闲食品和时尚健康的清酒。在全体 某 员工的开拓进取、拼搏努力下,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食品精加工为基础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2004 年实现销售收入 9000 多万元,上交税收 200多万元,连续三年被授予 某 开发区“纳税先进单位”称号。 公司下辖安徽口口香食品有限公司、安徽 某 食品工业园、内蒙古 某 食品有限公司、无锡江大百泰食品有限公司(合资)。拥有员工800 多名,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 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管理层的 80%以上,平均年龄 30 岁,是一支充满活力,赋予创新的年轻团队。 2003 年公司顺利通过 ISO9001: 2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和先进的“ 6S”管理使企业迅速迈向科学化、规范化。2003 年 10 月“口口香”瓜子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 2004 年 2月“口口香”香瓜子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2004 年 12 月“口口香”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公司先后荣获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安徽省“诚信维权十面锦旗单位”、农行安徽省分 行“ AAA 级信用单位”、 某 市“十佳民营企业”、某 市“下岗再就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发展中的 某 公司,始终以为消费者生产优质健康的食品为已任,一意秉承“诚实自信,开拓进取”的经营方针,始终坚持并积极维护“顾客、员工、公司”三方利益,勇于肩负社会责任,通过科技创新,拼搏奋进,努力开创中国食品行业知名品牌。 1.1.3 项目内容 1.1.3.1 项目总规模 年加工玉米 30 万吨 1.1.3.2 主、副产品 主产品: 普通玉米淀粉: 10.28 万吨 淀粉糖浆(高麦芽糖浆): 10 万吨 副产品: 玉米色拉油: 7800 吨 玉米胚芽粕: 17400 吨 玉米黄粉: 18600 吨 玉米纤维渣; 48400 万吨 1.1.4 技术依托单位 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 1.2 项目可行性报告主要结论摘要 1. 淀粉和淀粉糖浆是重要的工业原辅料。本项目的实施可满足市场对淀粉和淀粉糖浆的需求。生产淀粉的同时,直接生产淀粉糖浆,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 2.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年消耗玉米 30 万吨,实现玉米向深度开发利用的 转化,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还有利于形成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良性循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3. 本项目除生产主要产品淀粉和淀粉糖浆外,还通过优化的生产工艺,对玉米副产品进行全面、合理的综合利用。工艺路线合理,技术先进、可靠。 4. 在国内,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江南大学是研究淀粉及其深加工技术的主要单位之一。自承担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交联淀粉研究开发以来,先后开发了多种淀粉深加工产品;目前还正在承担国家“十五”重大专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中的“玉米变性淀粉与酒精 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在玉米综合加工技术集成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用于本项目的技术成熟可行,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承担单位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有着多年项目开发和生产管理的经验,有充分的条件和能力建设、运作本项目。 5. 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总投资 19318.65 万元。 预测年销售收入 54384 万元,年均利润总额 6498.39 万元,投资利润率 33.64%,内部收益率 (税前 ) 45.5 %, 内部收益率 (税后 ) 33.93%。 6.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 固定资产总投资: 14318.65 万元 流动资金: 5000 万元 年均销售收入: 54384 万元(达产后第二年起) 年均利润总额: 6498.39 万元 投资利润率: 33.64% 投资利税率: 51.62% 内部收益率: 45.5%(税前 ), 33.93%(税后 ) 投资回收期 (税前 ): 3.5 年(含建设期) (税后): 4.14 年(含建设期) 本项目财务评价各项经济指标良好,抗风险能力较强。 1.3、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2.1 基本概念 2.1.1 淀粉 淀粉是大众农产品玉米、小麦、稻谷和薯类 (马铃薯、木薯、甘薯 )的主要成分,占它们干基成分的 75%以上。除直接将这些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物或食品供人们一日三餐食用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淀粉从这些农产品中提取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淀粉产品,用作工业的原辅料。因所用原料不同,可以有多种淀粉产品,如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甘薯淀粉、橡子淀粉、葛根淀粉、西米淀粉等。目前,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 淀粉、木薯淀粉和甘薯淀粉。而玉米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产量在 6.4亿吨左右;同时,玉米生产工艺最为成熟,副产品综合利用好,淀粉综合生产成本低。因此,在这些商品淀粉当中,又以玉米淀粉为主,占其总量的 80%左右。玉米淀粉的生产和应用是淀粉工业的核心。 2.1.2 淀粉糖浆 淀粉经酸或淀粉酶水解得到的能溶于水、有甜味的水解产物,称为淀粉糖。淀粉糖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之一,它除与蔗糖一样,在食品工业中可以满足人们对甜食需求外,还是医用注射剂(注射葡萄糖)和工业的重要原辅料。 未经干燥或结晶的液体 淀粉糖便称为淀粉糖浆,是淀粉糖的一大类,它主要包括液体葡萄糖浆、饴糖浆、高麦芽糖(超高麦芽糖浆)、低聚异麦芽糖浆等产品。因其使用方便,是淀粉糖产品的主要存在形式。淀粉糖浆的 1、淀粉糖品的甜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通过调节 DE 值)。 2、淀粉糖品粘度可以调节,特别适用于生产饮料制品。 3、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特别是低聚异麦芽糖、高麦芽糖浆等。 4、口感纯正,基本不影响原有食品成分的风味。 5、淀粉糖品种多,可根据食品品种需要,选择合适的淀粉糖品。 使其在食品中替代蔗糖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国内外玉米加工概况 世界上每年玉米总产量超 6 亿吨,其第一生产大国是美国,每年玉米产量在 2.3-2.5 亿吨。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约 1.2亿吨左右,也是我国仅次于小麦第二大粮食作物。 玉米除主要用作饲料(约占总量的 80%左右)外,一部份用作工业加工。就美国而言,据美国年度玉米报告, 2000 年,其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占玉米总量的 15%, 1990 年和 1980 年则分别为 12.3%和6.2%,预计 2010 年将超过 18%。说明玉米深加工的量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逐渐在增加。美国玉米深加工的产品主要有淀粉、淀粉糖品、变性 淀粉、发酵酒精、氨基酸、有机酸等。 世界淀粉产量 1996 年到 2003 年的 7 年里,平均递增 4.5%。 2003 年淀粉产量约 4900 万吨,其中玉米淀粉约 3940 万吨,占总量的 80.4%。美国是世界淀粉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 2003 年达 2490 万吨,占世界淀粉总产量的 50.8%。美国的 2490 万吨淀粉中,玉米淀粉为 2460 万吨,占总量的 98.8%,耗玉米 3700 万吨。 美国也是淀粉糖生产大国,其年产量已近 2000 万吨,且以果葡糖浆为主,达 73%。 2000 万吨淀粉糖耗淀粉 1900 万吨左右,耗玉米 2800万吨。 我国玉米深加工用量占玉米总量的比例也在 15%左右,且主要产品也是淀粉、淀粉糖品、变性淀粉、发酵酒精、氨基酸、有机酸等。在 2003 年我国总量为 731.45 万吨淀粉中,玉米淀粉占 86.6%,即633.59 万吨,转化玉米 975 万吨。 2003 年,我国淀粉糖产量约 300万吨(其中,结晶糖约 50 万吨。高麦芽糖浆约占总液体糖浆的 50%左右),且主要还是由玉米转化而来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淀粉工业仍会有很好的发展趋势。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时期,各个产 业间的联动发展促使淀粉工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自1978 年至 2002 年的 24 年里,淀粉产量年递增 13.8%,保持着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国家食品工业“十五”规划,玉米深加工用玉米量要求达到总产量的 15%,要求到“十一五”期末达到 20%。据此,业内人士估计,“十五”期末、“十一五”期初,淀粉工业仍将以不低于 10%的速度发展。 二是我国淀粉与淀粉深加工产品的发展时间较短,不如发达国家的发展时间长,就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 2003 年淀粉人均约 5.4 公斤,是美国人均的 7.3%,欧盟的 21.6%,日本的 19.4%,也只是泰国国内人均消费量的一半。我国 2003 年淀粉糖人均 2.2 公斤,是美国人均的 4.2%,日本的 8.9%,韩国水平的 8.5%。 三是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对玉米转化将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我国玉米深加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市场对淀粉及淀粉糖浆的需求 淀粉是工业的在制品,是食品、发酵、医药、饲料工业的重要原辅料。淀粉本身就是众多食品加工中的配料,也是家庭橱房的辅料(食用生粉)。将淀粉发酵转化成的味精、酒精、柠檬酸、各种氨基酸、维生素 C 等产品有着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前景;淀粉经物理、化学或 生物方法转化成的变性淀粉又是工业的“味精”,可以扩大淀粉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改善所使用领域产品的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国内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淀粉的化工产品多元醇、烷基糖甘、多羟基化合物、可降解塑料是石油产品的重要替代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项目中的淀粉糖浆本身就是淀粉深加工的方向之一,是消耗淀粉的大户。因此,发展淀粉工业不但是转化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市场对淀粉的需求。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起草的“淀粉行业十五规划” 建议稿, 2005年全国淀粉产量达 700 万吨,实际上提前两年便完 成了任务,这是市场需求大的结果。目前,协会正在着手起草“淀粉行业十一五规划”建议,预计到 2010 年,我国淀粉年产量达 1480 万吨,且玉米淀粉仍要占到 85%左右。说明发展玉米淀粉工业大有可为。 淀粉糖浆不但具有蔗糖的甜味感,而且有许多蔗糖所不具备的加工性能,如甜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改变 DE 值调节、根据所应用领域的产品要求调节粘度等。同时,淀粉糖浆口感纯正,基本不影响原有食品成分的风味,且营养保健功能优于蔗糖。淀粉糖浆的这些特点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消费者的认可,消费量逐年增多。近几年,淀粉糖浆 产量递增速度达 15%以上。 高麦芽糖浆是淀粉糖浆中主要的品种之一。与过去使用较多的葡萄糖浆和饴糖浆相比,其熬糖温度高,口感纯,营养价值好,适合用在饮料、糖果、糕点等食品种使用。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淀粉糖品种,在逐步替代传统的葡萄糖浆和饴糖浆,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由我国 2003 年人均淀粉糖消费量( 2003 年, 2.3 公斤,仅为美国人均的 4.4%,日本的 8.9%,韩国水平的 8.7%)来看,国内淀粉糖浆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空间。 2.4 我国淀粉及淀粉糖浆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淀粉工业从无到有、从手工作坊 到机械化生产、从以年产几千吨的小厂为主到目前年产几十万吨淀粉大厂的出现,淀粉工业随着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除近几年新建的少数淀粉大企业年处理玉米量大、规模化程度高之外,我国大部分淀粉生产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化不够、且设备装置差、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操作随意性大、干物质回收率低(国内平均水平只有 95%,美国都在97%以上,高达 99%以上)、产品质量不稳定、淀粉深加工少、竞争力差的不足。建设大型玉米淀粉生产线的部分关键设备(如用于淀粉与蛋白分离的离心机虽有国产化,但质量还不稳定)还需进口。且 新建的大型玉米淀粉厂主要集中在吉林和山东等省,分布不均。 我国淀粉糖工业也经历了由作坊式生产到机械化、再到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淀粉糖生产技术逐渐成熟,装置逐步得到完善。目前年产 20 万吨的淀粉糖浆生产线已完全可以国产化,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 WTO 对我国淀粉和淀粉糖工业来说,有利于吸收国外发达国家淀粉与淀粉糖生产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促进本行业和应用行业的发展。但又面临着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特别是淀粉糖市场的冲击。我国玉米种植结构模式是家庭承包,小块作业,品种混杂;大部分淀粉与淀粉糖 加工厂规模偏小,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管理跟不上,质量稳定性与国外相比有着一定差距。而美国玉米种植集中,品种纯,淀粉与淀粉糖企业规模大、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淀粉及淀粉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淀粉与淀粉糖工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行业,一些大型企业的相继建成和运行,为建设本项目又积累了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 由此可见,合理布局我国淀粉生产企业,利用高新技术生产各种用途的淀粉糖浆,形成生产规模化、过程自动化、产品系列化、淀粉糖浆应用 专业化是我国淀粉工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使用淀粉及淀粉糖浆的各种工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2.5 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在玉米综合开发方面的优势分析 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经过三年多的建设,食品加工主业稳健发展,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和优秀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公司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与当地政府、新闻媒体和银行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目前公司是 某 市十佳民营企业, AAA 级信用单位,受到政府和社会各届的支持和关注,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美誉度,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的基础。公司目前拥有食品 加工、粮油加工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大中专以上毕业生 60 多名,是一支赋予创新,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在公司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的用人机制下,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公司通过了ISO9000 认证,并引进先进的“ 6S”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使公司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知识化不断迈进。已具备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我公司与无锡江大建立了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司科技、兴企提供了强有力的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某 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玉米是当地主要的主作物之一,为玉米深加工项目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并且可以变废为 宝,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某 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能源保障。 某 又是劳动力丰富的地区,使加工成本低廉,同时又为当地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团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受到政府的极大支持。 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又是淀粉与淀粉糖产品的消费者之一。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食品也需要大量使用淀粉和淀粉糖浆产品,一旦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一方面可以满足现有产品对淀粉和淀粉糖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现有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2.6 本项目的特点 本项目利用安徽丰富的玉米资源,瞄准市场发展需求,建设年加工30 万吨玉米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以淀粉、淀粉糖浆等产品为主线,并生产玉米色拉油、玉米胚芽粕、玉米黄粉、玉米纤维渣,从而形成玉米综合加工产业链,达到充分、合理利用玉米,满足市场对玉米淀粉和淀粉糖浆需求的目的;又可带动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快玉米种植、加工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工人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第三章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1 产品方案 3.1.1 产品名称及规格 主产品: 普通玉米淀粉:食品 用一级淀粉标准 淀粉糖浆:食品级 副产品: 玉米油:色拉油 玉米胚芽粕:饲料级 玉米黄粉:饲料级 玉米纤维渣:饲料级 3.1.2 产品质量标准 3.1.2.1 普通玉米淀粉 普通玉米淀粉质量标准: 水分 %( m/m) 14% 酸度(中和 100g 绝干淀粉消耗 0.1mol/L 20 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灰分 %(干基, m/m) 0.15% 蛋白质 %(干基, m/m) 0.50% 细度( m/m): 100 目筛通过率不得低于 99.5% 脂肪 %(干基, m/m) 0.20% 斑点(每平方厘米所含斑点个数) 1.0 二氧化硫 ( m/m) 30mg/kg 3.1.2.2 淀粉糖浆(高麦芽糖浆) 固形物 %大于 78% DE 42 麦芽糖含量 % 50% PH4.6-6.0 熬煮温度 145 3.1.2.3 玉米色拉油 暂无国家标准,参照米糠色拉油国家标准( GB9849, 4-88),暂定为: 透明度:澄清、透明 气味、滋味: 无气味、口感好 色泽 Y35 R3.5 水分及挥发物 % 0.05% 杂质 % 0.05% 酸价 0.30mgKOH/g 过氧化值 10meq/kg 不皂化物 3.0% 冷冻实验( 0冷藏 5.5h 以上) 澄清、透明 烟点( 0) 215 3.1.2.4 玉米胚芽粕、玉米黄粉、玉米纤维渣 玉米胚芽粕、玉米黄粉、玉米纤维渣没有国家标准,其设计控制指标为: 玉米胚芽粕残油率低于 1.5%,蛋白含量高于 34%。 玉米黄粉中蛋白含量不低于 60%( m/m),水分含量不高于 10%。 玉米纤维渣中淀粉含量不高于 5%,水分含量不高于 14%。 3.2 建设规模 原料: 年加工玉米 30 万吨 主产品: 普通玉米淀粉: 10.28 万吨 淀粉糖浆(高麦芽糖浆,固形物 %大于 78%): 10 万吨 副产品: 玉米色拉油: 7800 吨 玉米胚芽粕: 17400 吨 玉米黄粉: 18600 吨 玉米纤维渣; 48400 万吨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 4.1 项目组成 4.1.1 主要生产工程 包括原料玉米投料到产品包装的全部生产过程。它又分玉米淀粉生产、淀粉糖浆生产、副产品生产三大工程。 1、淀粉生产线 包括玉米清理、浸泡、脱胚、去渣、蛋白分离、脱水干燥、成品过筛包装等主要过程。 2、淀粉糖浆生产线 包括投料、配料、液 化、糖化、灭酶、脱色、离子交换、浓缩、包装等主要过程。 3、副产品生产 包括: 玉米胚芽干燥、蒸炒、浸出、毛油精炼制备玉米色拉油及玉米胚芽粕。 玉米浸泡水经真空浓缩 , 玉米纤维渣经挤压脱水,两者混合后干燥。 玉米黄浆水浓缩、脱水、干燥制备玉米黄粉。 4.1.2 公用工程 包括供水、供汽、供电、废水处理等 4.1.3 辅助工程 包括中心化验室、新品开发室、维修车间、原辅料仓库及成品仓库等。 4.2 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4.2.1 生产方法 从原料玉米开始 ,采用湿磨法生产淀粉。所得精制淀粉乳一部分直接经脱水干燥得玉米淀粉,另一部分精制淀粉乳经加酶等辅料后,再经液化、糖化、精制等工段直接生产淀粉糖浆。将淀粉生产与淀粉糖浆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 副产品玉米胚芽先经压榨、再经浸出和精炼生产玉米色拉油;玉米浸泡液先经真空浓缩后再与经挤压脱水的玉米纤维渣混合后干燥生产粉状玉米纤维渣;玉米黄浆水经浓缩后脱水干燥。 4.2.2 工艺流程及特点 4.2.2.1 工艺流程 4.2.2.1.1 淀粉生产 进副产品车间 玉米浸泡水 湿胚芽 湿纤维渣 玉米清理浸泡粗磨脱胚精磨筛分去渣粗淀粉乳 脱水干燥筛分包装(玉米淀粉) 精制(蛋白分离)精制淀粉乳 进淀粉糖浆生产车间 黄浆水进副产品车间 4.2.2.1.2 淀粉糖浆生产(高麦芽糖浆) 酶及氯化钙 酶 活性碳 精制淀粉乳调浆喷射液化灭酶闪蒸糖化脱色过滤 离子交换真空浓缩罐装成品淀粉糖浆 注:也可以用成品淀粉加水调制淀粉乳生产淀粉糖浆。 4.2.2.1.3 副产品 玉米色拉油生产工艺流程: 胚芽粕 湿玉米胚 芽烘干压胚蒸炒压榨浸出毛油脱胶碱炼 脱色脱臭高级烹调油冬化脱脂玉米色拉油 玉米油脂 玉米纤维渣生产工艺流程: 玉米浸泡水真空浓缩浓缩玉米浆 湿玉米纤维渣挤压脱水混合烘干 玉米纤维渣 黄粉生产工艺流程: 玉米黄浆水浓缩脱水烘干黄粉 4.2.2.2 工艺特点 4.2.2.2.1 淀粉生产 采用传统的玉米湿磨法(即用亚硫酸氢钠水溶液逆流浸泡玉米提取可溶性成分得玉米浸泡水,齿磨破碎、旋流分离提取玉米胚芽,筛分去渣,碟片分离机与旋流分离器组合使用分离去除蛋白)生产工艺生产玉米淀粉,从而保证工艺的可靠性。 采用闭路循环工艺生产玉米淀粉,既可节省生产工艺用水,又可提高玉米干物质的回收率。本工艺设计用水量为 4M3/吨淀粉,远低于目前一般玉米淀粉生 产企业 8 M3 以上 /吨淀粉的水平;总干物质回收率设计水平为 97%,远高于目前国内平均 95%左右的水平。 采用亚硫酸氢钠浸泡玉米。使得浸泡车间二氧化硫气味远小于用亚硫酸水浸泡车间的味道,工人的操作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玉米浸泡时间(由用亚硫酸水浸泡的 50 70 小时,缩短到 20 40小时),可提高设备利用率。 除离心机进口外,淀粉生产主要采用国产设备,计算机集中显示工艺流程,仪表显示各工段工艺参数,浸泡等关键工段采用自动化控制操作,从而保证生产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2.2.2.2 淀粉糖浆生产 直接用玉米淀粉生产车间的精制淀粉乳来生产淀粉糖浆,一是可以减少淀粉乳脱水、干燥的成本;二是避免用成品淀粉(干淀粉)时,还需加水调浆的麻烦。 采用高温淀粉酶液化后,用真菌淀粉酶来生产淀粉糖浆,使其麦芽糖的含量达 50%以上。 本车间除可以生产高麦芽糖浆外,只要通过改变用酶的品种和工艺参数,同样可以生产葡萄糖浆、饴糖浆、低聚异麦芽糖浆等产品。若加上喷雾干燥塔后,可以生产麦芽糊精产品;加上结晶罐可以生产注射和口服用的结晶葡萄糖或其它品种结晶糖。也可以用作生产发酵产品(味精、氨基酸、甘油等)的 糖化车间。 本车间不受玉米淀粉生产车间开工与否影响,即可以用商品玉米淀粉直接加水投料调制淀粉乳生产淀粉糖浆,从而可根据玉米淀粉和淀粉糖浆的市场情况调节生产。 4.2.2.2.3 副产品生产 玉米胚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良好的人类健康保健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此,为达到合理利用全粒玉米、使其各种成分各尽其用的目的。先将湿胚芽水洗后、烘干。通过预压榨,溶剂浸出得毛油,再经脱胶碱炼、脱色、脱臭、冬化脱脂等工艺制得玉米色拉油,既可提高油的出率,又可保持油的营养品质。 玉米浸泡水提出玉米中 4-5%的 可溶性成份(矿物质、糖类、维生素和蛋白质),其总固形物含量达到 6%以上。传统的办法是在其中加入石灰水生产菲酊,或真空浓缩至一定浓度后,供给生物制药厂或发酵厂培养菌种使用。前者虽可以生产出菲酊产品,但沉淀出菲酊后的废液仍有着较高的固形物含量,目前还没有较好的使用途径,排放则污染环境。真空浓缩得到的玉米浸泡液,因其存放时间较短,需就近使用。但玉米浆量太大,难以被生物制药厂或发酵厂随时消化掉。因此,本设计仍采用真空浓缩的办法,先将玉米浸泡水浓缩,再添加到玉米渣中一起干燥,生产饲料用原料。此工艺优点在于,一旦玉米浆 有好的市场,同样可以直接销售。 考虑到充分利用淀粉烘干、纤维烘干和胚芽等烘干的废热源,节省能量,在选择真空蒸发浓缩设备时,将采用部分设备对这些废热源进行过滤等静化处理,并加大换热器的面积。虽设备投资增大,但运行成品将大大下降。 黄浆水的利用,过去大多数企业采用大池沉淀或麸质浓缩机浓缩,排去清液后,板框过滤脱水,再经气流干燥得黄粉。大池沉淀占地大,沉淀时间长,夏天易变质;板框过滤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差。因此,本工艺采用进口麸质浓缩机(此规模,国产浓缩机还难以达到效果)浓缩后,用真空过滤机过滤,再经管束式干燥 得黄粉。从而,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环境条件。 第五章 主要原辅材料 5.1 主要原料 普通玉米:水分 %( m/m) 14% 杂质率 % 2% 淀粉含量 %( m/m) 70% 5.2 主要辅料 硫磺: 工业级 淀粉酶: 高温淀粉酶 真菌淀粉酶 活性碳: 颗粒或粉末状 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性苯乙烯( 711)和强酸性苯乙烯( 732) 溶剂: 6溶剂(已烷) 白土: 食 用级 磷酸: 食用级 烧碱: 工业级 盐酸: 食用级 第六章 水、电、煤 6.1 水 本项目耗水主要是车间及设备冲洗水、淀粉生产工艺用水(包括玉米清洗输送水)、淀粉糖浆生产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用水、玉米色拉油生产工艺用水等。 为节约用水,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淀粉生产工艺中尽量将水循环使用。按目前较为先进的玉米淀粉和淀粉糖浆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吨淀粉工艺耗水量在 4 M3 左右,生产吨淀粉糖浆工艺耗水量在 5 M3 左右。 本项目中,淀粉糖浆生产的原料是淀粉生产车间的淀粉乳,这样, 生产吨淀粉糖浆工艺耗水量在 3 M3 左右即可。 色拉油生产中,每吨色拉油需耗水约 1 M3。 锅炉,每小时需耗水 40 M3。 则年总耗水量: 4 M3 19.8 万吨 3 M3 10 万吨 1 M3 0.78 万吨 ( 40 M3/10000) 24 300 天 =138.78 万 M3 平均每天需水: 138.78 万 M3/300 天 0.4626 万 M3 则每天按耗水 4626 M3 计算。 时耗水为: 4626 M3/24 192.75 M3 考虑到用水的不均匀性和水循环泵用水、冷却用水等因素,时最大用水量可达 300M3 以上。 6.2 电 按目前较为先进的玉米淀粉和淀粉糖浆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吨淀粉耗电量在 170 度左右(包括除色拉油加工之外的附产品),生产吨淀粉糖浆耗电量在 35 度左右,生产吨色拉油耗电量在 100 度左右。 废水处理耗电量:按每吨废水耗电 0.95 度计算。 则年总耗电量为: 170 度 19.8 万吨 35 度 10 万吨 100 度 0.78 万吨 0.95 度 105.06 万 M3-45 度 9.52 万吨 =3465.41 万度。 其中: 45 度 9.52 万吨为扣除直接用于生产淀粉糖浆的淀粉乳不需脱水、干燥的电量; 88 万吨为年处理 废水量(见 8.1)。 日耗电量为: 3465.41 万度 /300=11.55 万度 时耗电量为: 11.55 万度 /24=0.48125 万度 =4812.5 度 总装机容量为 4812.5/0.70=6875KW 供电需 6875KW/0.8=8594KVA 6.3 汽(煤) 6.3.1 淀粉生产部分 根据经验数据,每生产 1 吨淀粉需耗蒸汽 1.10 吨(包括浸泡、胚芽干燥、黄粉干燥、纤维渣干燥等,玉米浆浓缩所用蒸汽为这些产品干燥所产生的废气,适当补充生蒸汽), 则生产淀粉年需耗汽量为 19.8 万吨 1.10=21.78 万吨。 扣除用于生产淀粉糖浆的淀粉部分( 9.52 万吨)不需干燥,其耗汽量为每烘干 1 吨淀粉耗汽 0.8 吨。 则生产淀粉实际年需耗汽量为 21.78 万吨 9.52 万吨 0.8=14.164 万吨。 每小时耗汽量为 141640/(300 24)=19.67 吨 /小时 6.3.2 淀粉糖浆生产部分 每吨淀粉糖浆耗汽 1.20 吨,则 10 万吨淀粉糖浆年总耗汽量为 10 万吨 1.2=12 万吨。 每小时耗汽量为 120000/(300 24)=16.67 吨 /小时。 6.3.3 色拉油生产部分 色拉油生产中,每吨油耗汽约 3.7 吨。则 7800 吨 色拉油年总耗汽量为 2.886 万吨。每小时耗汽量为 28860/(300 24)=4 吨 /小时。 据以上结果,每小时总耗汽量为 19.67 16.67 4=40.34 吨 /小时 选择 20 吨锅炉 2 台 6.3.4 煤 假设 1 吨煤产 5.8 汽,则每小时耗煤量约为 7 吨。 年总耗煤量为: 7 吨 300 24 50400 吨 第七章 建厂环境 年加工 30万吨的玉米综合加工厂,其年吞吐量在 66万吨左右。同时水、电、煤消耗很大。因此,厂址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电力供 应有保障,且距原料和化工辅料供应点较近的城郊。又因产品淀粉与淀粉糖浆均为食品加工的原料,因此,建厂点附近不能有污染源,也应远离明火源。更要有严密的防止粉尘爆炸及消防措施。 安徽 某 食品有限公司地处安徽省 某 地区,在大别山脚下,周围有几大湖泊,并有多处水力发电站,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的水、电供应;同时 某 距两淮煤炭基地仅有一百多公里,燃料运输方便,煤炭供应有足够的保障;本项目所用的化工原料在合肥化工厂就有大量生产,而合肥距 某 只有几十公里,运输十分方便。某 虽然处在大别山地区,但他是大别山的门 户,在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其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其交通运输方便,特别是近几年的交通建设,已经开通了铁路运输和在建的几条高速公路,更加方便了某 的运输。 在软环境上,随着 某 的改革开放,当地已经出台了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服务承诺,特别是本项目,是农业产业化的项目,符合国家支持项目和 某 当地政府重点扶持项目,所以本项目选择在 某 ,无论是在硬件环境还是在软环境上,都能满足要求。 第八章 三废治理方案 根据本项目的产品结构和工艺设计方案,生产工艺中,无有毒性排放物,不对人和环境构成直接危害。 整个生产厂区内,废 渣、废气、废水三种排放物中,废渣主要是锅炉处的煤渣,需妥善处理后运出厂区,供铺道路路基使用。废气主要有玉米清理时的灰尘,生产车间的粉尘等空气悬浮物和废水处理产生的气体。项目设计中 ,对灰尘和粉尘采用通风除尘装置,避免其对环境的影响;废水处理 产生的气体集中回收使用(本报告未作细述,扩初设计时再加以考虑)。废水主要来自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水(包括玉米清洗输送水)、淀粉糖浆与玉米浸泡水真空浓缩过程中的冷凝水和车间及设备冲洗水、淀粉糖浆生产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用水等。这些废水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直接排放对污染环境危害性最大。解决办法:一方面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减少废水的生成量,如:淀粉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过程水回用的办法,确保吨淀粉工艺耗水在 4 M3 以下;在保证设备、车间地面卫生的前题下,尽量节省冲洗用水。另一方面,对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废水 处理车间,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 UASB 及曝气处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8.1 废水来源及性质 本工艺设计中,玉米淀粉生产采用闭路循环工艺,过程水尽量回用,从而将吨成品淀粉耗水量控制在 4 M3 以下。对烘干的成品淀粉而言,其中,约有 0.8 M3 的水是淀粉、胚芽、黄粉、纤维渣(包括玉米浆)干燥蒸发掉的水;而用于生产淀粉糖浆的近 10 万吨淀粉,又少蒸发掉 4.5 万 M3 水。则每吨淀粉生产产生的废水量为 3.2 M3,淀粉生产年产生的总废水量为: 3.2 M3 19.8 万吨 + 4.5 万 M3=67.86 万 M3。 (注: 30 万吨玉米生成淀粉的总量为 19.8 万吨) 这种废水的特点是:含有大量有机物,不含有毒物质,金属离子含量很低,易于用生化方法处理。 淀粉糖浆生产工艺中,如用干淀粉投料,则每吨糖浆耗水约需 5吨左右。而本项目中,是用淀粉生产车间的淀粉乳生产淀粉糖,无需加水调浆,其耗水则主要是设备冲洗水和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用水。本项目预计每吨淀粉糖浆耗水 3 M3,这些水要作为废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则淀粉糖浆生产年产生的废水量为: 3 M3 10 万吨 =30 万 M3。 这种废水的特点是:除含有少量有机物外,还具有一定量的盐份。 因此,淀粉 与淀粉糖浆生产年总产生的废水量为 67.86+30=97.86 万M3 每天产生的废水量为: 97.86 万 M3/300 天 0.3262 万 M3 色拉油车间每天排废水 240 M3 则按日产 3262 240 3502 M3 废水计算 年总产生的废水量为 3502 M3 300 105.06 万 M3 将整个厂区废水集中在一起,最终废水的 5和 cr分别在: 4000mg/l 和 8000mg/l 附近, SS 在 1000mg l 左右, PH 在 5.0-7.0 之间。 8.2 废水排放指标 废水经处理后,应达到 综合污水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一级标准。即: CODcr 100mg l BOD5 30mg l SS 70mg l 8.3 废水处理方案 采用物理、生化相结合的处理手段,即用格栅过滤和沉淀池沉淀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杂物和大部分颗粒物,再用厌氧和好氧发酵法去除其可溶性的有机物。其工艺流程见下页: 经处理后的水可用于车间冲洗和玉米及各种容器的洗涤,沼气可用于居民燃气或锅炉房燃料,污泥则用作农田肥料。本报告 对此不再作进一步论述。 第九章 企业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9.1 劳动定员 该项目总劳动定员 166 人。 其中 ,行政管理及非一线生产人员 (不含销售人员 )39 人,包括: 总经理 1 人; 副总经理 2 人; 总工程师 1 人; 总会计师 1 人; 办公室 8 人(包括驾驶员、门卫); 财 务 2 人; 供 应 2 人; 化验室 5(包括新产品开发); 仓 库 3 人; 机 修 3 人 电 工 4 人 锅炉房 6 人 车间一线生产人员 122 人,包括: 淀粉生 产车间 30 人; 淀粉糖生产车间 30 人; 副产品生产车间 黄 粉 6 人; 玉米浸泡水浓缩及玉米渣干燥 9 人; 玉米胚芽干燥及玉米油生产 39 人; 废水处理车间 8 人。 销售人员按需要聘用 5 人。 9.2 工作制度 年工作日 300 天 ,每人每周工作不超过 40 个小时。职能部门、常日班人员 8 小时工作制;生产工段和机关辅助部门,每日三班,每班 8 小时。 9.3 人员培训 9.3.1 培训对象 主要是生产车间的管理、生产、技术、设备、计划、 材料、维修及原辅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人员。 9.3.2 培训目标 了解生产工艺过程,明确各自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操作人员还要了解并掌握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程度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营销人员要了解产品的质量特点及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等。 9.3.3 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并将职工教育贯穿在日常生产之中。培训执教人员由技术依托单位江南大学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也可邀请部分淀粉及淀粉糖生产等企业的技术人员担纲。 第十章 项目实施内容及进度 10.1 概述 项 目建设期一年。建成后,第一年达产 70%,第二年达产 100%。 10.2 实施内容 项目前期准备(勘察设计、筹措资金)、土建施工、订购设备、设备安装、试机、工艺调试、竣工验收。 10.3 时间安排 项目前期准备(勘察设计、筹措资金) 3 个月 土建施工 5 个月 设备安装 2 个月 试机和工艺调试、竣工验收 2 个月 设备采购等穿插进行 为节省时间,项目运作中,采取土建 、设备采购和安装穿插交叉进行的办法。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1.1 投资估算 11.1.1 固定资产投资 11.1.1.1 土地费用 本项目厂区面积为 106 亩,按每亩 6 万元计算,则需: 106 亩 6 万元 /亩 =636 万元 11.1.1.2 基本建投资 本项目共需土建面积为 14470 平方米(不包括废水处理的土建面积,见附件三)。其中,原淀粉生产车间、副产品生产车间、玉米油生产车间、锅炉房、配电间、机修间、化验室采用框架或砖混结构,面积为 6270 平方米,按每平方米 850 造价计算,则为: 6270 平方米 850元 /平方米 =532.95 万元 玉米清理车间、亚硫酸(氢钠)溶液制备车间、浸泡车间、淀粉糖浆生产车间、辅料库、成品库采用钢板房,面积为 8200 平方米,按每平方米 400 元造价计算,则为: 8200 平方米 400 元 /平方米 =328 万元。 则总建筑投资为: 532.95 万元 328 万元 860.95 万元 11.1.1.3 设备购置 本项目设备总购置费为 9259.4万元 (见附件一的全部和附件二中的锅炉和配电装置 ) 11.1.1.4 公用设施费用 本项目公用设施建设费为 780 万元 (见附件二,扣除锅炉 和配电装置 ) 11.1.1.5 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 800 万元 11.1.1.6 设计技术费用 工程设计、淀粉与淀粉糖浆生产技术、人员培训等费用需 500 万元 11.1.1.7 不可预见费 1000 万元 11.1.2 流动资金 主要原料玉米周转天数按 45 天计算,辅料按 60 天计算,燃料按 30天计算,应收帐款按 30 天计算,产成品按 7 天计,现金按 7天计算,应付帐款按 35 天计算。则: 存货 =34500/(360/45)+4424/(360/30)+1919 /(360/60)+42130/(360/7) =4312.5+368.6+320+819.2=5820.3 万元 现金 =( 200+543.84+543.84) /(360/7)=25 万元 应收帐款 =54384/(360/30)=4532 万元 应付帐款 =54384/(360/35)=5287 万元 流动资金 =5820+25+4532-5287=5090 万元 因此,满负荷生产年需流动资金约 5000 万元。 11.2 资金筹措 固定资产投资:总投资为 13836.35 万元; 其中 :企业自筹 5534.54 万元,占总投资 40%; 银行贷款 8301.81 万元,占总投资 60%; 流动资金投资:总投资为 5000 万元; 其中:企业自筹 2000 万元,占总投资 40%; 银行贷款 3000 万元,占总投资 60%; 11.3 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详细内容 11.4 财务评价 11.4.1 建设期及折旧年限 建设期一年;房屋及建筑物按 15 年折旧,年折旧率 6.33%;机器设备折旧年限 10 年 , 年折旧率 9.50%;固定资产净残值率为 5%。详见表 11.1 11.4.2 生产负荷 本项目拟一年建成,第二年投产。投产第一年生产能力达设计能力的70%,投产第二年满负荷生产。 11.4.3 人员及工资 本项目定员 166 人,每人每年工资、福利及附加共为 1 万元,年工资、福利及附加总额定为 166 万元。考虑到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岗位需高薪外聘,需增加开支。故定年工资、福利及各 项附加总额为 200 万元 11.4.4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详细内容 注:原辅料价格已包含运费 11.4.5 水、电、煤消耗 11.4.5.1 水 水总耗量为: 138.78 万 M3(见 6.1) 则水消耗为: 138.78 万 M3 1.80 元 / M3= 249.8 万元 11.4.5.2 电 电总耗量为 3464.8 万度(见 6.2) 则年电费为: 3464.8 万度 0.55 元 /度 = 1905.64 万元 11.4.5.3 煤 煤总耗量为 50400 吨(见 6.3) 则煤费用为 50400 吨 450 元 /吨 22680000 元 即 2268 万元 11.4.5.4 总成本费用估算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见表 11.2。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见 :表 11.3.1 玉米淀粉单位成本估算表 表 11.3.2 玉米糖浆单位成本估算表 11.4.5.5 银行利息 固定资产投资行息为 5.81%,流动资金行息 5.31%,则: 固定资产贷款建设期行息为 : 8301.81*5.81%=482.3 万元; 流动资金贷款每年行息为: 3000*5.31%=159.3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利息见表 11.4: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正常生产年固定投资借款利息及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正常年流动资金借款应计利息为 159.3 万元。 11.4.6 产品销售收入 详细内容 11.4.7 税率 淀粉、淀粉糖浆的增值税销项税率按 17%计算,玉米渣、胚芽粕、精制玉米油的增值税销项税率按 13%计算,玉米进项税率按 13%计算,化工原料及水电进项税按 17%计算,煤的进项税按 13%计算,所得税率按 33%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