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doc_第1页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doc_第2页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doc_第3页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doc_第4页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一、概念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等性质,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的化学物品。其特征是:1、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等性质;2、在运输、装卸、使用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3、需要特别防护。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如果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所称的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与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危险化学品有2200余种,由于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和其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销毁过程中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环境污染。且与一般火灾发生的原因、消防扑救要求都不相同。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与一般火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火灾的原因不同绝大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引发火灾的原因与一般火灾的原因不同,如遇湿易燃物品储存场所空气湿度大或漏雨、爆炸物品摩擦、撞击,自燃物品保护措施损坏,盛装黄磷的桶漏水,易燃液体流动过程中产生静电等等。这些引起火灾的原因平常容易忽视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93年深圳“8.5”大爆炸就是因为将危险化学品混存而引发该起火灾爆炸事故,将过硫酸铵(氧化剂)与硫化钠(还原剂)混合储存。此次事故直接财产损失2.5亿元,死亡15人,重伤136人,共发生二十多次的大小爆炸,1万多平方米的现场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钢筋如麻;爆炸现场中有三个炸坑,最大的一个炸坑是第二次大爆炸形成的深约25米,坑口直径40余米;另外的两个炸坑彼此相连,是第一次爆炸形成的,深约有10米。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将是重大灾害事故。2、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与一般火灾消防要求不同。有部分危险化学品火灾不能用水、泡沫及CO2等灭火器剂灭火。如金属钠火灾、保险粉火灾,这两种都是遇水燃烧物质,用水扑救将加大火势。有些火灾如(液化石油气)需控制燃烧,因为在不能切断气源或及时堵漏的情况下,如将火灾扑灭,大量泄漏出来液化石油气将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再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燃烧。3、一旦发生事故将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一般危险化学品都具有一定毒性,一旦发生泄漏、燃烧、爆炸,极易对空气和土壤造成大面积污染。4、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特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1984年12月4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杀虫剂的主要成分)外泄事故,导致3859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20万人中毒。引起全世界的震惊。2003年重庆开县天燃气井喷因硫化氢气体中毒或窒息造成200多人死亡。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厂液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为了防止事故扩大将工厂附近地区15多万人转移至安全地带。2005年3月8日我省的丹江口市黄磷起火爆炸事故73人受伤其中9人重伤。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运输液氯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7人死亡350多人中毒。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成份并存,股份制、民营企业、个体户加入到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加之单位领导不能摆正经营与管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节约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造成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呈上升趋势。2004年4月16日至24日,全国连续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或中毒,疏散群众16多万人,使群众的生命健康、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也使环境受到污染,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我们从事危险化学品工作的同志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学习,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评价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参数:闪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28为甲类,28闪点60为乙类。(采用闭杯法测定)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自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范围叫做该物质的爆炸极限。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10%为甲类,10%为乙类,爆炸下限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二、分类由于危险化学品本身的特性和品种繁多,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十分必要,我国建国以后,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高度重视,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86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大类。即: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杂类各类又可分为若干项,各类危险化学品中项目划分如下:一、爆炸品分为5项: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5、极不敏感的物质。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3项:1、易燃气体;2、不燃气体;3、有毒气体。三、易燃液体分为3项:1、低闪点液体(闪点18以下);2、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 3、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分为3项:1、易燃固体;2、自燃物品3、遇湿易燃物品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分为2项:1、氧化剂;2、有机过氧化物。六、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分为2项:1、毒害品;2、感染性物品七、放射性物品未分项但分一、二、三级放射性物质。八、腐蚀品分为3项:1、酸性腐蚀品;2、碱性腐蚀品;3、其它腐蚀品。九、杂类分为2项:1、磁性性物品;2、另行规定的物品。世界各国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所遵循的原则基本相同只是略有合并、删减,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同我国的分类基本类似。完全按物质的危险性分类是比较困难的,我国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中的主要危险性和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时,便于安全管理的原则确定的,而不是按照化学、毒理学、物理学等方法进行分类的。如:氯气和光气均为剧毒品,环氧乙烷有氧化性,但是它们经过压缩储存于钢瓶内,所以被划归压缩气体与液化气体一类;丙烯腈有剧毒,又极易燃烧,两者比较起来,主要是易燃,所以丙烯腈划归易燃液体一类。由此可见,各类危险化学品有该类别的危险性外,还其他危险性,即使同一类别中的不同品种也要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都属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比重比空气大,泄漏后存积在低洼地带,而天然气比重比空气轻,泄漏后向空中飘散,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极易使人中毒死亡。三、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由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明危险物品所属的类别、项号和顺序号。编号的表示方法:表示该危险物品的顺序号表示该危险物品的项别表示该危险物品的类别每一个危险化学品都有一个编号,但对性质基本相同,运输条件和灭火方法、急救方法相同的危险化学品,也可使用同一个编号。如某危险物品的品名编号为43002其中第一个数表明该物品的类别,即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二个数字表示该物品的项别,即第4类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最后三个数字(002)表示该危险物品在第4类第3项内的危险顺序号,第4类第3项第2号为金属钠。氧气编号22001、乙炔21024、氯气23002、酒精32061。有关危险化学品编号说明:“CAS号”表示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UN号”表示危险化学品的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NO号” 表示危险化学品的中国危险货物编号。四、危险化学品标志为了保证化学品储存和运输的安全,促使管理、储存、运输,经营的人员在作业时提高警惕,防止发生危险,以及在发生事故时,扑救人员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施救,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则要求必须附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国家标准局于1990年12月25日发布了危险物品包装标志GB19090。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资料。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如下:五、危险物品包装包装的基本要求:1、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应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强度,防护性能要好。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重量应与所装危险货物性质和用途相适应,并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2、包装应质量良好,其构造和封闭形式应能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作业风险,不应因湿度、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漏,包装表面应清洁,不允许粘附有害的危险物质。3、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必要时应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包装材质不得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强度。4、内容器应予固定,如属易碎性的应使用与内装物性质相适应的衬垫或吸附材料衬垫妥实。5、盛装液体的容器应能承受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灌装时必须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力而(预留容积),除另有规定外,并应保证在温度55时,内装液体不致完全充满容器。6、包装封口应根据内装物质采用严密封口、液密封口、气密封口。7、盛装需浸湿或加有稳定剂时,其容器应能有效地保证内装液体(水、溶剂和稳定剂)的百分比,在储运期间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以内。8、有降压装置的包装,其排气孔设计和安装应能防止内装物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排出的气体量不得造成危险和环境污染。9、复合包装的内容和外包装应紧密贴合,外包装不得有擦伤内容器的凸出物。10、无论是新型包装、重复使用的包装,还是修理过的包装均应符合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的要求。二、包装类别,危险物品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物品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II类包装:物品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III类包装:物品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三、包装类别的划分第1类 爆炸品所使用的容器,除另有规定外,其强度应符合II类包装。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质气瓶的设计、制造、储存、运输必须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盛装乙炔的钢瓶应符合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包装为木箱或纸箱,内容器为安瓿瓶或装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容器。品名编号 2100121999:II类包装;品名编号 2200122999:III类包装;品名编号 2300123999:II类包装。第3类 易燃液体 品名编号 3100121999:I类包装;品名编号 3200132999:初沸点35时I类包装,初沸点35时II类包装;品名编号 3300133999:III类包装。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品名编号4100141500:II类包装;品名编号 4150141999:III类包装;品名编号 4150141999:III类包装;品名编号 4250142999:II类包装;品名编号 4350143501:I类或II类包装;品名编号 4350143999:II类包装。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品名编号 5100151500:I类包装;品名编号 5150151999:II类包装。有机过氧化物II类包装。思考题(一) 概念题1、 危险化学品2、 闪点3、 燃点4、 自燃点5、 爆炸极限 (二)填空题1、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86将危险化学品为 、 、 、 、 、 、 、 、 九大类。2、危险化学品的品名编号中的前两位数字分别表示危险化学品所属的 和 。3、针对物质火灾危险性不同,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生产、储存物质火灾危险性分为 、 、 、 、 五类。4、危险化学品编号为42050表示该物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第 类, 即: 第 项,即: 。(三)问答题危险物品包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第二章 爆炸品一、爆炸的概念: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按爆炸的性质,通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类。(一)物理爆炸:装在容器内液体或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使容器的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力和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并且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如蒸气锅炉爆炸。(二)化学爆炸: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化学爆炸。如炸药爆炸,煤矿瓦斯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按爆炸前后,物质的组分和性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为三类:1、简单分解爆炸;2、复杂分解爆炸;3、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三)核爆炸: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称为核爆炸。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都属核爆炸。二、爆炸品: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或摩擦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伴有光、声等效应,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爆炸品实际是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因为“爆炸”是爆炸品的首要危险性,所以区别是否是爆炸品依据其爆炸性指标为标准。衡量爆炸品爆炸危险性的指标主要有爆速、每公斤爆炸品爆炸后产生的气体量和敏感度等。从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角度看,敏感度极为重要。而敏感度又和爆炸基因、温度、杂质、结晶、密度以及包装好坏有关。故以热感度、撞击感度和爆速的大小作为衡量是否属于爆炸品的标准。即:凡是热感度试验爆发点在350以下,撞击感度试验在2%以上,爆速在3000m/s以上的物品均为爆炸品。三、爆炸品的分类: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五项: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装入量的爆炸)如雷管、二硝基重氮酚、迭氮铅等起爆药,梯恩梯、硝铵炸药、硝化棉、硝化甘油等,其危险品编号11*;2、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带有抛射药或发射药照明弹、燃烧弹、催泪弹,毒气弹等,其危险品编号12*;3、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导火索、点火引信,其危险品编号13*;4、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烟花爆竹、鞭炮等,其危险品编号14*;5、极不敏感的物质,如铵油炸药、铵沥蜡炸药等,其危险品编号15*。四、爆炸品的破坏作用:爆炸破坏的主要形式通常有直接的爆破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爆炸品的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爆炸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高能量的气体产物以火球的形式对周围物体的灼烧和猛烈冲击等直接作用。2、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可使人和动物受伤或死亡,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倒塌或损坏,还能引起临近的其它爆炸品的殉爆。3、爆炸产生的炽热的固体飞散物可以击伤人员、砸坏建筑物,引起周围可燃物的燃烧。4、爆炸引起的地震波可使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五、爆炸品的危险特性:爆炸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其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它能量激发后,就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性燃烧。(一)爆炸性,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二)敏感度,各种爆炸物品的爆炸,除由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决定它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外,如果没有必要的外界作用,爆炸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不同的炸药所需的起爆能也不同,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起爆能起小,敏感度越高。(三)殉爆,殉爆是指炸药A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炸药B爆炸,这种现象叫做炸药的殉爆。能引起从爆药百分之百殉爆的两种炸药之间的最大距离L叫殉爆距离;而百分之百不能引起从爆药殉爆的两种炸药之间的最小距离R叫做最小不殉爆距离,或叫殉爆安全距离,即RL。(四)毒害性,有些炸药,如苦味酸、TNT、硝化甘油等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且绝大多数炸药爆炸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氰化氰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六、爆炸品的储存:1、爆炸品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内,并应限量储存储存爆炸品的仓库禁止设在城镇、市区和居民聚居的地方,并且应当和周围的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2、爆炸品仓库,不得同时存放性质相互抵触的爆炸品。3、一切爆炸品,不得与酸、碱、盐类以及某些金属、氧化剂等同库储存。4、爆炸品的堆放,为了通风、装卸和便于出入检查,堆垛不应过高过密,一般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5 m;墙距不少于0 .5m 堆垛与堆垛的间距不少于1 m。为了防潮,在堆垛下应垫有10左右的方型忱木。5、爆炸品仓库的温度和湿度应加强控制和调节。大多数都具有吸湿性。吸湿后容易降低或失去爆炸性能。七、常见爆炸品举例: 硝铵炸药(编号:11084)是以硝酸铵(NH4NO3)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炸药,其组成如下:硝酸铵含量60%90%;木粉作为可燃剂;梯恩梯(三硝基甲苯)等作为敏感剂,提高炸药的敏感度,增大炸药爆炸威力;食盐等为消焰剂,防止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的爆炸;石蜡等为防潮剂,防止炸药吸潮、结块。硝铵炸药按其用途不同,各成分的含量也不同,通常把含有梯恩梯的硝铵炸药叫铵梯炸药;含有轻柴油的炸药叫铵油炸药;含有沥青、石蜡等硝铵炸药叫沥蜡炸药。在工业炸药中,硝铵炸药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炸药,但在受到撞击、摩擦或特别是受热时仍能发生爆炸。在空气中少量的硝铵炸药遇火只燃烧而不爆炸,但在量大或在密闭的条件下,硝铵炸药遇火则猛烈爆炸。硝化甘油(编号:11033):硝化甘油化学名称为三硝酸甘油酯,俗称硝化甘油。纯净的硝化甘油为无色粘稠状液体,工业品常呈浅黄色。硝化甘油对撞击和震动极其敏感,轻微的震动、跌落或与坚硬表面相碰,都会引起爆炸,因此在工业上很少单独用它作为炸药。为了降低硝化甘油的敏感性,常加硅藻土等吸收剂,做成混合炸药。硝化甘油在低温下容易冻结,冻结后再熔化时危险极大,易引起爆炸。当加热到177时会自动爆炸。硝化甘油遇浓硫酸、强碱、硫化钠等容易分解,含杂质的硝化甘油长期存放后,即使在常温下也能分解,甚至发生爆炸。硝化甘油有毒,但可用来治疗心脏病。思考题(一) 概念题1、 爆炸2、 物理爆炸3、 化学爆炸4、 殉爆5、 殉爆距离 (二)填空题1、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分为 、 、 和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2、按爆炸的性质可将爆炸分为 、 、 三类。3、化学爆炸按照爆炸时物质的化学性质变化分为 、 、 三类。(三)问答题1、爆炸品的危险特性有哪些?2、爆炸品的储存要求有哪些?3、爆炸品爆炸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该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会增大容器内的压力,使容器破裂爆炸或气瓶阀门松动漏气导致火灾、中毒事故。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化气体,溶解于特定溶剂中的气体称为溶解气体,根据其危险特性分为三项:第一项:易(可)燃气体,指凡是在常温常压下以气态形式存在,经撞击、摩擦热源或火花等点火源的作用下能发生燃烧爆炸的气态物质称为可燃性气体。其品名编号为21,根据其爆炸下限浓度把可燃气体分为二级,爆炸下限10%为一级,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如氢气、乙炔气、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为二级,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如一氧化碳、氨气等;第二项:助(不)燃气体, 其品名编号为22,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第三项:有毒气体, 其品名编号为23,如氯气、磷化氢、氰化氢等。一、危险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特性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1、易燃易爆性: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引发燃烧或爆炸,且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H2、CO、CH4爆炸极限范围分别为H24.1%74.2%、CO12.5%74%、CH45.3%15%,同时充装容器是压力容器,当受热时容易发生物理爆炸。2、扩散性:处于气体状态任何物质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且能自由地充满任何容器。由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压缩、液化气体的扩散性受气体本身质量的影响,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比空气重的气体发生泄漏后,往往飘流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低洼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所以液化气站内严禁地下建筑。比空气轻的气体发生泄漏后,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且能够顺风飘荡遇着火源发生爆炸和蔓延扩展。3、可缩性和膨胀性:气体的可缩性和膨胀性是气体状态的变化,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这就是说,气体在固定容积的容器内被加热的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当压力超过了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使容器发生物理性质的爆炸,用期造成伤亡事故。因此,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晒、隔热,严格控制充装,防止超装、超温和超压造成事故。4、静电性: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也不例外,如氢气、乙炔、乙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也会产生静电。据实验液化石油气从管口或破损处喷出时,产生静电可达9000V,其放电火花足以引起燃烧。带电性也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掌握了可燃气体的带电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设备接地、控制流速、增加湿度等。5、腐蚀、毒害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腐蚀性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如硫化氢、氨、氢等对管道、设备具有腐蚀作用,能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管道和设备裂缝、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所以要加强对管道、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及时更换,防止事故的发生。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管理的有51种剧毒气体,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氰化氢,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00毫克时,能够使人立即死亡。其中有些不仅剧毒,而且易燃,如氰化氢、硫化氢、二甲胺、二硼烷等。因此,在处理有毒可燃气体或扑救这类气体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中毒。6、窒息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都有窒息性。一般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对窒息性往往易被忽视,尤其是那些不燃无毒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虽然它们无毒不燃,但都必须充装在容器内,且必须有一定的压力,如二氧化碳气体钢瓶工作压力达15Mpa,这些气体一旦发生泄漏于房间或装置内时均能使现场人员窒息死亡。7、氧化性 氧化性气体是燃烧得以发生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氧化性气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明确列为助燃的,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等;另一类是列为有毒气体的氯气、氟气等。这些气体本身都不可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时都能着火或爆炸。如氯气与乙炔气接触即可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可爆炸,氟气遇氢气即爆炸,油脂接触到氧气能自燃,铁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因此,氧化性气体与其他可燃气体必须分开储存、运输和装卸。二、气瓶的安全储存和定期检验:(一)气瓶的安全储存要求;1、气瓶入库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械搬运,以防供电中断或电磁失灵而将气瓶跌落。机动车辆入库必须在排气管上戴上阻火器。2、搬运气瓶入库及在库内堆放时,不得敲击、撞击、抛掷、滚动,不得握持瓶阀进行搬运,不准将瓶阀对准人体。3、气瓶入库前应检查气瓶帽是否拧紧,瓶体上橡胶防震圈是否齐全。4、气瓶仓库地面应平整、干燥、且为不发生火花场面。5、防止气瓶曝晒和仓库温度过高。气瓶的储存环境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严禁气瓶曝晒。库房或存放场地不得有热源(如炉灶等),周围10米以内禁止明火作业。夏季高温期应视情况采取降温措施。6、气瓶库内应直立存放,排列整齐,留有安全通道,应用横杆(拉绳、支架等)固定稳定。允许横卧的气瓶,应有防止气瓶滚动的措施,头部应朝一个方向,堆放高压气瓶,每垛最高不得超过5层。7、气瓶严禁混放。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应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的气瓶混放,并应在该仓库附近备有专用防毒设施。盛装化学性质相抵触,即互相接触后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许混放。如氢气瓶与氧气瓶、氢气瓶与氯气瓶、氯气瓶与氨气瓶、乙炔气瓶与氧气瓶等不得混放。8、气瓶与其它危险化学品混存。9、使用过的气瓶,必须留有余压,余压应为0.2MP左右,至少不得低于0.05MP。10、使用后的“空瓶”(尚有余压)和满瓶严格分开堆放,并对使用后的“空瓶”做出明显标志,用于和满瓶区分开来。11、氧气瓶嘴、瓶阀、瓶身严禁油类污染。有油渍的应立即用无毒、不燃、不破坏气瓶标志的洗涤剂清洗干净。12、盛装乙炔的气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卧置滚动,必须保持直立搬运。13、盛装乙炔、乙烯等易发生聚合反应、不稳定气体的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应先进库先用,避免久存,以免发生聚合反应而引起气瓶爆炸。14、气瓶的漆色和标志应完好,如有损坏,应在气瓶使用后进行油漆。15、气瓶阀用手关紧后仍然漏气时,不准使用扳手等工具扳紧和在库内修理。应将漏气钢瓶转移至安全地带,并针对盛装的特性,采取水封、酸碱中和等针对性措施处理,或将钢瓶送原充装单位进行处理。(二)气瓶定期检验规定。1、盛装腐蚀性气体(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氟化氢等)的气瓶,每2年检验1次。2、盛装一般可燃、易燃、助燃气体(乙烯、乙烷、乙炔、氧气、一氧化碳等)的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3、盛装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氮气等)的气瓶,每5年检验一次。4、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未超过20年的,每5年检验1次,超过20年的,每2年检验1次。5、溶解乙炔气瓶每3年检验1次。气瓶的设计、制造和检验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三、常见的几种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一)液化石油气(编号:21053)液化石油气确切地说是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一般是以碳3、碳4或其混合馏份为主的轻质碳氢化合物,即主要由丙烯、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异丁烯、丁烯1、顺丁烯2、反丁烯2等八种物质组成。常压下为气态,为了便于使用,常将这种气体加压使之液化,灌装在专用压力容器和钢瓶里。精炼加工的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泄漏时难以发觉。为了在发生漏气时能及时被人察觉,商用液化石油气则一般都加入一些臭味的硫化物,而使液化石油气具有特殊的臭味。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要吸收一定的热量,这就是当有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出现结霜冻冰的原因。如误把它喷到人身上,由于气化而夺取皮肤上的热量,会造成局部低温引起冻伤。液化石油气有低毒,空气中含有低浓度液化石油气时,能使人产生头晕、心跳、恶心以及虚脱,当浓度较高时人则会因缺氧窒息而死。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1000PPM。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闪点为73.5,最小引燃能量为0.20.3mj。所以无论在寒冬或盛夏,遇有火星、电火花等即可发生燃烧和爆炸。具有极大的易燃易爆火灾危险性。在常温下,液态的液化石油气极易挥发,体积能迅速扩大250350倍,也就是说1升液态液化石油气挥发后能变成250升以上的气体,而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1.52.0倍,因此,一旦出现泄漏,不象比空气轻的易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和扩散,而往往是沿地面飘流到远处或停滞集聚在地板下面的空隙、电缆沟、下水道等低洼处,一时不易被风吹散,因此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一旦遇有明火或电火花就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遇有液化气泄漏时,千万不要触动电器开关。且远处的明火也能将参漏和集聚的液化石油气引燃。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为210%,也就是说如1升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2%时,就能形成体积为12.5M3的爆炸性混合物,大大地扩大了爆炸危险范围,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液化石油气爆炸速度快(为20003000m/s),火焰温度高(达2000),燃烧热值大(高达105000KJ/M3),故燃烧爆炸的危害性极大。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相当于水的1117倍),故其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为确保钢瓶的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安全规程中严格规定:严禁超量灌装,一般液化石油气大约占钢瓶容积的85%,应留有约15%的气态空间。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时,禁止用沸水加热或烘烤。液化石油气中除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主要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戊烷和比戊烷更重的烃类物质。这些物质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很低,不易气化,而留在瓶底成为残液。但当从钢瓶内倒出后,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残液绝不可随意乱倒,应由储配站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液化石油气不仅可作为生产、生活中的燃料,它也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因此具有很广的用途。1998年3月5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储罐区的一座容积400立方米球罐根部排污阀法兰泄漏造成泄漏的液化石油气遇火花发生爆炸燃烧,造成12人死亡,3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77万元。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生产、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由于液化石油气是在液化状态下储存的,所以有任何泄漏都会带来灾害。实际中发生泄漏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大都和人的违章操作行为分不开:一是对液化石油气的性质缺乏了解而造成盲目行动;二是忽视安全,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从发生的事故性质看,一种类型是泄漏液化石油气在一定空间发生爆炸起火;另一种类型是液化石油气储存容器发生炸裂形成大火。(一)泄漏爆炸着火型:1、灌输液化石油气时,操作工擅离岗位,发生异常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发生泄漏。2、输送作业过程中,泵密封不严,阀门、法兰连接不严,擅自提高泵的输送压力,使管线破裂,或管线连接处脱落发生泄漏。3、储存容器和管线及其附件受到机械损坏,引起泄漏。4、储存容器质量不好,不按规定设计制造,造成泄漏。5、处理残液或释放尾气不当引起爆炸着火。(二)爆裂着火型:1、容器灌装时,超量灌装,一旦受热液化石油气膨胀而发生钢瓶或储罐炸裂。2、储存容器靠近热源,储存容器长时间受热引起炸裂。3、液化石油气预热气化时,温度过高,引起压力增大,造成容器破裂。4、储存容器材质不合要求或焊接质量差,耐压强度低而发生容器裂缝。液化石油气防火防爆安全措施:1、储存容器、输送管线、阀门、安全装置(安全阀、液位计等)等设备和设施按规定设计、制造和安装,并经技术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验,并使之处于完好有效状态,防止泄漏。2、要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如严禁超量灌装,严格出入库制度,预热气化温度要严格控制,储罐不得直接用蒸气管加热作为气化器等。3、储存容器、输送管线、阀门等设备和设施不得靠近热源,严禁用明火检漏,检漏应用肥皂水。4、液化石油气残液必须密闭回收,严禁乱倒残液,严禁在灌装区大量泄放液化石油气。5、储存场所要通风良好,严禁将储存容器设在地下室,液化石油气储存场所也不得设有地下建筑。6、液化石油气储存场所应有冷却降温设施。7、液化石油气储存场所严禁使用明火和非防爆电气设备。民用液化石油气的安全注意事项:1、气瓶和灶具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厨房内;在同一厨房内不得同时使用煤火灶。2、气瓶、角阀、减压阀、胶管及其连接处要密封并保持清洁。3、使用中,人不得离开,以防风将火焰吹灭和被沸水溢出浇灭,使用完毕,应关闭钢瓶角阀。4、一旦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应立即关角阀,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切勿使用室内排风扇和电气开关。如果钢瓶角阀关上后,仍然漏气,应将钢瓶室外通风良好无明火的安全地带,通知液化气站处理。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着火,钢瓶角阀又无法关闭,应向钢瓶的瓶身浇水,并同时报警。5、严禁私自拆卸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减压阀,严禁用热水烫、火烤钢瓶,严禁将钢瓶倒置使用和擅自倾倒残液,严禁将钢瓶在地上滚、滑、撞。(二)乙炔气乙炔俗称电石气。它是一种无色但有大蒜臭味的气体,具有以下特性:蒸气密度:0.9 沸点:84 闪点:18 自燃点:299 爆炸极限:2.5-80。乙炔是化学活性很高的物质,不能像其他气体一样以压缩状态装入瓶内,而是将其溶解于丙酮中,瓶内装满多孔性物质用作吸收溶剂。乙炔很容易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与银盐或铜盐反应可分别生成乙炔银和乙炔铜,乙炔银和乙炔铜都是极危险的爆炸物品,当它们受到摩擦或撞击时,或发生强烈爆炸。乙炔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物质,它有较大幅度的爆炸极限,较低的爆炸下限和闪点。当它与空气的混合物处于爆炸范围内时,只要遇到火星或轻微的撞击,就可发生猛烈爆炸。(三)氯气(编号:2300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剧毒气体。它是由食盐电解制氢氧化钠的一种副产物,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基础化工原料。具有以下特性:蒸气密度:2.5 沸点:1。氯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1ppm时便可危害人体健康,若达到1000ppm时,人呼吸可立即致命。由于氯气的密度大,故泄漏的氯气不易扩散,易集中在地面或低凹处。虽然氯气是不燃气体,但它有很强的助燃性,因而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四)氢气(编号:2100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很高爆炸危险性的气体。具有以下特性:蒸气密度:0.07沸点:252 爆炸极限:4.0-74。氢气是一种最危险的压缩气体,这是由于氢气有较大的爆炸范围,又是最轻的物质,泄漏后易扩散,一点很弱的静电火花足以引起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氢气着火燃烧或爆炸,氢气燃烧几乎呈无光火焰,肉眼难于观察到它的燃烧,这说明氢气燃烧放出的能量,主要呈现热的形式而不是光。氢气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2000-2500,工业上常用氢氧焰作为焊接技术。氢气火灾属于B类火灾,扑救氢气火灾首先应切断气源,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思考题 (一)概念题1、 压缩气体2、 液化气体3、 可燃气体 (二)填空题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根据其危险特性分为 、 三项。2、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相当于水的 倍,故其体积受 的影响较大,为确保钢瓶的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安全规程中严格规定:严禁 灌装,一般液化石油气大约占钢瓶容积的 ,应留有约 的气态空间。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时,禁止用沸水加热或烘烤。3、气瓶定期检验规定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 年检验一次,盛装一般可燃、易燃、助燃气体的气瓶,每 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 年检验一次,溶解乙炔气瓶,每 年检验一次。(三)问答题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有哪些?2、气瓶的安全储存要求有哪些?3、液化石油气防火防爆安全措施哪些?第四章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和液体混合物。闪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是评价液体类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之一。易燃液体的特点是在空气中遇火源易于燃烧,其蒸气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据统计,易燃液体在运输时,世界航行的船舶、飞机以及国内运输车辆舱(厢)内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55。因此,闪点低于55的液体在运输中有引起火灾的危险,考虑到一定的保险系数,以及与国际标准统一的原则,故国家将闭杯试验闪点61作为区别易燃液体的标准。一、易燃液体的分类:(一)、根据易燃液体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大小的分类,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指闪点28的液体;乙类:指28闪点60的液体;丙类:指闪点60的液体。(二)、根据闪点高低的分类,为了便于管理和采取措施,易燃液体还按其闪点的高低分为以下三项(一)低闪点液体:指闪点18的液体,如汽油、正戊烷、乙醛、甲胺和乙胺的水溶液、二硫化碳等。(二)中闪点液体:指18闪点23的液体,如石油醚、苯、乙醇、吡啶、香蕉水、甲醇等。(三)高闪点液体:指23闪点61的液体,如煤油、樟脑油、松节油等。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1、高度易燃性: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遇火源点燃而实现的,因而实质上是液体蒸气与氧化合的剧烈反应。易燃液体都具有高度易燃性,且燃烧热值大,火焰温度高。(一)液体分子量对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分子量越小,闪点越低,燃烧范围越大,着火的危险性也就越大。但分子量越大,自燃点越低,受热时容易自燃起火。这是因为分子量小,分子间隔大,易挥发,沸点、闪点低,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但自燃点则不同,因为物质分子量大,分子间隔小,粘度大,蓄热条件好,所以易自燃。(二)分子结构对火灾危险的影响:1、烃的含氧衍生物: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难易程度,一般是:醚醛酮酯醇羧酸。2、饱和与不饱和烃类:不饱和的有机液体,比饱和的有机液体的火灾危险大。这是因为不饱和烃类的比重小,分子量小,分子间作用力小,沸点、闪点低,所以不饱和烃类的火灾危险性大于饱和烃类。3、同系物中异构体和正构体:在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受热自燃危险性则小。这是因为正构体链长,受热易断,而异构体的氧化初温高,链短受热不易断的缘故。4、芳香烃的衍生物:在芳香烃的衍生物中,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的性质和数量,有两种情况:(1)以甲基、氯基、羟基、胺基等取代时,取代基的数目越多,其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小。这是因为它们的比重和沸点随着取代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的缘故。(2)以硝基取代时,取代基的数目越多,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硝基中“N”是最高价态,硝基极不稳定,易于分解而爆炸的缘故。2、蒸汽爆炸性:由于易燃液体在任一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在存放易燃液体的场所也都蒸发有大量的易燃蒸气,由于易燃液体具有这种蒸发性(挥发性),当挥发出的易燃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易燃液体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不同液体的蒸发速度,因沸点、温度、比重、压力、暴露面、流速等有关。易燃液体的特点一般沸点越低,环境温度越高(夏天存放易燃液体的场所气味大),其蒸发速度越快,越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爆炸。易燃液体的比重与蒸发的速度的关系,一般是比重越小蒸发的越快,反之则越慢。易燃液体的压力越大,蒸发的越慢,反之则越快。易燃液体的暴露面越大,蒸发量也就越大。液体流动时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越快,反之则越慢。3、热膨胀性:易燃液体具有受热的膨胀性,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本身体积膨胀同时蒸气压力增加,若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就会造成容器膨胀,以致爆破。夏天储存时需采取降温措施,盛装在容器内不能过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应不少于5%的空隙)。4、流动性:流动性是液体的共性,由于易燃液体易着火,故其流动性的存在更增加了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如易燃液体渗漏会很快向四周扩散,由于扩大其表面积,加快易燃液体挥发速度,增加空气中易燃液体蒸气浓度,易于起火蔓延。发生火灾时易流到哪里烧到哪里。如在火场上储罐一旦爆裂,液体四处流散,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着火面积,给扑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为了防止液体泄漏、流散,在易燃液体储存工作中应备事故槽(罐)、构筑防火堤、设水封井喷等措施。液体着火时应设法堵截流散的液体,防止其蔓延扩散。5、静电性:多数易燃液体都是电介质,在灌装、输送、流动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电,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液体的带电能力取决于介电常数和电阻率,这是液体固有的物理性质,液体产生静电多少与输送液体管道的材质和流速有关。管道内表面越光滑、流速越慢,产生静电荷越少,反之则越大。所以储存、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设备、储罐都必须接地,以导除静电,防止易燃液体静电火灾的发生。6、毒害性:易燃液体大都本身或蒸气具有一定的毒性,有的还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其毒性大小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蒸发的快慢有关。如醚和醇类有麻醉性,多量吸入能使人晕迷,甲醇能导致人失明或死亡;醛和酮类有较强的毒性和一定刺激性;酯类部分有刺激性和毒性;胺类、肼类有刺激性和毒性(美国3月20日用导弹摧毁的一颗失控的人造卫星的燃料就属于此类物质);腈类有剧毒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有一定的毒性。三、常见的几种易燃液体(一)汽油 (编号:31001):汽油是由碳5至碳12的脂肪族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和芳香气味。不溶于水但比水轻(相对密度0.670.71),其蒸气比空气重(相对密度3.04.0)。汽油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极易溶解脂肪。汽油毒性较低,含四乙基铅的汽油的毒性较一般直馏汽油强。吸入汽油蒸气能引起头痛、恶心、心动过速等。但当空气中汽油蒸气浓度达到3040mg/L时,人呼吸半小时后可危害生命。汽油闪点很低,一般低于40,其蒸气的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mj,因此汽油极易燃烧。汽油挥发性强,且蒸气比空气重,不易扩散,因此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星、热、氧化剂时即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爆炸极限1.47.6%。汽油燃烧热值高(燃烧热值46055kj/kg),因汽油引起的火灾,火势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