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doc_第1页
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doc_第2页
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然而到19世纪,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只占0.4% ,近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欧洲,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的文明比西方更有效地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这种领先却没有在中国导致“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实际上,促成近代科学在西欧产生可近代科学在中国落后的因素是众多的。首先,从经济因素考虑。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但农业技术发展却十分缓慢。中国农业到清代中期仍处于维生水平,虽然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个市场仍是一种从粮食、布盐为主的小生产者之间交换的市场模式。从全国范围来讲,手工业和商业均没有成为社会经济变革的主力。既然是以维生为主,则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强烈。没有像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那样为改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和广泛利用风力、水利等迫切要求解决与之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从而促进近代科学在欧洲产生。其次,政治因素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发展仍居主导地位。而且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实行“摊丁入亩”收取地丁银,后又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样将农民束缚在了土地上,自由劳动力少,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不可能出现以雇佣为前提的大规模生产,因而不会出现近代科学。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从总体上说来,中国人的思想是受儒家重农的实用主义精神影响最大,自春秋后,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就决定了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农业才是真正的生产,而商人只消耗的,损人利己的寄生虫。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使中国商业发展的根基不足。在欧洲,却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政府、民间都极其重视商业经济。商人势力一直是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商业也是最活跃的力量,它冲击着一切现成的、僵滞的生产结构与文化机制。其三,文化思想中国自秦以后,建立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的封建统治,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的辅助制度,如思想上的“尊儒”,教育上的“科举”等等。正是这些思想、制度直接影响了科技的发展。我们单就科举考试来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从创立到最终取消,其经历的时间之长是任何其它考试制度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与其政治支持有关。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当然,后来也有一些增补和丰富,但大都没有越出人文的圈囿。政治的扶持,甚至可以说强制,是导致整个文化方向偏倚的关键原因。其四,地域的封闭一些睿智的学者在考察人类文明时,发现越在早期,地域因素对文化越有着强大的塑造与定型作用。当然,地域因素的利弊是随着历史、时代的转换而变化的。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在中西交通发达之际,成为最活跃、最繁荣的欧洲城市,但当奥斯曼帝国阻断了这条道路后,它的优势也随之消失。同样,在上古、中古,荒蛮的中国东夷及岭南地区在近现代却因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而成为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从大的方面讲,地域因素往往制约着一个文化圈、一个国家的发展形态,这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明显。中华文化圈在早期被限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其东面濒临浩瀚汹涌的太平洋,这个大洋没有地中海的温驯与平静,其西面与北面是荒寒的戈壁、沙漠、高原,南面是热带丛林,这些不利的条件在早期都不利于文化的交流,这也是造成中华文化圈单一和封闭的重要原因。其五,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大约是明清之际。明代中期及1617世纪间,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欧洲的经济、政治和宗教都发生了变革。同时近代科学技术也随之在那里出现。而此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僵而不死。到了明清以后尤其康熙后的中国皇帝,闭关守旧,十分自大,惯以老大自居,自恃中华文化博大丰盈,这种心态在唐朝或许还有些说道,但到了清朝就是毫无道理,可笑至极的无知与盲目了。不懂得学习的“天朝上国”最终被“蛮荒之地”的“英夷”蹂躏、践踏。基于封闭自治、免除外扰的思想,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朝,直至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消极封闭的思想可以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找到根源,但更多更直接的是体现在整个民族的文化层面上,因而也可以作为这一时期文化的一个考察。中国本身并不具备产生新科技的土壤,那就只有打开国门向外国学习了,然而,历史的事实是,国门被紧闭着,外国的先进技术在这里被蔑称为“奇技淫巧”、“毫末之艺”。既不能直接获取进步,也不能通过学习引进的方法间接的获得进步,其结果显然,中西的差距必然。 总而言之,在旧中国, 一个建立在全大陆的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一个建立在全大陆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一个统一的象形文字和儒释道文化,这种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所结合成的 “三位一体”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成为一种难以进步的 “超稳定结构”。在这种结构里,由于中央王朝的重农抑商和垄断资源,就无法形成为利益而竞争的自由市场,也就没有可能发生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