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本招标编号:0716-0741NY180222农业部畜牧信息统计监测系统技 术 文 件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OO八年一月十六日目录第1章 需求分析111.1 项目建设目标111.2 项目任务分解111.3 业务需求分析111.3.1 总体目标111.3.2 主要监测范围和内容121.3.2.1 省级畜禽、饲料生产年度和季度全面监测121.3.2.2 生猪主产区重点监测121.3.2.3 畜产品和饲料价格监测点121.3.2.4 “百场(厂)千村万户”畜禽生产月度监测121.3.2.4.1 380个重点跟踪企业监测点121.3.2.4.2 3250个畜禽生产村级监测点131.3.2.4.3 9750个畜禽生产与成本收益监测农户131.3.3 监测点的选择方案141.3.3.1 县级畜产品价格周报监测点141.3.3.2 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加工企业监测点141.3.3.3 生猪生产固定监测点141.3.3.4 蛋鸡生产固定监测点151.3.3.5 肉鸡生产固定监测点151.3.3.6 奶牛生产固定监测点161.3.3.7 肉牛生产固定监测点161.3.4 监测点的轮换方案171.3.5 监测数据核查和形势分析171.3.5.1 监测数据核查171.3.5.2 生产形势分析与会商171.4 系统总体技术需求181.4.1 总体需求181.4.2 系统用户范围181.4.3 分项需求191.4.3.1 信息采集系统191.4.3.2 信息综合分析系统191.4.3.3 安全可靠的运行191.4.3.4 直观简单快速的操作方式191.4.3.5 硬件配置要求191.4.3.6 系统软件性能需求201.4.3.6.1 系统软件详细要求201.4.3.7 开发的应用软件要求22第2章 系统设计方案232.1 系统设计原则232.2 系统总体框架242.3 系统技术路线242.3.1 J2EE技术242.3.2 中间件技术252.3.3 应用集成技术262.3.4 业务流程管理272.3.5 web services282.3.6 目录技术282.4 应用系统设计292.4.1 信息采集系统292.4.1.1 概述292.4.1.2 功能结构302.4.1.3 详细功能说明302.4.1.3.1 采集流程管理302.4.1.3.2 报表模板定制302.4.1.3.3 报表模板发布302.4.1.3.4 报表模板导入导出312.4.1.3.5 报表上报312.4.1.3.6 报表综合查询312.4.1.3.7 报表审核312.4.1.3.8 报表数据修正312.4.1.3.9 报表归档管理312.4.1.3.10 考核管理322.4.1.3.11 后台设置322.4.1.3.12 历史数据导入322.4.2 综合分析系统322.4.2.1 概述322.4.2.2 功能结构332.4.2.3 详细功能说明332.4.2.3.1 报表统计汇总332.4.2.3.2 综合分析332.4.2.3.3 分析报告管理332.4.2.3.4 预警管理342.4.2.3.5 权限管理342.4.2.3.6 接口管理342.4.3 系统管理与维护342.4.3.1 概述342.4.3.2 功能结构352.4.3.3 详细功能说明352.4.3.3.1 基础数据管理352.4.3.3.2 系统维护管理352.4.3.3.3 行为审核、日志管理362.4.3.3.4 角色权限管理362.5 接口设计362.5.1 消息定义标准362.5.2 应用层地址372.5.3 消息中心382.5.4 通用消息服务442.5.5 应用框架462.6 畜牧数据库设计472.6.1 设计要求472.6.2 功能需求472.6.2.1 数据库功能目标482.6.2.1.1 建立业务标准和规范482.6.2.1.2 建立中心业务主题数据库492.6.2.1.3 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502.6.2.1.4 建立平台和系统502.6.2.2 数据中心技术目标502.6.2.2.1 数据交换平台的可扩展性512.6.2.2.2 运行可管理性512.6.2.2.3 安全、可靠和高效性522.7 硬件及系统软件选型522.7.1 数据库服务器522.7.1.1 数据库服务器选型522.7.1.2 性能说明522.7.1.2.1 轻松扩展522.7.1.2.2 绿色高效532.7.1.2.3 更高利用率532.7.1.2.4 更高可用性532.7.2 应用服务器542.7.2.1 应用服务器选型542.7.2.2 性能说明542.7.2.2.1 轻松扩展542.7.2.2.2 绿色高效542.7.2.2.3 更高利用率552.7.2.2.4 更高可用性552.7.3 操作系统552.7.3.1 操作系统选型552.7.3.2 性能说明562.7.4 数据库管理系统562.7.4.1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562.7.4.2 性能说明562.7.5 应用中间件592.7.5.1 应用中间件选型592.7.5.2 性能说明59第3章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613.1 安全策略613.2 系统安全基础结构613.3 安全系统组成和功能633.4 安全系统总体设计633.4.1 物理安全系统663.4.2 网络安全系统673.4.2.1 网络信任域673.4.2.2 防火墙683.4.2.3 入侵检测693.4.2.4 漏洞扫描693.4.2.5 病毒防治693.4.3 安全支撑平台703.4.3.1 证书业务服务系统713.4.3.2 证书认证机构CA723.4.3.3 审核注册机构RA743.4.3.4 密钥管理系统753.4.3.5 密码服务系统763.4.3.6 可信授权服务系统773.4.3.7 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783.4.4 应用安全783.4.4.1 应用权限安全803.4.4.2 日志安全813.4.4.2.1 日志记录813.4.4.2.2 行为记账813.4.4.2.3 数据签名813.4.4.3 数据安全823.4.4.3.1 核心数据加密823.4.4.3.2 数据访问控制823.5 容灾备份与恢复设计83第4章 项目组织实施方案894.1 项目建设任务894.1.1 管理原则和方法894.1.1.1 管理原则894.1.1.2 管理方法894.1.2 组织保障体系904.1.2.1 组织结构904.1.2.2 人员安排914.1.2.2.1 项目实施领导小组924.1.2.2.2 项目经理934.1.2.2.3 分析设计组934.1.2.2.4 软件开发组944.1.2.2.5 技术支持组944.1.2.2.6 质量测试组944.1.2.2.7 工程实施组954.1.2.2.8 用户组954.1.3 实施步骤954.1.3.1 准备阶段954.1.3.2 项目启动阶段964.1.3.3 项目实施阶段(一)964.1.3.4 项目实施阶段(二)974.1.3.5 项目实施阶段(三)994.1.3.6 实地实施1004.1.3.7 项目验收1014.1.3.8 售后服务1014.2 各阶段人力资源配备1034.3 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1044.3.1 项目交流模型1044.3.1.1 内部交流模型1044.3.1.2 外部交流模型1044.3.2 软件客户化模型1054.3.2.1 客户化的生命周期1054.3.2.2 目标/范围阶段1064.3.2.3 设计阶段1084.3.2.4 客户化阶段1124.3.2.5 稳定阶段1164.4 解决问题的流程1184.4.1 需求变更的流程1184.4.2 测试流程1194.4.2.1.1 Bug流程1194.4.2.1.2 软件BUG模版的内容1204.4.2.1.3 测试案例编号规则1214.5 项目进度安排1224.6 文档管理1224.7 风险控制124第5章 质量保障、系统培训和售后服务1265.1 第一章 质量保证1265.1.1 软件的质量管理1285.1.2 质量方针1285.1.3 软件质量管理组织结构1295.1.4 软件质量保证1315.1.5 软件质量管理控制1325.1.6 功能测试大纲1375.1.7 目的和任务1385.1.7.1 目的1385.1.7.2 任务1385.1.8 人员和设备1385.1.8.1 人员1385.1.8.2 设备1395.1.8.3 测试工作安排1395.1.8.4 测试方法1395.1.8.5 测试方案1415.2 第二章 培训与售后服务1475.2.1 培训目标和方案1475.2.1.1 培训目标1475.2.1.2 培训方案1475.2.2 培训计划1485.2.2.1 培训中心的组成1485.2.2.2 市级培训计划1485.2.2.3 县区级培训划1495.2.2.4 基层级培训计划1495.2.2.5 线条培训方式1495.2.2.6 安全培训1495.2.2.6.1 安全意识培训1495.2.2.6.2 制定安全手册1505.2.3 培训模式1505.2.3.1 项目专题培训1505.2.3.2 项目现场培训1515.2.4 培训教师安排1515.2.5 培训内容与日程安排1515.2.6 培训质量控制1535.2.7 培训预期结果1535.2.8 售后服务1545.2.9 售后服务策略与方式1545.2.9.1 故障优先级定义1545.2.9.2 售后服务人力配备1555.2.9.3 用户服务支持模式1555.2.9.4 投诉处理1565.2.10 维护内容及承诺1575.2.11 硬件设备的维护方案1585.2.12 产品保修1595.2.13 本地化服务机构与人力配置1605.2.14 服务质量保证160第1章 需求分析1.1 项目建设目标畜牧业统计监测系统项目建设目标是:针对畜牧生产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主要畜产品价格周报、畜禽生产观察点信息月报、重点饲料、畜禽养殖和加工企业监测等报表(参见附录: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进行统筹规划,采取统一采集软件、统一指标管理的办法,建立科学、统一、准确、快捷的数据信息采集、传输、汇总、查询、分析的软件硬件平台,为系统内各部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采集服务,实现对报表数据及相关畜牧行业数据的采集、传输、汇总、查询、分析、预警的网络化管理,达到数据传递汇总快捷准确,分析预警科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决策提供可靠参考和依据。1.2 项目任务分解项目任务包括:l 畜牧信息统计监测业务规划l 畜牧业统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l 畜牧业统计数据查询及分析处理系统的开发l 提供系统运行硬件环境及其他配套硬件1.3 业务需求分析1.3.1 总体目标增强监测的时效性,提高监测效率,扩大监测范围,逐步完善全国畜牧业生产和市场供应动态监测及分析预警体系。在强化现行省级畜牧和饲料生产年报、季报监测的基础上,对生猪主产区实施重点监测;充实和完善现有的部属畜产品和饲料价格监测点;实行“百场(厂)千村万户”监测计划,对畜牧养殖、加工重点企业和饲料生产重点企业、畜禽生产样本村和样本户开展动态监测,确保及时获取全国畜牧业生产变化情况。1.3.2 主要监测范围和内容采取“全面监测重点监测固定监测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从省、县、村、农户等不同层次开展监测。在监测周期上兼顾年度、季度、月度、旬度等不同时段,最大限度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1.3.2.1 省级畜禽、饲料生产年度和季度全面监测切实强化畜牧业生产和畜牧兽医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全国饲料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行,系统完整地反映全国畜牧、饲料生产的动态变化。省级年报和季报通过层层上报,由省级畜牧(饲料)部门审核后上报农业部,同时完成年度和季度形势分析报告。1.3.2.2 生猪主产区重点监测加强生猪主产区生产和市场的重点监测,对每月汇总生猪生产的关键数据和指标,通过网络上报农业部中央数据库。1.3.2.3 畜产品和饲料价格监测点采集470个固定价格监测县生猪、家禽、牛羊、饲料等产品价格的集贸市场价格,实行周报制度,于每周3采集一次信息,直接上报农业部中央数据库。1.3.2.4 “百场(厂)千村万户”畜禽生产月度监测1.3.2.4.1 380个重点跟踪企业监测点依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建立270个饲料生产重点企业和110个畜牧养殖、加工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制度,每月采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畜禽产品生产及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关键指标数据,汇总后上报农业部。主要监测指标:饲料产量情况、饲料原料采购情况、饲料销售情况、饲料进出口情况;基础母猪存栏情况、生猪销售量、商品仔猪销售量;祖代和父母代蛋鸡种鸡存栏情况、种蛋产量、雏鸡产量和销售量、蛋鸡产品销售价格;原料奶收购情况、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酸牛乳、奶粉、干酪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等。1.3.2.4.2 3250个畜禽生产村级监测点在200个生猪生产重点监测县、100个鸡蛋生产重点监测县、50个牛奶生产重点监测县、50个肉鸡生产重点监测县和50个肉牛重点监测县中,选取3250个行政村作为直报式村级畜禽生产监测点,由村级防疫员每月按期采集监测数据并交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录入,由县级主管部门通过网络上报农业部中央数据库。主要监测指标:生猪存栏和出栏、生猪养殖规模情况、蛋鸡存栏、鸡蛋产量、蛋鸡养殖规模情况、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奶牛养殖规模情况、当月购入和出售奶牛数、肉牛存栏和出栏、肉牛养殖规模情况、肉鸡存栏和出栏、肉鸡养殖规模情况等。1.3.2.4.3 9750个畜禽生产与成本收益监测农户拟在3250个村级畜禽生产监测点中选取9750户农户作为畜禽生产与成本收益监测农户,由村级防疫员每月向监测农户采集监测数据并交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录入,由县级主管部门通过网络上报农业部中央数据库。主要监测指标:生猪存栏结构、肥猪销售收入、出栏猪养殖成本、单位鸡蛋饲养成本、单位鸡蛋销售价格、不同单产水平奶牛存栏结构、奶牛饲养成本情况、出栏肉牛销售收入、出栏肉牛养殖成本情况、出栏肉鸡销售收入、出栏肉鸡养殖成本情况等。1.3.3 监测点的选择方案1.3.3.1 县级畜产品价格周报监测点在470个部属畜产品价格监测点所在县(区)选择本县交易量较大或交易交集中的1个农贸市场作为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点。1.3.3.2 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加工企业监测点270个饲料生产重点跟踪企业由各省根据本省饲料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企业产品类别、品种结构和生产规模等因素推荐产生,反映全国饲料生产的总体情况。110个畜禽生产重点监测企业包括40个生猪、15个蛋鸡种鸡、25个肉鸡、15个奶牛养殖企业以及15个乳品加工企业。其中40个生猪养殖企业的种猪存栏量占全国总量的22%;15个鸡蛋生产企业祖代鸡存栏占全国总存栏的80%,父母代存栏占全国总数的23%;25个肉鸡生产企业祖代种鸡存栏占全国存栏总数的96%,父母代存栏占全国总数的43%,肉鸡出栏占全国总数的38%;15个乳品加工企业市场占有量在60以上。1.3.3.3 生猪生产固定监测点将全国所有县划分为主产县和非主产县两个层次。主产县生产情况通过251个生猪重点县生产情况反映,非主产县情况通过选点方式反映。在251个生猪重点县中,按照对称等距抽样方式选取100个县纳入监测范围,以此反映全国生猪主产县生产情况。在251个生猪重点县外的所有县中按照对称等距抽样的方式,选取100个县作为样本县,由此反映非主产县生猪生产的总体情况。从100个生猪主产县和100个非主产样本县的监测数据,可大致反映全国生猪生产变化情况。固定监测村选择方式:将每个县所有行政村按2006年末生猪出栏量排序,按照对称等距方式选取10个行政村作为定点监测村。200个县共2000个定点监测村。固定监测户选择方式:每个省(区、市)按自身生猪养殖规模情况,确定统一的大、中、小3个规模档次。每个监测村按照本省(区、市)确定统一的规模档次,分别选取1户养殖户,共3户作为定点监测户,2000个监测村共6000户。1.3.3.4 蛋鸡生产固定监测点重点监测鸡蛋主产省的生产情况。由于目前只有禽蛋产量的分省数据,考虑到除鸡蛋外其他禽蛋比重不大,监测点选择以禽蛋产量指标为依据。将2006年末全国禽蛋产量前11位的省份纳入监测范围,其合计禽蛋产量占全国禽蛋总产量的83,对全国禽蛋生产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将11个主产省的所有县按2005和2006年平均禽蛋产量排序,剔除产量可忽略不计的非禽蛋生产县后,按照对称等距抽样的方式选择100个县作为监测县,以此反映11个禽蛋主产省的生产情况,并可大致反映全国禽蛋生产的变动趋势。固定监测村选择方式:将每个县所有行政村按2005和2006年平均禽蛋产量排序,按照对称等距方式选取5个行政村作为定点监测村。每个县选取5个行政村,共500个定点监测村。固定监测户选择方式:每个省(区、市)按自身蛋鸡养殖规模情况,确定统一的大、中、小3个规模档次。每个监测村按照本省(区、市)确定统一的规模档次,分别选取1户养殖户,共3户作为定点监测户,500个监测村共1500户。1.3.3.5 肉鸡生产固定监测点重点监测肉鸡主产省的生产情况。由于目前只有禽肉产量的分省数据,并且禽肉产量以鸡肉为主,监测点选择以禽肉产量指标为准。将2006年末全国禽肉产量前9位的省份纳入监测范围,其合计禽肉产量占全国禽肉总产量的68,对全国肉禽生产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将9个主产省的所有县按2005和2006年平均禽肉产量排序,剔除产量可忽略不计的非禽肉生产县后,按照对称等距抽样的方式选择50个县作为监测县,以此反映9个禽肉主产省的生产情况。固定监测村选择方式:将每个县所有行政村按2005和2006年平均禽肉产量排序,按照对称等距方式选取5个行政村作为定点监测村。每个县选取5个行政村,共250个定点监测村。固定监测户选择方式:每个省(区、市)按自身肉鸡养殖规模情况,确定统一的大、中、小3个规模档次。每个监测村按照本省(区、市)确定统一的规模档次,分别选取1户养殖户,共3户作为定点监测户,250个监测村共750户。1.3.3.6 奶牛生产固定监测点重点监测牛奶主产省的生产情况,将2006年末全国奶类产量前9位的省份纳入监测范围,该9省奶类合计产量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81,对全国奶类生产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将9个主产省的所有县按2005和2006年平均牛奶产量排序,剔除产量过小的非牛奶生产县后,按照对称等距抽样的方式选择50个县作为监测县,以此反映9个奶牛主产省的生产情况。固定监测村选择方式:每个县选取5个行政村,共250个定点监测村。将全县所有行政村按2005和2006年平均牛奶量排序,按照对称等距方式选取5个行政村作为定点监测村。固定监测户选择方式:每个省(区、市)按自身奶牛养殖规模情况,确定统一的大、中、小3个规模档次。每个监测村按照本省(区、市)确定统一的规模档次,分别选取1户养殖户,共3户作为定点监测户,250个监测村共750户。1.3.3.7 肉牛生产固定监测点重点监测肉牛主产省的生产情况,将2006年末全国牛肉产量前9位的省份纳入监测范围,其合计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69,对全国肉牛生产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将9个主产省的所有县按2005和2006年平均牛肉产量排序,剔除产量可忽略不计的非牛肉生产县后,按照对称等距抽样的方式选择50个县作为监测县,以此反映9个牛肉主产省的生产情况。固定监测村选择方式:将每个县所有行政村按2005和2006年平均牛肉产量排序,按照对称等距方式选取5个行政村作为定点监测村。每个县选取5个行政村,共250个定点监测村。固定监测户选择方式:每个省(区、市)按自身肉牛养殖规模情况,确定统一的大、中、小3个规模档次。每个监测村按照本省(区、市)确定统一的规模档次,分别选取1户养殖户,共3户作为定点监测户,250个监测村共750户。1.3.4 监测点的轮换方案为保障监测点的代表性,拟实行监测点的淘汰轮换制度。450个生产畜禽生产监测县和470个畜产品价格监测点每5年轮换一次,轮换比例为10。从2010年起,450个生产监测县内按每年20的比例轮换村级监测点,其中生猪生产监测县每年轮换2个村,其他畜种监测县每年轮换1个村。1.3.5 监测数据核查和形势分析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准确把握生产形势变化,建立固定监测点数据核查和生产形势分析会商制度。1.3.5.1 监测数据核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每年负责本辖区内5的监测点的实地核查工作,县级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自查工作,保证年内对本县所有监测点的全部开展实地核查。在省县两级主管部门核查工作基础上,我部每年对5-10的监测点进行实地抽查。数据核查结果将作为监测点淘汰轮换的重要依据,并与第二年的监测经费安排挂钩。1.3.5.2 生产形势分析与会商根据监测数据,分别对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生产形势进行跟踪分析,形成月度和季度生产形势分析报告。经会商统计局、发改委、商务部、相关企业等部门和单位,形成年度生产形势分析报告。1.4 系统总体技术需求1.4.1 总体需求畜牧业统计监测系统在系统建设时要对整个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项目需求、硬件配置及后续扩充,系统要按照先进、可靠、长远发展的要求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模块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满足现有统计信息的采集及数据分析要求,同时考虑系统今后的扩充,以建设一个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畜牧业统计数据网络系统为最终目标。整个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综合分析模块以及后台管理模块并符合以下要求:(1)快速定制功能。根据畜牧信息采集现状,用户对数据采集需求容易发生变化,要求系统具有快速定制功能,尽量减少二次编码工作。(2)开放性好。系统功能灵活、接口开放,符合国际开放技术标准。(3)高效、可靠。在各系统中建立便捷和快速连接,能够进行高效和可靠的数据交换。(4)成熟、稳定。系统采用成熟的技术平台,快速搭建系统各项功能。项目计划采用B/S与C/S结合的方式,保证能满足各级畜牧业管理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需求。系统设计要求在充分保证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具备相当的通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信息容量和处理能力,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软硬件预留接口,便于维护、升级和发展,以适应将来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系统方案设计应具有易用性和超前性,降低系统维护升级的复杂程度,提高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升级的效率。1.4.2 系统用户范围数据采集用户数量:包括全国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各级数据直报点、重点监测企业等。数据查询用户范围:国家各级畜牧管理部门。1.4.3 分项需求1.4.3.1 信息采集系统软件采用B/S结构。系统并发用户数要求3000个以上。数据库服务器可考虑采用热备份,采用容错性设计,保证磁盘损坏不丢失数据。1.4.3.2 信息综合分析系统系统并发用户要求大于200个以上。信息综合分析系统要求性能可靠稳定,支持灵活的数据自定义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并可定制各种形象直观的统计报表,能够清晰的显示浏览和查询统计。应具备灵活的二次开发接口,便于系统未来的扩展。1.4.3.3 安全可靠的运行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控制问题,防止非法用户的恶意入侵,实现系统总体闭环检测及网管方案,满足政府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保密的有关规定。1.4.3.4 直观简单快速的操作方式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易用性,要求系统操作灵活,界面直观。交互性好,实现各用户的交流。用户在操作时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计算机专业技能。1.4.3.5 硬件配置要求投标人提供的系统运行硬件环境和其他配套专用硬件要求为先进进口品牌,本要求中所出现参照型号仅为方便描述而没有限制性,投标人可以在其提供的文件资料中选用替代标准,但其性能或配置要优于或相当于技术规格中要求的标准。以下由投标人提供,包含在此次招标报价范围内:序号名称配置数量用途1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器:双核,主频2.2GHz,数量2 CPUs;内存4GB,内置硬盘两块,容量400GB;千兆网卡;光纤网卡,软驱,光驱DVD,光纤通道卡,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平台。2数据库2应用(Web)服务器处理器:双核,主频2.0 GHz,数量2 CPUs,内存2GB;内置硬盘400GB;千兆网卡;光纤网卡,软驱,光驱DVD,光纤通道卡,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平台。2App / WEB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机柜等相关设备,无需另外报价。1.4.3.6 系统软件性能需求系统所涉及的软件不得采用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产品,也不得使用免费下载的产品。数据库选用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Server2003企业版或Linux;中间件采用商用应用中间件,例如Weblogic、webspere等。1.4.3.6.1 系统软件详细要求以下由投标人提供,包含在此次招标报价范围内:序号项目要求和用途1Windows Server2003企业版或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2l 支持JDK 1.5,支持J2EE 1.4,支持W3C的相关标准。l 支持各种主流平台,如HP UX、IBM AIX、SUN SOLARIS、WINDOWS NT/2000、Linux等,并支持这些平台的32位及64位操作系统。l 支持多种数据库,如Oracle、MS SQL SERVER、DB2 UDB、Informix、Sybase等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访问效率提供优化。l 支持对两种以上异构数据库之间两阶段提交交易处理,并说明如何实现。l 提供完整的技术特性,支持安全框架、消息、Web服务、管理控制等各种功能。l 支持多种类型的网络通讯协议,允许多种类型的客户机接入;对异种的编程环境(如COM/COM+、CORBA等)提供支持,能够进行有效的集成。l 支持异构集群,当硬件平台或操作系统不是同一产品时,Web应用服务器支持异构集群技术。中间件3l 支持主流厂商的硬件平台,支持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l 数据库系统具有良好的伸缩性l 满足双(多)机热备系统 l 支持主流的网络协议l 支持数据库的动态调优和自我管理l 具有丰富的管理、调试、监控与审计工具l 支持网络上同构或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冗余性复制,具有多种复制功能模块l 同一产品中支持联机分析处理(OLAP),提供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工具,提供报表和数据挖掘、通知服务、代理服务以及高级安全功能数据库应用软件1.4.3.7 开发的应用软件要求服务器端及客户端软件要求免费安装、升级和维护的节点数包括但不限于标书中所列的用户范围,最终以实际需要为准。第2章 系统设计方案2.1 系统设计原则1. 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体系结构。2. 易操作性:系统设计过程还应考虑到易于操作、易于使用、界面友好等问题。3.开放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预留与其它系统等功能扩张接口,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开发平台,兼顾未来的发展趋势。4. 标准性:系统的开发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要求制定开放标准及接口,保证与相关系统的连接。5 .可扩展性和互连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应充分考虑网络、硬件的扩展及系统二次开发的需要,并支持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务的需要。6. 稳定性:系统采用流行、成熟、稳定、先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7 .易管理性:系统应有完善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使用系统的不同角色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日常维护工作简单、易操作,无需高级计算机用户即可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8. 规范性:系统开发应严格遵照国家软件工程规范进行,根据开发进度及时提供有关开发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用户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分析报告、系统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系统安装手册等。9. 高可靠性:系统要求双机热备的方式,以便系统在出现问题时,系统能自动进行切换,并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在多个用户并发访问的情况下,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10. 高安全性:保障系统资源、数据的高度安全性,防止数据被外界破坏、窃取、篡改,防止系统被技术攻击,具备合理的数据备份。11 .实用性: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资源,降低开发成本。12.系统运行所需软硬件应匹配并满足项目要求,软件件均应是正版软件且获得法定授权许可。2.2 系统总体框架图表 1 系统总体框架2.3 系统技术路线2.3.1 J2EE技术J2EE是主流的技术体系,J2EE已成为一个工业标准,围绕着J2EE有众多的厂家和产品,其中不乏优秀的软件产品,合理集成以J2EE为标准的软件产品构建市级平台,可以得到较好的稳定性、高可靠性和扩展性。J2EE技术的基础是JAVA语言,JAVA语言的与平台无关性,保证了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和支撑环境可以跨平台运行。基于J2EE技术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主要是用来支持开发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的支撑平台,这一类的产品包括IBMWebsphere,BEA Web Logic,SilverStream Sxtend和JBOSS等。2.3.2 中间件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需要在各种平台之间进行移植,或者一个平台需要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软、硬件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需要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递或转换,使系统的协同性得以保证。这些,都需要一种构筑于软、硬件平台之上,同时对更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而中间件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应孕而生。比较流行中间件的定义是: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从中间件的定义可以看出,中间件是一类软件,而非一种软件;中间件不仅仅实现互连,还要实现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中间件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的软件,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其网络通讯功能。2.3.3 应用集成技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达到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政府部门协同能力,应用集成技术成为当今信息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技术基础。应用集成的核心是一组开发工具,它可以生成用于联接不同应用系统的组件,通过这些组件对应用系统进行再构造,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系统。应用集成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开发套件、运行平台和应用集成联接组件。应用集成系统的开发套件有两个功能:开发应用集成联接组件和部署应用集成联接组件。开发套间通过其中的工具分别对联接组件的输入、输出端、对应关系和处理要求进行描述,开发组件根据这些描述,运用已有的基本模板,生成专用的应用集成联接组件,并通过部署工具将应用联接组件部署到运行平台。运行平台是应用联接组件的基础,对组件的运行进行协调和监控,包括对运行框架进行解释;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显示、异常情况处理等。应用集成联接组件是整个应用集成系统的关键部分,它的作用是连接系统中已有的部件,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强化整个应用系统的特性。2.3.4 业务流程管理从畜牧业综合管理业务的角度来看,使用目标、业务功能、限制等来代替流程所需资源信息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在业务流程设计过程中,需要业务经理与负责业务流程管理的管理人员之间经常进行交流,以保证业务流程管理的顺利实施。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决策辅助方法,正确的执行管理决策依赖于清晰业务流程。BPMS技术能够为管理者和审批业务人员提供定义、变更、实施业务流程的方法,并保证业务系统的灵活性和一致性,而不必考虑更多的细节问题。BPMS是辅助G2G、G2B和G2C这样的现代集成式应用的核心工具。BPMS为管理整个自动化的畜牧业流程和业务活动的提供如下帮助:能够迅速使业务调整通过业务概念和业务目标等形式付诸实施,并且这些实施几乎可以是实时进行。 能够从畜牧业角度对任何业务流程的调整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按照制订好的业务规则目标,保证具体畜牧业的顺利实施,进而通过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畜牧业目标与资源管理分离,知识和流程的引用是按照审批任务目标来统筹安排的。2.3.5 web servicesWeb services是为了让地理上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计算机和设备一起工作,以便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用户可以控制要获取信息的内容、时间、方式,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在无数个信息孤岛中浏览,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利用Web services,公司和个人能够迅速且廉价地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建立全球范围的联系,在广泛的范围内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开发和使用应用程序的信息处理活动将过渡到开发和使用Web services。将来,Web services将取代应用程序成为Web上的基本开发和应用实体。2.3.6 目录技术目录服务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定位和标识用户以及可用的各网络元素和网络资源,并提供搜索功能和权限管理功能的服务机制。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各个分立的“信息孤岛”走向连通和融合,一方面政务系统需要将自身的职能和业务协作要求公布出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检索并获取其他政务系统的信息和公共的信息资源。这些需求采用目录服务都能够得到满足。目录服务的核心是一个树状结构的信息目录,将网络中的数据资源、数据处理资源和用户信息按有次序的结构进行组织,并且专门针对海量查询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读取和查询性能。目录服务不仅可以提供分布式计算网络的视图,以逻辑的观念来管理网络,而且它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网络管理方式。它可以记载网络的所有文件以及所有在网络上运行的资源,以及使用者帐号、身份口令、密码、卷、文档,应用程序以至于域名服务器DHCP、IP地址以及认证的公钥等。此外,目录软件还保存和管理对包括人员、业务过程和供内部使用的资源等有关公司和政府机构详细信息的访问。目录服务树中的一个目录对象可以通过它的名字检索,或者通过使用一组搜索标准(表示目录对象的名字和属性)检索。在电子政务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各单位对其他单位有用的信息可以在目录服务注册、解除注册和查询。目录服务与数据库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一般缺少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功能和大规模数据的数据库支持。利用目录服务可以实现以下功能:企业和政府机构内部拥有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分布方式存储有关系统构成的信息,在多个服务器中复制目录,通过查询目录服务器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白页和黄页查询服务,如企业、单位的服务电话、通信地址等;对个人和企业进行统一信息管理,实现单一用户登录,统一管理服务、资源和应用程序的使用;对企业、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提供统一目录管理,便于注册、查找和修改;信息资源的即时更新,使得目录访问者可以随时获得最新的信息。广义的意义讲,安全证书管理、DNS、NIS、UDDI等都可以纳入到目录服务的范畴。目前CA中心的安全证书管理和UDDI 注册库的管理都使用了LDAP目录服务。LDAP目录服务提供的是一种统一的目录访问的服务,其与对外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其所提供的是一种目录服务的统一机制。所以这里说的目录服务是X.500目录服务以及其简化版本LDAP。2.4 应用系统设计2.4.1 信息采集系统2.4.1.1 概述信息采集系统基于成熟的 技术平台,实现对报表信息从采集流程、采集内容、采集样式到采集信息发布、审核、上报的全面管理。2.4.1.2 功能结构2.4.1.3 详细功能说明2.4.1.3.1 采集流程管理通过可视化的定义工具,能够简便快捷的定义从县到地到省到部的报表采集流程。部级系统管理员能通过本功能定义采集点之间的管理关系,根据内置采集流程模板确定采集方式,可实现根据数据关系自动计算汇总、指标单位相互转换等;2.4.1.3.2 报表模板定制提供拖拽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拖拽方式),灵活定制基于B/S和C/S方式的各种上报报表、展示各类数据源表格,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与各类应用有高效的接口。可灵活制定新报表的样式、指标,提供指标关系定制,报表验证等功能;2.4.1.3.3 报表模板发布业务统计报表定制后,通过系统送消息,提供信息点的采集人员下载填报;2.4.1.3.4 报表模板导入导出提供模板的导入导出功能,在系统部署到新的采集点、数据导入导出或系统受损恢复时使用;可提供多种文件格式的无失真导入导出。2.4.1.3.5 报表上报填表人填写制定好的报表,并可以选择上报目标(受上报流程限制)。上报事件将会记录到行为审核日志中。2.4.1.3.6 报表综合查询可对报表历史信息根据名称、机构、时间等要素进行分类查询,分类条件可由用户灵活确定,查询结果可直接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可实现标准统计报表和灵活报表的打印输出功能。2.4.1.3.7 报表审核上报数据采用自动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逐级审核,最终由国家畜牧业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提交查询统计系统进行分析。对报上来的报表进行审核,可以选择通过或者要求重新上报(可填写审核意见)。可以批量审核报表。审核信息会记录到行为审核日志中;数据录入自动审核可定义条件(由后台系统管理员定义),有错误审核时可以提示,保证入库数据质量。2.4.1.3.8 报表数据修正提供对汇总数据的修改功能,根据权限设定可对统计报表的汇总结果进行调整;2.4.1.3.9 报表归档管理对各类报表提供归档管理功能。2.4.1.3.10 考核管理实现考核管理办法对填报单位的考核评分,可对填报不及时单位进行催报提示(可采用发邮件或短信的方式)。可实现电子文档传输功能,并对填报单位上报的材料进行考核评分。如考核要求发生变化,可实现由用户灵活定制的考核评分条件。2.4.1.3.11 后台设置通过后台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的灵活分级设置,设置用户的数据采集、访问权限。2.4.1.3.12 历史数据导入完成的系统应已经把历史数据导入。2.4.2 综合分析系统2.4.2.1 概述信息综合分析系统支持灵活的数据自定义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及选择本地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并可定制各种统计报表,绘制形象直观的统计图表,能够清晰的显示浏览各种统计数据和查询数据,导出为指定数据格式。2.4.2.2 功能结构2.4.2.3 详细功能说明2.4.2.3.1 报表统计汇总根据报表类型、地域等指标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包括统计年报汇总,专题调查汇总,监测点报表自动汇总等功能;2.4.2.3.2 综合分析针对不同报表、不同指标进行分时期、分指标、分地域、分阶段、分种类等方式的分析汇总功能,如环比、同期比等多种分析功能,分析汇总条件可进行灵活调整。最高级别授权可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其他用户需授权访问不同级别状态的数据。2.4.2.3.3 分析报告管理提供分析报告模板定制,报告发布、报告交互和报告查询功能。2.4.2.3.4 预警管理对各种异常数据及情况进行预警(预警条件可自定义),将分析预警结果通过各种图形直观显示,并可与地图结合直观显示。2.4.2.3.5 权限管理可通过后台服务器设置用户数据访问权限。2.4.2.3.6 接口管理灵活的二次开发接口,便于系统未来的扩展。2.4.3 系统管理与维护2.4.3.1 概述完善的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操作日志、数据校验、数据转换、字段过滤、数据备份、历史数据管理、系统功能定制与扩展等功能。2.4.3.2 功能结构2.4.3.3 详细功能说明2.4.3.3.1 基础数据管理(1)采集指标管理:可以添加,删除,修改指标等,在定制表格时可以拖拽已有的指标;(2)信息分类管理:可以添加,删除,修改信息的分类,信息添加时可以选择已有的分类;(3)机构、部门、人员分类管理:提供树型结构管理部、省、市、县以及内部部门人员信息的管理。可以添加,删除节点,节点代表省、市、县等单位,和采集流程管理配合来管理上报流程;2.4.3.3.2 系统维护管理(1)系统升级管理:提供系统功能的升级服务;(2)系统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铁集团校园招聘面试宝典与模拟题集
- 2025年装卸搬运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护理消化道早癌课件
- 2025年贵金属靶材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低熔点金属胶项目建议书
- 抢救课件教学课件
- 抢修站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军迷用品项目发展计划
-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课件
- 轮胎考试题及答案
- 新版规范(201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
-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事故调查
- 桌球室消防安全制度制定与执行
- 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论文
- 液氧泄漏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
-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健康心理学》 课件 第1-3章 健康心理学绪论、人体的生理系统、健康行为及其理论
-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控制程序
- 2022-2023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数学物理方法期末试题
- 农副产品配送服务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