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性及其合理使用主讲人曾旺财自抗菌药问世以来曾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治病的法宝。多年来,人们对抗菌药物认识上存在相当大的误区,比如:抗菌药物越用越贵;注射,静脉点滴成为治疗首选方式;症状缓解便即该停药而导致疾病复发;甚至有人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用。这些现象,使得我国的细菌耐药程度成为全球最严峻的国家之一,医生几乎被逼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如目前国外发现的超级细菌)上世纪40年代,当青霉素、大环内脂类、氨基糖苦类等抗生素问世后,使肺炎、肺结核病人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时,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时全球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为700万;但是40年后,这一数字猛增到2000万。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失去了原有作用,新一代的抗菌药物的临床寿命越来越短,院内交叉感染增加,人们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了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机制,以及造成耐药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的滥用。世界卫生组织在遏制抗菌药性的全球战略中指出全球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之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高麻疹、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病症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性已从零到了几乎100%。与此同时,新药来源逐渐枯竭,形势万分严峻,于是又有专家预言:如此不反,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抗菌药物)时代”,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世界各国开始加强人用和兽用抗菌药物的限制性管理,建立有效的耐药菌监测体系。在我国解决滥用抗生素药物是当前抗感治疗中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几个问题。一、滥用抗菌药物有什么危害?对群体、社会而言,滥用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更为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如当前耐多药结核菌就成了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还有前面提到的超级细菌,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抗生素被滥用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二、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有哪些不合理现象?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门诊一些发热病人,包括非感染性发热者,往往是边用抗生素治疗,边做检查。未进行血、尿常及药物敏感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而使用抗菌药物。只有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比较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事实上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占90%以上,抗生素对病毒的感染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当病毒感染损伤了局部粘膜,致病菌入侵引起细菌感染,才需使用抗生素。 用药不当:A、用药量偏高或偏低 药物有其常用量,剂量增加时,疗效可适当提高,但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加重。有的药物剂量增加,疗效并不提高。B、用药时间过长,无效而不及时更换或调换频繁。 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发挥抗菌作用至少需要45个半衰期,需23天。所以抗菌药物频繁更换不能发挥疗效。C、给药方法不当 青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全日剂量1次静脉滴注。给药间隔时间过长,难以维持血药浓度。不合理配伍抗菌药的分类:一类杀菌剂:繁殖期杀菌剂,如 内酰胺类药物,主要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二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主要是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菌死亡。三类速效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与大环内脂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5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连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四类慢性抑菌剂:如黄胺类,其作用机机制是利用与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二者竞争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抑制了后者的活性,妨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叶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各类抗菌素联用的结果:一类+二类;二类+三类;二类+三类;一类+三类举例:A、繁殖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合用:前者可与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中的转肽酶结合,抑制氨基酸的交叉连接,影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而后者能促进细菌细胞壁粘肽对氨基酸的摄取,从而加速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前者的作用正为相反。此外,前者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最强,对静止期的细菌抗菌作用甚微,甚至无作用。而后者能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前者的抗菌作用。B、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用,两者都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合用无增强作用。静止期杀菌药联合应用。C、庆大霉素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两者都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环节相同,而其肾毒性及耳毒性增加。D、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两药混合后,青霉素的-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失活。青霉素与氯霉素合用,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可与氯霉素合用而受到阻碍。E、红霉素与林可霉素合用,两药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而红霉素对50s亚基的亲合力大于林可霉素,两药合用时不仅不能增强抗菌疗效,反而影响林可霉素的作用。溶媒选择不当静脉滴注抗生素选用的溶媒不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如:乳糖酸红霉素以10%葡萄糖液为溶媒。由于红霉素最稳定的pH值为6.08.0,而10%葡萄糖液的pH值为3.25.5,使红霉素降效。使用抗菌药物用预防用药;过度使用高档或广谱抗菌药物现象。三、应用抗菌药物需考虑哪些问题?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病人的健康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的独特的耐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一旦产生了耐药株,对其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通常为: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性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五、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选择。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口服制剂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针剂,肌内注射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静脉滴注。六、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多用于哪些疾病?抗药物联合使用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防止耐药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七、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通常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在早期(起病12天内)使用可取得一定疗效;感冒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仅有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抗菌药物。另外需注意谨慎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早期应用抗流感药物大多为改善症状的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缓解鼻粘膜充血的药物及止咳被祛痰药物。有条件者在进入流行季节前可注射1次流感疫苗。八、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导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右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产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上等症状。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还有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就当慎重。许多抗菌药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事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九、皮肤病选择外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通常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药物以避免增加细菌耐药性;不易引起过敏;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等;抗菌有针对性;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如长期外用磺胺类药物可积蓄产生类似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且易过敏,故现在很少外用。十、哪些抗菌药物宜空腹服用?答:有的抗菌药物宜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或者利用率降低。宜空腹服用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等。十一、能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病吗?不能。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病只能适得其反,这样做等于在筛选耐药菌株,因为敏感菌株在低浓度药物中可被杀死,而耐药菌株却大量增殖。因此预防性病最好的就是洁身自好,不得性病。万一得了性病就要到正规医院去就诊,规范诊治,千万不要听信小广告的宣传。十二、慢性支气管炎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患者虽早晚经常有咳嗽、咯痰,但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在急性发作期,如痰量增多,黄痰或粘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务员真实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社区面试题及答案
- 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课件
- 校本科研知识培训笔记课件
- 老山界课件教学
- 2025年知名企业销售经理面试预测题
- 2025年英语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及答案参考
- 2025年建筑工程师面试技巧与案例分析题集解析
- 醉翁亭记赏析与山水情怀理解教学教案
- 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31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JJG 264-2025谷物容重器检定规程
- 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理论培训大纲
- 实验室人员培训
- 人工流产护理查房
-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表格版
- 智慧园区智慧安防系统建设方案
- 2025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诊治指南
- T/CBMCA 059-2024钢渣沥青混合料
- 2025年电动工具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合作利润分成合同协议书
-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表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