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doc_第1页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doc_第2页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doc_第3页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doc_第4页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 摘 要: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作为新兴产业,其规划设计还没有可循的经典范式。本文尝试在景观设计中遵循传统造园的设计思想,利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营造“宛若天开”的意境并与现代人互动的规划理念,以营造出“适得返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绿色健康的理想园地;探索出一条结合自然和现代管理及造园艺术的理想的休闲生活场所的规划、设计思路及方法,以期达到能适应当代人们生活方式之目的。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 0 引言 当今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经济迅速增长,一方面,人口的大量涌入形成的拥挤喧嚣的城市樊笼,导致了环境恶化,使得人们越来越怀念和向往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态观光游也由此诞生,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千篇一律的观光模式也逐渐使人感到无趣。随着旅游观光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农家乐”式的旅游观光设计遍地开花,但因许多方面设施简陋、品味不足,难以满足人们内心的期望与需求;除此之外,“自驾游”、“背包客”等休闲方式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游客而言,也实属无奈之举。上述看似种类繁多的观光内容给人提供了许多休闲的去处,但能结合自然和现代管理及造园艺术的、理想的休闲生活场所却难以寻觅,使得城市居民对“久在樊笼里,适得返自然”的向往却无处可寻;由此说明新的生活理念与现实条件之间是存在着相当落差,因此现代生态观光业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交通的进一步便利,多处在都市边缘地区的以生态农林为规划理念的休闲观光园设计应运而生,这种未经现代工业开发的相对边远和静寂的地区,可为现代都市的人们提供一处理想的休憩佳境。 1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概念设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绮丽多姿。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鱼米之乡翠竹稻海、云贵高原层层叠叠的梯田、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等,且各地都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和乡村民俗风情。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农林生态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利用农业生产与农业景观作为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特色服务,充分体验现代农业的新型旅游产业2。由此说明,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非常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理念。 1.1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规划理念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是在有条件的特定区域中建设如生态农业生产、加工、交易、观光、休闲、娱乐、采摘、垂钓等,以体验劳作、科技示范等为主要功能的果园、菜园、花园、动物养殖园3。由此,笔者认为现代生态观光园是由以果园、菜园、花园等不同种类和不同主题为内容的。但是,基于生态园建设的初衷,林业、农业生产仍然是现代农业生态园的首要功能,其它功能均是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该功能的前提下演化而出的。所以,生态观光园的设计或规划可在不破坏其自然环境的同时,稍作修葺,并在交通、安全、卫生等方面完善其现代化的设施,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农业生态园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生态农林生产为基础,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4,这与本文所阐述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概念是一致的。 1.2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设计特点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不同于普通“农家乐”的设计理念,其是某个地区较大的一片区域,如一个农场,或一个景区,“大”带来下述不可忽视的特点,需要在规划设计中予以充分重视。 1.2.1 园区服务内容的规划设计须“大而全”。鉴于生态观光园是一个较大的区域,一些远途而来的游客,往往会驻留数日,在园区规划设计时均需周到地予以考虑其衣、食、住、行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生活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天气特点,为游客准备防雨、防寒、防晒、防潮、甚至防过敏的药物及可能参与农活所需要的鞋衣、器具等;在饮食服务方面,须准备具有地方特色的干净卫生的一日三餐;还可考虑野炊、露营等区域的配套设施;同时,注意完善园区内的厕所及垃圾收集等公共卫生设施及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的公共安全设施;在住宿方面,则需根据接待人数或人员组成等要求,合理择址建设适当规模的酒店或旅馆设施。 除需注重卫生、安全、舒适等要求之外,新增的建筑须与景区景观特色相协调,能在园区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区道路的规划设计须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理念,可借助当地的传统工艺,建造登山石阶踏道、竹木索桥、栏杆扶手等,一方面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另一方面,还能体现和提升环境的人文水准。有条件的空间,还可利用水系开通竹筏、木舟等水上游乐项目,或利用草场开设富有特色的骑、乘等运动项目;此外,现代化的兼有医疗、急救、防灾疏散等功能和网络、电话等通话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1.2.2 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建立现代观光生态园的“大环境”。农业生态园多出现在较为发达的城市或著名景区周边,换言之,它是在城市、景区等环境发展的带动下才能得以发展的。所以,生态园建设必须借助当地周边环境的优势,也就是说要与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互补,并保持和深化地域特色才会产生效益和旺盛的生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域,要规划出便捷的出入口或道路并尽量接近公路、铁路客站、码头等交通节点,以方便游客及车辆的往来;此外,“软环境”建设也不容忽视,要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好客友善的民风以及保持良好的治安和声誉。古代曾有一则“酒肆猛狗”的故事,讲的是一处香飘数里的酒家,但因养有一条猛犬而使无人敢靠近,致其门可罗雀。这则故事说明良好的服务设施、友善的民风及安全的治安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2.3 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须有“大视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我国传统造园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也是农业生态园中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法之一,即“少而精”的理念,一方面是原有的自然资源所保留下来的农林生产用地不容多占,它扮演着景观的主角;另一方面,应能借助田间、地头、山岭、溪畔等地形空间,并通过巧妙地设计构思,以“大视野,小建筑”的设计理念,即通过亭、榭、廊、道等元素的合理规划为游人舒适地游览提供便利,而应避免喧宾夺主地强调建筑本身,也就是说微观方面的“亭、台、楼、阁”等设计元素与宏观方面的景观主角只能相互映衬,不能喧宾夺主。 在园冶一书中,“天然之趣、寂寂探春、涛声郁郁”等描述正是今天现代观光园林设计规划中所应该追求的自然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古人在对于观光园的设计早已给予了我们行动的纲领。这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对于当今景观设计的珍贵启迪。 1.2.4 生态观光园设计要做好艺术品味的“大文章”。享誉古今的传统人文景观四大名楼的设计,其建筑体量并不能与今天的“迪拜塔”或“鸟巢”相比,却能让洞庭湖、滇池、武汉和南昌驰誉海内外,这得益于岳阳楼记、大观楼长联、黄鹤楼记、滕王阁序等名篇佳句的广为传诵。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优美的区区千字表述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和超凡的感悟。由此,景区规划设计之美一方面在于鉴赏者的发现,更在于设计师的发掘与提炼。虽然审美情趣各有不同,但“真美”往往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此外,兰亭集序中所述“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一觞一咏,”,以其文华、书法驰名中外。这种人文佳境今许多地方纷纷地仿效,就是利用“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意境建成了多处“兰亭”,这说明兰亭之意境之美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人文艺术的魅力。由此,今天的生态观光园虽仍以林业、农业生产为主,同时兼有观光、休憩的功能,但在意境之美的营造方面,应借鉴当地不同的文化特色,使其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艺术品位,做好艺术品位的“大文章”使人们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2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试例 本文拟借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万亩杨桃生态农林观光园规划预案为例尝试性地运用古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设计思想,按上述规划理念及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包括:区位资源分析、设计原则、设施建设与设计体会四部分内容。 2.1 区位与资源分析 云霄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滨临东山湾,漳江入海口。交通便利,有沈海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深厦高铁过境。交通便利是其区位优势;此外,周边经济较发达的厦、深等城市家庭的“周末健康游”这一新生活的方式,可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源,而此地目前基本尚无可供客流游驻的接待设施。 下河乡位于云霄县西北部,自然风景秀丽,东依将军山旅游风景区,西接乌山旅游风景区,北源峰头水库,南距漳江口红树林仅10分钟车程,是在村民精心护育下形成的一处绝佳的自然生态景致,它处于果林山花,竹木青青,青山翠谷之中,碧水平阔。当地除了有中外驰名的云霄枇杷外,更有青黄鲜润的万亩四季杨桃。此处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得天独厚的生态农林,适合作为生态观光、旅游度假、游憩氧吧和亲近自然的生态观光园。在规划设计时应不同于各地喧闹的旅游开发的设计理念,对其若稍作美化保护,便可与游人共赏。 2.2 遵守保护性开发的设计原则 因林业、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生态园的首要功能,其它功能均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该功能的前提下演化而出的。因此,作为观光园和示范区,其服务功能设计需周全考虑,即要做到“大而全”,即设计要严格地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节约等这种大范围的全方位的要求,必要的管理、服务、引导、商务和旅游设施建设必须做到 “少”、“快”、“好”、“省”。 “少”首先是“少破坏”,即严格杜绝破坏性旅游开发,这需要摒弃急功近利、涸泽而渔的短视行为。在建设中注重“人与自然共生息”,保护好珍贵的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发展;其次是“少模仿”, 即要保持当地环境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就是要做到少“邯郸学步”、少照抄照搬和滥行于多处的“低档次赚小钱”的景点经营模式;严格遵守森林防火法规,杜绝随手丢弃垃圾而造成的污染;再次是“少而精”,即以精心经营货真价实的生态农林产品、农艺工艺品和特有的果蔬作为生态园区的特产商品供游客选购,以减少“质次价廉的小商品污染”;最后是“少建筑”,即除去要建的必要的绿色生态设施建筑外,要减少私搭乱盖,尽量保持清净的自然原貌,减少因建筑拥挤而造成的视觉污染。 “快”时间就是效益,政府或旅游规划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快速介入,实施前瞻性的管理和引导。目前有许多自然资源优越的景区存在着由于疏于管理而迅速被低水平野蛮开发所占据和破坏的现象。私搭乱盖、非法经营而造成的事故或隐患,常是因为管理部门介入过慢,实际的大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其往往造成后期的再拆迁和再梳理的结果。因此,未雨绸缪,科学规划、高效管理是景区开发效益的重要保障。 “好”所规划设计的游憩项目要品质好;高水平人性化管理服务好;游、留、住、行设施好;游客回味、赞誉、口碑好。 “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多研究、多运筹,通过科学规划选准关键点,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佳的长远效益。要做到重品质、重管理、少破坏、少建设的设计原则。 2.3 设施建设 根据“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建设原则,为园区景观锦上添花地建设以下必要的管理、服务、引导、商务和游憩设施,以接纳未来客源,并满足游客 “吃、住、行”及游憩娱乐的需要。作以下建设规划: 生态观光园游憩信息、导引和服务中心根据景区道路、游憩区域分布,须建设一处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园区入口,内容包括:入口及标志、停车场和游憩信息导引中心以及生态农林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及生活卫生等设施。 美食品享中心在霞河南岸与现有公路之间,选择一处1000m2左右区域,搭建美食棚,供游客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享用各色当地美食及特产。 星果林间酒店在现有公路与霞河南岸之间,选择一处2000m2左右区域,建设一座中型木结构别墅式酒店。其中客房50间,作为酒店主楼,含大堂、餐饮和会议功能。日后该主楼可在林间增加家庭套间、单体别墅、水上别墅等星罗棋布的卫星套房。作为绿色建筑,富有生态休闲情调,可体验健康生活的完善设施,与景区风光自然融合,体量适中,锦上添花,相得益彰,从而形成新景点,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的体验品鉴。 安全栈道和林间小道在沿河道的两岸且汛期不会淹到的适宜位置,设置便于步行游览和亲水游戏的安全栈道、栏杆、小桥和码头。风雨廊、亭、榭的材料采用:石、木、竹、草绳、红砖、青瓦,条石、卵石等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同时须注意换步景移,不遮挡视野,做到周边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景观供游人徜徉。 林趣项目溪畔、游泳、漂流、竹筏、果林、采摘、童趣、登山、农艺、静养、品茶、琴棋书画等活动项目力求营造一处返璞归真、自然天成、妙趣横生的绿色家园。这样的设计因称其为“家园”,故要营造健康、安全、温馨的环境,以吸引周末家庭度假、夏令营等适合普通家庭和孩童玩乐。另外,设施的安全性和卫生管理也十分重要,必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安全事故的危害远大于“酒肆猛狗”。 2.4 设计体会 总体而言,林业、农业生态观光园,其主业仍然是林业、农业生产。对于园区老百姓而言,旅游收入仅是副业,但保护、增加和提升原有资源价值才是基本原则。在发展中,不排除副业的收入会超过主业的可能性,但需权衡粮食和森林资源在国民生计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非货币价值,因而必须首重保护生态环境。一些区域难免存在只顾眼前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一谈“生态园区建设”,就会错误的走进“工业产业园区”或者“风景旅游区”建设的老路,把它当成工业建设,重复上演工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涸泽而渔”的惨剧。 生态观光园区的第一设计师是大自然,第二设计师则是当地的农林生产和水土保持,而在此基础上执笔的设计师往往不需要再对其浓墨重彩。他们的作用更像是位向导,使用各种艺术语言与当地村民、游人、观光客和各地客商交流和分享这里丰富的自然之美。 3 结论 生态观光园作为新兴的农林旅游经济模式方兴未艾,对其核心价值的理解与把握是园林设计的关键;保护、增加和提升原有资源价值是其基本原则。“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艺术设计理念仍然可以为今天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设计带来启示与灵感。“美,在于发现”,对自然生态之美的发现与爱护是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指针,也是生态观光园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收稿:2013-08-12)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公元1631年,明崇祯七年刊行。 2杨靖,夏祖萍.生态观光农业内涵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7):375-376 3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M.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079-2009. 4李晓颖,王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300-306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作为新兴产业,其规划设计还没有可循的经典范式。本文尝试在景观设计中遵循传统造园的设计思想,利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营造”宛若天开”的意境并与现代人互动的规划理念,以营造出”适得返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绿色健康的理想园地;探索出一条结合自然和现代管理及造园艺术的理想的休闲生活场所的规划、设计思路及方法,以期达到能适应当代人们生活方式之目的。【作者单位】: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生态观光园 规划设计 【分类号】:TU986.2【正文快照】:0引言当今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经济迅速增长,一方面,人口的大量涌入形成的拥挤喧嚣的城市樊笼,导致了环境恶化,使得人们越来越怀念和向往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态观光游也由此诞生,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千篇一律的观光模式也逐渐使人感到无趣。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杨靖;夏祖萍;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7期2李晓颖;王浩;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5期1申冰;朱永莉;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2张一帆;王忠义;李勋;李雁;赵菲;田满;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3杜晓文;周丽丽;纪托;张亚一;曹琼;李雪娇;莫放;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6期4周丽丽;纪托;张亚一;曹琼;李雪娇;莫放;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7期5赵之枫;J;城市规划;2013年11期6杨桂芳;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5期7周成芳;石训文;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8蒋京梅;周兵;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9杨诗源;杜彬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10魏绪英;蔡军火;J;中国园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